放眼全球,旅客对出行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期望愈来愈高、移动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融入普通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化变革浪潮的深入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不断变化,各大机场已开始通过多种数字化手段来满足亿万旅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机场作为承载大量消费行为、对接出行刚需的重要基础设施,亟需重新思考其非航业务的商业模式,以利用其独一无二的触点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对数字时代消费者的商机把握能力、充分挖掘“手机不离手”的个体消费潜力与价值。
十二个机场数字化转型速赢方案
针对中国市场,科尔尼结合为航空和交通领域诸多客户的服务经验和成功案例,基于对国内机场运营管理者更加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以及已相对成熟的技术,总结了12种应用场景,以期助力机场运营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实现短期速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后更名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标志着我国民航发展进入以机场群为核心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发展阶段。即,目前的民航资源规划,已经逐渐从单一机场、功能性导向的“1.0时代”,过渡为以机场群为单位的“2.0时代”,强调区域性和协同性。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南通新机场的选址方案,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
我国机场群的成熟度更加依赖于城市群的发展:一方面,机场群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必要交通运输服务;另一方面,机场群的功能定位和层级结构也依附于所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城市布局规划、经济总量、财政能力、公共机构组织架构、航空出行需求、平均机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指标。
比如,尽管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7大城市群的概念,“中国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目前仅有发展最为成熟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孵化出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机场群。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