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跳槽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Wed, 29 Jul 2020 07:42:1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跳槽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产品经理如何跨行业跨业务跳槽? http://www.woniupai.net/177592.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7592.html#respond Wed, 29 Jul 2020 07:42:1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7592

产品经理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快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想去接触一个新的行业或者新的业务领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如果在没有任何相关行业经验的前提下,完成产品经理职场的华丽转身是需要很强的技巧的,绝非靠蛮力,也绝非靠运气。穆宁最近正在指导一个学生完成跨行业跳槽,在一个月的准备、训练、模拟后,该学生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offer。穆宁也从这次培训案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可行的产品经理跨行业、跨业务跳槽的操作模板,现在分享给大家。

案例

学生A在广告行业工作了一年多,在某创业公司做广告业务的产品经理,日常工作打杂居多,感觉发展受限。

因为是学教育专业的,也对教育行业比较感兴趣,同时英文比较好,也去过很多海外城市旅游过,对出海产品比较感兴趣。

复盘操作案例:产品经理如何跨行业跳槽?

与A同学的聊天记录基于这种情况下,这位同学基于这种情况下,这位同学想尝试下跳槽到教育行业,或出海行业的公司做产品经理,最好是大公司。针对以上背景信息,穆宁对这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制定了学习计划。

案例

辅导重点 短期快速提升跨行业、跨业务的面试能力,拿到offer目标 根据场景还原,优化简历+面试表现。需要完成的:

一、按照老师要求修改简历(做好简历埋点,让面试官围绕我们设计的线索去发问)

  • 完整复盘并完善自己的项目经历

(项目经历是面试中的60-70%的参考,非常重要)

  • 高效、有技巧、有重点的去准备面试问题

(面试问题大部分来自己项目经历+发散提问,发散提问跳脱不开项目本身和目标公司产品相关,如在线教育+出海工具+产品经理基础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诵+理解)

  • 简历修改:
  • 目标:
    • 1.修改一份与目标公司需求匹配的简历
    • 2.领会简历修改思路,应用于面试准备中
  • 当前问题:
    • 简历整体产品相关内容篇幅较少,筛选匹配经历,去掉无效信息噪声
    • 简历结构需增加细节,体现简历标签属性
    • 项目经历部分内容过于单薄,描述不够落地,缺乏整体产品设计思路逻辑
  • 解决办法:
    • 定时梳理迭代履历,建立自己的“版本库”
    • 多因素判断法确认是否投递目标职位,以及如何弥补经验的缺失
    • 提炼简历亮点,几秒抓住面试官眼球
    • 简历内容取舍,为现场面试做好铺垫

二、项目经历打磨(做好项目描述,框架完整,思路清晰,流程准确,效果可评估)基本面:

  • 业务背景:
    • 你所在的业务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增长、留存(内容、活动)、营销(广告、第三方合作)转化(付费率、付费频率、客单价)
    • 为了解决问题设计了哪些目标?(目标围绕量化的数据展开)
  • 职能介绍:
    • 围绕目标,说清楚到底做哪些实事:框架搭建;功能优化;流程优化;新模块设计;
    • 少用主观评论语言,多用客观描述的语言(事实+数字)
  • 业绩结果:
    • 有数据化的业绩结果(转化率提升,人效提升,成本降低之类)
    • 里程碑式的业绩结果(比如一个基础服务从 0 到 1 上线)。

2.对标行业项目:

  • 在线教育行业:
    • k12主要领域:
      • 少儿英语、一对一辅导、综合网校、大班直播、作业答疑、数理思维、少儿编程、兴趣类其他
    • 头部竞品:
    • 主要需求:
      • 目标用户群:年级段、培优还是培差、考试产品还是非考试产品
      • 产品定位:咨询辅导类、教辅工具类、教培类
      • 评价指标:毛利率、营收增长率、低价课程转化率、高价课程付费率
      • 学生侧需求:持续优化的课程体验、持续落实的课后管理
      • 老师侧需求:高效标准化流程、多成长转化通道
  • 出海工具行业:
    • 出海工具主要国家:
      • 成熟市场,它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欧洲等
      • 金砖四国,它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 东南亚、南美、中东新兴市场
    • 主要产品类型:
      • 成熟市场适合发展图片、视频类应用、休闲游戏类应用
      • 金砖四国市场,适合发展休闲游戏类、工具类、消息类应用
      • 东南亚、南美、中东市场,工具类、消息类应用发展潜力大
    • 出海产品与国内产品的设计差异:
      • 语言本地化
      • 本地精细化运营,需要专门的本地化团队来提供本地的信息收集和运营支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审美偏好
      • 流量分发。东南亚市场分发渠道主要是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具体需要根据团队的规模和能力成本、资源等因素,选择市场进行扩展。
      • 登录、Push和支付等问题,通过Facebook,Google,Twitter等头部产品的SDK,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
      • 网络和设备,用户对流量的敏感程度大于国内。

