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智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技术,为工业企业提供工业设备在线监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服务的科技公司。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完整的预测性智慧运维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让企业实时掌握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的健康状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
公司营收则主要来源于SaaS服务和项目制部署。目前公司已经向中石化、中国船级社、国家电网、启迪数字等大型央国企客户提供了预测性维护服务。
具体来说,联智科技的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能源行业、钢铁行业、制造行业为主的大型生产系统、以动力生产行业为主的机械制造的复杂生产系统,以及交通系统关键装备(轨道交通、船舶、电动汽车、航空发动机等)、能源关键装备(风电、火电、水电、核电等)、大中小型旋转机械装备、动力装备等领域。
这些关键设备肩负着能量转换、传动、物料输送等重要工作,一旦发生意外宕机,会造成整个作业流程中断,停产停工,可能诱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生产安全事故。因而,对这些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意大利铁路公司通过在火车上加装传感器并使用预测性维护技术,缩短了5%-8%的停工期,节约了8%-10%的年维护成本(约1亿美元)。可观的经济价值是近两年资本市场、创业者关注这一方向的重要因素,而美国已经诞生市值高达55亿美元的Uptake。
而联智科技的解决方案由软硬件两部分构成:一是采集链路,进行振动信号的收集,目前传感器已经由之前的有线迭代为无线,即低功耗无源无线的传感器;二是后端的数据分析平台,目前平台已经迭代至第三代,在传感器容量,用户体验以及定制化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目前平台皆为标准化产品,但根据客户实际需求不同,会分别为客户提供公有云版本和私有云版本。
联智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温振动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时的加速度数据,通过后端的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故障诊断和预判,以减少设备停机频次及时长。而联智科技提出的机理+AI 设备维护解决方案,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对数据挖掘的能力,将埋藏在数据内的信息挖掘并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利用设备机理知识,让理论、数据和 AI 相结合,大幅度提高准确度,降低误报率。

工业设备云监测平台
刘晓鹏介绍,在疫情期间,联智科技进行了一轮人员扩招,目前团队整体硕博比例接近50%。而联智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清华大学电子系。
公司接下来的战略规划重点包括市场拓展,而在工业生产、工业安全领域,联智科技所服务的客户以中大型国企为主,这对市场人员的经验和资源要求都比较高,刘晓鹏称,正因如此,联智科技已经从包括ABB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公司引入多位资深市场人员,着力进行业务开拓。
本轮投资方拙朴投资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落地应用于传统产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创业项目。谈及本轮投资逻辑,拙朴投资创始合伙人许志谆认为:联智科技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对设备和人工智能都有着足够深刻的理解。公司选择以电机为核心的能源动力设备作为切入点,而这类工业设备在是工业场景中至关重要,不仅分布广泛,且对预测性维护具有强需求,市场容量相当可观。而联智科技的预测性维护方案,正是通过帮助客户大幅减少计划外停机,来有效减少客户的经济损失,实现降本增效,解决了客户的核心痛点。
2019年10月,联智科技曾获得由图灵创投领投、黑马基金等机构跟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在2018年5月和7月,联智科技曾分别完成了由泰有基金和马力创投领投的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和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第一,继续深耕供应链上游,提升核心能力;第二,全面优化供应链,提升成本优势;第三,加大品牌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与影响力。
「食务链」成立早期以打造进口零售供应链为主。2015-2017年,公司打通了跨境生鲜上游生产企业的资源与交互关系,同时覆盖了进口相关的报关、报检、缴税、结算等全链条业务,将过去十余天才能完成的订单缩短为两天。截至目前,食务链已链接全球40+国家的生鲜直供网络,覆盖100+海鲜品类,年平台交易规模近20亿元。
除了供应链业务,公司2018年开始打造自有海鲜品牌——寰球渔市,逐步从传统的集采模式过渡到新零售模式。目前寰球渔市的订单量已经从2018年初每月不到1万笔增长到每月十五万笔,每日交易额超过一百万元。创始人张颂表示,寰球渔市等的零售业务收入已超过供应链业务,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中。
中国生鲜进口量每年约保持了40%的增速,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与新零售的崛起,高品质生鲜食材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海外生鲜供应链上下游两端价格敏感度高,供应链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是关键。食务链创始人张颂表示,进口海鲜供应链企业需要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打通产业链条,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来提升关键环节的运作效率,围绕“多、快、好、省”重度运营。在产品品质把控上,食务链从上游养殖、生产环节入手,制定了一整套产品标准,并严格规范了海鲜品类从养殖、分拣到包装、运输的完整链条。
未来,食务链将依靠供应链+品牌双核驱动,继续扩大供应链优势并让“寰球渔市”成为中国人线上的海鲜渔市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