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简单来说,软银这份公告的意思是,董事会已经批准提前交割一批预付远期合约,这些合约涉及至多2.42亿份阿里巴巴ADR(美国存托凭证),涉及的对手方为多家金融机构。
预付远期合约是一种交易策略,允许大额持股人提前以一笔股票,从对手方获得一笔现金,通常为当时股票市值的7-8成,同时附带一个与这笔股票相关的可选项,即到期时是否抛售股票或最终抛售股票的数量。若交割时选择不抛售股票,则返还当初取得的现金及相应资金成本。
实际的交割将从8月中旬开始,预期将在今年9月底前结束。软银表示,预计这些合约的交割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向市场直接抛售新增的阿里巴巴股票。
公告显示,这笔交易预期能为软银带来4.6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的现金。
最关键的一点是,软银表示完成交易后,集团手头的阿里巴巴股权占后者整体流通股的比例,将从6月底的23.7%下降至14.6%,这也意味着软银手里的阿里巴巴持仓在跌破20%占比后,将不再可以按权益法并表。
提前交割 套现防御
需要简单解释的是,预付远期合约能够帮助软银迅速通过持仓股票筹措现金,但又不需要为资本利得立即支付税款,同时还保留了未来继续持股或者以现金结算的可能性。根据过往记录,软银至少从2016年开始就通过出售与阿里股票有关的衍生品来筹措资金。
虽然这种操作相较于直接出售股票更复杂一些,但好处是能够避免对标的公司股价造成短期剧烈冲击。
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软银手头的阿里预付远期合约距离最终交割大多有两年的期限,所以此次提前交割多少属于出乎市场意料的情形。
对此,软银在今天的公告中也解释称,通过提前结算这些合约,软银集团能够了结对未来现金流出的担忧,同时减少与这些合约相关的财务支出,有助于公司增强防御目前严峻市场环境的能力。
软银强调,自从2000年首次投资阿里以来,两家公司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这次交易后虽然计算会计报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两家公司仍将维持友好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的交易,如果顺利进行,就将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的收购,通过收购,英伟达也将获得Arm大量的知识产权资产及庞大的芯片架构授权业务。
400亿美元收购Arm,也推动了英伟达的股价在周一上涨。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时,英伟达报514.89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时的486.58美元上涨28.31美元,涨幅为5.82%。
股价上涨之后,英伟达的市值也有提升。按周一收盘时的价格计算,英伟达的市值为3176.87亿美元。
就市值而言,英伟达目前遥遥领先于另一大芯片巨头英特尔。
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时,英特尔报49.41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3美元,涨幅为0.26%,市值为2101.41亿美元,较英伟达要低1075.46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他表示:“我认为这对英国和整个欧洲来说绝对是一一场灾难。英伟达将破坏ARM的商业模式。 Arm的商业模式是半导体行业的瑞士,与500多个被授权方打交道,其中大多数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赫尔曼·豪瑟一直都是英伟达收购ARM的反对者。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ARM的商业模式是让所有大型芯片制造商都授权使用其技术,这使得英伟达并不适合作为所有者。
他解释说,软银的可取之处是,它不是一家芯片公司,保持了ARM的中立性。如果ARM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大多数被授权方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当然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他还担忧的是,如果英伟达接管公司,ARM将成为英伟达的一个部门,所有决策都将在美国做出,而不再是在英国剑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根据协议,这一收购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方式的进行,英伟达将发行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支付给软银;另支付120亿美元现金,包括在签约时支付的20亿美元。
即便英伟达在这一交易中只向软银支付120亿美元的现金,他们可能也存在资金缺口,需要进行融资,英伟达方面也在官网上宣布,他们将为收购交易进行融资。
英伟达8月19日发布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在截至7月26日的这一财季,他们所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共109.81亿美元。
虽然英伟达的现金储备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也有可能接近120亿美元,但他们的现金储备,不会全部全部用于收购,还会预留一部分资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而他们为完成收购交易需要的120亿美元的现金,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融资。
而英伟达在官网上也表示,他们打算为收购交易中的现金融资,但并未披露具体的融资数额。
英伟达从软银手中收购Arm,还需要得到多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批准,他们预计在18个月内完成,但如果不能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一收购交易就将无法继续推进,英伟达也就不需要为收购进行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今晨(9月14日),NVIDIA与软银、ARM董事会达成最终决定性协议,将以400亿美元现金+股票的形式打包收购ARM,只有后者的IoT服务部门不在此次交易之列。
关于NVIDIA收购ARM,此前有一些评论质疑,毕竟利用ARM技术打造的芯片超过了1800亿,涉及苹果、高通、三星、AMD、华为等太多太多企业,而NVIDIA与这些企业也或多或少有交集,甚至还存在市场竞争。
据外媒报道,NVIDIA在声明中指出,ARM的开放授权业务将保持中立定位。
双方预估,这笔天文数字的交易计划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当然,由于波及面甚广,交易还需通过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同意。
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打消外界包括监管部门的疑虑,NVIDIA强调会保留ARM英国总部并扩张,允许该公司继续在英国提交注册知识产权服务,ARM的品牌名称也会保留。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这些知情人士说,双方即将就现金加股票交易达成协议,交易价格可能超过 400 亿美元。不过他们也表示最终细节尚未敲定,谈判仍有可能破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第一批联盟成员包括德国电信、EE、Globe Telecom、Orange、SK Telecom、软银、Verizon等等。
Niantic表示,5G技术的极低时延、网络切片和边缘运算等特性,都有益于AR体验,所以希望通过组成联盟来加速发展。
Niantic于2015年8月份从谷歌脱离,成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该公司曾获网易投资。
Niantic开发的精灵宝可梦GO此前在全球大火。这是一款基于位置服务的增强现实类手机游戏,由任天堂公司、精灵宝可梦公司授权,Niantic负责开发和运营。该游戏允许玩家以现实世界为平台,捕捉、战斗、训练和交易虚拟怪兽“宝可梦”。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ARM表示,它将保留其物联网平台和数据部门,作为独立业务运营。

软银是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的,这笔交易是软银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目前,该公司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该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
今年7月中旬,外媒报道称,软银正考虑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让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8月中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孙正义表示,目前正在就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事宜展开谈判。
他还表示,出售ARM是帮助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选择。目前,软银集团正在评估其战略。
据悉,软银也曾与苹果公司进行过接洽,以评估其对收购ARM的兴趣,但苹果公司不打算提出收购。
此外,软银还接触了台积电和富士康,探讨它们收购ARM的可能性。但台积电方面表示,目前没有投资ARM的计划。
消息人士称,除了台积电和富士康外,ARM可能的潜在收购方还包括苹果、高通和英伟达。
7月下旬的时候,知情人士称,英伟达有意收购ARM。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就收购事宜进行深入谈判,交易价值超过32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