三、面试技巧(掌握基本面,抓住公司诉求,围绕高频考点逐个击破)

  • 基本面:
    • 兴趣程度:是否对这个业务很喜欢、很有兴趣?
    • 擅长程度:是否擅长这类职位?你能想出来怎么优化这个业务的一些体验吗?你能帮忙提升这个业务的业绩么?
    • 经验匹配度:过往的经验是否与这个职位要求有匹配度,哪里比较匹配?
  • 行业相关知识(简历完善后进一步扩充)
  • 产品经理基础知识
    • 核心能力
      • 需求分析能力
      • 交互设计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沟通表达能力
    • 次核心能力
      • 项目执行能力:必须考察到的能力
      • 数据分析能力:不用很专业,思路重要
      • 市场分析能力: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多关注行业动态
      • 管理领导能力:高级产品经理、总监才会考察到的问题
    • 项目相关知识(用户分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运营迭代)
      • 你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
      • 你是怎么想到的?
      • 针对以后情况你考虑哪些方面和做了些什么?
      • 开始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发现了什么?
      • 什么因素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
      • 又做了哪些方面的洞察与调研?
      • 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
      • 在迭代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
      • 你现在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 如果重新开始,你还会做什么?

四、学习计划(重点突击,稳扎稳打,一个月内解决战斗)

week1:

修改原有简历,并语音沟通后,迭代两版新简历,最终以第三版简历作为最终版,用于公司投递;

week2:

针对简历已有内容,对过往项目经历进行完整复盘,配合需求文档、项目文档等材料,结合项目相关知识问题,深挖项目过程中的细节与关键点,并牢记于心;

week3:

将过往项目经历进行延展,围绕目标行业:教育、出海工具,进行系统性学习,主要包括市场规模、主要竞品、主要商业模式、主要业务功能等方面;

week4:

筛选满足投递意愿的公司,结合公司JD进行逐条分析后,分析个人优势点及过往项目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对简历进行近一轮完善,并丰富自己的面试问题库;

结果

最终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A同学面试了三家公司后,最终被自己心仪的一家公司所录取,负责少儿教育产品游戏化设计业务。工资也得到了20%的提升,培训效果十分满意。

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A同学在此期间进步飞快,同时也收获了自己满意的offer,得到了去自己向往的教育行业工作的机会。

复盘操作案例:产品经理如何跨行业跳槽?

以上就是穆宁为大家分享的产品经理如何跨行业跳槽的实操复盘案例。如果你也对现在所负责的业务不满意,想尝试一下新行业或者新业务,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向我咨询。我会为你提供全方面的跨行业跳槽指导,相信你也可以像A同学一样,在一个月内就可以获取自己中意的offer。

本文作者: 穆宁老师 ,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7592.html/feed 0
毕业一年,产品岗跳槽要掌握的5个面试要点你知道吗? http://www.woniupai.net/134267.html http://www.woniupai.net/134267.html#respond Sat, 23 May 2020 00:12:5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34267

在笔者所接触的圈子里,毕业1年即选择跳槽的同学人数就高达85%,笔者也有着相同的经历。那问题来了,这是普遍的现象吗?如果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现象的常态化发展?笔者试着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一、行业试探性—转行人群

刚步入社会的我们,在面临选择工作的时候就像高考完填报大学专业一样,对其还只是道听途说才得略知一二。

有人会说:“毕业之前不是都有实习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因为每间学校课程不一样,实习本身不是一门必修课程,不是每位同学都会主动利用假期去实习;

其二,顺利拿到offer之后,很多实习生在公司都处于半放养的状态,做的也都是杂活,相比正式工作,实习接触的工作内容并不全面。当正式毕业投入到正式工作,在更全面了解了行业和岗位后,很多职场新人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做到的东西从而转行。

