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茅台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at, 12 Sep 2020 01:42:2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茅台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中国白酒悲惨世界:寡头割据弱者濒死,行业前五独吞90%利润 http://www.woniupai.net/19541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5415.html#respond Sat, 12 Sep 2020 01:42:2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5415 2020年上半年,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5家巨头营收,占据白酒上市企业总营收的80%,总利润占18家公司(不包含顺鑫农业)净利总和的92.4%。

2013年正月,湘鄂情副总裁訚肃在办公室叼着一根烟,一言不发。

平日里单日营业额超过100万元的西单店,而今开单成了问题。门店副店长报告上来,“生意最糟糕的时候,一天没有一桌宴席。”

这是“八项规定”“三公禁令”之后,全国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当时国内近60%的餐饮企业遭遇退单,北京高档餐饮企业营业额下降了35%。

到后来,就连马云开在西湖边的私人会所,也不得不关停。

市场的牛鞭,无情地甩向了产业链的后端。与高端餐饮配套的白酒行业,在这场调整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当时,贵州仁怀地区的多数酱酒厂都生产中止。

直到2018年,人们才看到这场运动余波有多严重,仁怀地区7万口酱香白酒窖池,行业投产只有50%左右;如果从投产企业的比例上看,可能会更低。

但这其中,贵州茅台独占1万口。

动荡时代,强者恒强。与茅台一道的,还有五粮液、洋河等巨头在这场调整中加速聚拢先头集团,与第二三梯队的距离越拉越远。

2019年末,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1176家,比2018年减少了269家。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还预测:“到2020年末,白酒规模企业的数量将会减少至1000家以内。”

2020年上半年,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和汾酒5家巨头营收,占据白酒上市企业总营收的80%,总利润占18家公司(不包含顺鑫农业)净利总和的92.4%。

这其中,“茅五洋”三家利润,又占到了5家巨头总和的88.95%。一个等级越发森严的寡头割据时代,或将走进中国白酒的悲惨世界。

而在濒死的弱者队伍中,是否还有逃生或是崛起的机会?这一切都要从寡头们的成长经历中找答案。

规模之战:五粮液帐前封诸侯

中国白酒市场的真正开端是1988年,破局者不是茅台,而是五粮液。

1988年7月,国家放开了名酒价格,各类名酒身价暴涨。次年,白酒“国家专卖”正式取消,白酒竞争策略完全走进市场经济。

▨1988年价格放开后,引发全民抢购潮 图/网络

这个时候的白酒行业已然层次分明:

  • 茅台还是作坊式生产,连国务院参评的“国家一级企业”都没能通过。
  • 第一代酒王泸州老窖,年产量已经是四川其他4个名酒厂(郎酒、剑南春、五粮液、全兴)之和,其综合税利突破亿元大关。
  • 第二代酒王汾酒,经济效益依旧第一,这样的态势要持续到1993年它作为第一家白酒企业在A股上市。
  • 这时的五粮液并不拔尖,但在新厂长约莫4年的领导下,这家酒厂率先完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生产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在“国家专卖”取消当年,五粮液就大张旗鼓地涨价了。就在这一年,他超过了老前辈泸州老窖。

1994年,五粮液更是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产能超越汾酒、价格超越茅台,成为当时整个市场当之无愧的价格最贵、最具知名度的白酒业风向标。

到1998年,五粮液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开盘价较发行价暴涨了101.56%。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很难想象有一个品牌能够靠涨价成为行业的“扛把子”。

当时,五粮液已经从30元涨到了250元;这个价格,在那个时代可以买到60多斤猪肉。这样的价格会不会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天花板?五粮液自己也犯嘀咕了。

在白酒经营中,要么做高价格走品牌路线,要么做大产能走规模路线。既然250元的价格可能无法再提升,五粮液调转船头选择了做规模。

这个决定其实与五粮液的前期发展密不可分。

1990年代里,五粮液实现了3次扩产,20万吨的产能超过了汾酒,而同时期茅台的产能也不到1万吨。

但是五粮液20万吨的产能里,只有不到10%的酒能做高端产品,剩下的90%怎么办?需要规模化经营中低端产品,去消化产能。

价格与产能都在要求五粮液走规模化路线。

▨五粮液旗下众系列 图/网络

为此,五粮液还创立了买断经营模式,推出大批OEM产品。也就是说,五粮液剩余90%的产能,可以为别人贴牌生产。

一时间,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五粮液的“代工品牌”涌现,并且快速成为名牌。在那个电视广告效果强大的时期,特别是央视,五粮液“代工品牌”几乎刷屏。

