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药研社创始人孙美林介绍,此次融资资金将持续用于加强药物研发标准化、系统化等基础建设,推广临床研究科技平台,向行业开放并与之共享。
药研社成立于2015年12月,专注打造如何让药物研发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创新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它通过平台用户持续从全国范围、全行业范围内采集临床试验开展所需的、可公开的关键行为数据(例如机构、伦理、研究者的动态),整合形成临研决策支持数据库,并通过APP、公众号、Trial.Link平台向所有行业从业者开放分享。一线从业者共享数据的同时,可以便捷地获取自身工作所需的关键数据,帮助提升工作效率。
经过4年多的发展,药研社走过了三个非常重要阶段:从创立之初聚焦产品化(推出一系列互联网产品——药研社APP、询药APP以及行业自媒体);到过去3年内完成关键的产业商业化升级(开展CRO、SMO等业务);再到当下和未来将逐步迈入生态化建设(trial.link平台搭建完成)的关键节点。

药研社业务架构
孙美林表示,如今药研社已顺利完成将产品,数据,技术和人才创新等多个核心优势形成闭环,开放、共享其Trial.Link科技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三者两端——具体指从业者、研究者、患者,以及药企端和医院端。
她透露,公司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反映到数据上,过去一年业务增长3倍以上,与1500+以上医院保持深度业务合作,其中入驻Trial.Link平台的医院数量已经超过500+,制药企业1000家以上,平台产品覆盖95%以上的从业者。
投资逻辑方面,纪源资本执行董事吴陈尧表示,看好中国广阔的创新药市场,和CRO领域的IT技术、模式变革和管理增效带来的巨大空间。“我们认为,药研社所代表的CRO 2.0变革方向,能够给药企、医院、被试者、监管机构等试验参与各方带去多赢的效果,而这仅是药研社未来想象空间的第一步。”
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则表示,药研社正在经历业务发展的飞跃,从建立药物研发的协同平台,到提供技术驱动的标准化、流程化的药物研发服务,到搭建起连接申办方、医院/机构、研究者、患者及从业者等五大端口的行业生态。元璟资本陪伴药研社经历了业务跃升的所有关键阶段,持续看好技术驱动CRO领域成长的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具体来看公司业务,“多鹿”app中,家长在生态内上传照片视频,与亲友同步孩子成长;教师使用“多鹿老师”端口,创建班级和内容;“多鹿”整合教育资源,提供3-7岁儿童教育内容,类型包括绘本、故事、英语、识字等。凭借向C端用户免费开放的模式,“多鹿”目前覆盖几十个城市,500万+家长。
营收上,目前公司收入来源于会员和广告,核心用户集中在中国三线城市,家长年龄在25-30岁。使用习惯上,爸爸常在晚上打开app,妈妈使用的频率更高。因爱科技CEO王加彬认为一线以下城市消费者数量巨大,早幼教阶段儿童人数可以达到一线城市的3-4倍,而且幼儿教育娱乐领域的消费增长明显。
除去市场规模的吸引力,下沉市场中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也是「因爱科技」先从三线城市做起的原因。在线教育带动下沉市场教育支出增速加快,从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不难验证这一趋势。51Talk在财报中披露,公司2019年超过65%的学生来自非一线城市,凭借下沉市场生源的快速增长全年营收增长30%以上;2019年新东方在线的K-12課程的付费学生人次同比增加188.3%,而旗下专注下沉市场的东方优播则爆发式增加316.1%。
从整个行业的趋势出发,科技与教育结合深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场景上,两者正在家庭,公立学校,私立机构,国际学校融合;市场规模上,领先的教育SaaS公司成立数年之内已经触达市场10%以上客户,在线网校以远超线下水平的行业集中度飞速发展。
因此,把握数字化趋势是「因爱科技」近期的重要策略。由于平台沉淀了大量家长和教师用户,王加彬表示将利用平台优势,通过实施数字化策略帮助线下机构解决痛点。具体来说,在过去,线下早幼教培和生活服务机构想要影响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家庭,往往只能通过地推的模式,线上触达缺乏高效渠道。
“多鹿”上线的服务机构认证功能和同城好店推荐,可以定位到具体地理位置内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定向传播影响力。品牌沟通方式囊扩图文、直播模式,再辅以电商作为零售渠道,给线下机构提供了闭环式的线上平台。
早幼教行业的数字化也面临一些挑战。政策上看,教育部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有硬性规定,限制了行业收费;从用户角度,理解用户的行为需要数据库的建立,而行业通识则是把儿童的行为数字化相比成人更加困难,这给抓住早幼教市场趋势增添了难度。
团队方面,CEO王加彬于2010年获得了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入职百度,2013年中加入阿里巴巴,2015年即晋升阿里集团P9/M4层级,2018年中离职阿里并于同年7月底创立因爱科技;销售和渠道负责人王刚,运营负责人熊益斌,产品负责人李海峰,以及技术负责人杨军均来自阿里巴巴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多位投资行业与接近人士向蜗牛派透露,就在不久前,老牌本土VC基金源星资本(V Star Capital)的三位管理合伙人之间也出现了一场“公章争夺战”。“金炯和于立峰拿走了公司二十几个公章,‘逼宫’卓福民”。
源星资本是在2016年由纪源资本(GGV)人民币基金分拆出来的机构。以上三人均为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即最核心管理层。其中从业更资深的卓福民为基金掌舵人(董事长)。接近人士向蜗牛派表示,之所以出现这一幕,可能源于合伙人之间在“基金运营理念和人事任用”方面出现了重大分歧。
在源星体系内,除了源星资本的主品牌外,还包含:源星昱翰和源星志胤两个分基金品牌。其中源星昱翰的管理合伙人之一为卓福民之子卓星煜。
另据企名片信息显示,源星资本于2018年空降了一位名为沈西的女性合伙人。但该合伙人信息截止今时也并未在源星资本官网显示。据公开信息显示,沈西曾任职财经记者,有公关和传媒经验。一位和源星资本有业务往来的同行向36氪透露:2019年在一次行业峰会上,他突然见到沈西作为合伙人代表源星资本出席,“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向外告知”。而当36氪向源星内部人士求证沈西在基金内部负责的业务方向时,对方含糊表示:“这个不太清楚”,“(和沈西)没讲过话”。
卓福民、金炯、于立峰三位管理合伙人均是中国投资行业的老将。尤其是现年69岁的卓福民,早在2002年就踏入了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在创办源星之前,他曾参与组建了淡马锡旗下的祥峰中国,其后又创办了思格资本。2008年,思格被时名为“寰慧资本”的GGV合并,直到2016年后又以“源星资本”的品牌独立出来。卓福民的典型投资案例包括:上海家化(SH600315)、光明乳业(SH600597)、联华超市(HK00980)、展讯科技(Nasdaq:SPRD)和携程(Nasdaq:CTRP)等。
而金炯和于立峰在投身投资行业后,与卓福民拥有多年的协同合作经历。若是以金炯加入上实控股的1995年算起,她与卓福民的合作已长达25年。也正因如此常年的共事,他们三人一度被业内称为“黄金搭档”。
公开信息显示,源星资本总共管理着5支人民币基金、1支美元基金,主要关注健康医疗、智能技术+(“新动能+”)、消费升级、TMT等领域,阶段涵盖早期和扩张期项目。已投项目包括:闪送、美年大健康、崔玉涛育学园、深之蓝等。
蜗牛派就此事联系了卓福民、金炯和于立峰三人,截至发稿三人均拒绝回应。也有仍在职的源星投资人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我们还在正常看项目”。
“或许基金行业就是这样合久必分。”一位接近三人的投资人向36氪感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