二、职业发展受限—摆脱职场标签人群

很多校招的同学都是以XXX管培生、校招生的身份进到公司,理论上公司都会给你配置一名导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熟悉工作。

如果遇到一名好导师,接受系统性培养,那么其成长肯定是倍速的;而事实上大部分导师自己工作都自顾不暇,真正用心、花大量精力去传授经验方法论的会有多少?这时候更多要靠自身的学习了和努力了。

但同学们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应届生的标签,公司和导师对其信任度是有限的,不说能放多大的权力让其发挥,能参与一两个核心项目的跟进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学无可用之地,想要摆脱职场标签也是大部分同学选择跳槽的原因。

三、获取短暂的宁静—重新考研人群

就像不是每个孩子都准备好要成年了一样,不是每个同学都准备好踏入社会,他们会对未来迷茫,目标不确定、焦虑、百感交集…

很多同学会在毕业前选择去考研,而没考上的那部分呢?要么硬着头皮办暂缓,要么边工作边准备二战。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正式工作之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让一部分同学心生畏惧,思考人生,从而选择重新考研来获得更长时间的过渡适应期。

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境遇都会不一样。上面只是列举常规化的一些现象作思考,或许能给一些觉得校招找工作”一定终身”的同学一点启发。

那么言归正传,如果真的毕业不久就跳槽,那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怎样才能更从容应对?

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经历给大家分享:

一.心态

心态真的很重要。前面分析了这么多也是希望同学不要对毕业不久就跳槽这件事产生愧疚或者不自信、自我怀疑。

如果所在的平台,所做的工作能给你更多的成长机会,那么可以选择继续停留;如果你已经感觉到成长得很慢 ,不是你预期中的,甚至不是你想要的,就要果断脱离了。本着“下一个会更好 ”的原则,相信自己才能相信未来,总比舒适区的原地踏步强。

二.定位自己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确定自己真的要跳槽之后,笔者当时就问过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

  1. 还是否要继续从事产品经理岗位?
  2. 自己适合做什么方向的产品?传统互联网产品的社交?工具类产品?还是创新性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其他方向?
  3. 要去大平台还是小公司?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怎样?五年后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产品经理一直是我充满憧憬的职业,我本身也是一个T型发展的人格,涉及面广,喜欢社交 ,喜欢逻辑, 是否继续从事产品岗位也是我无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但在考虑继续的方向时候就让笔者头痛了很久,当时请教了很多大佬级朋友,在他们指导下主要从两点思考:兴趣+自身经验优势

结合自身项目经历定位到自己更擅长社交裂变(也就是现在说的用户增长),在确定了这个主攻方向之后 我也会同时试着其他自己更看好的方向(如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等…)。虽然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机会渺茫,但…..或许能碰擦出什么火花促使你对新行业的了解。

三.梳理项目作品集

准备简历、梳理项目是必经环节,你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把自己展示给面试官。

划重点:工作经历和职位匹配程度是面试官考虑的重中之重,但面对毕业仅一年的现状,手头上接触的项目可能不多,所以要把自己做过的或者参与过的项目先罗列出来再一一筛选。一定不要放过自己做过任何细节,可能正是它会成为面试官中的亮点。

在这可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做法:

1.确定关键词—匹配目标岗位

梳理出自身优势后,我会优先确认要投的公司,要投的岗位。针对岗位招聘中提出的JD罗列出其工作要求,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分析,从匹配度高到底做排列,再投简历。

如:我在前公司有社区裂变的相关产品迭代项目,那么我的目标岗位的条件要求大多数会涵盖:社区、增长、促活/转化等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的快速匹配预测通过率。

2.用数据说话—你很优秀,但从何体现 ?

