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以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的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你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我相信你手上一定有好几个创业公司可以选择,那么这时候一定要记住——
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第一个问题,这事情能做大吗?
好几个投资人都和我说过,创业一定要做市场大的项目。一个创业项目失败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团队不优秀,也不是你们不够努力,只是这个事情的市场本身就很小,你怎么都不可能做大。
如 果你是第一次创业,做一个小而美的项目涨涨经验值也蛮好的。不过一个小而美的项目到了后期有可能变成鸡肋,它既没有被市场证明不行迅速死掉,也没有爆发性 的增长,这种项目最悲剧。当你已经能以一个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加入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工作了一些年数了,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些成绩了,这时 候你的时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自己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 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 了。
怎么样才算大事?就是顺势的项目。
每个创业者说起自己的项目都两眼放光,都觉得自己这个点子超牛逼,五年之内一定上市。别只听他喷。要自己去判断。
当时我在谈好几个创业项目,旅游、 电商、O2O、整形APP、智能硬件。我都分析了一下:旅游和教育是这两年非常火的项目,是VC热投也是媒体重点报道的项目;O2O也是大趋势,不过顺势 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掐时机,不能做早了,市场还没法接受,比如05年做手机阅读APP,也不能做晚了,那就大红海别扎进去了,比如11年12年的团购;那个 电商项目已经在谈D轮融资了,所有数据都特别好,而且也差不多就是两年内能上市的节奏;整形虽然是比较有争议性的事情,但也是最近几年热起来的项目,出租 车和写字楼里的广告特别多,客单高,重购频率高,决策成本高、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一个第三方的平台/APP有很大发展空间;智能硬件这两年也很火,我谈的那个项目也拿到了B轮,但对于一个智能硬件的市场有多大,我其实摸不准。
后来我又遇到了原麦山丘。因为之前一直在互联网圈,我对传统行业一无所知,刚开始和创始人Alan见时都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
但 一个项目是否有广大市场是能从数据和分析来证实的。我简单google下数据,面包在中国整个大市场上每年有3000亿的销售额。再就是看看和竞品的差 异。目前市面上有的做得不错的面包品牌全都是日式甜面团,就是小、软、高油高糖高热量。要顺势,食品行业的势就是健康。当时原麦山丘CEO和我说他们做的 是软欧包,面包品类就不同,而且都是低油低糖低盐,竞品不可能从品类、发酵技术、烘焙技术和设备上去做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它有竞争力。
后来我也问了几个投资人朋友,他们又和我说道,面包属于餐饮行业,刚需加高频。不会像互联网有泡沫,因为是大众消费品,几乎不受经济危机影响,也不会因为整顿四风而影响营业额。
结论就是,嗯,市场大。
第二个问题,我是否喜欢做这件事?
是否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
比 如雷军就和陈欧说,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陈欧放弃了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相关的事情,和另外几个爷们一起做化妆品。但 在硅谷,每一个创业者都会神神叨叨的说自己创立这个项目是为了改变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云云。这也是文化差异,我发现中国创业者 在创业时更多还是考虑这事是否能“成”。但对我来说,如果一件事我不是那么喜欢,我很难长时间去做它。
在硅谷那些年,深受那些要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人的洗脑,所以我刚回国的时候觉得,啊,创业当然是要做一个社交网站或者一个工具再不然就是一个APP咯。所以刚回国做的以及想做的都是这样的事,而做得还很不接地气很不靠谱。
后 来有次和文心吃饭,他和我说,他以前创立博客中国,当时做得很大,流量已经做到了Alex全球排名前几十了,拉了一笔一千二百万美元的投资,后来一直找不 到有效的商业模式,那笔投资也变成了史上最大失败投资案。于是他发誓再都不做有流量没盈利的项目了,开始做卖一分货挣一分钱的全球电商Light In The Box,最后公司也在去年上市。
听了文心这番话,我很受触动。我发现自己其实对实际商品的兴趣高于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产品的兴趣。虽然去哪个公司我做的都是市场,但是给一个APP做市场推广与给一个面包连锁店做市场营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生活类的品牌(lifestyle brands),我能去讲故事,去发挥创意,去把一个想法植入他人的大脑,这些都让我感到激动。
所以后来我做的都是lifestyle brands,不管是之前联合创立的排毒果蔬汁品牌,还是现在做的面包品牌原麦山丘。
如果这个项目整体做的事情你很喜欢,但是你喜欢的那个坑已经被别人占了呢?比如你明明想做产品,结果他们说我们有产品总监了,你去做市场推广吧。
友 盟的前cofounder文一和我说,你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具体做什么不重要,离CEO的距离有多近才重要。这也是有人曾经告诉过Sheryl Sandberg的,“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get on, don’t ask what seat.”
不过,当你问“我来这个创业公司做什么”,如果对方说的是“你什么都可以做” ,那么你千万不要加入。因为CEO很可能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你来了之后具体要做什么。而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你会处处碰壁。比如都说是做市场,你以为你之 后要做的是品牌,可是人家要你做的是PR或运营,甚至是销售。
一个公司的产品调性和目标顾客已经决定了你加入之后能做的事情的边界。拿市场营销来说,如果一个公司打低价切入这个牌,而目标用户大部分为三四十岁的中低端人群,这就决定了你要做的就是运营和PR,讲故事有什么用。
加入原麦山丘是杜雪骞的介绍,他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人。实际上杜雪骞最早找我的时候,其实是想让我加入他的松鼠互联,我说做老年智能产品市场肯定大,但我来做不行,我爸妈都才50呢,我完全不了解这个市场,他们的痛点我真心抓不住。
你不可能卖出自己都不会买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我们这些人能一起做事么?
