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陪伴经济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Fri, 03 Jul 2020 01:46: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陪伴经济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虚拟男/女友催生的“陪伴经济”回事新风口吗? http://www.woniupai.net/15667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56670.html#respond Fri, 03 Jul 2020 01:46:50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56670 2017年12月,在经过了公测之后,叠纸公司App Store上架了《恋与制作人》,之后这款粉红色的游戏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现象级手游,最高曾升至iOS免费游戏排行榜第1名,在社群媒体上亦引起广泛讨论。

尽管此后游戏运营屡遭诟病,“高氪金”模式,下载量也每况愈下,《恋与制作人》仍是第一款兼具“人设饱满、剧情合理、配音优质、原画撩人”的游戏。

精细的立绘、充满磁性的声优,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互动感是游戏成功的一大要素。

当互动感进一步进化成独家定制的虚拟陪伴需求,近年来,也逐渐催生“陪伴经济”概念。

虚拟男/女友

每逢年节,网上、朋友圈里总会出现出租自己,假扮男/女友的业务,那是现实生活中的男/女朋友。而虚拟男/女友则是“网络姻缘一线牵,珍惜彼此这段缘”,通过付费租赁,你可以让对方和你一起做线上能做的任何事情,陪打王者、监督做作业,甚至是每天的morning call。
最近几个月,B站突然出现了大批虚拟男/女友体验的视频,内容都大同小异,不是在线体验被撩,就是在线撩人。
除了摸不着,虚拟和现实差异并不大,并且远比现实里的男/女友来的省心。因为你是雇主,所以对方会竭尽全力讨你欢心,陪你聊天、开黑,谈心、哄睡,并且绝对不会对你发脾气。
以前在淘宝上,直接搜索虚拟关键词就能出来一大波店铺,各个销售动辄上千,由于每个店铺的业务水准参差不齐,加之频繁被报道涉黄,于是虚拟男/女友这项新业务很快就凉了,现在在淘宝搜索关键词,结果是一片空白,你得委婉一点儿。
这些店铺的宣传图大都是动漫帅哥/美女,不少店铺的月销量都在一千以上。点进这些店铺,发现“虚拟恋人”在商品介绍页面都是一片空白,仅写着“下单联系客服”字样。
无论是哪种聊天方式,“虚拟恋人”都分为金牌、头牌、镇店、男女神等不同的级别,价格根据恋人级别、陪伴时长、聊天方式的不同,定价在10元-300元不等。
说到底,这类虚拟租赁服务不过是为了填补内心的孤独感,从夸夸群到互怼群到虚拟男/女友,只不过是想花钱找人陪陪而已。
虚拟恋人产业反映到社会现实中,实则映射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空虚。

陪伴经济

这仿佛是一个普遍现象。
去年3月,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社交群组就在各大高校兴起。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CNBC)、《泰晤士报》都报道了这种价格在1-100元不等的付费获夸的商业行为。而新华网评如下:
怎么来解释陪伴经济呢?

共享经济出售的其实是物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权,提供的是富裕空闲的产品。而陪伴经济出售的则是人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权,提供的是富裕空闲的时间和知识。

这个市场可以很大。陪聊陪玩陪喝酒的人工陪伴、阿猫阿狗的陪伴…既然有虚拟陪伴需求,当然就会有寻利者去满足这个需求。陌陌、KK觅友、比邻、探探、派派、pp语音、最右APP、soul、积木等等一系列的APP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破土生长。
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用户增长势头明显,其中付费陪伴的比例日益提高。
尤其,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线上行业大多迎来一波大增长。电竞游戏媒体《竞核》报道:游戏陪练APP“比心陪练”,在疫情期间新增用户是平时的1.6倍,日均订单量是平时的2倍,平台陪练累计完成了超过6000万局游戏。
“比心陪练”APP后台数据统计,全职游戏陪练的平均月收入达到7000-8000元,兼职陪练平均月收入为3000-4000元。陪练头部平台“捞月狗”APP的数据也显示,旗下有2万名陪练,平均月收入也超过了6200元。

