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螺蛳粉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19 Aug 2020 12:47:0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螺蛳粉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美食视频网红李子柒将在柳州开建螺蛳粉厂助农扶贫 http://www.woniupai.net/186674.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6674.html#respond Wed, 19 Aug 2020 12:47:0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6674 以美食视频出道的网红中,李子柒算得上人气极高的一位。

蜗牛派8月18日消息,李子柒表示将在柳州投资建厂,持续深入推进螺蛳粉口味研发、品质溯源、原料品控、助农扶贫等事项。

她在发言中称,柳州螺蛳粉不仅是地方非遗美食,也是无数人民的希望与盼头,更是扶贫助农事业的重要载体。

虽然螺蛳粉的味道对于部分朋友来说难以接受,但数据显示,仅2020上半年,柳州螺蛳粉卖出近50亿元,今年1-6月出口总值也达到去年全年的8倍。

回到李子柒本人,资料显示,李子柒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十几岁去城里打工,做过餐馆服务员,也做过酒吧DJ。2012年,因为奶奶生病,22岁的李子柒回到四川绵阳老家,一边开网店一边照顾老人,为了提升网店销量,她开始尝试拍视频,终于在2019年底爆红爆紫。

s_ffb38d216e6e4f01a6d01e9df9342b61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6674.html/feed 0
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8月11日至12日开展首期培训,真是一碗粉撑起一座城 http://www.woniupai.net/184625.html http://www.woniupai.net/184625.html#respond Fri, 14 Aug 2020 02:56:1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84625 “一袋难求”已成为螺蛳粉圈内常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从地方街边小吃到全民网红爆款,回溯螺蛳粉的爆红之路,堪称一场电商+网红的教科书级营销案例。
2015年,柳州的螺蛳粉产业产值仅有5亿元,到了2019年底,产值已突破60亿元,全产业链已经突破了135亿元。随着螺蛳粉走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螺蛳粉人才紧缺。
2020年5月28日,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一个“辣、爽、鲜、酸、烫”的学院诞生了,并于8月11日至12日开展首期培训。

一碗粉撑起一座城

看微博网友的热评,显然是对这个螺蛳粉产业学院培养的人才有所误解,大概可能会在课堂上现场教学如何制作螺蛳粉。
然而事实是,产业学院开设了7个特色专业,包含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要为螺蛳粉企业定向培养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餐饮服务、设备维修等方面人才。
柳州螺蛳粉产业的爆红,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柳州素来以重工业城市著称,广西的交通枢纽,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万名蓝衣工人曾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日夜建设,建设广西壮乡的“十里钢城”。大量工人进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螺蛳粉这一夜市小吃的繁荣。
柳州也并没有逃过大背景之下老牌工业基地衰落的命运。

螺蛳粉真正的“出圈”,是等到了预制技术、电商、移动社交媒体成熟以后。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1》开播,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名小吃的代表,在第一集里就“C位出道”。酸笋种植的特写画面摄入镜头内,螺蛳粉独特的酸臭辣的汤底口味迅速吸引了外地食客的注意力。
2012年的时候,不上柳州土地很难吃上一碗正宗的螺蛳粉。
2014年10月,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螺蛳粉以新速食品的形式,正式走进线下商场和线上电商。从2015年到2019年,柳州螺蛳粉保持着年均10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
螺蛳粉为各类图文种草内容、吃播视频赚足了流量,凭借酸臭辣的独特口味,柳州螺蛳粉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网络热潮。

从2015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初成规模时起,柳州市政府就成了当地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最大助力器。2015年,柳州市政府为螺蛳粉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如今,柳州螺蛳粉已正式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州螺蛳粉”只能在柳州生产。
米粉加工、甜竹笋种植、豆角种植、螺蛳养殖……螺蛳粉产业等种养产销上下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贫困户4500多户(约2.3万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2019年末,柳州预包装螺蛳粉注册登记企业已有81家、品牌200多个,日均销量超过170万袋。
一碗粉撑起一座城,一点不夸张。