好点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好点子谁来做。
哎,说起这个就一堆伤心事。
加 入第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我和那两个合伙人只聊了两次,想了想这事情靠谱,就热血加入了,可是后来发现创始人是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人,A轮前后另两个 cofouner和其他负责人都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拿到股份期权,我也“净身出户”。第二次加入一个创业项目,创始人特别nice,行业也是特别火的一个 行业,又是才聊了两次就决定加入了。但才一个月我就发现自己和他的经历、背景、思维方式、做事方式都差异太大,这真的是基因的不同,多久都不可能磨合,只 能离开了。
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总想迅速做决定。可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伙人真的急不得。找到一个好的合伙人的难度不亚于找到一个好恋 人。肖盾告诉我,他创立一起作业网找合伙人的时候会把每个人各方面都摸透,做事的习惯,对各种事情的看法,甚至那个人的老婆都要拉出来聊一聊… 他和现在的这个cofounder就是聊了半年才确定一起创业。
所以这一次,我给了自己三个月的时间来做决定,和每一个创始人都聊过了很多次。
这 几个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我之前就认识或合作过的,其他的几个也都是非常靠谱的创业者或投资人介绍的,这其实已经帮我做了一个初步的筛选。但是我在见每一个创 始人之前依然做了很多额外的功课:我会问天使投资人和VC对这个行业的评价,我不仅问投了这个公司的投资人,我还会问没有投这个公司的投资人;我会和这家 公司的竞品公司的CEO或高管聊聊;我会问问那些已经离开这家公司的人对这家公司的看法;我也会问科技财经媒体的记者对这个创始人的感受。
我第一次和Alan聊天,就发现我和这个团队有太多不同。他们全都来自台湾,我是大陆的;他们都是男人,我是女的;他们三十到五十岁,我才二十多;他们一直在做传统行业,而我一直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为了套近乎,我只好找了一个连结点—— 咦,我前男友是台湾血统的哦…
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做成事情的唯一参考就是他过去是否曾经做成过事情。
Alan 和我说了团队里每个人的背景。他自己30岁之前就是台湾最大上市公司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他在中国也待了十多年了,也有丰富的餐饮业的经验;这也是我们 CTO创立的第10家公司了,做得最成功的一家在准备上市的时候被另一家收购(咦,传闻台北101有一层都是他的~);运营的负责人有十多年的运营经验。
和靠谱的人一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太不靠谱。
创业的失败率是极其高的,所以最好是和连续创业者一起创业,他们在过去的失败中能获得一些经验。如果团队里的人是第一次创业,那么你要设想的是,如果这一次失败的话,我是否愿意和他们再做另一个项目。
我 之前有过和传统行业出身的人一起创业的经历,发现基因不可能更改,所以这次再遇到一个传统行业背景的团队,我心里还是有很多问号。我给他们写了一个长邮 件,告诉他们如果我加入原麦山丘我想做什么、怎么做。我见了团队的每一个人。Alan还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叫“空军指挥部”,我们每天在这个微信群里分 享和讨论有关市场和互联网的各种文章和信息。我也和他们一起去考察新的店址,讨论他们正在做的市场活动。
我们就这样“date”了一个半月…
最 后在我加入原麦山丘时,Alan和我说,因为我和他们的基因太不同,所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我被他们同化,另一个是我被他们排挤出去。有个 典故叫“三年不参左”。清朝时,左宗棠去边疆打战,朝廷上很多人趁此说左的坏话,慈禧太后为了免他的后顾之忧,和朝中大臣们说三年之内不准参左宗棠的奏折 说他的坏话。Alan也和团队里的所有人说,“三年不参左,半年之内不准你们任何人challenge Ying。”
但是比性格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到底要什么。
我 们的运营负责人特别注重细节。他会盯着看每一个市场活动是否每一个步骤都计划好。我们主厨接受一个媒体采访他也会很紧张,担心他说的每一句话。我之前觉得 不解,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和我说,Ying,我都四十多了,原麦山丘就是我最后一家公司了,要是失败了我就只能回台湾乡下种田了。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犯任何 一个错。但是,我们的CTO就异常淡定,公司里发生什么好事他也不激动,公司里发生什么坏事他也不忧虑。他说,我已经创业了太多次了,一个公司只有两个关 键时间点,一个是被市场证明,另一个是井喷。这两个点把握住了,只要不犯什么特别大的错误,其它都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到底要什么会决定了你们共事时每一天的每一个细节。
第四个问题,钱。
最后才是考虑钱这个问题的时候。
公司融资到了哪一轮了?融了多少钱?
我们看报道会经常看见很多互联网公司动不动就是融个几千万美元,估值几亿美元的。其实有很多公司公布的估值和融资数字除以3-6才是真实数字。一些公司都直接把融到金额的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甚至有的公司都开始乘以10倍的报数了…
不管怎么样,估值真的是很虚的东西,很多很多曾经估值很高的公司都没有上市没有被收购没有任何然后了。所以,当你问那个创始人“你们公司现在估值多少了?”的时候,他会和你说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你就随便听听。
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司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有的创业公司70%的股份都是天使投资人的… 还有的创业公司有10个平均股东… 公司发展得越大,股权结构带来的问题就会越明显。
也 不能从一个公司是否有很多天使或VC抢来决定是否加入它。有的创始人在还没有做出一个成形的产品的时候就能靠刷脸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这也是能力。拿到天 使投资是加分项,但是依然有太多不确定因素。VC呢,有时候投的也是趋势,当一个领域热起来的时候,VC们从战略考虑必须得占一个坑。
不管怎么样,投资投的永远是概率。而且他们投入的是钱,而经常还不是自己的钱,是基金的钱。可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投入的可是时间啊!时间比钱贵多了。
我能拿到多少钱?股份?期权?
这 个数字也不是板上钉钉子。在中国,多少合伙人因为股份没有兑现而撕破脸皮不欢而散,又有多少公司在上市之前把员工的期权合同收回或者把员工的股份稀释了几 十倍几百倍呢?公司还没有挣钱的时候,都能苦难同担;公司一有钱了,问题都来了。到了最后,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创始人他是否有契约精神。
每个公司的阶段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股权结构都不同,每个公司最后能做多大多远有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给你的股份和期权的数字的变动区间会非常 大,而这些数字也真的很难去进行横向比较。有的创始人可能会给你一个低期权然后和你说,我只给你1%但是我这个公司能做到10亿美元,别人给你10%但是 只能做到百万又怎么样呢,何况你最后很可能还一点都拿不到。这句话是事实,也是忽悠。到底是事实还是忽悠真的只有天知道… 你可以和几个创业公司聊聊,然后看看哪个公司能做更大,给的股份或期权还不错。
至于每个月的工资… 你都来创业公司了,还考虑什么工资啊。要考虑工资的请去大公司工作。创业公司给的工资的数字只要够最低生活消费就可以了。
最 后,不管怎么样,加入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博。赌的是这个趋势,这个方向,这个团队,这个CEO,更可能的是,你赌的不过是运气。真正想创 业的人从来就不用考虑自己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如果你一直在犹豫和徘徊,那么你可能真的不适合创业。我从来也不认为创业是每一个人的最佳选择和唯一 归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当它们与风险投资家谈判获得进入炙手可热的风险资本及退出市场时,意味着交易杠杆水平的提升。(编者注:风险资本家已经注意到了此点,并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差异化程度。)因此,写入融资文件之中的、有利于创始人的条款占整个文件的比重正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而在一两年前,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对创始人有利的几条常见条款吧。很多公司或者交易并没有获得这些条款,或者没有争取到这些条款中的大多数条款。通常情况下,选择这些条款都会与创始人的特定敏感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如何,这些条款都值得考虑,而且往往这些条款值得尽早考虑。
一、保持控制权: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
定义:“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满足创始人在公司的整个发展周期内,哪怕在发生所有权稀释的情况下,作为股东保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为了让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的制度得以执行,公司通常会确立两种类型的普通股,即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当股东需要借助投票方式形成决策时,每只A类普通股将具备多倍表决权的特征(通常为10到20倍,有时甚至更多),而每只B类普通股只能行使一票表决的权力。创始人是拥有多票超级表决权的A类普通股的唯一拥有者,而公司可以依据期权计划向公司员工发行拥有一票超级表决权的B类普通股。为创始人设定超级表决权的做法将确保创始人在公司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有能力保持更大的控制力。
其他注意事项:创始人只有在每轮融资时都具备足够的影响力搞定融资的前提下,让其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才能发挥作用。倘若创始人有信心保持这种影响力,那么他们持有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才构成有意义的举动。然而,在公司IPO的道路上此种举动也有可能付出代价,因为公共市场投资者在公司上市时会给“劣质”B类普通股进行打折。