巅峰时期,五粮液有将近1000个“代工品牌”,实现了营收规模与利润双增长。这一度引发了全行业的跟风,汾酒、泸州老窖入局,甚至连后来知名的酱香茅台,也曾做到了200多个子品牌。

一直到2012年,五粮液营收规模达到272亿,而茅台依旧是追随者。

品牌之战:茅台摔杯讲故事

2013年,整个中国白酒行业都在“三公禁令”面前遭受重挫。当年末,14家白酒企业市值蒸发2490.35亿元,10家酒企的净利润出现下滑。

这一年,五粮液营收247.19亿元,同比下降9.13%;净利润 79.73亿元,同比下降19.75%。而贵州茅台营收达到402亿元,同比增长13.77%;利润总额222亿元,同比增长12.75%。

中国酒王就此交棒。

但要讲诉茅台的崛起,依旧需要回到那个市场经济拥抱酒行业的1988年。

名酒价格放开之后,茅台也应声涨价,并直接从35元/瓶增长到140元/瓶。但由于酱香酒从生产到出厂,至少要经过3-5年时间,且粮食消耗率更高,茅台的产能一直是个问题。

到1991年,茅台酒厂的产能不过2000吨,销售额也刚刚突破1亿元。

这个时候,五粮液量价齐升,已然占据了中国白酒人群的主流心智。白酒市场,呈现一片浓香逐步取代清香酒的态势,酱酒的呼声并不太高。

以至于,这些年里贵州48家白酒企业,只有包括茅台在内的3家酒企得以存活。

▨习酒机场广告 图/网络

在距离茅台50公里的赤水河畔,是活下来的贵州酒企之一习水酒厂。1991年,习水酒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在厂内二期技改完成后,已经形成浓香10000吨、酱香5000吨的产能规模,销售额两亿多,产品销量紧逼全国白酒零售十强。

这期间,当茅台规划再扩产2000吨产能时,习酒提出了10000吨酱酒产能、百里中国名酒基地的项目。

只可惜,1993年国家宏观调控后,习酒资金无法到位而被迫停工,企业随之陷入经济困境。这期间,停滞的在建工程和资金利息拖乱了习酒的节奏,到最后连几千万元的工资都发布出来。

直到1998年,茅台收购习酒,酱酒产能相互补充,这两家企业才一道走向了未来。

1998年以前,茅台酒厂在全国17家名酒企业里面,用利税指标来衡量只能排到第五位、第六位、第七位;如果用销售收入来衡量,还排不到TOP10。

但到1998年,其利税指标就排到了第二位。

经营指标起来之后,茅台的成长就真正打上了品牌营销的标签。

首先是讲好酒质的故事——摔酒获奖、大振国威。

话说1915年,北洋政府拿着茅台参加万国博览会。一位代表不慎失手,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陶罐一破,茅台酒香四溢,使得众人陶醉,惊倒四座。

就这样,茅台酒进入到万国博览会众人的眼中,并获得了金奖。

但中国传媒大学特约研究院张知愚就表示,事实上获得金奖的是山西汾酒,茅台差不多是个三等奖。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认知大于事实,我们都记住了摔酒获奖大振国威的故事。

▨茅台的金奖故事 图/网络

其次是产能不足制造稀缺感。

在依旧是品牌与规模的选择中,茅台与五粮液做出了相反的决策,选择了做高价格走品牌路线。

在五粮液通过子品牌复制、贴牌、经销商疯狂扩张,不断扩充品类和产量时,茅台采取了报价战略。它不断抬升产品价格,并限制品类及经销商数量,甚至突破五粮液以为的250元天花板,飞天茅台超过2000元。

这个过程中,茅台一直在制造稀缺感。

时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保芳就曾表示,就算释放茅台能够投放市场的全部产能,尚不够中国每一个家庭一年喝一瓶。

