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谷歌量子计算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22 Apr 2020 02:39: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谷歌量子计算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变天:关键人物John Martinis宣布辞职 http://www.woniupai.net/122231.html Wed, 22 Apr 2020 02:39:24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2231 去年 10 月,谷歌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曾经登上《Nature》封面。谷歌在论文中声称,他们用一台 54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世界第一超算需要计算 1 万年的实验中,量子计算机只用了 3 分 20 秒。但研究发表后不久,研究团队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

据海外媒体《连线》报道,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Quantum AI Lab)关键人物约翰·马提尼斯(John Martinis)已宣布辞职。

去年 10 月,谷歌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登上《Nature》封面。当时,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将量子计算硬件实验室的这次突破比作「莱特兄弟的首飞」。

皮查伊在博客中写道,这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坚定了他的信念,量子计算终有一天能够解决气候变化之类的问题。同时他也提到了马提尼斯。2014 年,马提尼斯和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团队加入了谷歌,开始构建量子计算机。

但有件事皮查伊没有提到:在谷歌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后不久,马提尼斯就从领导岗位调到了顾问岗位。

马提尼斯向《连线》表示,这一变化导致了他与谷歌量子项目长期负责人哈特穆特·纳文(Hartmut Neven)之间的分歧。

本月初,马提尼斯从谷歌离职。他表示:「我的职业目标是打造一台量子计算机,所以我的离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谷歌发言人没有对马提尼斯的话发表评论,发言人表示公司非常感谢马提尼斯做出的贡献,哈特穆特·纳文将继续领导公司的量子计算项目。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还在 X Labs 研究部门设置了第二个规模较小的量子计算研究小组。马提尼斯在谷歌任职期间也一直担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他表示自己将继续量子计算的研究。

谷歌的量子计算项目由谷歌图像搜索技术领军人物纳文于 2006 年成立,最初专注于软件。刚开始的时候,谷歌的量子团队规模很小,主要从加拿大初创公司 D-Wave Systems 获取量子硬件,并与 NASA 展开合作。

马提尼斯 2014 年加入谷歌,并在圣塔芭芭拉创立谷歌量子硬件实验室,同时带去了他在大学里的研究团队,该项目展现出更大的规模与雄心。在过去 20 年间,马提尼斯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实验室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杰出成果,帮助验证了使用超导电路构建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组成部分)的潜力。

量子比特类似于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但除了表示 0 和 1 之外,它们还可以利用量子力学效应获得被称为「叠加」的第三种状态,其类似于前两种状态的组合。处于叠加状态的量子比特可以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例如,对原子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建模就比传统计算机硬件高效得多。

量子计算机的有用程度取决于其量子比特的数量和可靠性。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演示结果也只使用了几十个量子比特,与成百上千个高质量量子比特的目标相去甚远。专家认为,在化学等实用领域中,没有成百上千个高质量量子比特是行不通的。去年,谷歌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实验使用了 53 个量子比特,不过这一成果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在马提尼斯离开谷歌之际,谷歌及其竞争对手在量子计算的技术路径方面正面临关键问题。亚马逊、IBM、微软、谷歌都在向戴姆勒、摩根大通等公司提供自己的技术方案,以进行实验。但他们的量子处理器都没有大到足以处理现实世界问题,也不确定何时能实现升级。

去年秋天,《连线》采访过马提尼斯,当被问及他的硬件团队能否为自己的量子计算之路找到一条实用路径时,马提尼斯颇为自信地说道,「我觉得我们知道如何将它扩展到数百、也可能数千个量子比特」。

现在,谷歌要在没有马提尼斯的路上实现这一愿景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谷歌量子计算硬件主管马提尼斯辞职 http://www.woniupai.net/121699.html Tue, 21 Apr 2020 05:00:46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1699 蜗牛派消息,谷歌量子计算硬件团队前负责人约翰·马提尼斯(John Martinis)本月初从谷歌辞职。
2019年10月下旬,谷歌宣布其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量子计算硬件实验室实现量子霸权。但就在团队完成首次量子霸权实验后不久,马提尼斯就从硬件实验室负责人的位子上调任顾问。马提尼斯表示,这一职务调整使得他与谷歌量子项目长期领导者哈特穆特•纳文(Hartmut Neven)出现分歧。
谷歌宣布实现量子霸权后,公司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将这一最新成果比作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皮查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实现量子霸权这一里程碑事件证实了他的信念,即量子计算机有朝一日可能会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他还提到了于2014年成立谷歌量子计算团队的马提尼斯。
马提尼斯从谷歌辞职后补充道:“由于我的职业目标是打造出一台量子计算机,我认为我的辞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谷歌发言人没有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他表示,公司对马提尼斯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纳文将继续负责公司的量子项目。母公司Alphabet在实验室X Labs的研究部门还设有一个规模较小的量子计算研究小组。马提尼斯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担任教授,在谷歌任职期间也一直如此。他表示,自己将继续从事量子计算方面的工作。
谷歌量子计算项目是纳文在2006年创立的。他是谷歌图像搜索技术的先驱,最初专注于量子计算软件。最初谷歌的量子计算团队规模较小,主要利用加拿大初创公司D-Wave Systems开发的量子硬件,并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合作。
2014年,马提尼斯带领所在大学研究小组的几名成员加入谷歌在圣巴巴拉建立的量子硬件实验室,该项目规模更大,野心更大。过去20年中,马提尼斯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附近的实验室完成了量子计算领域一些最杰出的工作,帮助证明利用超导电路构建量子比特的潜力。
量子比特与传统计算机的比特类似,但除了表示1和0之外,它们还可以利用量子力学效应来获得第三种状态,即所谓的叠加态,类似于1和0这两种状态的组合。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可以解决诸如原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等非常复杂的问题,比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更为有效。
但量子计算机的效果取决于量子计算处理器中量子比特的数量和可靠性。迄今为止,最好的演示只利用了几十个量子比特,与专家们认为在化学或其他领域需要成百上千个高质量量子比特的情况相距甚远。谷歌量子霸权实验使用了53个量子位比特,用几分钟时间解决出一个精心挑选的数学问题,而公司称超级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1万年的时间。但这并没有实际的应用。
马提尼斯离开谷歌之时,该公司及其从事量子计算的竞争对手都面临着有关这项技术发展道路的关键问题。亚马逊、IBM和微软以及谷歌都向戴姆勒和摩根大通等公司提供了自家的原型技术,以便进行试验。但这些处理器的规模还不够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不清楚扩展的速度有多快。
去年秋天,当被问及所负责的量子计算硬件团队是否能看到让这项技术实现的途径时,马提尼斯很乐观。“我觉得我们知道如何把量子比特放大到数百甚至数千,”他当时说。但现在,谷歌必须在没有马提尼斯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