何时实施:让创始人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的做法应该在公司成立时就可以实施。如果创始人选择在公司成立之后为自己发行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那么届时所有的普通股股东都有权获得该类股票,否则他们必须主动选择将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转换为不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换取其他好处。这种主动转换的行为实施起来存在难度,而且无论如何,这种行为从创始人的角度来说并非是最佳的选择。
二、替代方案: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
定义: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的含义是指普通股股东支持的董事拥有多倍(比方说两到五倍)表决权。这样,由普通股股东指定的董事会成员将对董事会层面的重大行为(如批准并购交易生效或为未来融资确立新类型的股票),拥有控制权。
其他注意事项: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所取得的效果与股东拥有超级表决权的股票——股东保持更大的控制权——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控制权表现得没有那么直接。尽管普通股持有人控制董事会,但是他们在全体股东会层面上所拥有的控制权没有那么大。重要的是,董事会成员对公司股东承担信义义务,而股东则不对董事会承担该义务。从理论上看,这意味着董事会成员在对董事会层面的事宜进行投票表决时,当其作为个人股东的利益与董事会利益存在冲突之际,他们将不得不做出不利于对自己个人股东利益的表决,只有这样做才是最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行为。尽管存在这一事实,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依然能确保创始人在重大企业决策方面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何时实施:创始人无需在公司成立时就实行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这一安排,这是赋予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的一大好处。创始人可以选择在公司成立之后修订公司章程,赋予董事会成员拥有超级表决权的权力。比如,在融资之后董事会席位增多,且创始人一方在董事会上失去拥有多数席位的优势时,实施上述安排。
三、早期流动性:FF优先股
定义:所谓FF优先股(FF Preferred Stock)就是指针对创始人发行的、功能类似于普通股的一类股票;但其具备一种特殊的转换功能,在公司收购或首次公开上市之前,发挥其流动性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收购或首次公开上市时,创始人无法享受流动性的权利。这类股票的运作模式如下:公司会将按照创始人股权的一定比例(通常为10到33%之间)发行FF优先股。FF优先股具备的转换功能,允许其在将来获得融资发行优先股时按照优先股的价格现场换成优先股。事实上,当风险投资家对公司进行投资时,该风险投资家可以从创始人那里购买FF优先股,作为风险投资总量的一部分;FF优先股将会自动转换为该轮次融资时所发行的优先股。风险投资家获得优先股权,而创始人则获得了早期退出的机会。与风险投资家购买公司全部股份的情形相比,FF优先股可帮助创始人减轻股权摊薄效应。
其他注意事项:任何时候,当创始人通过出售股份获得流动性时,无论对于他本人来说,还是对于他所创办的公司来说,都会产生税负后果。而其他获得流动性的方式,比如直接向投资者出售普通股,则有可能产生负面的税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公司期权发行的价格。此外,如果一位创始人直接将普通股出售给一名投资人,出售价格高出普通股出售时的市场公允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被视为普通收入。相比之下,如果创始人拥有FF优先股的时间超过一年的话,他或许可以对这部分增量按照更为有利的资本收益进行处理,而无需牵扯公司期权定价。
何时实施:从实用角度讲,必须在公司成立时安排好FF优先股制度。
四、限制VC控制:表决控制权
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不愿意为投资者提供一些保护性表决权条款,而这在历史上标准的做法就是同意为投资者提供上述有利条款,如对收购及未来股权融资确立集体投票制度。公司通过消除这些与表决控制权相关的规定给予创始人决定何时及是否出售公司或融资的自由。风险投资公司在其制定的投资文件中还会获得一些保护措施,但这些规定越来越多地局限于利于投资人的谈判协商性质的权利,如优先股优先清偿或甄选董事的权利。
替代结构:融资时消除保护性表决权条款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行得通,与其这样做,创始人倒不如为普通股规定一些“对等”保护性条款,藉此削弱VC控制权。优先股持有人获取并购事件或未来股权融资的集体投票权,但普通股持有人同样也享受相同的表决权。这意味着在所有重大企业行动上,投资人与创始人必须步调一致。
何时实施:开展每轮融资及引进每名新投资人时,创始人可协商保护性表决权条款。
五、更大的自主权:激进的创始人股份兑现
定义:越来越多的创始人在创始人股份兑现上能为自己争取激进的条款。长期以来,风险投资家为硅谷初创企业设定的兑现条款为固定模式,即要求创始人接受四年兑现期的约束,其中第一年为“阶梯”兑现(即不足一年离开公司,创始人兑现不了任何股份)。现在,一些创始人并不接受上述模式,他们为自己争取了三年(或三年以下)的兑现期,通常情况下不受第一年“阶梯”兑现条款的约束。这些激进的股份兑现期限往往与特定事件(如控制权变更或非自愿无故终止合约)的加速进展存在关联。在种子和天使轮次的投资活动中,投资人对创始人股份兑现这一现象没有后续轮次投资那么关心,我们会看到利于创始人的股份兑现或兑现股份加速的发生。而且在这两个较早轮次的投资活动中,投资人会倾向于采取“搁置争议”的做法,等到下一(规模更大)轮次投资活动时才加以解决。
其他注意事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创始人应注意不要过于激进,去兑现股份,抑或去加速兑现股份。因为这么做会增加下述可能性:投资人在融资时会要求对创始人的赔偿安排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协商。当我们成立公司时,我们建议创始人要在一定范围内兑现股份及加速兑现股份,但是尽力在市场范畴内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其结果是对创始人有利的,也要在市场范畴内加以解决。
何时实施:如果公司存在多位创始人,那么创始人兑现股份的条款应该在公司成立时加以确立。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一轮融资活动发生之前,加以确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我想做自己的老板
其中一个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创业有多难。Nexus投资合伙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古普塔(Naren Gupta)表示,不要因为只是想做你自己的老板开始一个公司。在一开始,其实什么事情都不像你想的那样。当你雇用某个人的时候,你是完全要为这个人负责的,而且也要为这个员工在公司里想要看到的所有东西来负责。
团队
随着联合创始人们越走越远,很显然他们要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人。然而比起那些看上去的多面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你需求的人可能是更适合的,这一点超级重要。ChargeBe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克里什(Krish Subramanian)这样告诉我们。
古普塔说,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为团队成员不能彼此相互配合工作。这使得寻找正确的联合创始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做个错误的选择,那么事情就不会像你所想的那样发展。
不做出产品,只顾着做漂亮的网站
早期创业者可能犯下的另外一个错误:如果他们是在做产品相关的公司,他们最终不是做产品,而是做产品的官方网站。克里什说,网站优先——而不是工作在产品上,在他看来是一条错误的途径。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页面,着眼于核心工作,获取更多用户并留住他们。跟用户亲口去交谈而不是构建网站。
他感觉到创业公司应该在产品上不断迭代。你原本打算在网站上花的3-4个星期,最终有可能变成四个月。如果做到最后放弃了怎么办?这个时间太宝贵,以至于没有时间留给你浪费掉去美化网站。在网站上写出产品更新信息就已经足够了,克里什这样说。
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而言,选择正确的技术手段,很大意义上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纳伦(Naren)博士说,不要因为在某一个领域的科技炙手可热而创建一家公司。今天正在火热的东西,到了明天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做这件事情,仅仅因为你真正的相信在这个领域里能有所作为,而且你有专门的知识。
克里什同意这样的想法。他说,在科技领域,当你因为一些最新和最酷的想法而感到很舒服的时候,如果产品成功,这不一定因为所有高科技对接在一起,而是因为我们使用它的方式不同,它建造起来的方式也不同。
给你自己留下一些东西
创业公司在成长阶段犯的一个通常的错误是落入了投资的陷阱。在早期就把太多的股份让出去,而没有留给自己一些,Wingify公司创始人帕拉斯(Paras Chopra)表示,根据他的经验来看,他们成功的躲避了很多所谓的天使投资人或者导师,承诺会帮你,并以很大的一部分股权作为代价。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听信他们的话,早早放弃股份。
如果你很早就给了很多股权,到后来融资的时候你会很困难。这同样会让创始人创业的故事变得不那么令人激动,除非创业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拿到一大笔工资。
让账本保持干净
创业公司需要特别谨慎对待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金钱问题。如果这里有任何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你需要花一大笔时间来正确地做出决定。“我们本应该在一些地方——比如付款,操作流程,会计系统,良好培训的会计师——得到一些重要的指导。这些指导越早得到越好。一个差劲的系统和理财习惯放在那里的话,要想补救就要花很多精力。”帕拉斯说道。
市场在哪里?