他强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允许茅台无限地扩张。根据茅台的大气环境,赤水河的水质、流量和厂区现在的面积,核心区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约15平方公里,原则上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稀缺、国酒品牌加持、高端价值认同感……茅台逐渐成为硬通货。在2013年之后,茅台一骑绝尘,市值也一路飙升超过了宇宙第一大行,成为中国A股巅峰。

价格之战:洋河转型做爆款

在茅台登顶中国白酒期间,另一家名酒企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洋河。

  • 2004-2018年,茅台从30亿增长到了736亿;洋河从4亿增长到240亿。这14年里,茅台销售额实际上增长了35倍,洋河增长了60倍。
  • 再从利润来看,茅台从2004年的8.56亿,增长到2010年的53.4亿,再到2018年利润300多亿。洋河则从2004年的千万级增长到2018年的81亿,实现了几百倍的增长。
  • 最后看市值,2004年茅台市值百亿级,而今2万亿,增长100多倍。洋河就更高了,当时估值两三亿,现在洋河市值1800多亿,涨了900倍。

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的强势布局之下,这个行业早已一片板结、等级越发森严。但洋河,就像一个异类,从这片几乎无法生长的土地上,成长为了行业第三。

这是“后辈”第一次对于传统白酒行业格局发起的挑战。

1949年成立的洋河其实算不上后辈。在1986年,洋河酒厂产量18785吨位列第一,超过茅台10倍。

就算是在中国白酒市场转折之年的1989年,洋河大曲更是蝉联“中国名酒”三连冠称号,是当时整个行业学习的典范。

▨洋河蓝色经典 图/网络

只可以,市场经济的到来让这个老国企陷入挣扎,各个酒企都在规模、品牌、产品等多方面迎合市场,洋河酒厂却依旧是凭借一款洋河大曲打天下。

到2001年,洋河销售额下滑到2亿,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了。

转折点就在转型改制。2003年,洋河由国营企业向股份制转变,最大的改变就是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比如当时,茅台的销售人员占比是3.04%,五粮液的销售人员占比是1.88%,而在洋河的员工中,超过30%的都是销售人员。

这个时候,中国白酒市场已经出现了哑铃型的消费形态,即价格很高的茅台五粮液活得很滋润;价格很低的二锅头们同样受到欢迎。

哑铃中间的中高价格段,各大品牌的产品布局相对较弱,比如100元价格段就没有出现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单品。

  • 这个时候,洋河就推出了“蓝色经典”系列,以100元的海之蓝作为主打单品。2003-2006年,海之蓝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98.6%,成为当时百元价格单首屈一指的大单品。
  • 2008-2012年,蓝色经典系列升级了一款天之蓝,定位300元价格带。通过对省外渠道的运作以及持续品牌投入,天之蓝复制海之蓝的成功,实现高增长。
  • 期间,洋河股份深交所上市,还收购了双沟酒业,整合了江苏省的白酒产业,体量瞬间超越汾酒、泸州老窖。

2010年洋河超越了对泸州老窖等众多竞争对手的超越,确立了行业第三的地位。资本与价格带的杠杆,让洋河以一款爆品直击行业的板结核心。

新酒饮之战,生存还是毁灭?

1989年以来的酒企故事,算得上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一部现代简史。

在老一辈巨头的遏制中,五粮液规模取胜、茅台品牌取胜、洋河爆品取胜。他们为当下同样备受巨头挤压的中小酒企,提供了逆势崛起的参考。

那么,看完寡头们的成长经历后,濒死的弱者队伍是否真有逃生或是崛起的机会?

▨年轻人的酒杯里什么都有 图/网络

这就要考虑到白酒现代简史中,哪些在变?哪些没有变?

不变的依旧是白酒的经营套路——品牌与规模的博弈;变化的则是经济、市场,和人群。

第一,经济。

中国经济进入内循环,消费拉动将彻底转变为经济主要拉动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内循环之下的股市、房地产等领域更为吃香,中国主力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观念或将进入“第三消费时代”。

用《第四消费时代》作者三浦展的话来说,这个时代的消费者热爱时尚、关注品质和价格,渴望优质平价。优衣库的跨越式增长,是日本第三消费时代的产物。

洋河的崛起,是中国消费升级和白酒黄金十年的共同推动。那么,下一个洋河是否会从第三消费时代的市场特性中诞生呢?