10个面试官9个都会问你数据怎样,剩下那位可能对你项目不感兴趣不作深入讨论了。你对你的项目要有很充分的认识,为什么要做?背景怎样?做之前数据怎样,上线后数据发生怎样的变化?数据变化是否达到预期?怎么制定的标准?数据可信度有多少?是否能更好等等。

四.不断面试

不断面试,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不要因为对方让你等通知你就真的乖乖等了,你要不断的投简历,尽可能把握时间面试多几家,最后选择权就会在你手上。

其实找工作和找对象理论是一样的,要不断去认识了解新的异性朋友,才更有可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双方喜欢的人。

在不断面试过程中 ,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一直在成长,从一开始断断续续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认识到自己没想到的维度,到最后逐渐能够对问题的提问回应自如,犹如脱胎换骨,越面试越自信。

五.持续学习

最后,还是劝各位不要委曲求全,总会拿到一个心仪的offer的。另外很多同学在拿到offer之后就松懈下来,但笔者觉得还是要保持一定危机感。

张一鸣曾说过:“24小时内没有参与产品问题讨论或思考的产品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会让自己成长更快。

最后祝各位,特别是刚毕业不久的同学,在迷茫面前都能勇往直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34267.html/feed 0
从宝洁到腾讯:七年职场生涯之我的职场转型四部曲 http://www.woniupai.net/123487.html Fri, 24 Apr 2020 07:20:5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23487 距离2013年在宝洁实习的那个夏天,到今年,我的职场生涯都快七年了。

如果说这七年里,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那就是 “拥抱变化”。

我的工作经历其实很简单,在宝洁我做消费品的生意,在腾讯我做流量的生意。转行,这一大跨步,还好没有劈叉。

但要说起我的职场故事,那就多了。在宝洁的几年里,我保持着一年换一个城市的记录。最早在两湖地区管理经销商的生意,那时候公司大力推行市场下沉,于是围绕着武汉和长沙,核心的BO分公司我一年换一个去了个遍。

每年都是新环境,新同事,新的生意盘子,刺激不刺激。

后来升职去到北京,在北京看华北市场。保定的驴肉火烧,秦皇岛的海鲜,乌兰察布的羊肉火锅,呼和浩特的烈酒,当地同事总带我吃各种好吃的,那时一周出差至少三天,也没觉得累过。

直到工作到第四年,发现自己到了瓶颈期。

2018年,宝洁中国的电商生意全面超过线下渠道,生意占比超过50%。一直埋头在“田里”的我,意识到该抬头看看天了。我想,我要去互联网行业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据说,每10个职场人,就有9个想过要不要转行。

那么问题来了:

工作了几年的职场人,该如何成功转行呢?

1 如何看机会:两条曲线找趋势

1.1 WHY:选择比努力重要

宝洁待着好好的,为什么还要转行呢?

我在宝洁的这几年,线下渠道的生意每年增速没有超过5%的。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业务没有增长,公司就不会投入资源;没有资源,考虑到人均产能,团队也不会扩大;团队不扩大,员工在组织里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所以,如何选择行业,就是要研究天时。行业增速越大,个人发展前景越好。

70%公司的业绩,随行业起伏而上下波动。

麦肯锡研究

所以很多创业者会说自己很幸运,因为选择了正确的赛道,抓住了风口。其实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样的,个人的力量在趋势中是很微小的。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就是抓住趋势。

1.2 HOW:如何判断一个行业

看行业的最重要两个指标:收入增速和利润率。

比如2000年的快消行业,国人从温饱转向追求生活品质,高级洗护产品需求大增,所以像宝洁这样的外资日化公司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10年的互联网行业,国内几大巨头BAT基本成型,它们在各个领域摩拳擦掌招兵买马 准备大干一场;这期间的十年就是行业的成长期,这十年,也是这个行业参与者的黄金十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行业规模会随着时间有一个自然的生命曲线,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希望能乘上行业的大风口,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行业还在形成和成长期。

比如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互联网广告呢?

互联网营销跟我本身的快消背景有更多结合点。互联网广告里面的细分子行业——效果广告,又是在整体增长的互联网广告中的一匹黑马。而腾讯的效果广告,每年整体增速超过30%。

既然要换行业,当然先看快车道。

2 如何拿Offer:

从行业里看岗位,从JD里找优势

当你选定了目标行业之后,就要着手研究具体公司和具体岗位了。那怎么研究呢?

最有效的方法:行业研究报告+公司财务报告+岗位描述(JD)。

这三个报告,相当于一套组合拳,击退脑海里擅长自我迷惑的小妖精,帮你看得明明白白的。

2.1 行业研究报告,就是看行业全景

特别是对于已经工作了几年,想要去争取更高级职位的人来说,行业认知体现了你的资历和眼界。

拿我自己举例吧,从快消到互联网营销,就要想:互联网广告服务的对象对谁?在快消品牌生意链条的哪一环?快消行业的生意有哪些痛点,这些痛点能否用互联网的能力解决?