如果将虚拟服务放到更宏观的市场来看,虚拟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比较直观的案例在虚拟偶像领域。
知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入驻淘宝直播,用户可以与虚拟偶像以对话、合影、录制舞蹈视频等方式进行互动,人气在天猫618明星榜甚至一度超过王一博。

虚拟偶像洛天依也进行了一场跨界直播带货,短短一小时,观看人数最高峰一度达到270万,近200万人打赏互动。
《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曾指出:用户接触网络评论场景趋于碎片化,对情感的需求超过对信息的需求。用户接触网络评论最主要的动机是情感性动机,其中兴趣动机、娱乐动机和社交动机为最常见的三种动机。
互联网实时性强,时效快,互动性强,资讯覆盖面广,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生长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是能够得到的东西相比起来很少。

《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朋友、没有另一半,“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金融投资报》曾预估,接近80%的孤独人士每月至少会花1000元来排解孤独,有的甚至还会购买更昂贵的相关精神产品或服务。

孤独是一种常态

有偿陪伴的市场空间并未完全释放。

直播、陪玩等等都是陪伴经济行业的先锋军,某些城市的商场开始流行“职业陪购师”,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陪客户选择合适的商品;淘宝上面的一些商铺都增开了陪伴类型的产品服务;给人道早安、给人说晚安、代骂人,甚至是情侣或朋友闹别扭委托道歉……应有尽有。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要找个人说说话,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毕竟,孤独是一种常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56670.html/feed 0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http://www.woniupai.net/147360.html http://www.woniupai.net/147360.html#respond Mon, 15 Jun 2020 00:32:1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47360 “怎么想到叫这种服务,小姐姐想男人了?”

“小姐姐你声音好甜,不会是同行吧?”

在淘宝某经营虚拟恋人服务的店铺下单后,小U迅速收到了好友申请,和淘宝店家同时发来的“不满意五分钟内可以换人哦”的贴心售后。

在长达半个小时的连麦单里,镇店小哥和小U从土味情话谈到人生哲学,从诗词歌赋聊到考研大业,小哥声音清澈透亮,思维敏捷,熟捻的套路搭配上不时走露的气泡音,让小U一度觉得,花钱找人陪聊天这件事,或许也没有那么不可理喻。

随着五花八门的相关测评视频的走红,虚拟恋人、虚拟明星、虚拟动物、虚拟父母、虚拟神仙等一揽子围绕虚拟社交经济展开的服务走入大众的视野。顾客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在淘宝花上几十块到几百块,就能迅速载入一段消费关系。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而在贩卖与购买一段段关系的背后,不仅是分众化、碎片化和情感化的娱乐营销为市场带来的活力与思考,在并不成熟的虚拟交易体系里,迅速闯入大众视线的虚拟陪伴式服务不仅为大量复合型人才找到出口,非主播机制、没有正规劳务合同、平台大量抽成等行业弊端也开始显现。在互联网时代萌芽、随着疫情而再次繁荣的虚拟关系,推动力和持久力是怎样的?

被“贩卖”的关系

“我被佛祖召唤了?”

在一个从噩梦中醒来的午后,00后在东北读大学的萝卜收到了一条稍显惊悚的好友申请。这是朋友给萝卜点的“佛祖”单,全程“佛祖”为萝卜念诵了佛经,并在10元/5分钟的服务时间结束后,迅速更换了头像和ID,成为一名瘦削性感的小姐姐。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原来线上社交也需要跑场子,时间一到,迅速更换人设。”

小藏是一名在山东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做这行两个多月接了一百来单。因为接单率、好评率屡屡上升,迅速从金牌级别一路升职到连麦身价100/小时、包月3000/月的“镇店”。

