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认证为“随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出了上述Zoom关于服务变更的通知。


通知称:“过去,我们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模式包括直接销售、在线订阅以及通过合作伙伴销售。2个月前,我们停止了在线订阅。当前我们正在向仅限于通过合作伙伴销售的模式转型:这些合作伙伴的产品中嵌入了Zoom的技术,他们将为贵方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因此,我们在此通知贵方,Zoom将于2020年8月23日起不再向账单地址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直接销售新的Zoom服务或升级服务。”

随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介绍
一位Zoom目前的付费用户向TechWeb表示,其今天下午接到Zoom在国内的授权经销商之一上海华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发来的邮件,邮件建议这位付费用户转而使用”和Zoom功能一模一样“的“中目zomo”产品。

一位Zoom付费用户向TechWeb提供的截图
目前,上海华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仍然显示其为Zoom授权经销商。

有技术人士表示,Zoom此举或意在将“Zoom品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用户仍然能够使用嵌入了“Zoom技术”的合作伙伴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名称将不再称为Zoom,可以是“zomo”,也可以是“瞩目”。
因为华裔创始人身份和公司在中国拥有数百名研发人员(Zoom招股书显示其在中国多个研发中心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关系,Zoom自今年3月用户暴增(每天有3亿个Zoom会议参与者)后,一直受到美国国内各竞争对手和议员等对其“安全性”的质疑。
据国外媒体报道,就在7月31日,美国国会民主党人参议员Richard Blumenthal和共和党人参议员Josh Hawley致函美国司法部,敦促对视频技术公司Zoom和社交媒体公司TikTok展开调查。他们写道,“我们认为,司法部必须调查并确定Zoom和TikTok的业务关系、数据处理行为以及它们与中国的业务联系,是否对美国人构成风险。”
事实上,这种质疑早已有之。
今年4月份,由于未经授权闯入会议的“Zoombombing”现象频发,Zoom遭到了客户的禁用和舆论的批评,谷歌、SpaceX等公司禁用Zoom。同时微软、思科、Facebook等也紧急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会议产品来抢占市场。
4月15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对外声称,Zoom是一家“中国实体”(a Chinese entity),具有安全隐患,“我们被告知不要信任它的安全性。”
同样是4月,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讯总部(GCHQ)下属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告知政府和议会,Zoom只能用于公共业务,不应用于机密业务,“不要用它来谈论有损中国利益的事情”,理由是Zoom“可能容易受到中国监控”。
从Zoom的履历来看,Zoom公司创始人兼CEO Eric S.Yuan(袁征)在1997年从中国移民至美国,此后成为美国公民,并于2011年4月21日起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Zoom。2019年4月18日,Zoom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完全是一家美国科技企业。
但是这样的履历并不足以消除质疑者的顾虑。
Zoom一方面通过收购安全公司、招募安全大牛来加强产品安全性,同时积极弱化其“中国”标签。今年5月19日,Zoom停止中国个人用户注册,不再接受个人用户购买其服务。与此同时,Zoom宣布计划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开设两个新的研发中心,两年招聘500名软件工程师。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在去年10月,也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Zoom还没有那么多活跃用户之前,美国职场研究调查公司Comparably根据全美5万家公司的1000万名员工提交的职场幸福调查答卷,评出员工幸福感最高的25家公司,Zoom名列第一。Zoom还被Comparably评为美国薪酬最好的10家公司之一。
更早的2018年,在美国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的全美100强CEO榜单上,袁征曾被评为全美最佳CEO。
经历一场疫情,华裔袁征不再是全美最佳CEO。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Zoom的创始人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的华裔创业者,袁征(Eric Yuan),也是中欧创业营八期的特邀导师。
说起袁征的创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最初受到比尔·盖茨演讲的鼓舞,袁征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去美国闯荡。
但英文并不好的他2年被拒签8次,第9次通过后才终于踏上美国土地,并在一家华人创办的公司Webex工作。
2007年,Webex被思科收购后,袁征成为思科全球副总裁,当时他就提出开发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会议视频工具,不过想法没能在公司里推行,于是,2011年,袁征带着40多位同事一起出来创立了Zoom。
去年4月,Zoom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如今市值近600亿美元。作为少数族裔,作为新兴科技公司,在企业创办和管理上能取得这么傲人的成绩,无疑让全美乃至全世界都为之一惊。