营销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率的营销策略和团队,可以让公司的结局大为不同。在市场营销方面,构建一个用户群要花很长时间。创业公司需要提前为内容营销准备六到九个月的量。要想想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子。
有的时候根本没有开始市场的概念,但紧随其后,创业者最后将会创建一个市场。
雇佣正确和聪明的人
在雇用员工方面的错误,在创业者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常见问题是创业公司用人不当,而不是招的太少。“我们本来应该完成非常多的关键职位,尤其是在销售和营销领域。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就要去填补这些空缺,而且要更快地扩张企业的商业层面。”帕拉斯说。
导师陷阱
导师在创业者的过程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得到一个正确的导师可以让整个过程轻松很多。你到那里获取帮助,不怕被人取笑,对导师花很长一段时间说你所不明白的任何事情。帕拉斯说道,通过自己犯错误来得出结论是不值得的,尽管这也是必须的。然而,总有一小部分导师,你到那里之后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帮助。在你正式将一位导师加入董事会之前,要做一遍彻底的复查。
除了以上所有所遇到的教训之外,创业公司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个多面手。你最终会比你所开始的时候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继续磨练自己,不断吸取教训。我们非常希望你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向大家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首先,股权本身就不好分。家庭有两三个小孩的年轻妈妈,给小家伙们分糖,还经常被小家伙们说成偏心。更何况,企业的股权分给谁,分多少,它关系到企业的搭班子,核心利益分配,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共苦同甘的企业文化建设。它并不是纯粹的法律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它是企业的重大制度建设。用句老掉牙的话,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企业控制权、合伙人历史与预期贡献、如何互补搭班子、是否有创业心态等很难精确量化考核的因素。
其次,企业分股权,得先找到一起适合爬雪山过草地的合伙人,而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说,创业者不给合伙人分股权会酿成创业失败悲剧,那给不合适的合伙人拍脑袋分股权则会酿成另一出悲剧。身边很多创业者朋友也提到,看完徐小平老师的演讲后,他们既心潮澎湃,又压力山大:很多员工都把自己当成合伙人,把创业企业发股权当成标配,进企业第一天就开始谈股权。企业如果不发股权,创业者要顶着“没意识、没胸怀、没能力与没魅力”的骂名。如果发,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适合在初创阶段去发股权。创业者有被绑架发股权的赶脚。
再次,年轻创业者的成长需要有个过程。老何相信,伴随中国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后,创业者需要处理的变量会越来越少,创业低龄化在中国会是个趋势。在中国,类似微软、Google与Facebook等校园创业项目在将来也可能做成世界级企业。但是,但是,年轻的创业者可能是个产品牛人、技术牛人,但很难短期加速成长为商业牛人和管理牛人。
冯仑先生形象地说,新一代年轻创业者是先懂了技术,后懂了商业,最后才懂了江湖。比如,我们反复接到创业者咨询,他们不想对自己有太多约束,也并不认为有必要对合伙人股权做特别设计。天使投资人、尤其是个人天使也缺乏经验,没法帮到给他们做好股权架构。天使钱到位了,合伙人股权分出去了,但合伙人短期投机干一票就跑路了,但对于跑路合伙人的股权如何处理,大家傻眼卡壳了,互相长期折腾、折磨。
最后,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商学院、投融资律所等创业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但年轻创业者们还是缺乏足够多有丰富创业投资经验、足以辅导年轻创业者们的mentor(导师)。即便是在硅谷,即便像扎克伯格这样的NB年轻创业者也有Netscape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这样的mentor,让他们少走弯路。很多创业服务机构,各路砖家,别说没吃过猪肉,甚至没见过猪跑,已经在指导年轻创业者如何创业。老何一直觉得,越来越多成功或不成功创过业、可以充当年轻创业者mentor的创业者转身做投资人,肯定会是趋势,但这是后话。
找好合伙人,分好股权利益,一个都不能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闭门造车 产品不接地气,老是在办公桌前意淫用户需求,哇,用户有这个需求,哪怕有1%的用户付费,我们就能天天泡妞啦……,我有个朋友想做线下的实体店的导购,跟我讲时激情四射,口沫飞溅,我问他,你去和这类导购行业的商家聊了吗?他说还没……最后让我一棒子打退堂鼓了。不去撸了袖子甩开膀子低三下四的像神经病一样去和潜在客户搭讪聊天套近乎找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3.虎口拔牙 一上来就想,这个市场有一千个亿的空间,我哪怕能拿到1%的份额,这就是多少哇!我就发了!女神妹纸都会主动投怀送抱的…你不想想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早有巨头盯着呐,你相当于说:嗨!马云、Robby,化腾,咱们四人玩麻将吧。你玩得起吗?所以别想虎口拔牙,
4.钱太多 一开始就拿到太多钱也不见得是好事,容易头脑发热。某朋友一创业就拿到400万人民币启动资金,之后又拿到200万美金。瞬间由?潘勘渫梁溃?际酰??艺?商务人员,给我招!各种人员,给我招!招招招!!我们要做第四巨头!兄弟们给我冲啊!都有期权,等着发财吧!玩了两年,没赚钱,融资的钱也快花完了,前不久几个创始人内讧了。所以说,钱多不见得是好事。
5.明星团队 明星团队有个缺点,容易轻飘飘的,不好接地气。有个团队,都是海归,有哈佛背景的,老炫耀自己是高富帅团队,“哈哈,尔等一年后就看我们风风火火的市场反应吧,有幸跟这么牛的团队近距离接触共进晚餐,你们真是太荣幸啦,哈哈,不要四处张扬哦。”最后他们做的是一款?潘坑没Р?贰<负鹾雎圆患频氖谐》荻睢O衷谖蚁胨担?缃褡龌チ??拥仄?胖匾??蝗焊吒凰?芾斫?潘康男枨舐?所以至少要找个?潘亢匣锶税 ?/p>
6.窗口期已经关闭 我以前感觉像汽车之家这类的网站应该做不大,但是人家愣是硬生生的做出了10亿美金来,为什么呐?因为人家赶上了形势,正好是中国人民开始买车的年份做汽车之家,你提早做或晚两年做,都没太大机会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人的原因,其中的内幕值得你们去深挖学习)。因为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所以有时候创业还是要分析形势,感觉什么以后有前途,就提前布局,大不了就苦逼两年嘛。当然这也需要创始人有一定的眼光,
7.后院失火 这一条你就会理解娶一个能理解并支持你创业的老婆有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是说,你要获得你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的支持,或至少他们对你创业不反对。你能想象得到吗?当你正在战场上率领一帮兄弟左突右杀时,突然一封家书来到:你老婆把你给休了,带着孩子回娘家了…真是丢了夫人又失子。
8.客场作战 喜欢篮球等运动的帅哥妹纸都明白主客场作战是有一定的优劣势的。这一条就是说,你是打算在你熟悉的这二亩三分地里挖矿?还是大老远跑到别人熟悉而你陌生的二亩三分地里挖矿?当然不乏一些连续创业者如:郭去疾、许朝军、王兴、陈欧。他们总是四处掘金,还颇有收获。而作为?潘康哪憔鸵?嗔康嗔空庋?龅姆缦樟?hellip;…有个土豪,做实业起家的,突然有一天一拍脑门:老子要做一款旅游社交应用!说干就干,立马投了200万人民币,运营了快半年了,昨天我获得的数据是,这款旅游社交应用的注册用户才达到8000人……当然200万对人家来说就是一根牛毛,但是对于您呢?所以先老老实实的呆在你熟悉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吧,别天天意淫:老天给我个牛逼的idea吧,我立马就能做出个10亿美金的公司来。停止扯淡!我等凡夫俗子先主场作战!
