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管理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Fri, 19 Jun 2020 00:38:5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管理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管理最大困境:既想有效率,又怕累死人 http://www.woniupai.net/15004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0043.html#respond Fri, 19 Jun 2020 00:38:5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0043 管理说简单一点,就是“纠错”,让那些做错事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以便更有效率地做事。

但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好吃懒做,吃软怕硬等等,要纠正他人的错误,你就要严厉地批评,甚至处罚那些做错事的人,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做坏人——不怕得罪人。
否则对方可能就不会把自己的“错误”放在心上。
这是非常现实和显然的道理。但是企业管理中敢于、善于做坏人的人很少,多数人愿意充做好人。
这就是我们管理上面临的最大困境:既想管理有效率,又不想得罪人。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

中层干部承上启下,如果他们不愿做坏人会产生很大的弊病,甚至会滋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毒瘤”,其造成的危害是很难消除的。
有这样一个企业,每次检查都会有一大堆的问题,而且存在问题的类型大多相似,诸如记录、劳保穿戴、现场监护等方面的问题,什么时候查什么时候有。
有一个质量认证师曾经连续几次为这个企业进行咨询认证,发现许多数年前就指出来的“不符合”,尽管已经整改完毕,但类似的“不符合”依然存在。
当时这个咨询师用“割韭菜”来形容这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割了一茬,又一茬。
尽管企业老板也非常头痛,大会讲小会讲,要大胆管理、严格考核,要分析原因、抓住根源,等等,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一切依然如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管理层,那些担任管理要职的中层干部不愿做坏人,尽管查出的问题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仅有很少的问题列入了处罚,多数问题只是在会上说一说,喊一喊就认为已经尽责了。
现实的问题是,当一个人犯了错,十有八九会受到处罚时,他就会避免犯错误;当一个人犯了错,十有八九不会受到处罚时,他就有可能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错。
当员工有这样的心理时,糟糕的局面就出现了。
是非分明却不能旗帜鲜明,这样的企业状况我是真实地感受过的,明明员工的要求是过分的,是完全自私的想法,但管理层依然会做出迁就、退让,最多是好言相劝;
明明是员工违犯了制度,但员工依然会和管理层强词夺理,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做员工的既不敬畏“制度规定”,也不敬畏“领导干部”,这样的企业会管理好吗?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坏孩子是惯出来的。
你让一步,他就会进一步,你认为这是“爱”,他却认为是理所当然,是自己应当拥有的权利,如果你不“爱”了,他就认为你这是在为难他,不为他考虑。
多少做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所累?有的说起来让人心酸,而一切的原因就在于父母自己。
这样的情况放在企业也是一样的,甚至会更甚。孩子心中会有父母,他可能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但下属心中却不一定会有领导,他不会顾及上司中的面子,甚至会想方设法与你作对,找你的麻烦。

高层不狠,中层不坏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但中层坏不坏,还要看高层狠不狠。
很多时候,不是中层不够坏,而是高层不够狠。你是不是能够狠得下心来去逼迫中层去做坏人。
美国原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谈到自己选什么样的副手时说到,我“总是选那种比我狠、比我恶的人。遇到事情,我扮好人、唱红脸,他做恶人、唱白脸。”
他在任101空降师第2旅旅长时,索尼·塔克是他的主任参谋,每次有人让他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告诉他一声。
过不了多久,就会从隔壁那边儿传来索尼·塔克的高声呵斥:“伙计,过来,你让我们上校不高兴了。他不高兴,我就难受;我一难受,你中饭就别吃了。”
理查德·尼克松曾经这样解释自己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其他人远离总统的两间办公室……办公厅主任要替总统做总统不喜欢的事情:
当面对质、批评指责、纪律约束。霍尔德曼要充当解雇职员和侮辱谩骂别人的角色――并且假如有人真的想见总统的话,就必须先来见他。
尼克松甚至毫不掩饰地说:“霍尔德曼承担的工作是白宫最为恶劣的工作。”“霍尔德曼就是我的擦屁股男孩”。
科林·鲍威尔、理查德·尼克松都是受人尊敬的领导人,但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就是通过让下属去做坏人来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的。
许多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松散乱”,大量的“低老坏”问题长期存在,这与各级干部不愿做坏人,特别是高层领导的“思想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实际上,国内许多著名的老板都不是心善的人,像任正非、董明珠等对自己的下属要求的都很严。
作为高层,你要想带领一个团队管好一个企业,你就要能够狠的下心来,一方面不要怕得罪你的中层干部。
下面有了问题,不要追究基层员工的责任,而是要追究中层干部的责任。
你只要这样做了,中层就会揪住下面不放,就会理直气壮地扮演坏人的角色,一级抓一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愿得罪人的中层干部,特别当你需要他扮演坏人角色的时候,他却缩手缩脚,无动于衷,你不要容忍他,要能够狠下心来撤换他。否则最后出来收拾乱局的必然是你,而不是你的下属。
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虽然让人们既害怕你又喜欢你是种很理想的状况,但是当你必须两者选其一时,如果想获得和保持权力,那就应该选择让人们害怕你。
你只有经历过了,你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0043.html/feed 0
陈春花: 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 http://www.woniupai.net/14634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345.html#respond Sat, 13 Jun 2020 01:37:5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345 如何去定义管理,很多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一些有效的管理,在别人看来,可能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甚至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实,管理没有固定的一个公式,只要对企业有利,就是好的管理。