第二,市场。

尽管只是萌芽阶段,但中国白酒市场已然受到洋酒、果酒等品类的侵蚀。

  • 威士忌方面,苏格兰老牌烈酒厂商罗曼湖集团进入中国,烈酒巨头保乐力加在四川建威士忌酒厂,洋河联手帝亚吉欧推出一款中国的威士忌“中仕忌”。
  • 在葡萄酒方面,意大利、美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股涌动的“玫瑰红”,而中国的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也纷纷崛起,在市场上奋力追赶新世界。
  • 精酿啤酒方面,酿酒狗、打嗝海狸等精酿品牌开始以代理的方式进入中国,而拳击猫、高大师、废墟等国产中国精酿品牌也开始冒尖,传统啤酒品牌青岛也推出了精酿。
  • 清酒方面,日本清酒品牌獭祭在上海开了全球第三家獭祭酒吧DASSAI Bar,集餐厅和清酒吧为一体,而中国米香型白酒企业德胜酒厂也开始酿造中国的清酒。
  • 在果酒方面,新兴果酒品牌“冰青”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老牌酒企茅台推出悠蜜利口酒、五粮液推出仙林果酒;江记酒庄推出蓑衣米酒和青梅酒梅见。

几十年前,烧酒在日本的地位与白酒在中国的地位别无二致。但后来,威士忌等洋酒成为日本市场新酒饮主流,烧酒份额逐渐下滑。

以至于当下,日本已然成为威士忌大国,烧酒却成为了一种情怀。

中国那些被寡头挤压的中小酒企,如果扩宽产品品类,生产洋酒果酒甚至米酒,是否会诞生出一个中国版的真露或是中国版的三得利呢?

第三,人群。

据CBNData统计,酒水消费中,80后、90后消费群体占比近70%。线上酒水消费的年轻化趋势明显,28岁以下人群占比显著提高。

这群人对于上一辈,饮酒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往中国白酒的饮用,99%消费在餐桌上。而今,年轻人喝酒不再有固定的场合,他们喜欢在吧台边摇晃红酒杯,烧烤摊与三五挚友畅谈豪饮,甚至在办公室、卧室小酌一杯。

洋河能够在价格带中找缝隙发芽成长,其他酒企就不能在人群和场景中找缝隙冒头吗?这里可能会有诞生下一个巨头的机会。

经济、市场、人群,中国白酒将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进行品牌和规模的博弈。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博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5415.html/feed 0
快手再次联合京东推出“9.9双百亿补贴”专场茅台将登陆快手小店 http://www.woniupai.net/19402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94025.html#respond Tue, 08 Sep 2020 12:00:1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94025 蜗牛派9月8日消息,9月9日-10日,快手联合京东再次推出“9.9双百亿补贴”专场,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京东超市品牌好物将登陆快手小店,王耀庆等明星也参与直播带货。

今年快手616品质购物节,是快手与京东战略合作的首次落地,最终6月16日“快手京东双百亿补贴”全天支付金额达到14.2亿。

据介绍,未来快手和京东零售将继续落地“双百亿补贴”,共建健康开放的直播电商新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94025.html/feed 0
茅台以393.3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连续5年蝉联全球烈酒第一品牌 http://www.woniupai.net/184334.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4334.html#respond Thu, 13 Aug 2020 07:51:2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4334 蜗牛派8月12日消息,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在英国伦敦发布“2020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榜单。茅台以393.3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连续5年蝉联全球烈酒第一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4334.html/feed 0
中国白酒纷争20载,除了茅台五粮液,还有谁? http://www.woniupai.net/146879.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879.html#respond Sun, 14 Jun 2020 01:46:29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87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论是借酒消愁,还是把酒言欢,酒是文人墨客绕不开的主角。

而现在,除了喝酒的男人们感兴趣,炒股的大妈们也兴致不减。很多人看到茅台股价破千,市值超越“宇宙行”,却不知当年它也曾被五粮液踩在脚下。

茅五的阵营,都有过谁?