9.Copy to China当年团购模式在美国刚刚火起来时,在国内迅速展开了:千团大战。在屠杀式竞争下,现在你耳熟能详的团购网站还有几个?所以能copy国外而来的idea,你也要掂量下做的风险,因为此时说不定已经有一千个竞争对手比你先开始做了,这种大兵团作战对你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相当的高。在美国刚有个分享地理位置的应用火起来,国内就有了:街旁,什么,你没听说过街旁?没听说就对了,因为创始人就是凭资本copy了个美国的idea到中国,本以为也能火起来,最后引火烧身。所以单纯想靠copy国外的idea来创业,对于?潘坷此稻褪巧系渡较禄鸷!;故锹???鞲?就粱暗?dea吧。
10.暴发户心态 人一旦有了暴发户心态,总会一掷千金,毫不手软,何况一个企业如果突然爆发了…一开始创业时没钱,穷了吧唧的,这类企业做事一般都谨小慎微,步步小心,兢兢业业。遥想当年,秦池酒厂初成立,它只是山东无数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之一,产品从未出过市。93年,姬长孔大叔担任厂长,94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95年以6666万元获央视新闻联播后5秒黄金版标王,96年收入猛增至9.5亿元,为上一年的5倍多,同时又以3.212118亿元的天价获得标王,这一数字相当于1996年秦池全年利润的6.4倍,比竞标的第二位整整高出1亿元。有记者问秦池的这个标王数字是怎么算出来?姬长孔厂长趾高气昂的说:这是俺的手机号码,咋地啦?不能拿手机号码来竞拍啊……站得高摔得也很,97年一好事者写了篇:《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从此秦池稀里哗啦的衰败了。所以各位可以查下自95年后央视历届标王的价格,直到2004年央视的标王价格才又升到3.1亿元,可见当时的企业是多么的疯狂。
11.急功近利 就是说:一条蛇拼死一口气吞下了头大象,还没等着消化完,又准备再吞几头。总之是想在一年内把十年内该干的活搞定。就举个国外的例子吧。话说2000年的时候美帝有家在线杂货零售公司叫Webvan(玩完),创始人放豪言:美国人将放弃去超市购物的习惯,他们的日常所需的一切,包括蔬菜、牛奶、海鲜,只要动动鼠标,就会有人送上门来。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不就是先进的O2O吗?一开始做的还行,兢兢业业的。但一不小心就被资本巨头看中了,亿级美金砸入,该公司随即耗资12亿美金并购竞争对手HomeGrocer。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合并后的公司,并购后技术、物流、管理流程频频冲突。一级市场还没拿下时,便向新的市场进军,而每个城市的运营成本超过 5000万美元。Webvan 当时制定的扩张计划多达 26 个城市。此外,该公司还签了10亿美金的合同用于几家中心仓库建设。有时该公司的配送车有时必须跑上几百公里就为给几个小情侣送盒安全套…而该公司的空降CEO也称:他要在短时间内将公司做大做快,在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中成为胜者。2001年该公司的CEO只做了很短时间就去申请破产保护。所以咱创业稳扎稳打点好,
12.太高调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你做事如果太高调的话,会很容易引起巨头的注意,低调点反而会悄悄的保护自己。像YY,博雅互动,汽车之家都是在上市公布财报时外界才突然发现这类公司已经闷头发大财好多年了。而有些公司刚出道就向外界大喊: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很低调…结果永久的低调了…举几个例子,许朝军刚开始创业时,立刻获得资本青睐,踌躇满志,因为他要打造极具前景的轻博客:点点网。接连各种讲话各种大会各种为自己站台,谁知第二天一瞧,新浪啊之类的立马上线了轻博客。军哥傻眼了,面壁半年,出来第一句话就是:咱做人要低调…所以说,一开始创业咱低调些,等时机成熟了再挑战BOSS啊,或者一直低调着闷头发大财也行啊,咱创业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别跟我谈理想,戒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毁灭成功的破坏性行为中,最常见的是酗酒。它缩短了寿命,导致严重的附带损害,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一旦沦为酒精可怕魔力的受害者,也会逐渐沉沦。HarvardGrant纵向研究主管乔治•瓦利恩特(GeorgeVaillant)在《成功的经验》(TriumphsofExperience)一书中指出,酗酒是影响健康和幸福的最大可预防危害因素。我看到许多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士由于酗酒而一蹶不振:无论教育程度有多高,也无论智商有多高,都无法避免。HarvardGrant纵向研究自1938年以来对一群大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
●个人担保在商业上同样有害。如果你雄心勃勃,希望把企业做大,并保留大部分股权,负债通常是必要的。但别忘了充分利用有限责任制度,而不要拿个人偿付能力冒险,无论是贷款、租赁还是任何其他负债都是如此。我有位老朋友十年前还是百万富翁,去年却被宣布破产,原因是他支出太大,投资了错误的公司,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为借款作了担保。
●我发现合作破裂是导致人们丧失机遇的最常见原因。此类纠纷中有时也会有赢家:或者是公司的最终买家,或者是撤资另行创业的合伙人。此类纠纷一般对合作双方都有害,并会大伤企业元气。在我完成的最划算的交易中,许多是因共同所有人散伙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伙人通常只想着退出,而不会考虑什么得失。离婚相当于此类破裂的家庭版。我认识的许多能干却捉襟见肘的企业家都经历过多次合作破裂。
●最糟糕的错误之一是当有利条件出现时不够乐观。伟大企业和重大市场良机是罕见的。过快地放弃它们是常见的错误。1997年我们让ToppsTiles上市之后,股价上涨了三倍,我认为股市似乎有些过热,因此我卖掉了大部分持股。但上涨才刚开始。这只股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再次上涨了至少500%:我只能恼火地看着它上涨。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表示:“我在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所犯的最大错误是没有意识到集成电路产业会发展到多大规模。”
●企业领导人需要自信,但是当自大演变成傲慢时,往往就会生出不可一世的妄想。特易购(Tesco)管理层以为他们可以教美国人如何经营超市,几年后却减记20亿美元资产并退出美国市场。我也曾因傲慢而受到小小的教训,当时我们在曼哈顿开了一家大餐馆,认为我们的Belgo模式不可能失败:直到亏损了500万美元以后才清醒了一些。有些收购和投资之所以愚蠢(这些糟糕的判断往往是在忽视合理建议后做出的),是因为决策者傲慢自大,认为自己始终最了解情况。
●聪明的企业家明白,利润不一定是现金。但许多创始人永远不明白这一基本的会计事实。现金流预测比损益表更重要。缺乏流动性可能让你破产;然而,一家公司可以在多年账面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存活——只要拥有充足的现金。财经记者、基金经理、分析师、银行家以及公司董事仍如此关注“错误的”财务数据令人吃惊——尽管这些年来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灾难。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可能导致灾难的错误。但就我看来,上述几点或许是人们最经常犯、也是最危险的错误。当然,知道这些错误并不等于就能避免这些错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对于希望好好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股权架构是最能体现出企业差异性、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股权问题,比其他问题,更有可能扼杀一家新公 司,甚至会在公司设立之前就使其戛然而止。所以,对公司而言,确定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谁应该作为创始人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创始人这个身份很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模糊复杂。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通常而言,公司的发展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创立。在这个阶段,公司的资金都是创始人投入的,外部没有什么融资。公司很可能会失败,你投入的钱很可能会损失掉。你也会因为创业而失去工作,失去工资,最后公司失败了还得再找工作。
2.启动。公司有钱了,可能是投资人投资的,也可能是产生了一些营收。这些资金让你每个月都能有一点收入。当然,你的工资比你在大公司里工作要少。 在这个阶段,50% 的公司会失败,然后你需要再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而且因为你之前的工资低于大公司的正常工资水平,所以你其实工资上也会有损 失。
3.正常运行。你获得了跟求职市场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公司应该不会失败掉,即使失败了,你也只是像正常的“失业”那样,而不会有更多的损失。
所以,确定谁是创始人的方法是:如果你为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很初创,以至于都不能付工资给你,那么你就应该是创始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领工资,那么你就不是创始人。
二、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创始人的定义是,为公司服务、但公司无力支付工资的人。创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司创造收入——或者是投资,或者是营收。所以,创始人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1)他们的贡献;
(2)市场的认可。
第1项反映了公平性的原则,第二项则反映了经济因素。
现在,让我们来建立股权分配的公式。当然,这个公式可能不那么正确,但是应该错的不离谱:
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
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有些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在迅速发展,所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加入了公司。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2、召集人(股权增加5%)
如果某些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都是某个合伙人(召集人)牵头召集起来的。尽管这个合伙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3、创业点子很重要,但执行更重要(股权增加5%)