现在回顾自己当时的想法,其实很多都挺幼稚的。毕竟转行,转去的是一个自己0经验的行业,纸上读来终觉浅,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如果要加深自己对目标行业的认识,最好提前找触点。

首先,你可以找目标行业里的人聊天。听听他们对行业的判断,具体在做的事情,也聊聊不同行业的结合点。比如互联网行业,正在大力向B端服务转型。那么To B的业务,服务对象就是各大传统行业的企业。

其次,你可以在工作中尽可能找和目标行业相关的触点。

比如我当时有了想转行的念头时,工作反而更起劲了。

为啥呢?

当然是因为我是个好员工。

哈哈,还有个小私心,就是要抓紧机会找触点啦。

线下渠道的生意,怎么才能跟互联网结合起来呢?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和线上有区别嘛?线上的流量,怎么帮我线下的生意*流呢?于是在宝洁的最后两个月,我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帮客户请来了公司CMK消费者洞察的专家团队,深入低线城市,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等形式,定性定量地调研了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重点关注新型品牌和网红竞品,帮客户的生意转型献策献力。

第二,Trade Marketing线上化。线下生意的流量,其实主要来自门店本身。但随着互联网营销能力的渗透,线上线下融合的玩法越来越多。2017年年底,阿里的口碑渗透到零售商门店,写着大写的“羊毛”两个字。这种机会怎能错过,于是给一番周折后,我终于让阿里爸爸的补贴也进了我的生意。

第三,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线上线下仿佛两个世界,但已经有先知先觉的客户开始了布局。在推进小程序做门店的延伸卖货场这件事上,我当时的时间没有足够看到成果。但特别巧的是,上周,原来的宝洁的经销商同事,突然打电话问我小程序和直播带货的玩法。

开心之余,我暗暗想,但行好事,剩下的交给时间。

2.2 看公司财报,不完全避坑指南

看财报,能判断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个自然不用多说。

相信大家选择的公司,自然也不会是很差的。但为什么依然要看财报呢?

因为通过看财报,你才能知道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哪些,快速增长的业务是哪些,经营不佳的业务是哪些。

小心选错业务,49年入国军。

大家感受一下。

其实,即使是大公司,这些年失败的业务也不少。就说宝洁,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在入职宝洁的时候被分到了专业美容产品业务线。而这条业务线,正好赶上2016年宝洁转型,成为了被抛售的业务线中的一条。而我的朋友,也因此转岗到其他业务,耽误了一年时间。

其实职业发展,一两年的发展快慢是小事,要是碰上裁员可能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拐点。

而相反,那几年宝洁的电商业务飞速发展,相应的员工晋升通道明显增速。于是电商,成为了人人向往的重要业务。

在有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哦!

2.3 看岗位描述,对应JD找优势

我发现,很多人找工作,都是先写简历,再四处投递。

听我一句劝:千万不要这么做!

社招,招的是来了就能干活儿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看岗位匹配度。

你简历里面写自己能力再强,只要经历不符合岗位要求,HR初筛简历那一关都过不了。

正确做法是什么呢?

按选行业-选公司-选岗位的顺序,最后锁定目标岗位,然后根据岗位描述(以下简称JD,job desribtion), 针对每一条要求,去搜索自己过去的经历,针对要求总结能力点。

这就像百货公司要招一个珠宝柜台售货小姐,你就算造过火箭,写进去也没用啊。

要怎么写呢,当然是尽量靠边啦。比如,你有没有卖过东西,哪怕是微商也可以靠边;你有没有珠宝行业知识,不说考个GIA证书,市场上有哪些品牌你得知道吧;再退一步说,没卖过货,也不懂珠宝,那你至少可以在面试前赶紧补补课,对不?