2003年6月,一则“五粮液要投资100亿元做芯片”的新闻迅速刷屏。更早前五粮液集团在制药、酒精、威士忌等方面都进行了投资,难道是五粮液白酒业务不行了吗?
恰恰相反,正是白酒业务发展太好,才为集团公司多元化提供了基础。

90年代是白酒群雄逐鹿的时代。伴随市场化大潮,产品、渠道和品牌的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昙花品牌”已是屡见不鲜,所谓五年河东,十年河西。

在这万马奔腾中,五粮液凭借在品牌、渠道和价格等方面的激进改革,快速超越茅台,领跑行业,迎来中兴。1998年五粮液销售收入超过28亿元,几乎所有对手都被甩开几条街,这也是五粮液集团敢做芯片的勇气之源。

随后,茅台经过90年代的蛰伏,调整价格策略,开发军政市场,与五粮液的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净利润超过五粮液,2013年营收上实现超越,找回昔日“国酒”的荣光。

从1994年五粮液超越茅台到2013年被反超,江湖恩怨20载,期间见证过很多品牌的过往云烟,也经历了行业的高峰与低谷。

无论是拿下标王后轰动一时的孔府宴酒、秦池酒,还是曾经摘得行业桂冠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无论是假酒勾兑案、金融危机、白酒税费改革,还是2003年后行业的“十年昌盛”,行业沉浮中茅台和五粮液始终是白酒赛道绕不开的龙与虎。

茅台、五粮液一统江湖的态势下,谁又能撼动“双龙戏珠”的格局呢?

90年代的涨价潮中,五粮液领头,剑南春是最坚定的追随者。伴随着公司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剑南春迅速突破重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短暂辉煌后,公司在股权上纠缠不清,高管被调查,产品升级掉队,错失资本市场等,剑南春的发展在曲折中向前。

“茅五剑”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在90年代涨价潮中,有人上来了,也有人下去了,比如山西汾酒。

作为知名白酒企业和中国第一家白酒上市企业,汾酒具备名酒基因与底气,但却在行业潮流中选择了大众路线,名酒变民酒。90年代后期又爆发了假酒案,声誉、市场大幅下滑,经历了多年的低谷。

“茅五汾”的说法渐渐很少人提及。

同样在90年代选择保守战略的还有泸州老窖。90年代早期,泸州老窖力曾压五粮液,但五粮液凭借激进的产品和渠道策略快速实现反超。

不过,老窖及时调整策略,在1999年推出高端酒国窖1573,在之后行业的变迁中坚定推进国窖1573的高端化,如今在高端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茅五泸”也成为近年高端市场的代表。

90年代后的20年里,剑南春、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都在一定时间段成为或接近行业老三,但始终都没能成为铁三角或对茅五产生冲击。

除了上述三大酒之外,西凤酒、董酒等也都在老三的位置留下过印迹。

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白酒行业的争斗激烈而无趣。

激烈的是,各大地产酒都纷纷提高档次冲击省外市场,塑造全国化品牌;无趣的是,策略、路径都出奇的一致,鲜有特色

从“双龙戏珠”到“三足鼎立”

行业格局发生质变在2010年。
洋河的营收规模超过泸州老窖,市值、净利润也实现全面赶超,将白酒前三改写成”茅五洋”。
洋河的崛起,有怎样的量变,又带来哪些质变?

回到2003年盛夏,一款名为“洋河蓝色经典”的绵柔型白酒呱呱坠地。此后,蓝色经典带着洋河一路奔跑。

蓝色经典凭什么能引领市场?洋河从三方面打造自己的创新点。

包装设计。洋河一改市场以偏红色的主色调包装,重拾1979年在全国评酒会上的蓝色包装,推出蓝色经典系列,打造别具一格的蓝色标签。

产品工艺。洋河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白酒以“香型”分类的标准,开创了以“味”为主的白酒新流派,确立了绵柔型白酒国家标准。

市场定位。随着商务活动的兴起,中高端的宴请、送礼需求快速增长,百元价格段的白酒出现真空。洋河率先推出的海之蓝抓住口子窖100元左右及五粮春158元间的价格空隙,将终端价格定位在128元。