“点子毫无价值,执行才是根本”这个说法虽然不那么正确,但是跟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 果你之前是 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注意,如果创业点子最后没有执行下来,或者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技术专利,或者潜在地发挥作用,那么,实际上你 不应该得到这个股权。
4、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
为创业项目开辟一个难以复制的滩头阵地,可以为公司探索出发展的方向、建立市场的信誉,这些都有利于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 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 的股权,从5%到25%不等。这个比例,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对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有多大的作用”。
5、CEO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
通常大家都认为,如果股权五五对分,那么实际上公司无人控制。
如果某个创始人不信任CEO,不能接受他持有多数股份,那么这个创始人就不应该和他一起创业。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 CTO,所以担任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虽然这样可能并不公平,因为CTO的工作并不见得比CEO更轻松,但是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 上,CEO确实更重要。
6、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
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此外,在融资时,投资人很可能不喜欢有兼职工作的联合创始人。这可能导致你在融资上遇到障碍。所以,所有全职工作的创始人都应当增加200%的股权。
7、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
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投资,那么创始人里有某些人的话,可能会使融资更容易。如果创始人是第一次创业,而他的合伙人里有人曾经参与过风投投资成功了的项目,那么这个合伙人比创始人更有投资价值。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某些创始人会让投资人觉得非常值得投资,如果他参与创业、为创业项目做背书,那么就会成为投资成功的保障。(这种人很容易找到, 可以直接问投资人,这些人的项目你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投资吗?如果投资人说“是”,那么这些人就值得招募过来作为合伙人)
这些超级合伙人基本上消除了“创办阶段”的所有风险,所以最好让他们在这个阶段获得最多的股权。
这种做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团队。不过,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么这些超级合伙人应当增加50-500%的股权,甚至可以更多。这个增加的比例取决于他的信誉比其他联合创始人高多少。
8、现金投入参照投资人投资
先设定一个理想的情况,即每个合伙人都投入等量的资金到公司,然后加上他们投入的人力,构成了最初的平均分配的“创始人股份”。
但是,很可能是某个合伙人投入的资金相对而言多的多。这样的投资应该获较多的股权,因为最早期的投资,风险也往往最大,所以应该获得更多的股权。这样的投资应该获得多少股权呢?可以参照通常投资的估值算法,找一个好的创业企业律师来帮助你计算。
例如,如果公司融资时的合理估值是五十万美元,那么投资五万美元可以额外获得10%股权。
9、最后进行计算:现在,如果最后计算的三个创始人的股份是为200/150/250,那么将他们的股份数相加(即为600份)作为总数,再计算他们每个人的持股比例:33%/25%/42%。
三、最错误的做法是股权五五分
我想起了很早之前我创办的一家叫Ontela的公司。我们公司最初只有二个人,Charles Zapata和我。我们在地下室进行头脑风暴,我们每个小时都能冒出不计其数的想法,一个想法比一个好,从商业概念到核心价值,再到以更好的方式做成本 账。不管什么问题,我们都能达成一致,或者迅速解决我们俩人之间的分歧。生活多美好啊。所以,我们决定股权五五分。
直到六个月后,当我们决定辞职,并投入我们的积蓄时,我们发生了第一次争执,这次争执几乎搞砸了我们的公司。
我的意见是:“初创企业垮掉的最常见原因是:创始人们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创始人无法解决分歧时,他们不会管公司,只会收拾东西回家,尽管公司本来还有机会发展下去。”
四、对Joel Spolsky《创业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权?》一文的反驳
Joel Spolsky对如何分股权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他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论。他的这些结论并不正确,原因是:
1.他混淆了“容易”与“公平”。股权五五分是很简单,但并不公平。准确地分配股权很公平,却很不容易。
2.他主张回避冲突,不要为自己计算股权。这是相当错误的做法:如果你想要计算自己的股权,那么最好尽早,在投资人还没有进入之前就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也要在还没有雇员工之前就解决这些问题(以免在员工面前暴露创始人的不合)。
3.他给员工太多的股权,以至于牺牲了创始人的利益。员工的回报应该以工资为主。绝大部分工作是创始人做的,但没有工资。员工则至少有工资做保障。如果公司失败了,创始人的风险比员工大的多。
4.他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状况。通常分配给员工的A类股大概占20%。Joel的模型中,分配给员工的占33%,这意味着创始团队才能分到33%。
5.欠条没有任何价值。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办法融到资金或者产生收益。对于这些公司,很多投资人在投资前会要求创始人撤销公司出具给他们的欠条。最好的做法是将其作为可转换债券或股权调整的依据。
6.需要提到的一点是,Joel认为联合创始人的股权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成熟期(或锁定,vesting)的限制。Joel的这一点倒是挺正确的。
Joel Spolsky确实非常成功,但是我估计他这是第一次跟联合创始人和投资人一起创业。他的想法看起来非常的理想化,但是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反映市场上的主流做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创业常见陷阱
我想做自己的老板
其中一个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创业有多难。Nexus投资合伙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古普塔(NarenGupta)表示,不要因为只是想做你自己的老板开始一个公司。在一开始,其实什么事情都不像你想的那样。当你雇用某个人的时候,你是完全要为这个人负责的,而且也要为这个员工在公司里想要看到的所有东西来负责。
团队
随着联合创始人们越走越远,很显然他们要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人。然而比起那些看上去的多面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你需求的人可能是更适合的,这一点超级重要。ChargeBe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克里什(KrishSubramanian)这样告诉我们。
古普塔说,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为团队成员不能彼此相互配合工作。这使得寻找正确的联合创始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做个错误的选择,那么事情就不会像你所想的那样发展。
不做出产品,只顾着做漂亮的网站
早期创业者可能犯下的另外一个错误:如果他们是在做产品相关的公司,他们最终不是做产品,而是做产品的官方网站。克里什说,网站优先——而不是工作在产品上,在他看来是一条错误的途径。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页面,着眼于核心工作,获取更多用户并留住他们。跟用户亲口去交谈而不是构建网站。
他感觉到创业公司应该在产品上不断迭代。你原本打算在网站上花的3-4个星期,最终有可能变成四个月。如果做到最后放弃了怎么办?这个时间太宝贵,以至于没有时间留给你浪费掉去美化网站。在网站上写出产品更新信息就已经足够了,克里什这样说。
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而言,选择正确的技术手段,很大意义上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纳伦(Naren)博士说,不要因为在某一个领域的科技炙手可热而创建一家公司。今天正在火热的东西,到了明天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做这件事情,仅仅因为你真正的相信在这个领域里能有所作为,而且你有专门的知识。
克里什同意这样的想法。他说,在科技领域,当你因为一些最新和最酷的想法而感到很舒服的时候,如果产品成功,这不一定因为所有高科技对接在一起,而是因为我们使用它的方式不同,它建造起来的方式也不同。
给你自己留下一些东西
创业公司在成长阶段犯的一个通常的错误是落入了投资的陷阱。在早期就把太多的股份让出去,而没有留给自己一些,Wingify公司创始人帕拉斯(ParasChopra)表示,根据他的经验来看,他们成功的躲避了很多所谓的天使投资人或者导师,承诺会帮你,并以很大的一部分股权作为代价。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听信他们的话,早早放弃股份。
如果你很早就给了很多股权,到后来融资的时候你会很困难。这同样会让创始人创业的故事变得不那么令人激动,除非创业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拿到一大笔工资。
让账本保持干净
创业公司需要特别谨慎对待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金钱问题。如果这里有任何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你需要花一大笔时间来正确地做出决定。“我们本应该在一些地方——比如付款,操作流程,会计系统,良好培训的会计师——得到一些重要的指导。这些指导越早得到越好。一个差劲的系统和理财习惯放在那里的话,要想补救就要花很多精力。”帕拉斯说道。
市场在哪里?