顺应市场需求

疫情期间,4月3日,柳州副市长开展了直播带货,1200包现货螺蛳粉上架即被“秒空”。而后,多家螺蛳粉网店仍处于无现货状态,几家头部品牌店铺均显示预售30天以上,比较知名的工厂生产排期都到了7月以后。
螺蛳粉发展越具规模,对人才要求越高,很多螺蛳粉企业陷入瓶颈。
8月11日至12日,柳州螺蛳粉企业趁着生产压力有所缓解,组织一线员工与基层管理人员集体培训充电。
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主管表示企业的一线员工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多数是附近的村民,希望在专业领域帮他们更大地扩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计划每届培养学生约500名,政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行业企业三方还将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联合进行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技术研发应用中心、实践培训基地、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同样顺应市场需求的还有前两年的潜江小龙虾学院,小龙虾那可是网红届的老人了。
2017年7月,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潜江龙虾学院,设立了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学制两年。
潜江龙虾学院招生途径包括单独招生和统招,每年的单独招生在3月份左右。招生对象为具有湖北省户籍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和往届高中毕业生,年龄需在40周岁以内。
而统招的学生则可直接通过每年的高考进行报名,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即可。
2019年6月27日,潜江龙虾学院的首批35名学生正式毕业,被授予了普通专科毕业证书,这35位毕业生大部分都走上了“烧虾”岗位,薪资过万。
与此同时,尚未毕业的2018届学生也大部分被企业“抢先预定”,2019年,学校“小龙虾学院”的招生扩招至200人。对于此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潜江龙虾学院招生办夏老师用了4个字来形容:供不应求。“现在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这个东西。”

空间巨大

据柳州市商务局、柳州海关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产值49.8亿元,全市稳定日产能250万袋,半年出口总值是去年的8倍。
柳州市政府定下了2020年螺蛳粉达到“双百亿”的全产业链规模的目标,“双百亿”,是指袋装螺蛳粉产值和原材料等附属产业产值双双超过100亿元。
听说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学生毕业经企业考核后会安排或推荐到企业就业,酷爱螺蛳粉的小伙伴,是不是摩拳擦掌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84625.html/feed 0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是怎样成为“宅家食物第一名”的? http://www.woniupai.net/17846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8463.html#respond Thu, 30 Jul 2020 07:54:2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8463

年销 60 亿,一天就要卖出 200 万袋,疫情期间一度脱销。谁也没想到,在武汉热干面云南过桥米线四川担担面湖南米粉等各地美食的激烈厮杀中,最后竟然是过去遭无数人嫌弃的螺蛳粉成功突了围。

直到两个月前,多家螺蛳粉网店仍处于无现货状态,几家头部品牌店铺均显示预售30天以上。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螺蛳粉能获得如今的顶级流量,离不开柳州市政府在背后的全力推广,通过不断布局上下游产业链,让螺蛳粉得以实现全面的标准化、零售化。但事实上,让人们卸下心中防备的并不是这些来自官方的夸耀和宣传。

究其根本,螺蛳粉的爆红并非随机性事件,而是人们长久以来对臭食需求的历久弥新。

01、食臭需求一直都在

不难发现,与臭食相关的话题,在近两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近期川湘徽菜馆里频频被点单的臭鳜鱼,或是网上各种对国内外臭食的体验测评,比如“外国人作死系列之吃臭豆腐”、“世界至臭,鲱鱼罐头开罐挑战”等等。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臭食话题热度不减,侧面印证了人们对臭食的持续关注,直到螺蛳粉出现彻底点燃了这把火。然而食臭并非是近些年才有的事,从历史进程上来看,早在数千年前人们便有了食臭的需求。

起初,食臭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在农耕文明还未出现的原始时期,因食物匮乏,人们只能靠着腐败的动物尸体和水果保证最低限度的生存所需。这是食臭最早的发源。

往后,食臭为的是勤俭节约、一求温饱。在没有冷藏技术的古代,家境不富裕的人只能通过醋泡、腌制、熏晒等手段,来尽可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而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臭食被人们所发掘。

以王致和臭豆腐为例。康熙年间,王致和在北京开了家豆腐坊。某次正值夏日,因高温卖剩的豆腐无法保存,而王致和又不舍得扔,便将豆腐切块撒上盐、花椒等佐料储藏在后堂。数天后,原先白嫩的豆腐便发酵成了青色豆腐,虽然带有臭味却异常美味。王致和臭豆腐因此而发家。

整体上来看,食臭的习俗更多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梅雨季节又闷热又潮湿,食物发霉舍不得丢,人们便开始捣鼓如何制臭,最后逐渐演变为地方的饮食文化。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钱塘人(即杭州)施鸿保所著的《乡味杂咏》中就有提到:常见的豆制品臭食有臭面筋、臭百叶、臭豆腐、臭腐乳等;蔬菜则是冬瓜、毛豆、巧菜梗、荀根头、南瓜、红豆甚至西瓜皮,都可用来做臭食。

