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了解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的附表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 此前曝光在内测的数字人民币 App
责任分工方面,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笔者从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1477家单位入手,进行了评估。
1、在31个省市区中,北京以28.84%占比独占鳌头,比二、三位广东、上海二地之和还多72家单位;广东占比13.61%排名第二,比三位上海多31.37%;上海占比10.36%排名第三,比四位江苏多15.91%;江苏占比8.94%排名第四。4省市以912家单位、占比61.75%,成为工业互联网区域参与度“高”的地区。
表1: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基本信息一览表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江西、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12省市区,只有个位数单位参与。总的单位参与数为43家、占比2.92%,是工业互联网区域参与度“低”的地区。
另外,还有55家境外单位、占比3.72%,对它们就不讨论了。

可以看出“高、中、低”区域参与度这条曲线(图1)下降的非常陡,这是因为“高”地区4省市,参与度较“中”地区15省市区高1.95倍,较“低”地区12省市区高21.21倍;而“中”地区又较“低”地区高10.86倍。说明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参与度极不均衡,热的地区过热、冷的地区过冷。
2、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省市,占比79.5%;包含参与度“高”地区所有省市,参与度“中”地区浙江、山东、辽宁、福建、天津、河北,参与度“低”地区唯一参与单位为零的海南省。
中部的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占比9.54%;包含参与度“中”地区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参与度“低”地区吉林、黑龙江、江西。
西部的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省市区,占比7.25%;包含参与度“中”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新疆,参与度“低”地区内蒙古、广西、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东部涵盖了参与度“高、中、低”三个地区,中、西部只保有“中、低”二个地区;东部挟参与度“高”地区所有省市之威,以五分之四的比例碾压中、西部,但自身发展也是最不平衡的。而中部相较西部参与度只高31.78%,说明西部在工业互联网的参与度上与中部相差不大,后程可期。
东部既需要解决自身发展不平衡问题,更需站在国家高度弥合与中、西部之间的不平衡问题,需要更好地体现出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中部确需加油了,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否则有可能被西部反超。西部更需努力,力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新机遇,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3、京津冀的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占比31.62%;包含参与度“高”地区北京,参与度“中”地区天津、河北。
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占比26.55%;包含参与度“高”地区上海、江苏,参与度“中”地区浙江、安徽。
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市,占比36.16%;包含参与度“高”地区上海、江苏,参与度“中”地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参与度“低”地区江西、贵州、云南。
珠三角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共有198家单位参与、占比13.41%。
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11市,共有198家单位参与。由于香港、澳门近四十年基本已将制造业转移到了大陆,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低于10%和1%,两地工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占比已很低,现在也基本没有看到两地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也没有听说两地有什么单位在参与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或应用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所以,下面不再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的情况。
京津冀3省市较长三角4省市,参与度高5.07个百分点,其高出部分应是北京大量央企的加持。京津冀3省市中,北京参与度较天津、河北高15.78倍、30.43倍,天津较河北高1.93倍。长三角4省市中,上海参与度较江苏、浙江、安徽高1.16倍、1.66倍、10.2倍,江苏较浙江、安徽高1.43倍、8.8倍,浙江较安徽高6.13倍。京津冀与长三角在工业互联网参与度上应该说不分高低,但京津冀3省市之间的差距较长三角4省市之间的差距要大许多,长三角特别是其中的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已形成均衡发展的态势,而京津冀中只是北京一骑绝尘。
长江经济带犹如前面所说的东部地区,涵盖了参与度“高、中、低”三个地区,11省市36.16%的占比只比长三角4省市的26.55%,高9.61个百分点。增加7省市,但参与企业只增加142家,只相当于一个江苏省,说明这7省市参与度还是很低的。
珠三角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共有198家单位参与。比广东省的201家,仅少区区3家,换言之珠三角的参与度就是广东省的参与度,广东其他12地市可忽略不计。珠三角9市可分为三档,深圳118家为第一档,按省排能进入前5;广州49家为第二档,按省排能进入前7;东莞、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合计31家为第三档,按省排能进入前11。
工作组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最为主要的工作机构,为联盟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够参与其中的单位,应该说就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目前最为活跃的单位。通过对他们所在区域的分析,就可测估出中国工业互联网区域的活跃度。
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有总体、需求、技术与标准、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测试床、产业发展、频谱、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垂直行业、政策法规与投融资、人才共13个工作组,另加工作组内设特设组14个。总体组内设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知识产权、标识、工业智能、工业APP、工业区块链、开源、工业数据中心、工业AR/VR、智能物联模型11个特设组,网络组内设工业无线1个特设组,垂直行业组内设汽车、水务2个行业特设组。总计主席、副主席单位(含特设组联执主席、副主席单位)71个,占联盟成员单位1477家的4.81%,主席、副主席(含特设组联执主席、副主席)188位(表2)。
表2: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单位地区分布表表