营销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率的营销策略和团队,可以让公司的结局大为不同。在市场营销方面,构建一个用户群要花很长时间。创业公司需要提前为内容营销准备六到九个月的量。要想想你最终想成为什么样子。
有的时候根本没有开始市场的概念,但紧随其后,创业者最后将会创建一个市场。
雇佣正确和聪明的人
在雇用员工方面的错误,在创业者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常见问题是创业公司用人不当,而不是招的太少。“我们本来应该完成非常多的关键职位,尤其是在销售和营销领域。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就要去填补这些空缺,而且要更快地扩张企业的商业层面。”帕拉斯说。
导师陷阱
导师在创业者的过程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得到一个正确的导师可以让整个过程轻松很多。你到那里获取帮助,不怕被人取笑,对导师花很长一段时间说你所不明白的任何事情。帕拉斯说道,通过自己犯错误来得出结论是不值得的,尽管这也是必须的。然而,总有一小部分导师,你到那里之后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帮助。在你正式将一位导师加入董事会之前,要做一遍彻底的复查。
除了以上所有所遇到的教训之外,创业公司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个多面手。你最终会比你所开始的时候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继续磨练自己,不断吸取教训。我们非常希望你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向大家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再加上微博上人生导师的忽悠,坐不住了,急的抓耳挠腮,在地铁上左手拿着财经杂志,右手拿着灌饼吃得满嘴流油,振臂高呼:“我要创业,我要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门票。”啪一下子,灌饼甩金链大哥身上了,让人一顿胖揍。
社会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场景,一些混进互联网公司做了没几天的产品经理一没钱二没人脉最坑的是连产品都没有,就找到传统企业的土鳖暴发户土大款,什么做纺织的,卖床单被褥的,倒腾煤矿的老板,搞一沓子计划书,策划案,忽悠骗投资。
来自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张先生,去给老板点一支红梅,就开始忽悠了:“现在是互联网大潮,淘金的好时候,知道啥最赚钱吗?电子商务,C2C你听说过吗?懂垂直吗?知道啥叫云商吗?传统行业不行了,日薄西山了,抓紧抢占移动互联网门票啊。”
土鳖老板一听犹如打了一针鸡血,兴奋的不得了,赶紧投钱投物,工厂也不管了,煤也没倒腾了,说啥也要做一把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跟着这个瞎B忽悠的产品经理开始策划创业了,最后砸进去一堆钱,鸡毛都没做出来,这产品经理感叹一声:“大趋势不好啊。”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股创业热潮,无论是啥学历,学背景的,昨天放下挖大坑的铁锹,耕田的锄头,今天就能给你来谈创业。哥简单分析了下这帮盲流子为啥要创业?
1、天天上班坐办公室里看别人开跑车,住别墅,泡野模,自己在做ppt,写策划,编代码,领了工资交房租水电,吃两顿KFC,分分钟就月光了,心里这个捉急啊。心一横:操,辞职,创业去吧。于是乎,啥计划目标都没有,就加入了创业大军。
2、还有些人本来生活条件挺优越,算是中产吧,住公寓房,开日本车,没事就在办公室里刷刷微博,被那些人生导师忽悠的热血澎湃。“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
3、看了几篇互联网文章,觉得遍地是黄金,就等着自己去捡呢。以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有创意。啥玩意都没有,光着膀子就准备下海创业了。
这 帮人创业过程大体都是这样的:在大IT公司打两天杂,挂个产品经理的名号,写过几页word,做过几张ppt,吹牛逼不上税的一群人,做个手机贴膜就敢说 自己设计过手机;画个搜索框就敢吹自己开发过搜索引擎;弄个流程图,就能说自己搭建过SNS社区能和facebook一争高低。总之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 啥不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理论一大堆。
杭州郊区菜农李老板和朋友们,在产品经理的建议下要搞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从义乌进一堆破烂裤衩子到淘宝开个店,不然就是批发点号称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你说你TM一个小学六年级文化的半文盲,家里农作物种多了,你就拿农贸市场卖呗。你TM 整几个老破土豆子也敢自称电商啦?
上海张江的某公司的中层干部王先生,打算进军移动互联网,不知道从哪偷了个破app,别人愤怒小鸟,他搞个愤怒小鸡,换套皮肤就是产品了。啥可玩性都没有,点没两下子就让你充钱,你当别人都是傻逼吗?谁他妈玩你这老破app?
来自中关村的刘先生准备创业了,产品没有,理念先行,开个发布会,搞个大新闻。吹的玄玄乎乎,然后找几个枪手,个大IT杂志网站写文章,写评测软文。骗风投,骗到点钱也不用在产品开发上。全用在了宣传,营销,写枪文。鸡毛产品没有,就敢开个发布会,弄个倒计时,全球发布。
民宅里租个套间,弄几把老年活动室偷来的破椅子,咔咔开始创业了。天天弄个破鸡巴投影仪,俩胳膊拄台子上,对着下面三四个刚从农村进城的农民工放PPT,洗脑,讲激励。张嘴就是“社交、移动、电商、垂直……”书架里上摆基本《人性的弱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狗鸡毛产品都没有,天天忽忽悠悠,上过两天学的就炒概念,没文化的土包子炒技术参数,在各种小报、小网站、微博上找几个互联网小编写软文吹捧,吹热了,找土鳖暴发户投资,实在不行,就拿身边七大姑八大姨,亲戚朋友下手,美其名曰天使投资。
凑个仨瓜俩枣,做个APP就觉得自己创业了,天天各种战略峰会、股权激励、统一思想。办公桌上摆一堆饭盒,每天发励志微博,灌心灵鸡汤,晚上到星巴克喝被咖啡记录创业的疲惫,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
工作的时候喜欢画大饼,公司啥都没有,穷的叮当乱响,为了忽悠住员工,天天扯一堆美好的愿景,买车买房分期权,三年融资,五年上市……激励口号一般是: “你想做人上人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此类老板一般都是刚从广西北海海龟回来,被骗了个精光净,剩了一身子鸡血。
这帮所谓的“产品经理”,实际上啥产品都没有,就靠着一脑门子热血创业,你说谁会买他们的东西?谁会用他们的app?现在app市场上一天就成千上万的垃圾app,全是这帮子产品经理像灌大粪一样灌进去的,谁他妈玩你那老破坑钱的玩意?