02、臭食经济正发酵

如今人们食臭,更多是为了寻求刺激、猎奇尝鲜。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一方面,中国人的味蕾早已被惯坏,重口味的食物在不断提高每个人的口味阈值。在亚健康的环境中,只有更臭、更辣、更麻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味蕾的快感。

即便川菜不断在宣传自己的百菜百味,但大众依旧一味追崇麻辣。向来以清淡饮食闻名的江浙一带,也在不断打开自己,追寻更重口的饮食体验。

而重口味的食物往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对于那些在一二线城市奋斗的新青年一代而言,加班、熬夜早已是司空见惯。而在这日复一日冲击疲惫峰值的深夜,炸鸡、烧烤、螺蛳粉等重口味食物正是最好的强心剂。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另一方面,随着体验的数量及多样性的日趋增加,人们在不断寻求此前未曾有过的饮食体验。

有人会为了吃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专门飞数千公里去到当地拔草一家网红店;也有人会为了臭鳜鱼、毛豆腐,特意来到安徽找寻最纯正的风味。

当初在《风味人间》里,霉苋菜梗高调亮相,让无数人跃跃欲试。即便有人跳出来说霉苋菜梗闻起来就像是“掉进粪坑和猪圈,淹没在其中”,也难阻挡人们的猎奇之心。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在孤岛式文化被打破的现在,食臭已不再是过去地区范围内的小众爱好,而是全国人民的心头好。

一方面,交通的日趋便捷拉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原本只属于当地人爱好的臭食,得以向全国游客开放展示。

但凡是去到任何城市旅游,即便不去当地的著名景点观光,人们也不会错过对地方美食的打卡。因此,黑色臭豆腐、豆汁儿、臭鳜鱼等作为城市名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被普及。

另一方面,互联网则是将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臭食端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螺蛳粉便是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与毛豆腐一同出道。

而「李子柒螺蛳粉」的逆势而起,同样是依附于互联网的口碑传播。高品质内容进一步加强了大众对臭食的幻想、以及体验冲动,电商的发展则是让臭食变得触手可及。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臭食消费市场正不断扩张且日趋成熟。过去臭食不过是地方生意,更多是小商小贩的传统零售买卖。但如今,各品类的臭食正逐渐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以臭豆腐市场为例。冠以“国臭”之名的王致和臭豆腐,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如今已形成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长沙臭豆腐品牌火宫殿、文和友,年销售额也在千万级别,同时被全国所知晓。

此外还有近期热度不断上升的臭鳜鱼。近长沙力力渔港连锁店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已形成鳜鱼养殖、腌制粗加工、调味销售一条龙模式。全国市场包括安徽、湖北等地销售量也在 10 亿元上。

螺蛳粉更是作为标杆,完成了经济产业生态的闭环。短短不到 10 年,从原材料的种植加工、到配料的预包装、再到经销售后,螺蛳粉整条产业链被打通。与此同时,柳州当地更是在筹备与螺蛳粉相关的文旅配套、乡村振兴的项目。

柳州市商务局商贸与流通业发展科副科长赵嬉林表示,配套建设的大米、豆角、竹笋、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达 50 万亩,超过 25 万个就业岗位遍布螺蛳养殖、酸笋种植与加工、腐竹加工、豆角加工、米粉加工等种养产销上下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带动原料基地农户 20 万人、贫困户 4500 多户,人均年增收 9000 元以上。

——《中国新闻周刊》

03、下一个出圈的是谁?

然而在这些传统臭食面前,仍有几道必须要迈过去的坎。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众所周知,除去那些天生就自带臭味的食物(如榴莲、臭菜、银杏等),大部分臭食都是经人为加工制作而成的。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制作臭食的流程及工艺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通过微生物长时间分解食材而成。

和奶酪、酸奶这些已经全面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外臭食相比,我国大多传统臭食仍是民间自制工艺,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比方说绍兴的臭卤,是将洗净、切好的蔬菜与生石灰和粗盐一并封存在一个陈年老坛中,腌制数月而成的。这种古法或许能将臭食的美味发挥到极致,但其卫生水平实在让人堪忧且难以接受。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再来是体验成本过高。在过去的北方家庭,就有习惯将臭豆腐就着炸馒头片当作早点的习惯。臭豆腐是买的现成的,但炸馒头片必须得提前一天放凉、风干、再油炸。这放到现在,鲜有人会再如此大费周折。