本文将介绍这位优秀的创业者独到的创业方法论。
1. 红海创业反而风险低 因为市场已经被反复验证过
视频会议行业已经有很多巨头垄断,是个红海,甚至血海,我为什么还会选择这一行业从零做起?
我认为,红海里面创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确信这个市场是已经存在且需求量巨大的。好比开餐馆,所有的城市都有无数个餐馆,竞争很多,但是一旦你把菜品做得很好吃,服务到位,价钱也好,肯定有你的立足之地。
所以,进入红海,反而风险更小,当然前提是把执行力做好,把产品做好,也就是龚焱教授经常说的“精益创业”。做到第一名、第二名,或者能上市,并不是企业的目标,产品做得好,价格也公道,让用户使用起来开心,这才是立足点和出发点。
即使我在这个市场排第四名、第五名,也是足够养活自己的,别说第一名、第二名了。如果说刚大学毕业时让我去创业,我一定去开一个餐馆,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市场很大。
我选择视频会议行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年离开思科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已经到头了。然而我经常跟客户打交道,我知道所有客户在使用产品时是不开心的,产品有很多的改进空间,从中,我发现了商机。
总结起来,我认为能在红海创业跑出来需要具备两大要素:
2. 当别人说市场已经饱和时 你需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当别人告诉你,这个市场已经很饱和了,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不适合初创企业,我认为,不要听其他人的,自己要有第一手的资料,我当时是从这三点思考的:
第一个问题,现有的产品够好吗?我花了很多时间跟所有客户打交道,我发现大家不管用的微软的产品还是谷歌的产品,没有人觉得任何的一个产品是特别好的,这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做这个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我的产品的目的,就是真正的想让用户觉得使用Zoom非常开心,这点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技术上有没有难度?我判断,技术上确实是有难度的,不然也不会没有更好的产品。不过我有信心的是,我的团队在这方面有经验,我对实时通讯有研究,再加上我注重用户体验,喜欢钻研产品。
综上,以我们团队的DNA,结合市场现状,我当机立断要创办 Zoom。
3. 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有护城河 Zoom的护城河就是技术
很多用户使用Zoom这个产品会觉得,产品似乎特别简单,功能相对简单,甚至有一些单薄,因此误认为技术上的护城河比较低。
我在创办 Zoom之前,甚至很多投资人都觉得产品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金量。尽管我认识蛮多风险投资,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Zoom,最后是我的一位朋友出于对我个人的信任,给我投资了。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确实是外界对视频会议的普遍认知。
然而这一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想要把视频相关的产品做好,做得特别好,难度非常大。当然这个错误的认知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护城河很高,大家都来做了,竞争会很激烈。
技术有多难?我们将近七八十个工程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底层的平台做好。从通讯到视频编解码,到音频编解码,到全球会议连接等各个方面,技术差异非常大。很多同类产品是c++的,而 Zoom支持各种平台,你在硅谷找不到第二个公司有这样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4. 2B企业尽快盈利的两大法宝:免费试用+口碑传播
2B公司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如何获得用户”以及“获得用户的成本”,这两点非常关键。如果获得用户的成本很低,同时获得用户的手段很多,公司的盈利前景自然会好。
一开始做2B的生意,一定不要花很多钱在市场营销上,用钱找用户得不偿失,很有可能说明了你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做2B的第一天就一定想到,有了第一个用户,怎么靠第一个用户找到第二个用户,靠两个找到四个,靠四个找到八个…… Zoom就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也有一些打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一方面是产品本身,我们尝试免费试用的方式,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视频,免费时间延长到40分钟,所有人都可以用。超过40分钟才要付费。
另一方面是口碑传播。用户用我们的产品非常开心,他跟别人谈起来,甚至可能主动介绍我们的产品。这样每个用户基本上变成了我的销售团队里面的一员。早期我只有很少的销售团队,没有市场部门,完全靠口耳相传。
这两点是2B最后能够尽快盈利的一个法宝。你要说用一句话概括2B公司,那就是:你要为其他的公司带来价值,不管做什么东西,你做的东西为其他公司带来价值。
1. 人才管理:你要保证核心的团队谁也挖不走
我们从第一天创业到现在,每天都在面临竞争对手,甚至巨头挖人的难题,我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你要保证核心工程师团队,谁挖都挖不走。
一方面,给他的待遇要非常好。我把 Zoom的股票基本上全部分给了我的创始员工团队,如今公司上市,他们得到的回报非常高。
另一方面,让员工认同你。作为领导者,你要花精力保证团队有归属感,仿佛这就是他自己的公司。马云有十八罗汉,跟着他一直做到今天,这是对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的极大考验。
最后一点,不是说所有人都不被挖走,最关键的只有最核心的人。别人挖你的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不用担心太多,公司完全靠一两个人是不可以的,转变一下思路会发现,你也可以挖他们的人,不断地引进新鲜血液。