所以,拆解JD是第一步,要明确需求点。

从我司招聘网站上扒了一个JD来举例拆解问题的思路:

把一个JD拆解成一个个需求点,然后找到自己对应的能力点,每个点对应一个能自证的故事,先列出来。

如图,第一个需求点,广告行业,效果广告。这时候你要仔细想自己过往工作经验中有没有和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经历,如果你在甲方,你是否投过腾讯广告?是否做过效果广告?如果有,很好,我们先列出来,把故事放在这个点上,之后再想怎么串起来说。

第二个,数据分析能力,这是一个比较能广泛应用的能力。你要想过去是否做过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也许是销售业绩分析?也许是广告效果分析?只要能体现这一点,我们就先把这个案例列出来。

同理,其他3个需求点,我们都要在大脑里启动搜索引擎,把能关联上的经历和案例都一一列出来。有了这些原始素材,我们后续才能一步步把他们串起来,把目标岗位的需求点各个击破。

这样,你才能在后面面试的时候,每个故事都在说明:我就是最合适这个岗位的人。

3 如何做链接:打造“好运”系统

我常常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就像当我决定转行、有了目标岗位之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

在你的朋友圈里面,有了同行业的朋友,你才是在这个行业中开始有了自己的圈子。

朋友给你最真诚可靠的行业信息,当你有什么疑问的时候,也能获得最真诚的解答。她们也是你的安全网,在当你有什么不确定的点子想要去尝试的时候,好朋友会告诉你她的经验,以及如何避坑。

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弱连接 > 强连接。

什么是强连接?

就是你的亲人,一起长大的朋友,这个圈子一般不会太大,大家所在的行业也相对比较集中;你会发现你想去的行业,他们可能并不能帮上太多忙。

什么是弱连接?

比如朋友的朋友,在行业聚会上认识的朋友。你们联系可能不多,但是彼此互相认可。这样的朋友属于弱连接,而他们可能来自各行各业。维护弱连接的朋友不会花很多时间,但他们却能提供给你更多行业信息和机会。

所以,关键人在日常社交圈之外。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一部分的因素是由运气决定的,比如有没有贵人来帮你一把。

很多人会觉得运气是一个被动的因素,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主动的尝试,比如主动的社交去结识更多圈子里的朋友,给自己创造好的运气。那么设计这种创造好运气的系统,就是在设计人生的方向。

当你等待运气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去引导运气。

4 如何下决心:60岁和6个月

4.1. 转行的最大困难,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反复纠缠。

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管是生活选择,还是职业选择,其实都是在做人生排序。

特别是在转行的时候,从一个已经熟悉的行业去一个陌生的行业,都是有沉默成本的。你在这个行业干了很久,有经验和收入的积累,这个时候换工作、换行业,总是会有纠结和焦虑的成分,所以就有情感上的不舍得。

这个是很正常的,我自己也纠结过。但理性告诉自己,你转行是为了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那解决的办法就是列出你最在意的要素,然后进行排序,明确转行的决心。

因为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还不愿意承担风险,什么都想要的人最纠结,也最难采取果断的行动。

4.2. 60岁回首: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从长远来看,当你60岁的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的关系,然后用这些60岁时候的模样,来指引现在做决定的方向。

具体怎么衡量人生,可以看看这本书:《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书里系统化地介绍了衡量人生的三个维度——事业、幸福和成长。事业最基本的是保障生活来源,更深层次的是能否满足你的内心诉求。幸福则更侧重稳定而有意义的关系,和家人、朋友的关系给予你长久的幸福感。

而从60岁的角度去回首,则是希望你能想象一下自己未来的画像,在做决定的时候找到正确的标尺。

最简单也最直观的做法是,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朋友或者长辈,甚至偶像,你认为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谁,然后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过上和他类似的生活,如果愿意,就可以他为标尺,再决定要走哪一条路。

4.3. 造一个避风港:6个月生活备用金

做决定的时候,钱是个重要的因素。

在转行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打造一个最基础的避风港,算一下半年里生活和交际需要多少钱,如果遇到意外等风险有没有备用金。

比如最近,因为疫情,导致企业延迟复工,线下实体经济收到了巨大的影响。那如果你在这之前转行去做了餐饮行业,这就是最难过的一个冬天。6个月备用金,是重要的准备之一,毕竟转行有风险,万一不幸踩坑也有资本能重新再来。

5 最后的最后

转行,是职场转型里面一个很典型的场景。

我的转行“四部曲”先分享到这里啦。回到本质,就是选择能让自己跑得更快的赛道。

这个选择,不是因为恐惧或者逃避,而是因为你对未来的期待,相信自己能够在个人适配度和职业前景中找到平衡,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时候改变就是这样,就像多米诺骨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推动改变的那块牌。

当你找到了,把它推倒。带着好奇,在新地图里奔跑吧。

祝开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