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由前身「乐普医疗」创始人蒲忠杰博士发起设立,专注开发搭建创新型肿瘤治疗产品平台。公司围绕肿瘤免疫治疗,开发研制聚焦PD-1、PD-L1和核心联合用药(溶瘤病毒、ADC)的创新型肿瘤治疗产品平台;同时搭建靶点发现、成药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开放性产业平台。

图片来自官网
根据万联证券2020年5月发布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专题报告》,我国目前是全球肿瘤新发例数最高的国家,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和抗肿瘤治疗的重视和普及,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资料来源:Wind,万联证券研究所
此外,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提升也是促进市场规模增长的一大原因,以PD-1药物为例,自“O药”,“K药”获批后,其销售量持续攀升,对多个肿瘤的治疗渗透率快速提升。在国内,PD-1药物上市后的价格也远超一般药物,如PD-1药物拓益(特瑞普利单抗),单价为7200元,两周一次,每年花费接近20万元。该药物上市后于2019年便实现了7.75亿元的销售金额。且从经验来看,高售价并未压缩抗肿瘤药物的市场,抗肿瘤新药可谓前景广阔。
目前,「乐普生物」拥有厚德奥科、翰中生物、上海美雅珂、上海航嘉孵化器等9个子公司,公司旗下12个核心产品中,已有7个处于临床阶段,3个中美双报产品。去年10月,乐普生物(北京)生产基地正式投入生产,其核心产品PD-1、PD-L1、溶瘤病毒和多个ADC产品进入临床I-III期各个阶段,临床试验结果优异,未来将开展多个产品的联合应用。
阳光融汇资本董事总经理石晟昊表示:“阳光融汇资本高度认可乐普医疗在团队经验、产品管线、研发能力和未来商业化等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也非常高兴能与乐普生物携手合作,围绕肿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依靠公司在抗体、ADC和溶瘤病毒领域丰富的研发经验和产品管线,构建面向未来的肿瘤联合用生物药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云端AI训练和推断的国产通用人工智能软硬件解决方案,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云服务商提供AI普惠算力,服务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以及“新基建”的智能数据中心。
根据公开信息,燧原科技从芯片立项到自主研发成功用时18个月,去年12月发布了基于“邃思”芯片的人工智能训练加速卡“云燧T10”。云燧T10基于完全自研可重构计算架构DTU,单精度算力达到20TFLOPS,并率先支持BF16数据格式;采用自研ESL高速互联技术,200GB带宽,可以满足E级数据中心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需求;支持业内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提供完整的编译、调试、调优工具链,为开发者提供SDK、算子库,自定义算子接口、以及细粒度开放定制的能力。目前正在针对AI多种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与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并实现业务落地和规模化。据悉燧原科技正与腾讯进行深度业务落地合作。
燧原科技曾在2018年4月获得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亦合资本、真格基金、达泰资本、云和资本和上海科创投。2018年6月,获得3.4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腾讯领投,亦合资本、真格基金、达泰资本与云和资本跟投。在2019年6月宣布获得3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红点创投中国基金领投,海松资本、云和资本、腾讯、阳光融汇资本、信中利资本跟投。

融资历史
AI芯片一直是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方向,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商汤、旷视、依图等专注CV的公司,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芯片初创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均有入局,燧原科技是少数从云端训练芯片直接切入市场的公司。
众多科技公司看好这一市场,与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新算法、新模型不断涌现,模型中的参数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因而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Tractica调研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72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6.14%。OpenAI预估算力需求每3.5个月翻一倍,每年近10倍。
目前市场上的云端训练产品主要来自于NVIDIA,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价格高企,使得国内AI云端训练的成本很高。同时,因为开发生态系统封闭不开源,对国内相关产业公司的技术支持力度不足,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各种AI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受到限制。
这也为从云端AI训练市场切入的燧原科技提供了市场机会。燧原的优势在于专为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芯片架构,比NVIDIA同期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同时提供更为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可以满足各种优化、定制化及差异化的需求。技术和价格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的AI应用开发者通过AI训练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的模型,进而扩大AI推断市场的规模,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过去几年亦有其他公司希望挑战NVIDIA,但真正能推出产品并落地者寥寥。芯片是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产业,其难点不仅在于芯片架构的设计,也在于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生态系统。回顾英伟达发展历史,其占领AI芯片领域的关键因素在于其CUDA的软件生态。
目前燧原科技已经推出“驭算”软件平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基于该平台进行联合开发,来满足各行业客户深度定制化的需求。蜗牛派推测,本轮融资很可能也用于招募这部分的人才,继续完善并拓展软件平台的功能,构建生态。
芯片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盈利,找到体量大、增速快的应用场景就是关键。AI训练芯片主要部署于数据中心,智能数据中心是重要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3.0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90亿元),同比增长131%,到2023年将达到43.26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00亿元),整体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08%。按照人工智能芯片占到人工智能服务器成本的30%-35%进行测算,未来中国服务器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有望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燧原科技正在与政府和上下游商业伙伴合作,为‘新基建’智能数据中心提供国产替代解决方案,助力新基建的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赛德阳光成立于2007年,主要提供正畸、种植、修复、儿童口腔、牙体牙髓、牙周,以及口腔颌面外科等多学科的口腔医疗服务,累计诊治错颌畸形等口腔各专业病例近16万例。
公开资料显示,赛德阳光现拥有18家口腔门诊部和1家专科口腔医院,门诊总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覆盖北京、深圳、上海、厦门、广州等重要城市。此外,赛德阳光的医师团队由100多位北大医学院、华西、上海九院、四军大等知名院校口腔医学硕士及博士组成,仅北大口腔硕士、博士学位的医生数量超过30人。
赛德阳光是我国较早开展隐适美隐形矫治的口腔医疗连锁机构,其拥有美国Invisalign在大中华区官方授权的、设施先进的隐适美中国中心及各分中心,也是首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隐适美专题讲座的中国正畸医生单位。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十几所欧美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了医生团队和技术优势外,赛德阳光还建立了集医教研一体化的平台——赛德阳光口腔临床研究院,并携手北大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赛德阳光医学发展项目,实现自有人才体系搭建。
当前,口腔连锁竞争白热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机构预测,国内口腔医疗市场已接近千亿行业规模并还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这种背景下,过去几年,借助资本的力量,口腔从业者“连锁热情”也被点燃,纷纷开启“圈地跑马”模式,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快速布局。易凯资本合伙人李钢表示:“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巨大,而作为口腔医疗服务增长速度最快的正畸行业,具有覆盖人群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从投资价值来看,口腔医疗机构之所以近几年如此备受青睐,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城市化和消费升级,口腔沉默市场逐渐被打破,人们的看牙意识也越来越强,口腔市场预期十分令人值得憧憬;另一方面,口腔医疗机构可复制性较强、入局门槛较低,新入局者也很快能参与到这场“竞赛”中来。
对此,赛德阳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彦恒表示:“牙齿矫治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治疗过程,同时国家也在提倡技术下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资从院校、公立医院走向社会,结合社会资本去开设口腔医疗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