2008年,洋河将支点移至天之蓝,与以剑南春为代表的全国次高端名酒展开竞争,再次实现了全国范围内300元价位的突破。在这之后,又顺势推出高端酒梦之蓝,并不断打造M6、M9、手工班、M6+等诸多新品,大力开拓高端市场。

2010年,洋河的质变正式开始,表面上只是超越老窖成为行业第三,更深层次的则是塑造了“三足鼎立”的行业格局。

为什么过去其他老三们没有动摇“双龙戏珠”?有三大原因。

第一,主要数据的全面领先,更是对茅五带来冲击。

从2010年起,洋河不仅是在营收、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全面领先泸州老窖。更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缩小与茅台和五粮液的差距,冲击茅五的地位。2011年营收达到茅台的70%,2015年净利润与五粮液仅相差8亿,是真正的第一阵营。

第二,品牌影响力直逼茅台和五粮液。

2003年之前,拥有“洋河”和“双沟”两大名酒品牌的洋河股份,在一众豪强面前略显渺小。但随着蓝色经典系列的成功,洋河品牌一路飞歌猛进,并直逼茅五。

2012年度FT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洋河位列425位,与位列450位的五粮液一起成为当年新增的两家企业。之后洋河不断在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美商会晚宴等重磅场合露面。2017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中,洋河股份紧随贵州茅台和尊尼获加排名全球第三。

第三,公司持续十年的稳定增长。

相比过去那些昙花一现的第三们,洋河的经营情况已经实现长达十年的稳定,后来者众多,但都无法超越。从最核心的ROE指标来看,洋河长期处于20%以上,行业内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茅台。其他方面,公司业务布局已经实现真正的全国化,在2013年行业低潮中经营稳健回撤小,梦之蓝系列不断推出陈新,高端市场直追茅五。

2003-2013年被公认为行业的黄金十年,洋河抓住时机实现赶超,奠定行业“三足鼎立”格局。

洋河的阵痛、应对与转机

春风十年,意气风发的洋河,备受瞩目。

后来,千军万马沿着洋河的路争先涌现,次高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快速成长的洋河顿时四面楚歌。山西汾酒快速进军省外市场,实现省内外的均衡布局,今世缘重点打造次高端国缘系列并在江苏大本营侵蚀洋河市场。

2018年以来,次高端市场竞争加剧,诸多地产酒龙头纷纷进军中高端市场。在诸多措施中,提价成为行业打造高端属性的主要途径。

主打中高端的洋河,在2018-2019上半年对相关产品也进行了多轮提价,但提价节奏上的问题带来了下游渠道的积压,洋河在渠道上的问题全面暴露。

山雨欲来风满楼,问题在2019年下半年快速爆发。

比如,出厂提价后市场终端价格并未随之上涨,经销商利润低,销售积极性不高;不断给经销商铺货,忽视了消费者开瓶率,未及时跟进终端动销情况,产品在渠道积压严重;一直专注于全国化运营,渠道重心在省外市场,对省内竞争对手今世缘的认识不够,初期的应对措施不足。

很快,洋河马上认识到渠道上的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渠道上,洋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基本上停止发货,给渠道消化库存留空间。单季度数据显示,2019Q3和Q4净利润分别下降23%和78%,2019Q4扣非净利润不足千万。

除了梳理渠道库存之外,运营上,洋河分拆、整合原有高端酒事业部,实现精细化运营,梦之蓝M9及手工班由专门部门负责,梦之蓝系列成立专门的团购部主攻意见领袖。产品上,推出重磅新品梦之蓝M6+,在保留一系列经典元素同时,实现了品质、规格、形象和防伪四重升级,在700元左右市场打开新空间。

同时,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人事优化、销售队伍的柔性考核等诸多举措一一落地。

半年时间,调整效果就快速显现。

  • 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降幅快速收窄,且都明显好于2019年四季度,最黑暗的时期已过。
  • 新产品M6+的全国化渠道布局已经完成,且在市场已经取得不错的口碑,全新的大单品有望快速爆发。
  • 近期的调研数据显示,江苏省内渠道库存已经处于1个月左右的低位,渠道问题在快速理顺之中。