而如今,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上班族来说,平日基本是两点一线,一日三餐无非点外卖、或是偶尔下厨做些难度不大的快手菜。在这样的场景下,制作工艺复杂、且缺乏认知的传统臭食,基本没有切入的机会。

因此,如何让人们能够在尽可能付出低成本的前提,获得一次高效且相对有品质的就餐体验,是传统臭食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难题。

最后是“臭味”的折中。《风味人间》曾这样解释过“食臭癖”:臭与香本就是一线之隔,奇臭和异香之间存在着微妙临界点。玫瑰花的香味加浓一万倍,那就是奇臭。在某种食物上,极臭可能就是极香。而所谓臭,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会吃的人,才能品到那种异于常态的味道。

臭食经济正发酵,螺蛳粉之后下一个是谁

嗅/味觉的灵敏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每个人感知臭味的阈值。同样的一份臭食,分别摆在嗅/味觉灵敏、迟钝的人面前,或许是两种极端的体验。

因此,即便在大众开始逐渐能接受臭食的当下,“臭味”仍旧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找到那个折中的平衡点将至关重要。

可见的是,臭食消费市场的时间窗口已打开。螺蛳粉先跑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或许是臭豆腐,也有可能是臭鳜鱼。

纵观整个臭食市场,仍有不少有潜力的品类未被开发。想要占领下一块高地,关键在如何看准人心,以全新体验掀起下一轮的舌尖革命。

参考资料:

《国内外臭味食品现状及发展建议》,陈晨

《2019 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食臭者,不鄙》,Foodwine吃好喝好

《螺蛳粉是怎样成为“宅家食物第一名”的》,中国新闻周刊

《订单量暴涨9235倍,螺蛳粉是如何“臭”到全中国的》,数读中国

《食臭习俗的分布及成因初探》赵科峰,姚周辉

本文作者: 体验思维 ,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8463.html/feed 0
螺蛳粉,中国留学生海外硬通货 http://www.woniupai.net/14660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6607.html#respond Sat, 13 Jun 2020 06:44:05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6607 这段时间,坐标美国的留学生朋友小A忽然一跃成了圈子里的螺蛳粉供应商,不仅一手撑起了好几个朋友的供粉问题,甚至为了吃到最正宗的螺蛳粉,她还买了食材在家自制卤鸡爪

毕竟,在国外,抢粉是真不容易,抢到一回都得吃出仪式感。

△小A的嗦粉仪式

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的螺蛳粉这几个月就没从热搜上下来过,不久前上热搜是由于出口量暴增,据报道,今年仅仅1-4月螺蛳粉的出口额就达到了去年的两倍多。

在这里,上流君这个螺蛳粉爱好者只想大吼一句——妈妈,螺蛳粉真的出息了!

不过,海外市场究竟是谁在吃螺蛳粉呢?是思乡情切忍不住嘴馋的海外华人,还是经历了从嫌弃到真香的外国人呢?

01 螺狮粉,实红了

如果问一个海外留学生疫情期间吃最多的是什么,答案很可能是“螺蛳粉”,就算不排第一也能挤进前三,但这仅限于那些囤到了货的幸运儿。

毕竟“昨天刚买的螺蛳粉,今天再看就断货了”是点开当地电商平台时会遭遇的常态。

在海外,螺蛳粉有多紧俏?不仅超市常常补不上货,电商平台的详情页也说明了一切:就算运气好不缺货,每单也限购了,一人只能买5份。

这时候人缘好不好,可能就看有没有朋友给你送螺蛳粉了。

△北美亚洲购物网站上,螺蛳粉缺货是常有的事

△螺蛳粉在疫情食谱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或许问问最敏锐的代购就会发现,这种抢手的速食食品已经迅速被他们承包,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像往年一样去商场采购奢侈品的他们,已经转而在海外华人群体里做起了螺蛳粉生意。

看看,现在连代购都要插上一手,螺蛳粉,可以说是实红了。

而且,你永远不知道留学生为了嗦口粉有多拼。

在解馋面前大家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斥巨资”购买都是小事儿。

一位住在西班牙的博主算了下,加上额外添加的配菜,吃上一碗自己煮熟的螺蛳粉,大约需要人民币38元。

这在欧洲已经算是便宜的了,有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地区,单买一包速食螺蛳粉就需要支付5欧左右(约人民币40元)。

而在日本留学的网友更惨,有的地方螺蛳粉需要花费1200日元(约人民币80元)才能买到。

△3.25欧一包,在欧洲已经是非常亲民的价格了

△今天,你拥有“螺蛳粉自由”了吗?