在小藏所在的店铺里,除了文字语音条、连麦、哄睡及绿色视频聊天服务,和其他贩卖虚拟社交服务的店家没什么差别,这里还提供包括虚拟鸡鸭蛙蚊子佛祖唢呐烦人精等消遣式服务,服务周期包括包周包月及专属买断。

两个多月以来,前来点单小藏的顾客需求大致分为树洞安慰、虚拟男友服务两种类型,甚至还有想要应聘成为虚拟恋人的男男女女。小藏观察到,大部分女性顾客是来此寻求倾诉出口,其实与男性顾客的需求有着明显差距。

尽管相较于男性顾客,女性顾客的规模更大,新人顾客也往往是女性为主,但总的来说,男性顾客粘性更高。大部分女性抱着体验心态点单,基本再无后续。而男性顾客通常更加“长情”,会对虚拟恋人进行专一的投入,从计时式陪聊到包天、包月,最后甚至会发展到线下,从虚拟女友成为真正的女友也不是没有可能。

谈到将虚拟关系发展成现实关系,小藏斩钉截铁的表示,自己是占有欲很强的人,不会接受未来女朋友从事这一行业。

虚拟恋人产业反映到社会现实中,实则映射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空虚。小藏曾在凌晨3点钟接到来自墨西哥留学生的陪伴式聊天单,讲述自己的留学孤独与苦闷,“大家就是想找个树洞倾诉下罢了”,小藏也接到过人大学生的深夜单子,“都是纯聊天,找人做伴儿”。

也有同行在深夜接到女顾客的单子,原因是和男朋友吵架,需要找个人来帮忙分析调解下。自然也有不少顾客是抱着猎奇和艳遇的心态来下单,想要发展为现实关系的也大有人在,大部分是男性。

而深谙互联网各类新兴产业套路的萝卜表示,这种虚拟服务确实能够给顾客带来精神满足,自己身边会购买虚拟服务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处在很久没谈恋爱、突然失恋无所适从的状态中,想要通过快速进入一段加载好的情感关系中,疏解自己的不适应状态。因此也有不少顾客是“给朋友下的订单”,从搞怪式的鸡鸭蚊子叫,到“看不下去朋友太久没谈恋爱”而精心为朋友甄选店员下单。

虚拟消费的“业务能力”

随着虚拟消费的诞生,出于戏剧性、新鲜感、看客的猎奇心态等等,随之衍生的内容开始在互联网流传起来。

譬如上文提到的“姐妹单”,就因为充满随机性,也成为一些视频区创作者的拍摄素材。随之衍生出来的趣味视频开始在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比如点单多位虚拟男/女友,拍摄不心动挑战;在不同店铺分别点单两位虚拟男/女友互相讲土味情话;为不存在的朋友创造身份设定,让不知情的虚拟男/女友们情景代入等等。

B站UP主GMH十三、糖窝瓜的相关视频传播率视频播放过百万,评论通常都在几千条的体量。这类将私域流量公开的视频内容,往往很好的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态与对不确定社交的好奇心理,与亲自上阵排解压力相比规避了社交恐惧患者的尴尬。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过了这个月,小藏选择放下兼职去专心考研。“现在就当兼职赚赚零花钱了,要想一直做下去不太可能,除非自己当老板。”

平台分成机制是一部分原因。

小藏表示,平台内部有专门的接单群。线上没聊完的顾客通常会续单,也有躺在通讯录成为普通朋友的顾客,不过私下里的聊天大部分是打字或问个好之类的,毕竟是靠声音赚钱的职业,线下就慎用声音,“我们也可以正常放松的状态讲话。”

而私下交易是店铺明令禁止的,但平台的分成机制十分“坑爹”。阿文表示,目前自己所在平台的分成机制是五五分,也有一些平台四六分成,平台抽成占比为百分之六十。按照目前市场上的普遍价格来看,100元/小时的连麦单,虚拟服务者能拿到40或50元的分成。