1、在31个省市区中,北京以52.11%的比例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活跃度“高”的区域。广东、辽宁、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吉林、河北、陕西、重庆11省市占比40.86%,组成区域活跃度“中”的地区。湖南、四川、福建、天津、河南、安徽、山西、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云南、江西、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19省市区,没有单位参与,是区域活跃度“低”的地区。另外,还有5家境外单位、占比7.04%。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区域活跃度相较参与度更加不均衡,北京一地的活跃度超过了其他30个省市区的总和。
2、东部地区11省市,占比84.51%;中部地区8省,占比5.64%;西部地区12省市区,占比2.82%。东部比中部、西部的活跃度高14.98倍、29.97倍,中部比西部的活跃度高2倍。这些数据都比其参与度的差距要大。
3、京津冀3省市,占比53.52%;长三角4省市,占比12.68%;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占比16.91%;珠三角9市,占比8.45%。京津冀与长三角在参与度上应该说不分高低,但京津冀在活跃度上比长三角高了4倍以上,这主要体现在了北京的话语权过大。
由于,在前面的参与度上对各类区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因此,在活跃度上对区域就不做过多的论述了。
反映参与度的1477家单位中,信息企业888、占比60.12%,工业企业391家、占比26.47%,高校及科研院所91家、占比6.16%,协会27家、占比1.83%,投融资和媒体机构25家、占比1.69%,还有境外单位55家、占比3.72%。
反映活跃度的71家单位中,信息企业41、占比57.75%,工业企业10家、占比14.08%,高校及科研院所18家、占比25.35%,投融资和媒体机构2家、占比2.82%(表3)。
表3: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及工作组单位类别分布表

协会、投融资和媒体机构,无论是在参与度还是活跃度中占比都非常低,表明其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基本未体现出作用。
另外,在参与度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大直辖市的工业企业占比低于全国的平均值,这与它们的产业形态以服务业为主、二产占比较低是相符的。但福建、黑龙江、广西、贵州、青海、西藏6省区没有工业企业参与,却是需要完善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在“靠海不吃海”的江苏,一个新的“湾区”构想落在南通身上。
6月6日,上海与江苏签署《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点发展港区,“大通州湾”再度成为焦点。
一个月前,通州湾新出海口跨江融合发展恳谈会在苏州举行,“大通州湾”就被视为苏通合作的“开篇之作”。当时,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主任陆卫东曾说,“通州湾已不仅是南通的通州湾,更是苏通合作的通州湾。”
去年,“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初,南通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将沿海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吕四港作业区整合规划为一个“大通州湾”港区。
“大通州湾”将如何发展?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下,上海、苏州与南通三座城市的同城化融合发展将日益增强,可以深度融合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金三角”,成为万里长江巨龙的“龙头”。

“大通州湾”区位示意图,通州湾示范区为“大通州湾”核心城区 图片来源:《江苏省通州湾示范区总体规划(2018-2035)》批前公示稿
靠海不吃海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快速崛起。拥有绵长海岸线的江苏,凭借绝佳的区位优势成长为全国经济第二大省。
然而,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江苏可以说是一个不“亲海”的“异类”。
公开数据显示,江苏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约为7600亿元,不到广东一半。而和近邻山东相比,江苏2018年GDP比山东多1.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却比山东少近8000亿元。
除了经济数据上的差距,港口也是一个重要观察维度。
穿省而过的长江为江苏带来发达的内河港口,全省港口总吞吐量居全国第一,苏州港的河运吞吐量甚至超越天津等大型海港;然而,要论更细分的海港吞吐量,江苏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仅排在倒数第二,尚不及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吞吐量,仅高于广西北部湾港。

2017、2018年各省沿海港口吞吐量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这进而影响了江苏城市发展格局。靠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非但未能因靠海“致富”,在经济发展上,盐城、连云港不仅是江苏经济“洼地”,也是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区”和“断裂带”。
为何江苏没能依靠海洋发展?
与广东、山东等省份大部分沿海城市均有一个自己的大港不同,江苏的大型海港仅连云港一个。一个原因是,盐城、南通沿海大部分地区为淤长型滩涂海岸,深水港发展较为滞后,大部分港口甚至在21世纪后才开港。
但在全国沿海港口中,以港为名的连云港也只能算“中等生”。以2017年吞吐量为例,连云港居于十名开外,仅是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约1/5。