甚至还有新西兰的留学生开车横跨整个奥克兰往返60公里,就为了买到心心念念的螺蛳粉。

而在疫情之前,留学生们也会大费周折从国内购买好再找物流托运出去,虽然千里迢迢,但这些周折也都被嗦粉的满足感抵消了。

但尽管高价和运输麻烦都阻拦不了海外华人对螺蛳粉的追逐,邻居或室友的举报却可以。

当代留学生群体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嗦粉需求和歪果仁舍友避之唯恐不及之间的矛盾。

毕竟,可怜的歪果仁邻居真的受!够!了!

众所周知,螺蛳粉配料里的酸笋有着生化武器级别的臭味,连国人都未必能接受这股子酸臭味,何况外国人呢?怀疑煮屎,甚至藏尸,可怜的邻居可能都被脑洞逼疯了。

以至于害怕被“一锅端”的留学生们想要端起碗用力嗦的时候,为求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只能躲在厕所吃、半夜偷偷去门外吃、冒着严寒跑到无人天台上吃……着实有些令人心疼。

△来源:微博

不过,尽管用餐环境“险恶”,还是有人不畏艰难开发出了螺蛳粉更高阶的吃法——那就是拉外国室友下水,大家一起下厨,一起嗦一起臭,还能收获双份快乐。螺蛳粉,中国留学生海外硬通货 新鲜资讯 第9张

△来源:微博@同学Ducky

02 上头的外国人

螺蛳粉在海外市场的输出,其实并不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最早在2017年,螺蛳粉就已经被检验检疫机构批准,开始向美国出口了。近几年,螺蛳粉在海外分布的线下门店主要分两种,自家经营的个体户和国内螺蛳粉品牌的海外布局。

虽然留学生群体之间都在偷偷传“千万不要让外国室友闻到臭味”,但其实一些具备“探险”精神的国外美食博主也早早开始了螺蛳粉的测评。

日本美食博主木下佑香就曾经一口气煮了10包螺蛳粉。

△不愧是你,木下佑香

当然大部分外国朋友还是受不了这股味道,但耐不住他们有好奇心啊。受到美(chou)食(wei)感召的外国吃货,有的下单了速食螺蛳粉在家自己动手,有的亲自去店里一探究竟。

尽管到如今螺蛳粉的外语翻译也没能得到统一,比如snail noodles、rice noodles in snail soup、luosi noodles之类的,爱好者对螺蛳粉的称呼也都是混着用的,但不妨碍他们沉迷于同一样食物并跑到网上兴奋地po出自己的快乐体验。

△yelp上专程去店里感受螺蛳粉“臭味”的美国网友,开心到打错字

△上头的外国网友

他们的经历反复验证着一道美食届的真理:吃螺蛳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中了嗦粉的毒,上头的感觉不分国界,从“生化武器”到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中间只隔着尝一口的距离。

△Google Trends显示“luosifen”最近半年的搜索热度明显提高

螺蛳粉的进击,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03 为啥是螺狮粉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某螺蛳粉品牌一年卖出近50万份,销往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而这仅仅是众多螺蛳粉品牌的其中之一。

事实上,不仅仅是海外,疫情期间国内也掀起一股抢购螺蛳粉的热潮,还记得3月份有号称6000万人微博上呼喊“螺蛳粉自由”吗?

曾经美食界的街头“黑暗料理”,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大家争相囤货的网红呢?

事实上,大家对螺蛳粉的偏爱一部分和疫情带来的隔离状态、压力增加脱不开关系。

研究表明,压力会增加人们对高糖、高碳水、高脂肪食物的渴望,以此来缓解负面情绪。别看螺蛳粉表面上只是一碗粉,其实包含的热量并不少。

按照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计算,一包螺蛳粉的热量大约占据一个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一天摄入总能量的40-50%。

在人们精神不振的时候,重口味的食物更容易刺激感官,增强食欲。对于疫情期间吃腻了家常菜又和外面的火锅麻小烧烤绝缘的人来说,烹饪步骤简单又满足在家就能有下馆子的感觉,螺蛳粉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再加上螺蛳粉鲜、香、爽、辣的口味,囊括了酸笋、炸腐竹、花生米、木耳丝、酸豆角的丰富配菜,不仅打破了人们对速食食品配菜寡淡的刻板印象,相比方便面等同类产品还更容易造成“我不是在吃速食”的错觉。

而且螺蛳粉卖相也不差。做好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螺蛳粉前后加起来也花不了15分钟,辣油一淋,手机一拍,参加朋友圈美食大赛不输别人厨房忙活两小时的成果。

有了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夜里刷到朋友的螺蛳粉动态,谁能按捺住自己也想来一碗的心情呢?

