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竞争力指数城市排行榜
分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的居住竞争力指数为59.85,整体高于新一线城市。
从区域格局看,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庆)的居住竞争力指数最高,为51.8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和天津)则紧随其后。
19个城市中,深圳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且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广州、成都、武汉、北京等城市。从细分的指标维度看,深圳居住成本虽然在样本城市中是最高的,但是其在楼盘品质度和居住生活便利度方面狂揽两项第一,且城市拥堵指数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排名靠后。相较完善的社区内部规划配置、多维的交通路网系统、密集分布的商超和餐饮店、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共同构建起深圳便捷且高质的城市居住生活,也使其居住竞争力在多个城市中名列前茅。
新一线城市中,居住竞争力指数较高的城市有成都、武汉、重庆、天津等,其中成都的居住竞争优势在新一线城市梯队中脱颖而出。成都小区周边资源配套相较均衡与完善,其居住便利性指数仅次于北上广深,城市拥堵指数也低于大部分样本城市。此外,成都2020年上半年成交均价为14049元/平,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明显低于杭州、南京等城市。
居住自由指数:新一线城市长沙脱颖而出
总体来看,新一线城市的居住成本相对于城市收入水平要低很多,居住自由的空间更大,这让不少想尽早安家的“漂一族”青年有了出口,近年来人口吸引也显著。
但也有个别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因为区位、人口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压低了居住自由指数,安个家的难度会高一些。
具体城市而言,长沙虽然区位优势没有沿海城市强,但人均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也处于全国中上游,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相对于城市人均收入而言,负担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都较低,在居住自由上无可挑剔。
而新一线城市杭州、南京,虽然人均收入相对可观,但房价、房租也相对高企。二线城市厦门、海口等区域核心城市对周边人口有虹吸效应,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居住成本,居住自由指数相对于其他城市较低。
注:居住自由指数=标准化处理(2/3*标准化房价收入比+1/3*标准化房租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成交套均总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户均人口数);房租收入比=单间(套)均租金/月平均薪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又是一年“七夕节”,不知不觉最后一批95后也到了国家法定结婚年龄,谈婚论嫁、置业安家这些每个成年人要面对的人生大事也迎面向他们扑来,相比于80后和1990-1994年出生的人,95后思想更开放,更加跟进时代潮流,对于这些问题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贝壳研究院从婚恋观、情侣租房生活、婚恋购房计划、家庭居住观念等多个维度,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不同年龄段人群,揭示95后世代“房子里的爱情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从贝壳找房的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年龄段及大龄女青年的购房占比在2012年时只有不足10%,从2016年以来一度飙升,在2018年购房占比已上涨至47%左右。
以我爱我家杭州市场数据为例,2019年想要“独立购房”的购房群体正在壮大,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占比远超男性,达到54.77%,男性购房比例下降至45.23%。
除此之外,根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年女性置业报告》,参与调研的女性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龄在20岁以上,调研结果表示81.7%的女性受访者计划在5年内置业。

从房屋总价来看,选择总价在100-200万区间的女性占比47.9%。对于购房的资金来源,有38.8%的女性表示能够自己独立购买,40.4%的女性表示需要和另一半共同负担购房资金,也有约20%女性表示需要父母支持。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做过一项研究,自1981年后,全美范围内,单身和未婚女性的拥房人数就在逐步攀升,到2016年,单身和未婚女性的拥房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单身和未婚男性。
2018年,一个“女性是否应婚前买房?”的问题登上知乎话题热榜。3817个回答,几乎全部支持女性婚前独立购房,并且大多数回答问题的网友,均将买房与“安全感”做了直接关联。

与恋爱相比,房子既能改善生活质量,又是一种投资。自己有一房傍身,哪怕另一半没房,也不用担心爱情被现实打败。
自己名下有房,口袋有钱,车里有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最近火爆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主角之一的顾佳条线剧情发展,让不少网友高呼“人间真实、日常恐婚”。
除了职场压力,家庭压力也无法躲避,太累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贝壳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了6.6%,同比增长35.2%。
