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进一步改革将推动另一个IPO“黄金十年”,假设基本日均成交量为1000亿港元,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可能会通过持续新上市而提高至1600亿港元。
该行指出,过去六年中的四年里,港交所在全球IPO中排名前列。从历史上看,在中国内地国有企业私营化的推动下,这些上市公司偏向传统行业。但是近年来的上市新规改革使港交所成为“新经济”公司上市所在地。花旗预计,港交所IPO进一步上涨,包括引入企业版“同股不同权”(WVR)将吸引更多的独角兽公司;中国拥有227家独角兽公司,占全球总数的40%,是未来IPO的丰富来源。其中许多独角兽是现有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为了保持首次公开募股后的控制权,许多独角兽公司倾向于在美国上市。而港交所引入企业版WVR将使公司能够公平竞争;如果排名前18的独角兽将在港交所上市,估计每股盈利将增加10%。
该行表示,截至目前,香港交易所共有4家第二上市的公司,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为90亿港元,推动日均成交额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9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中概股。该行表示,下半年港交所IPO申请强劲,并有多间企业进行二次上市,包括华住集团(01179)。根据目前的发行量,下半年的新股发行总数可能为日均成交量增加多达100亿港元。生物科技公司本身并不是日均成交量的主要推动力,但也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花旗对港交所的增长潜力持正面态度,并予以目标价42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在与投资者讨论中概股在中国香港上市对市场活动的贡献时,投资者注意到,由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持续到港上市,对港交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该行对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回港的中期积极影响持不同意见,强调第二上市的中概股的交易量速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是相对股价表现的关键;由于政府对股票征收印花税,香港科技股的交易量速度比美国低;大部分在美国上市中概股已经回港,在6月份,占ADR前三排名或者占总ADR市值70%的公司目前已经回港上市。
该行表示,港交所的股价上涨见证了中概股回港上市,日均成交量回升等,港交所股价同比增长66%,在此期间优于恒指65个百分点,但该行认为,成交收益难以持续,预期日均成交量会正常下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未来将有多项因素推动港股流通量,包括更多大型中国内地企业于中国香港上市,预计于本港上市的新经济股市值每提升1000亿美元,对港交所收入将提升2%至4%。此外,债券通也将有助于巩固港交所连接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
该行上调港股2020年至2022年日均成交量17%至23%,港交所期间盈测相应上调10%至16%,目标价由366港元上调至46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麦格理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受到多重利好因素提振,包括新上市和推出不同的组合产品等,目前推算仍有22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会考虑来港作第二上市交易,麦格理对港交所未来发展态势持乐观看法。目前麦格理上调港交所2020-21年每股盈利预期5%,目标价升5%至420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上半年净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日均成交量(ADT)增长20%、其他业务计划继续持续增长,对冲了上半年投资收益下降45%的风险,港交所目前正逐步走向全球化。野村认为,港交所上半年业绩显示了运营成本受到合理控制,另外有诸多因素推动港交所的结构性盈利增长;因此对公司的盈利前景和估值将会产生利好。野村表示,新经济领域的突破可能预示着香港市场流动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上市规则改革,为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铺开道路,此类举措最近开始逐渐显示成效,包括阿里巴巴(09988)、网易(09999)及京东(09618)等企业来港二次上市,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中概股来港上市。
野村相信,香港拥有稳固的资历和发展路径,有机会发展成为纳斯达克以外,公司另外选择上市的全球重要资本市场,并认为这可能是最近几个月香港市场日均成交量的上升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如果香港市场也能够在旧有经济公司以及衍生产品的上市和交易方面获得全球认可,香港市场将进入“流动性的新时代”,其ADT可能会持续上升。
野村表示,目前亚洲的金融板块拥有强大的基础支撑;虽然香港金融业面对地缘政治及其他不确定因素,但认为亚洲基本面应该能够继续稳定,金融领域的规模将继续扩大,而香港只需保持亚洲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变,野村认为未来几年将取得长足的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花旗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今日中午公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纯利润30亿元,环比上涨31%,同比上涨14%,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是受到投资及其他收益的强劲趋势所提振,公司核心收入环比下跌5%,同比上涨6%,低于市场预期,而公司营业费用同比上涨7%符合预期。花旗指出,港交所第二季度投资收益8.85亿元,对比首季度的亏损4700万元,实现扭亏为赢,其中企业基金获得4.86亿元收益。
花旗表示,港交所第二季度现货及商品业务收入势头强劲,但衍生工具业务表现差强人意。花旗估计市场对港交所的盈利预测调升幅度不会很多,因其投资收益强劲但是并非经常性项目。花旗目前予港交所“买入”评级及目标价420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大摩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第二季度每股盈利2.37元,高出大摩预期约10%,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33%,核心收入符合大摩预期,港交所得益于第二季度日均成交量的强劲走势,投资收入迎来增长;该项指标则主要受惠于市场复苏的提振,估计第三季度日均成交金额将会持续强劲,目前维持“增持”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港交所第二季每股盈利2.35元,比高盛预期高出约9%,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超过预期的利好,如果不考虑投资收益,公司收入及盈利实际上比高盛预计分别低约4%和7%,成本略高于高盛预期。高盛暂时维持港交所“中性”的投资评级,未来12个月目标价为325港元。
高盛指出,现在港交所的投资收益非常波动。如果考虑到投资收益,港交所第二季总收入比高盛预期多5%,相反若不考虑投资收益,则总收入低于预期约4%。去年港交所每季度的投资收益平均为6.87亿元,第二季投资收益急剧上升至8.89亿元,主要得益于上市费、结算托管费和用市场数据收入的利好等。
高盛认为,港交所第二季未计折旧摊销前的营运成本开支同比上升7%,比高盛预期多出2%,主要因为工资以外的开支急剧上升10%,而折旧摊销开支则同比增加10%,以上指标均略低于高盛的预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中金发表研究报告称,港交所因中概股公司赴港上市进程快于预期,其中以阿里巴巴-SW(09988)为代表,公司完成港股二次上市后存量股份仍在持续转换,同时伴随本地市场交易额的进一步放大,预计有助刺激港交所的盈利水平,因此上调港交所目标价15%至446港元。
中金表示,恒生科技指数公司或将贡献全市场近半数的交易量,伴随而来的是市值成长与换手率结构性提升对港交所交易额利好的双重驱动,另外互联互通扩容及MSCIA股期货等衍生品持续推进以及收入结构多元化都对港交所交易额形成了正向催化作用。
中金目前上调港交所2020年与2021盈利预测4.6%和9.3%至114亿港元和141亿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信发表研究报告称,相信港交所拥有连接内地及世界的独特金融地位,预期其2020至2022年度税后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6%,因此首予其“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为462港元。
瑞信指出,港交所进行上市改革后,对新股来港上市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预计股票交易活跃度由今年的90%升至2021至2022年的94%;而且预计港交所将受惠于衍生品和ETF的进一步产品组合多元化等利好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