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中,有三个词是我坚决反对的:
第一个词,比如有人跟我说,他的下属非常不错,很有“悟性”。
第二个词,人们常说,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
第三个词,“揣摩”。
悟也好,领会也好,揣摩也好,只能说明你指令不清。因为你指令不清,下属才会这么去做。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事情。如果想知道公司的管理状态,可以去问上下两个岗位的人。
比如先找人力资源总监,问他在岗位上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然后去找人力资源经理,也问这三件事。
如果两个人所说的一致,那么人力资源总监是合格的。上下岗位做共同的事情,在很多公司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去,老板说:你一定要帮我,因为我们的人笨得像猪一样。
然后我去做员工培训,员工说:老师,你讲的我们都懂,你去培训培训我们老板吧,他说的全都是鸟语,我们听不懂。
这样的企业,老板和员工根本无法对话。管理者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
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我把管理称之为一门学问,理论要变为常识。很多人拥有知识,但没有学问。
我有个学生读完EMBA后,对我说:老师,你来我公司看看我怎么工作吧。我说好。正好我有空就去了,参加了他们的一个月度工作分析会。
他做了一套PPT(学过EMBA的人,第一会做PPT,第二知道很多名人的话),打开PPT,第一页是迈克尔.波特说,第二页是德鲁克说,第三页是陈老师说。
我问,你说的呢?他说,我说的就是他们说的。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知道的只是知识和概念,并不知道学问。
有规律的认知,会举一反三,能解决问题才是学问。每个学科都有它的规律,管理的规律是,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
作为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股东的投资亏损,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
不管你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比如我在六和集团的时候,一开始定的东西,公司的人也评判:陈老师这对吗?我说你不用管,去做就好了。
他说:万一错了怎么办?我说:万一错了我负责,跟你没关系。我用这个方法,把他的不正确思维纠正过来。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证明自己正确,上司错误,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管理是管事,不是管人

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是管事。同时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管理。
比如“富士康连环跳”,大家都在说是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中国的产业环境很成问题等等。
但我不是这样看。如果认真观察,富士康对所有的工人都非常好,它与所有的工人都签劳动合同,宿舍安排得好,还有游泳池。
但他的错误在于,管的是人。抬头看到的是人,低头看到的也是人,一天工作14个小时,同宿舍的人基本不说话。
其最大的错误,不是产业、不是环境,而是企业的管理。管理中要对人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来完成管理上的事。
日本企业的管理为什么做得好,就是管人和管事分得很清。
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是5S,让每一个进入现场的员工做好5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
中国企业有的讲6S,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有的说他是13S,我就没办法理解了。13件事是做不好的。
我们的企业家到美国企业做访问,会问:销售额多少?企业有多少员工?美国的企业家却问:有多少用户?用户价值链的贡献率是多少?
对此,我很有感慨:当我们在关心销售额和员工数的时候,他们关心的是用户和用户价值。
他们是真正懂管理的人,企业最重要的是用户和用户价值。所以德鲁克说,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创造顾客。

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
在管理中,人们常遇到的问题是,一些很有能力的员工,他们不太听话,常常不受组织目标的约束,会背离组织目标,是最难管理的对象。
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
一些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家都能齐心合力把事情做好,但企业做出一定成绩之后,却很难留住人。
更有甚者,一些核心员工离职后,会创立与原公司市场领域相同的企业。很多企业家用各种方法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比如约定条款,甚至用极端的手法去伤害。
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能够达成一致。

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利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个人。
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有一次,我为一家公司做顾问,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我去分公司做调研,公司派区域总监陪同。
到目的地之前,分公司的经理问我:到了之后可否与当地一位最重要的客户见面?我说好,我们到达后一起吃饭。
这个客户已经开发了8个月,没有谈下来,因为他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但分公司经理没有权利答应,一直在打报告。吃饭时,区域总监当场答应了客户提出的要求,问题当场解决。
当分公司的员工们庆贺,并认为区域总监很厉害时,我却很伤心。
全国调研结束回到公司总部,我做了一件事,说服总部取消区域总监这个管理层,把片区资源给到分公司。
因为恰恰是区域总监管理层,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取消区域总监当月,公司业绩翻了一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34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