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的庞大规模形成壁垒,商户端、配送端优势明显
美团外卖后发先至,抓住优势率先稳固三边平衡。下沉市场优势明显,农村包围城市。饿了么当前低线城市市占率身处劣势,但在会员导流方面有独特优势。
美团到店业务与阿里拉开差距,酒旅业务各自扬长避短
依托于“百团大战”积累下的商户、用户规模,美团到店业务与阿里的口碑对比形成绝对优势。美团服务品类更全面、更细分、更下沉,各服务领域首选率最高。酒店及旅游业务各自扬长避短。
生鲜业务投入大,美团入局晚规模小,阿里资金足扩张迅速
美团自营的小象生鲜基本停摆,美团买菜登场;盒马靠阿里电商资源支撑扩张快,二者在生鲜领域也展开竞争。
美团出行业务战略意义为主,阿里资金雄厚支撑市场争夺
高德打车用户规模占优,哈罗单车靠阿里资金撑腰。美团单车提价,聚合轻资产模式重在培养用户出行心智,“醉翁之意不在酒”。
B 端业务美团深入餐饮产业链先发制人,发挥数据优势;阿里被动防御,整合上游供应链发挥资源调度优势,金融模块发挥电商流量优势
结论:是“巷战”,也是持久战
对比美团和阿里生态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可以看到两个生态各有所长。看似针锋相对,其实都在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扬长避短。阿里的核心业务为电商,建造起来的优势是庞大的消费者流量、B2B 异地资源调度能力以及商户数字化运营。
但由于服务行业的本地属性和对线下的偏重,阿里的电商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在美团规模壁垒面前,相比去重资开创第二个美团,阿里“曲线救国”在自己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入手反而能在细分市场形成头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