由于疫情再起,北京二手房市场走出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复苏节奏。6月第三周北京成交量环比下降4成。此后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需求逐渐回暖,成交量连续五周环比增加。7月后半月需求释放渐入平台期,周度成交环比涨幅收窄5%以内。
7月北京疫情得到控制,刚需率先集中释放。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带客户看房量环比增长34%,45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房源环比增长率高于750万元以上房源近4个百分点。在成交方面,450万元以下房源成交占比较6月提升3个百分点。
在价格方面,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继续下跌3.1%,跌幅扩大。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二手房成交均价下行主要受西城“多校划片”政策落地的影响。
2017年,北京城六区幼升小实行“多校划片”,明确“六年一学位”的政策在朝阳、东城、海淀、石景山、丰台等区域陆续推进,而西城区则在今年7月底执行此项政策。
在“7·31”大限来临之前,西城区学区房迎来了“最后的疯狂”,带动了北京二手房交易量的大幅攀升。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5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约1.59万套,环比增加20.5%,同比增长15.2%。
随着“多校划片”政策在西城落地,学区房价值有所弱化,二手房成交量出现大幅下跌。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西城区成交量较5月下跌64%。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在政策刺激下,西城区的购房需求于5月中上旬持续释放,随后开始深度回落。从长期看,“多校划片”政策给西城区的二手房带来短期波动,未来市场将逐渐回落企稳。
针对未来北京二手房走势,许小乐分析,预计8月份成交量将会小幅下降,整体市场有望在三季度末实现年度累计成交同比回正。至于价格方面,在市场预期不强的情形下,均价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呈下跌趋势。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楼市调控政策没有丝毫松动,7月过后北京二手房市场将大概率进入横盘企稳,量价小幅波动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020年3月,贝壳研究院发布最新洞察《2020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在1329位受访者中,20-35岁女性占比78.85%,学历几乎都在大专及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女生将近七成。并且调查发现,在买房这件事上,66%的女性表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该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年轻的知识女性对于居住的态度,而她们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调查中,66%的女生认为婚前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95后女生持此观点的甚至高达7成。“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在家庭和婚姻中更有底气”是她们的内心写照。
虽然调查中,有18%的女生是靠自己买了第一套房,但整体来看,家有靠山是女生实现住房愿望的主要力量,由于购房人群日趋年轻化,需要父母帮衬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并且独生女从父母那得到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在有房一族中,独生女占比超过六成。独生女的第一套房多为父母资助,而非独生女则主要是与男生共同购买房产。
女生靠父母实现住房愿望,但并不意味着啃老。调查中,表示会还钱给父母的女生最多,占47%,不还的仅占13%,其他女生表示要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即使租房,仍会结婚生子的女性占27.24%;而如果没房,结婚生子都免谈的女性占27.84%,极度的潇洒和凡俗势均力敌,她们就像天平两端,维持着平衡。而大部分女生可以接受在某一个阶段租房度过,与租房生孩子相比,女生对租房结婚更容易接受,毕竟要为人母时自然会为下一代考虑得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020年6月,贝壳研究院发布《2020年毕业季租房洞察报告》,对不同城市毕业生租房情况进行了调查,提炼出毕业生租客群体画像,还原毕业生租客的真实生活状态;报告还结合贝壳找房平台数据对今年毕业季租房市场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合租是毕业生首选的租房方式,近7成毕业生接受合租;在租房选择上,毕业生考虑更多的是交通便利性,随后是租金和职住距离,而居住体验则放在更次要的位置;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面临的房租压力、享受的租住品质都要好于一线城市。
《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一线城市仍是毕业青年首选的就业城市,广州超越上海,排名第一,上海及北京紧随其后,深圳依旧排名第四。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 是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武汉、南京、郑州及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排名靠前。2019年,排名比较靠前的城市为成都、武汉、南京及杭州。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