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薄荷天使基金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Tue, 19 May 2020 02:48:0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薄荷天使基金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将冷冻电镜技术应用于新药发现,「水木未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http://www.woniupai.net/132212.html Tue, 19 May 2020 02:48:0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2212 蜗牛派消息,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未来,英文名:Shuimu Biosciences Ltd.)已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由高榕资本普华资本薄荷天使基金共同投资,万世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春龙博士介绍,本轮融资主要将用于夯实技术基础。

水木未来成立于2017 年底,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专注于运用突破技术大幅提升新药研发速度和高难靶点成药性。

郭春龙指出,创立以来,水木未来已建成以300kV冷冻电镜(行业顶配)为核心的商用结构解析平台,依托清华大学和自主研发的革命性结构解析方法学与基于结构和计算的药物发现技术,构建了新一代药物发现平台,面向全球研发药企和机构提供新药靶点验证、化合物库筛选、候选化合物发现,以及治疗性抗体研发等综合性技术服务,以弥补传统药物研发方式下,靶点结构未知、随机性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

冷冻电镜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据了解,它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通俗地来讲,它使得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常规,也因此在新药研发领域具备革命性意义。

用冷冻电镜技术对分子进行结构解析

郭春龙博士表示,通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结合计算化学的药物研发,有效弥补了传统药物研发方式下,靶点结构未知、随机性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将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SBDD)推上了又一高度,使药物研发的“黑盒子”问题转化成“白盒子”问题,“它的意义类似甚至超过电动车取代传统汽油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则表示,“冷冻电镜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进步,将对基于结构生物学的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基于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冷冻电镜科学的主要奠基者被授予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前,该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没有用于药物研发,近几年才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并进行产业落地。目前在国内有不少高校引进了整套冷冻电镜系统,尤以清华大学在冷冻电镜领域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截至2019年8月23日,清华大学以冷冻电镜为技术,共发表了16篇Cell,Nature 及Science文章。

其实,基于结构解析的新药发现已有40年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突破,像90年代的多款治疗HIV的药物便是基于结构解析而研发出来。除了冷冻电镜( Cryo-EM),结构生物学还有另外两大手段:X-ray晶体衍射、核磁共振(NMR),其中,X-ray晶体衍射一直占主导地位——在PDB数据库中,晶体结构大约占总数的90%,NMR结构占9%,剩下EM结构仅占不到1%。

换言之,基于冷冻电镜的新药发现还处于发展早期,但随着其技术优势(高效高分辨率)的显现,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关注和投入到这个领域中。郭春龙博士指出,再结合分子计算能力,以及在包括抗体、PROTAC和分子机器靶点上的科研积累,水木未来也确定了几个商业应用的方向,具体如下:

  • 在Me-too/Me-better 药物发现方面,可解析专利药物的靶点复合物结构,药物化学家进而采用分子杂交等策略设计分子,同时计算化学家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计算模型;将基于已知热门靶点的专利药物结构进行改构,筛选提供出更精确有效的先导化合物,高效率地开展Me-too/Me-better 药物发现;
  • 在First-in-class类药物的设计领域,则可通过解析早期探针分子结构,与CADD、DNA编码化合物、计算化学等结合,实现全新结构的发现与设计;
  • 在抗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领域,可通过解析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下的三维结构,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以通过结构解析,将重组蛋白疫苗的抗原蛋白和病毒抗原蛋白进行结构比对,为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据悉,依托冷冻电镜相关技术,水木来来已服务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和大型国内以及跨国药企。

行业端来看,基于其技术优势和商业化前景,冷冻电镜应用于结构解析在近几年也发展迅猛——以每年1.5倍的速度高速成长,已经成为结构解析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王宏伟院长指出,随着电镜技术不断革新,在蛋白蛋白复合体结构发现、高分辨结构的解析(近原子级)、底物与蛋白质复合体细节、设计更为有效小分子药物、细胞中的药物递送原理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冷冻电镜技术近年来的应用情况

最后介绍一下核心团队,水木未来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其中,联合创始人&CEO郭春龙为百合网/嘿友网联合创始人、2048资本创始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辍学,哈斯商学院Mayfield Fellow, Hitachi Fellow,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在读博士。联合创始人&科学委员会主席王宏伟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从事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多年,主要致力于冷冻电镜相关方法学开发。

据悉,公司将于今年6月份启动A轮融资,以建成完整结构驱动的新药发现平台矩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聚焦“Undruggable”肿瘤靶标研发创新药,「奕拓医药」获近亿元A轮融资 http://www.woniupai.net/117880.html Fri, 10 Apr 2020 01:28:31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17880 蜗牛派消息,奕拓医药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杏泽资本泰福资本共同领投,天使轮投资人薄荷天使基金本轮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其创新药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发和早期临床试验。

奕拓医药主要聚焦于“Undruggable”(无药可靶向)肿瘤靶标的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基于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多种个性化靶向机制,精确靶向“Undruggable”药物靶标,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奕拓医药创始团队表示,由于“Undruggable”肿瘤靶标难以靶向,长期以来被束之高阁。但与此同时,“Undruggable”靶标却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与治疗潜力:

  • 首先,许多“Undruggable”靶标是已被广泛证明的抗肿瘤靶点,对于肿瘤的生长起到关键的作用,针对“Undruggable”靶标进行药物开发,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突破性的治疗策略;
  • 其次,“Undruggable”靶标在肿瘤的耐药性产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单药或与已有药物联合用药,有望减缓或克服肿瘤的耐药性;
  • 最后,“Undruggable”靶标促进肿瘤的机制往往不同于现有抗肿瘤靶点,有望对现有抗肿瘤弹药库做出有效补充。

Doctor examines the pill for a blurred background.

团队指出,“Undruggable”靶点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信号通路和功能的调控,在多种肿瘤中都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例如中国高发的肺癌、胃癌、食道癌和肝癌等。他们认为,“Undruggable”肿瘤靶标是药物研发领域中的蓝海,奕拓医药希望在这一领域做持续开拓和研发,并基于这些靶标研究其生物标志物,从而用精准医学的理念指导药物开发和临床实践,为癌症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希望。

具体来说,通过对“Undruggable”靶标的结构和功能系统研究,奕拓医药对这些靶点采用“个性化”的靶向手段,例如变构抑制剂的开发,抑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阻断蛋白功能,促进蛋白降解等。

为实现这些个性化手段,研发团队通过外部合作和内部搭建的方式,建立了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DNA编码化合物库和基于分子砌块的药物筛选等技术体系,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对于创新靶点药物从发现到优化的高效模式,并应用于各个研发管线中。据悉 ,目前奕拓医药有多个“first-in-class”产品储备。

团队方面,公司由著名科研院所教授和资深药物研发人员共同创办,创始人拥有研发成果商业化经验,曾成功将研发成果转让给大型药企。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诺华、艾伯维、赛诺菲等跨国药企,人均具有10年以上药物研发工作经验,累计专利20篇以上,5个以上研发药物进入临床和临床前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