而在离家千里的留学生那里,这让人欲罢不能的香臭或许还是空气中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

不过,影响他们囤货的还有一个最为现实的原因,别看螺蛳粉现在动不动就断货和限购,在它火起来之前,对于选择并不多的海外华人来说,相比其他速食产品,螺蛳粉是最容易买到的。

以美国为例,海关规定所有商业进口的食品和饮料产品都需要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前申报,如果产品包含肉、蛋、牛奶、家禽或其他动物来源的产品,则可能需要许可证、健康证明和/或其他来自原产国的指定证明。

换句话说就是,带同为速食产品的红烧牛肉方便面进入美国,可能会比不含肉蛋奶的螺蛳粉麻烦得多。

众所周知,一份标准配置的螺蛳粉里既没有螺蛳也没有肉,所有的“肉鲜味”都熬进了汤底。

虽然之前受猪瘟疫情影响,多国暂停或限制进口猪肉及猪肉制品,用猪骨加螺蛳熬制汤底的螺蛳粉也或多或少受到限制,但如今用牛骨替代猪骨来熬制汤料的螺蛳粉也打破了这个限制。

多亏了这个设定,让螺蛳粉在海外的进口相对简单和畅通,对消费者来说也就显得容易购买。买的人多了,商家自然也会据此上调进货数量,形成一个良性的增长循环。

如今,很难说是海外的消费者捧红了当地的螺蛳粉,还是螺蛳粉培养出了他们的消费习惯。

但不管如何,试想一下,国外一个孤独的深夜,悄悄煮上一包螺蛳粉,加上两个卤鸡爪,嗦上一口,瞬间胃和心灵都得到了安慰。

不说了不说了,上流君也要抓紧去摆摊卖螺蛳粉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6607.html/feed 0
从方便酸辣粉切入,速食品牌「食族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http://www.woniupai.net/128427.html Sat, 09 May 2020 01:31:52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8427 蜗牛派消息,方便速食品牌食族人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众晖资本青岭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渠道拓展。

研究报告显示,方便速食赛道已经成为2500亿级别的市场。《线上方便速食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淘系方便速食行业消费规模较2017年增长106%,天猫方便速食行业消费者人数增速较线上食品行业高0.4倍左右。

食族人则是方便速食领域的代表新品牌之一,主打更美味的非油炸健康速食,2018年1月正式推出拳头产品酸辣粉,而后逐渐扩大产品矩阵,已有近20个SKU,目前平均每月上新1-2款产品。

选择从酸辣粉切入,是创始人僧磊看到了品类空白的机会,当时国内没有什么规模化的酸辣粉品牌,特别是在10-15元的价位区间。其次,从酸辣粉切入之后,面、小火锅、饭等其他品类也可以自然地承接,从而逐渐覆盖方便速食全品类。

食族人现有产品线可以分为:

食族人的产品口味全部自研,并提出辣味作为核心,把辣拆分成前道、中道、后道不同层次,又将辣的种类分成鲜辣、麻辣、香辣、臭辣等强记忆点的各种辣感,可以满足辣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辣味又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能够吸引用户产生复购。

食族人酸辣粉

与很多网红品牌只攻线上的打法不同的是,食族人早期以抢占线下渠道为发展核心。僧磊表示,他曾操盘过多个年销数千万元的网红食品,虽然短期内有高爆发增长,但生命周期往往只有1-2年,所以他认为食族人必须走到线下,建立起核心壁垒。在品类空白的阶段进入线下渠道,会增加后来者的进入成本,同时一旦进入某个渠道体系,自有新品的进入门槛也会变低。

目前食族人已经入驻国内商超、便利店、KA、新零售等终端渠道8万家,大流通、特渠、国外出口也已经开展销售。线上除了天猫、京东旗舰店外,还有部分地区经销商搭建的线上专营店,目前食族人的线上线下销售比例大约在3:7。

食族人今年3月份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30%,3月GMV已增长至9000万元,僧磊预计今年终端零售GMV将超过10亿元,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投入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建设。

众晖资本创始合伙人张超表示,方便速食市场规模大,行业存在结构性升级机会,众晖团队看好在细分品类的空白价位段能够出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及场景需求的新品牌,食族人就是这样的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