作为法学生的小藏认为这个新兴行业存在很多机遇,但也有不少弊端,没有合同就是其中之一。而一些店铺也会“贩卖”包括肖战、李云龙等虚拟明星及经典人物形象的社交服务——即提供以模仿明星语气来和顾客讲话的服务。虚拟影视人物还好,将虚拟服务上升到明星本身,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侵权行为有待考量。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如果将虚拟服务放到更宏观的市场来看,虚拟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比较直观的案例在虚拟偶像领域。包括二次元虚拟人物、虚拟明星形象等等。

以明星为原型打造的虚拟偶像是在“盘活”艺人最核心的资源,包括在宣传资源、商务资源,热度流量的背景板上,开辟出一个新的维度;而虚拟二次元人物也于前段时间在电商平台进行了“带货”尝试。

前几日,知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入驻淘宝直播,用户可以与虚拟偶像以对话、合影、录制舞蹈视频等方式进行互动。人气在天猫618明星榜一度超过王一博、朱一龙等明星。

虚拟偶像洛天依也于前段时间进行了一场跨界直播带货。短短一小时,观看人数最高峰一度达到270万,近200万人打赏互动。有传其坑位费报价高达90万,超过了李佳琦、薇娅等头部带货主播,即便虚拟偶像的成本及设计费用也价格不菲,一般厂商难以承受。

私域流量的机遇与隐忧

《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曾指出:用户接触网络评论场景趋于碎片化,对情感的需求超过对信息的需求。用户接触网络评论最主要的动机是情感性动机,其中兴趣动机、娱乐动机和社交动机为最常见的三种动机。

而满足了这三种动机的私域流量,无疑将情感性动机加倍放大。可以看到,无论是虚拟偶像还是虚拟恋人,不同的虚拟经济变现方式背后,一个是以直播带货等形式寻求变现通道,另一个则是依靠私域流量与受众直接建立一对一的社交服务。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代人的碎片式社交需求。

在市场需求之下,是这一新兴产业暗中滋生的灰色地带。早在2014年,便有地方网站曾经报道称:因为有部分虚拟恋人网店涉黄,淘宝屏蔽了“虚拟恋人”的关键词搜索。至今活跃在淘宝的相关店铺都以各种形式规避了虚拟恋人的直接称呼,并通常声明了服务内容的纯绿色。

“虚拟男友”走红,“陪伴经济”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但据小U观察,仍有一些在公众媒体平台“售卖”擦边球生意的陪伴式社交服务存在,此类服务者通常会建立多个微博账号相互联动,以大尺度私房照片吸引受众群体,并在特定时间发布店铺内容甚至服务反馈,一再降低虚拟服务下限,此类软色情服务或许会未来会成为陪伴式服务产业化道路的“绊脚石”。

目前来看,相较于依托于淘宝、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拼多多、咸鱼等平台建立“买卖”入口的虚拟社交服务产业,另一在近年来兴起的耕作私域流量的新兴产业——陪玩产业,或许能够为正当虚拟社交服务的体系化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拥有正规平台并屡获融资的陪玩产业链中,形成了以平台运营商、职业游戏练家、游戏产业游戏设备等上游行业提供消费匹配支持以及游戏服务、游戏消费者通过寻找游戏陪练、提高游戏体验感组成产业下游的体系,而相较于虚拟社交服务而言,陪玩产业体系相对成熟。

2018年,陪练头部平台捞月狗宣布完成两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3月,陪练平台“比心”也获得了IDG资本的数千万美元投资,估值达到1亿美元;2018年7月,陪练平台“暴鸡电竞”完成了1500万美元A轮融资,加上伴伴、刀锋电竞、猎游等陪练平台,陪练产业的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头部陪练平台比心曾公布一组数据:平台月流水超过2亿元。

二者一个依赖于游戏产品,一个依赖受众情感需求。在c2c的市场中,疫情催化了私域流量的繁荣,当人们从线上生活的局限中获得“解脱”,这些高度依赖线上的产业后续发展持续性都有待观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4736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