这帮人结局必定是失败。到最后,树倒猢狲散,还欠了一屁股债,搞不好还得砸锅卖铁,妻离子散,自己坐在电脑前面灌酒,哭的屎尿横流,还不忘发条微博激励自己“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创业是一件好事,年轻人嘛,就应该干点事情。可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落在实际行动上,要看准时机抓住时机。千万不要脑子一热,跟风辞职去创业,到头来亏得血本无归。工作也没了,创业也没成功,两手空空,啥也不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如何找到合伙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YC创业营》,YC是美国最好的孵化器,他们投资首先是看团队。如果你是CEO你应该具备以下4个特征:同窗,无根,无知无畏,热情。这4个方面我一一解释下:
同窗:如果你打算创业,你应该是有同窗,可以是同学,同事,同伴合伙人,从中可以看到你的人品,这是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一个评估。
无根:为了创业,你可以很任性的你由现城市搬迁到另外一个城市,由此你可以看创业决心大还是不大。
无畏:不管你多有经验,你应该有无知者无畏的精神。
激情:任何时候都是有激情的,激情的背后是hunger,热情,有可能是对金钱的,也有可能是对做成一件事情抱有饥饿感。
以上四点是评估创始人的心态有没有准备好,这是创业的核心步骤。
第二步是怎样找到合伙人。
首先你应该具备创业精神,而不是打工的心态,这是创业心态。合伙人与你在能力上,知识结构,性格上是互补的,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可能是这样一个搭档。一定是志同道合,创业方向一定是你们两个人都想干的事。团队中的技术,运营,产品,必须是互补。
假设你今天要去做一个O2O机会,有线上和线下的,团队其中一人必须是懂传统行业规则或者是资深人士、有资源及熟悉游戏规则+很懂互联网行业的人,至于谁做领导无所谓,看领导力。
所以,第一个你要确定你是个创业的人,第二你找合伙人的标准是什么,第三点就是落地:比如如果是O2O,你应该搭什么样的团队。
确认商业模式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在美国YC的孵化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最终结局是被并购;而中国市场环境不一样,有三大中国机会:
第一:中国的人口红利消费需要升级,在金融,房地产,教育,生活服务,医疗,招聘,物流等9大领域都有万万亿的生意需要升级的。O2O的本质就是让线下闲置,浪费的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起来,打破信息屏障,通过互联网把一切变的更有效率起来。
第二:B2B产业升级。中国是制造大国,这个是中国第二大的创业机会,“Made in China”,中国最发达的就是制造业,经过了多年发展。前10年都是以资讯为平台,例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通过信息聚焦,通过收年费来走,而这一拨经 过这十多年的信用发展和支付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交易的闭环。具体B2B有哪些产业呢,就有建材,机械业,元器件等。
第三:移动互联。这就是第三大机会,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包括结合各大产业的如教育医疗等。12年中国进入全民移动。
我们曾问过雷军,10亿、100亿美金的入口级公司公司怎么能成呢?如打车,拼车,租车,新车,二手车等等一系列业态,你就需要做个入口级的公司。 那么如何做入口级公司呢,以打车为例,因为每天必须使用,使用最频繁,粘合度最高,发展急速,而消费频次低单价高的最终可能被收购。能与打车pk的就是拼 车,如代驾,因为不可能天天都喝醉吧!租车不可能每天租,这就是入口级的区别。
从入口级做到百亿美金的公司,滴滴在做了,专车比如易到,拼车比如哈哈或爱拼车。未来就是两种结构,要么你牛逼,我并购你,要么你很差,我自己上个平台打死你。
当大家在想商业模式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画个鱼骨头,把这个行业的生态链条搞清楚,确定自己的机会在哪里。这个是我对商业模式的看法。
总结来说,在确定商业模式的部分我讲了两点,一是中国机会,二是怎么做个十亿美金公司百亿美金公司,在创业早期要想好生态模式,要准。因为这一轮仍然会有很多泡沫,很多人都会死在这一轮。
确定股权结构及每个人分工
股权结构本质是代表你的话语权,这个问题非常核心,弄不好就容易半路被踢出局。
首先,说说天使轮公司的基本结构。种子基金300万人民币以内,股份稀释15%-20%左右。
其次,天使轮公司angle占20%,投资标准在100万美金左右,数据少没关系,主要是要印证这个模式能否跑的通。根据体量、创始人及2C或2B 的模式,融到的金额也不一样。我们刚帮东方机械网融了天使500万美金。这是一家2B的公司。此外,公司到了a轮,通常需要拿出10%,留给员工股份分 配。
最后说说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失败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有一家传统假装企业想跟阿里人合作。来找我的时候,他们半年线上有上亿的交易,融资时投资人打算给500万美金,但是看股权结构,发 现互联网出身的人股权代持为15%,而且并没有写在股权协议书上也没有在工商做股权占比。然后传统老板就可以把这个互联网出身的人踢掉了,但是投资人认为 这个股权结构特别不合理,需要调整过来。
不过传统企业老板当然不愿意给互联网这个人股份,整个融资项目也就pass,这个就是跟传统行业老板合作一定要注意的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个天使就好了。
另一个案例是,有个天使投资人占了51%的股份,然后后面就融进不来资了,所以谁干活谁占股权多,这个问题在线下也可以延展出很多话题。
产品打磨环节(研发你的产品,并做好产品的迭代)
产品打磨环节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产品心态:你需要迅速出一款可能让自己觉得非常不满意的产品,并不断修正及迭代它,初期不一定要漂亮,但是要不断去做修正及其验证,解决用户的痛点。
产品迭代:打磨期,通常一周为一个里程碑,一周一迭代
产品能不能外包?创业公司,做为CEO,产品一定不能外包。产品就是你的商业模式,必须去市场听客户的需求,回到商业的本质,解决用户的痛点。前端(产品,需求,点子)-中端(UI/UE)-后端(用户运营)。所以产品设计环节是不可以外包的。
如果有了成型的产品就需要找技术来实现,产品的逻辑必须自己画。接下来如果你有技术合伙人,就可以去做了,但如果没有技术合伙人分2步走:找靠谱团队先实现你的初步计划,并在这个短时期内找到自己的技术合伙人。这个风险就在于找到技术合伙人之后得重新再来一次。
总结来说,产品打磨环节,3个东西很重要,1是产品的迭代的心态,三个月内做出一款骄傲的产品,2是做产品过程中,产品不可外包,技术可外包,找到技术合伙人要尽快接过来,最后3是运营需要跑通数据的。
怎么找钱
找投资,当然不是满大街都可以找到钱,钱与钱之间差别也很大,我是怎么选择投资人的呢?
选投资人的3个标准:
1):懂你这个行业,发自内心感兴趣。
2):投资人跟相亲一样,要找到喜欢你风格的人,就跟徐兴支持刘强东一样,企业总有高高低低的时候,在你困难的时候不放弃你,在你风光的时候继续支持你。找投资就是找个财务parter。
3):如果是基金公司的话,你的投资人得是能做决定的人。
拿合适的钱:
1)天使轮无所谓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给钱干活就行,A轮之后就要看你的商业模式以后是在美国、香港,还是内地运行的概率高——为了避免后期的翻盘,要挑选人民币或是美元基金。
2)见投资人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商业计划书,哪些是核心的点,见投资人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我们会在线下继续讨论。简单说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多见见投资人。滴滴打车的CEO见了170多次投资人,多见见有价值的投资人是有好处的,能够引领你对你商业模式的深入思考。
?快问快答
问:创业初期招来的技术员需要给股份嘛? 10%分给技术员吗?
答:给合伙人干股,等到A轮有估值了再给员工期权
问:商业计划书的核心有哪些?
答:核心是:“我们是什么团队”,“我们在做一个什么伟大的事情”,“切入口是怎样的”,“我们是靠谱的,相信我们”,“我们需要钱打破这个入口”,做到第一步。
问:怎样选择技术外包团队?
答:能跟创业团队每天混在一起干活比较重要,以及是否有实力帮你做出你想要的东西。
问:创业团队的每个人是否都有必要出钱?
答:必须要出钱,这个是保证一个心态的问题。
问:如何可以找到一个合适一起创业的人?
答:如果连志同道合的人都找不到,就干脆不要创业了。
问:请问大象君,作为资方代表,你们投资时最看重创业者啥素质?团队?产品?
答:我们只做天使到A轮的投资,大方向、切入点、人三个方面是我比较关注的点。希望:
1.大方向对头、有想象力,别一个小生意就来了
2、要有很巧妙的切入点,大路货、拼钱拼资源的我兴趣也不大
3、最好你本人有一定的履历,有CEO潜质
4、项目什么阶段不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