十年飞奔,阵痛让洋河放慢脚步。在外界一片质疑中,洋河快速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直面最核心的问题,并在超短时间内实现初步效果。

务实的洋河管理层对2020年的业绩目标是,与2019年持平。按洋河目前的调整效果,原本市场预计长达几年的低迷期,很可能在2020年就实现大翻盘。

洋河20年,抓住时机快速腾飞,面对危机沉着应对,迎来转机中兴可期。

坎坷是企业壮大的基石

虽然过去十年洋河处于第一阵营,是最接近茅五的品牌,但也一直有一些争议,管理层的调整能力、市场的掌控能力、产品的创新能力等。
这一次,洋河在困境的反转,是对质疑最好的回应,深度调整的2019年仍旧保持第一阵营本就是一次回击。
坎坷后的反击,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比如,90年代后期茅台被五粮液超越后的调整与反击;五粮液在2013年渠道问题缠身、销售全面受阻后的精耕细作,再次中兴。 
20载归来,那个熟悉的洋河正在走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879.html/feed 0
京东618期间,京东超市将与茅台在用户运营、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 http://www.woniupai.net/13324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3240.html#respond Thu, 21 May 2020 02:50:0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3240 蜗牛派消息,京东618期间,茅台与京东将实施聚合型营销,同时优化产品体系,培育白酒行业年轻用户,推动全渠道销售。京东零售集团消费品事业部酒类采销部表示,京东超市将与茅台在用户运营、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借力京东PLUS会员,开展“茅台粉丝月”活动,京东超市将推出“茅台大牌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3240.html/feed 0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创业,已获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http://www.woniupai.net/129557.html Tue, 12 May 2020 07:08:4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9557 蜗牛派消息,原ofo联合创始人于信近期已经开始独立创业,其开启的新项目是关于低度酒的消费品类,近期已经拿到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

不过根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目前于信依旧还担任ofo主体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以及ofo关联公司拜克洛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股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于信是90后,毕业于北大教育学院,在校期间是戴威在北大学生会的副手。在戴威2015年中旬从骑行旅游产品“ofo骑游”转型做共享单车ofo后,于信在该年度下旬加入。

蜗牛派了解到,于信先后为ofo华南大区、出海业务总负责人,在这次创业前则总管ofo的公关和政府业务。

如果消息为真,那么于信选择做低度酒,就是押注了酒类行业正在迎来创新风口期。酒精饮料一直是一门让人很“上头”的生意,尤其是餐酒是近年来少有的具有品牌定价权的品类,不会过分依赖渠道流量,如果能抓住用户心智,并在一个细分领域长期获得消费者青睐的话,这是一条又宽又深的赛道。

此前,大众对中国酒类的认知还多停留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上,或是二锅头等价格亲民的工薪族品牌。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国内传统型白酒销售低迷,江小白谷小酒等创新白酒品牌的逐渐崛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用小包装,更贴近年轻人的差异化形象获得了快速的成功,也反衬了传统白酒企业在文化体验、创新营销以及新零售等方面的创新缺位。

江小白等新品牌这让人看到了新的可能和机遇,并吸引了包括高瓴、IDG、真格等大型资本入局。另外,国家最近还放开了持续14年的产能禁令,这也意味着行业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而相比很多人接受不了的高浓度白酒,低度酒更适合日常饮用,在朋友聚餐等轻社交场合更容易被选择,也凭借着高溢价空间和更均衡的男女消费比吸引市场注意。在低度酒饮市场,虽然普通啤酒销量下滑,但精酿啤酒、果酒、米酒、鸡尾酒等新兴品类都呈现增长态势。有报道显示,42 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已经占据了国内接近50%的白酒产量。

这背后其实是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的改变,早前传统白酒更多承担的是生意场合社交,以及劳动者群体在工作之余要“快速买醉来消除疲劳”,而如今,都市人以脑力工作为主,追求健康的微醺状态,也追求更加舒适、丰富的口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茅台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www.woniupai.net/124259.html Mon, 27 Apr 2020 01:29:2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4259 蜗牛派4月26日消息,茅台华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息化咨询规划、新基建领域、“智慧茅台”工程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发挥茅台在白酒领域的积累和华为在ICT领域的技术,推动白酒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