2017、2018年主要沿海港口吞吐量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除了受南北上海、青岛二港影响吞吐量大大受限外,连云港向西的腹地延伸也并不理想。
串起兰州到连云港若干城市的陇海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徐州和郑州发展,位于沿海经济带与陇海产业带结合部的连云港却被“冷落”。有分析指出,沿线鲁南、苏北地区城市更倾向于取道更大的上海、青岛出海,陇海铁路对于连云港的利好有名无实。
“难通”有多难
沿海地区一直是江苏发展的痛点。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曾被上升至国家战略。根据当时规划,该地区人均GDP必须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亚欧大陆东方桥头堡。
去年,除港澳台外,东部地区人均GDP为94370元,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人均GDP则达95730元,基本达到目标。其中,人均GDP近13万元的南通拉高了三市总体水平。
在“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江苏经济新增长极”要求下,南通的重要性再次显现。

图片来源:南通广播电视台
何建华指出,与连云港相比,位于长江河口的南通具有独特优势。
他此前调研上海港口时发现,上海港超过90%的货物是“自我消化”,而洋山港疏解长三角货运需求,不仅物流成本较高,且卡车等穿城而过,对上海城市形象与环境质量都有所影响。数年前,洋山港就在打造长江中下游港口与洋山港之间的远洋国际集装箱江海联运系统,但成果尚不明显。
“依托通扬运河在内的现有运河体系,大通州湾未来能够打造江、海、河集运体系。”
撬动江苏颇具优势的内河港,大通州湾或许可以充当这个支点。
南通原市委书记陆志鹏算过一笔账:
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全港平均码头通过能力利用率高达144%,远高于国际通行的75%-85%区间,港口运输量提升空间已微乎其微。而保守估计,未来长江经济带及沿线地区至少有2500万标箱的增量空间,通州湾发展江海联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201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国家对通州湾的最新要求是,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好通州湾港口,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然而,长期被冠以“难通”之名,南通这一步走得并不顺利。
2014年,一份流传甚广的“沪苏浙皖世界超级经济区”方案,透露出通州湾打造国家级新区的期望。当时,有媒体报道,国家级通州湾新区申报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然而,最新的进展是,2018年,通州湾经开区获批成为省级经开区。
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指出,通州湾很难发展港口,原因在于其海岸坡度很小,“走出去100米,海水才到胸前”,建港口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前年,在“通州湾”概念提出6年后,通州湾总规获批。规划布局了一个相当宏大的工程:共计将建设30个5万吨级码头泊位和8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
在此基础上,“大通州湾”被认为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集群区之一。
复制宁波-舟山港?
在不少人记忆中,作为内河港的南通港,在历史中曾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黄建钢介绍,过去,还是一座渔村的上海,主要依靠宁波、南通两个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当时,大量苏北人通过南通港坐船到达上海,到现在,上海人口中不少上一辈来自宁波、南通。
人员交流频繁的背后是产业互补。上海北翼一度存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苏北平原上生产的棉花运到南通织成布,然后通过轮渡送到上海完成印染,并由此进一步贩卖到世界各地。
随着南通内河港没落,南通与上海也逐渐失去往日的联系。
但有关沪通合作的讨论并没有因此减少。
何建华透露,他曾与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谈,对方建议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一并开发建设南通,他当时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万里长江的“龙头”中,上海是“上颚”,南通是“下颚”,苏州是“龙筋”,如果只有一边发达,那么咬合力不够,就难以很好发挥“龙头”昂扬腾飞、牵引带动作用。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如今,南通打造港口经济,既是回归“苏南”,更被视为做大江苏原有优势地区与优势产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何建华分析,虽然江苏港口数量很多,但大都规模小、较为分散零碎,在保护长江经济带的要求下,港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将受到限制。在此情形下,需要一个龙头地位的港口统揽全局。
“现在江苏着力要把大通州湾打造成江苏新的出海口,未来把大的集装箱跟大的散装运输都放在那边,实际上将发挥龙头港口的作用。”
在他看来,长三角港口群“一体两翼”战略格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牢牢占据全国前两位,江苏规划建设新出海口,无疑是对“东方大港”的国际竞争力叠加。
苏州的加入,则让人联想到宁波与舟山“1+1>2”的整合思路。

“大通州湾”区位示意图,通州湾示范区为“大通州湾”核心城区 图片来源:《江苏省通州湾示范区总体规划(2018-2035)》批前公示稿
陆卫东指出,通州湾有条件打造成苏通融合增量发展的承载地——从产业能级转移条件看,苏州每平方公里陆域面积支撑工业产值达到4.2亿元,已经接近上海,而南通是1.83亿元,空间十分充足。
2005年底,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经过多年努力,宁波-舟山港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港。
在上海“输血”、苏州“背书”之下,“大通州湾”能否再造一个世界级大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