2. 别人工作 10 小时,你必须工作 11 小时
不少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巨头入场的竞争,对方财大气粗,可以高薪聘请技术大拿,组建类似背景的团队展开竞争,而我的策略主要是三点:
1. 我开公司的第一天只做了一件事儿 把企业文化定下来
我的公司唯一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是,我第一天开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只做了一件事情:把公司的文化先定下来。
公司一般要开十年二十年,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才会连续做十年二十年都非常开心,同时让所有员工也很开心?于是,我们公司的文化就定为:Deliver Happiness (传递快乐)。
作为CEO,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我员工的开心,只有我所有的员工开心了,他们每天跟用户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才能让用户开心。
公司的文化是第一重要的,你要想走得远,必须要有一个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不管员工有多少人,你问一下公司的文化是什么?如果有人答不上来,那就是CEO没有做好。
如果你问我,每天晚上睡不着觉主要原因是什么?那就是,招的人越来越多,怕公司文化出了问题。
2. 儒家文化对我的影响:发自内心关心员工
我从小在山东泰安长大的,这个地方离曲阜很近,所以我受到孔子儒家的影响很大,包括乐于助人等方面。
因为我们定的公司价值观非常聚焦,就是关心。关心社区,关心客户,关心公司,关心你的队友,关心你自己。
举个小例子,我自己爱读书,我也经常让员工读书,员工就说书很贵,因为我们真心关心员工,所以就决定,所有员工买书一律报销,而且不设上限的。
过了一段时间,有员工说,我想买点书给我太太看,给我先生看,给我小孩看。同样,因为我们是真的关心员工,我们就改变政策,所有给家庭成员买的书,我们也报销,也没有上限。
另外一件小事儿,员工说有时候工作很辛苦,回家以后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这个我们怎么关心呢?公司设立了一个“带家人上班日”,员工可以带自己的小孩来公司一天,也可以带父母来一天,让孩子和父母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忙,又有哪些成果。孩子看到父母工作的地方挺好,父母看到孩子在Zoom做得很好,会放心,会体谅,更会骄傲。
这跟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相通的,只有关心员工,才能让员工开心,最终让用户开心。
本文内容整理自袁征在中欧创业营八期开学模块上的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袁征说:“很显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确保在所有这些用户使用场景下的安全。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们会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会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确实有问题,我们会进行修复。”
在这次直播之前,CNN等媒体也进行了类似话题的采访。目前,Zoom正在努力适应新的消费级用户。作为新举措的一部分,Zoom将对规划中的功能进行90天的冻结,从而专注于解决当前产品中的问题。本周早些时候,Zoom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防止“轰炸”以及其他对该服务的骚扰。
袁征还特别提到了上周发布的公民实验室报告。该报告称,即使所有与会者都在国外,加密密钥也会通过一台在中国的服务器去处理。根据袁征的说法,只有当客户端应用试图联系时钟服务器时,才会发生这样的通信,而这种情况发生的比例非常小。尽管如此,仅仅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就可能为不良行为者打开大门,造成服务中的严重漏洞。
袁征说:“需要明确,这不应该发生。这个问题在上周五已经完全解决。”
对于新的安全和隐私挑战,Zoom也在寻求外部帮助。周三,Facebook前信息安全负责人埃里克斯·斯塔莫斯(Alex Stamos)宣布,他会在安全问题上与Zoom合作,但他不会成为该公司的员工或高管。
斯塔莫斯在Medium平台的博客上表示:“在全球危机时期,Zoom已成为同事、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键纽带,以及最重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这在隐私、信任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任何公司都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Zoom也面临美国议员和监管者更高程度的审视。在周三写给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邮件中,参议院埃德·马克伊(Ed Markey)要求FTC发布“面向在线会议服务公司的全面指南以及面向用户的最佳实践,这将有助于在此次疫情期间及未来保护在线安全和隐私”。这样的指导意见将影响Zoom及其竞争对手Skype和谷歌Hangout,为该领域新的监管行动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