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at, 11 Jul 2020 07:22:1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创新工场李开复:“AI+”有价值 但“+AI”对社会经济贡献更大 http://www.woniupai.net/16407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64078.html#respond Sat, 11 Jul 2020 07:22:17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64078 蜗牛派7月11日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近日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并发表《从“AI+”到“+AI”:以技术重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

李开复谈AI赋能:“AI+”有价值 但“+AI”对社会经济贡献更大_副本

从之前的“AI+”到现在的“+AI”,二者有何区别?李开复表示,“AI+”是以AI为核心,工程师、科学家主导寻找商业机会。而“+AI”是以传统公司为主导,AI赋能传统行业产生价值。

李开复认为:”再过五年,我相信AI会进入下一阶段——无处不在。AI应用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公司也能够用更简单、更接地气模式把AI引入公司。“

李开复强调,互联网和AI有很大的差别,互联网能够形成巨大平台,而AI更多是一项伟大技术,它将赋能给已有平台。AI自身到底会不会产生一个平台?我不是那么乐观。因此,AI+会继续有价值,但+AI却是体量更大、对社会经济贡献更大的方向。

具体而言,李开复表示,传统行业+AI,可以通过四个方式:单一环节降本提效、单一环节优化赋能、流程智能化赋能、重构整个行业规则。

以下是李开复主题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我的演讲主题是《从AI+到+AI:以技术重构中国经济》。

当年互联网飞速发展引发产业变革时,关于“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探讨层出不穷。大家一定听过一个辩论:互联网到底未来是怎么样?是互联网+传统企业、还是以传统企业+互联网?

从2012年到今天,最终互联网+和+互联网两者是融合的。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也到了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时候,究竟是“AI+”,即用AI加上传统行业?还是“+AI”,即用传统行业加上AI?虽然最终二者也会融合,但这个过程会一样吗?

过去几年,AI的发展有一个巨大转型,从技术驱动变成商业驱动,产业化和商业化速度越来越快。

比如最近的Transformer技术,从论文刊出到遍地开花的应用产生,仅花了2年,就走完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当年走了30年的路径。

实现加速的原因有四个:一是软件工具的进步,深度学习框架迅速成熟;二是硬件加速,变得更容易使用;三是云计算等技术让AI算法的实施与部署成本大幅降低;四是AI人才大量出现。

这几个因素,把我们从AI+的时代推到了+AI的时代。

AI+和+AI区别是什么?在AI+时代,AI公司是以技术为主,以天才科学家为核心创业。这类公司非常少,毕竟懂的AI的科学家有限,他们被资本追捧,成为第一批AI公司。

四五年前,随着懂AI的人才越来越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所以更多传统公司开始思考该怎么融入AI。因此我们逐渐进入+AI时代,即传统公司主导的AI应用。

当然,再过五年,我相信AI会进入下一阶段——无处不在。AI应用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公司也能够用更简单、更接地气模式把AI引入公司,就像今天IT状态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更具体的例子:AI+公司早期以语音、视觉、芯片方面为主。而+AI公司则聚焦在零售、金融、制造、交通、能源等领域,比如说文远知行和广州白云出租车公司的合作。

据普华永道(PWC)预测,人工智能在2030年将给世界带来10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这些价值将主要由传统企业+AI的模式创造。

为什么传统企业+AI可以创造这么大的价值?有几个重要的理由:

第一,传统行业体量大,新增价值更显规模化效应。例如一家银行或一家造车公司,如果AI可以帮助它提升3%、5%的效率,产生的价值就已经很巨大了。

第二,传统公司积淀深、门槛高。AI从业者可能认为技术门槛是最高的,但其实正如前面所说,AI的门槛已经在逐渐降低。现在,一家银行想融入AI变得相对容易,但AI公司想做一家银行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传统行业能带动技术升级的生态链裂变。传统行业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上下游生态,技术变革将牵动整个生态链价值提升,带来裂变效应。

第四,传统公司转型需求各异,定制化程度高。AI虽然强大,但普及性有限,目前并没有AI能成为一个平台直接拿来使用。每一家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当高程度的定制化,比如,有些独特的数据需要收集、清理,有的公司可能要增加更多传感器。

所以,互联网和AI有很大的差别,互联网能够形成巨大平台,而AI更多是一项伟大技术,它将赋能给已有平台。AI自身到底会不会产生一个平台?我不是那么乐观。因此,AI+会继续有价值,但+AI却是体量更大、对社会经济贡献更大的方向。

现阶段什么样的传统企业需要考虑+AI?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公司是成长型的,现在需要扩张或者降低成本,有自身发展的商业需求。

第二,公司要有足够结构化和海量的数据,而且必须和商业指标相关,与AI结合能创造商业价值。

第三,公司拥有富有远见且勇于求变的CEO,有积极拥抱变化的文化,相信AI赋能和技术转型。

具体而言,传统行业引入AI,可以从四个方面产生价值:

第一,+AI单一环节降本提效,用AI省钱;第二,+AI单一环节优化赋能,用AI简单替代某个环节;第三,+AI流程智能化赋能,用AI改造公司比较重要的流程;第四,+AI重构整个行业规则。

我们今天看到的案例更多是属于前三个方面,这也是比较经典的传统企业+AI模式。

# +AI单一环节降本提效

创新工场的子公司创新奇智做了很多产品:

服装产线质检。用机器视觉检测服装的尺寸或破损问题,检测精度高达99.99%,比之前有7倍的效率提升。

零售陈列质量监控。用AI查看商品在货架上的陈列情况是否合规,帮助品牌主做AI智慧赋能,可以做到秒回结果,识别准确率高达98%以上。

电机零件组装质检。用AI检测生产过程,看零件里面有没有瑕疵,比如发动机的正时点位是否对齐,1秒就可以出结果,检测精度高达99.99%。

铁水补料智能监控。使用智能方法实时监测铁水生产过程是否存在空烧现象,提醒工人补料,大规模节约耗电量

# +AI 单一环节优化赋能

举一个金融行业的例子。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帮助一家非常大的贷款公司,用AI改善贷款审查,将违约率降低了14%,节省了数千万美元。

# +AI 流程智能化赋能

比如零售业的智慧运营。用AI帮助商店预测商品销量,降低缺货率,让库存变得更智能化,同时对接物流、仓储、制造等环节,从而轻松知道每一个产品应该生产多少,存放多少,送到什么地方存,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需要补货,甚至放在商场什么位置可以优化销售等等。

# +AI 重构整个行业规则

医疗领域是典型的例子。我们投资了一家AI制药公司,利用生成化学和对抗神经网络技术,寻找最合适的小分子,优化药物发现和生产顺序,提升通过临床实验的概率,大幅加速新药小分子研发,让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速度提升5倍,而该阶段的研发费用能降低3-5倍。

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方面总共投资了40多家创业公司,最近也发现越来越多AI公司必须要落地,以便能够对接传统公司,与传统公司合作才能创造最大价值。

今天中国面临非常重要一个时刻,传统行业面临很多挑战,特别需要降本增效。

作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们现在面临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生产力和效率不足、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生存不易。

我们虽然有发达的前端,消费者界面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但后端依然落后,效率欠缺,与发达的前端极不匹配。

还有很多线下商业业态落后,中国目前仍然有700万家传统夫妻店。很多传统行业亟待提升效率,比如教育、医疗,而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所以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过去10年巨大的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前端创新。而未来10年,我们看到的最大机会是传统行业的效率提升,+AI赋能。这也是我们投资最看好的方向。

此外,还有两个因素让我们看好+AI。第一,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世界是个灾难,但它实际改变了我们的使用习惯,让更多的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更加数据化,加速了AI的落地。

第二,新基建。传统企业拥抱AI,需要在计算、通讯、数据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想实现+AI,数据中心、5G、IOT、大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所以, 我相信,+AI在新基建之下,能够实现数据化、IT化、云端化的一步到位,对重构、提升中国经济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64078.html/feed 0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召开大咖嘉宾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 http://www.woniupai.net/16264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62648.html#respond Fri, 10 Jul 2020 01:59:1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62648 昨天上午9时30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金厅拉开帷幕。

今年大会,马斯克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文宏等大咖,与专业院士、图灵奖得主、行业嘉宾一起在云端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这些重磅嘉宾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

李彦宏

迷雾终会消散,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

李彦宏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开源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应用将被开发出来,惠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未来最主要的操作系统软件将不是基于PC,也不是基于手机的操作系统,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的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对上承接各类智能应用,对下主宰AI芯片的设计。“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在新药研发和疾病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它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缩短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新药的研发成本,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这将使人类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更加主动。”

李彦宏把AI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术的智能化,科学家们主要的努力都集中在概念导入、技术探索;

●第二阶段是经济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开始在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展魔力。这个阶段其实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前半段围绕通用能力的开发;后半段开始全面产业化,也就是行业应用和商业化的全面普及。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的智能化,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智能协作与制度创新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的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的时期。

今天中国正在积极的推动新基建计划,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之前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在中国率先崛起全面的人工智能化潮流。

“百度将自己定位于专注于对外赋能的一家平台型公司,我们希望每一家企业不管大小,都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我们的平台能力和服务能力。”不久前,围绕定位,百度还确立了两个小目标,第一是到2030年,智能云服务器的数量要达到500万台;第二是在未来5年当中,为全社会培养超过500万个AI人才。

“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是一个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悲观的阶段,这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必经的阶段。当迷雾消散时,一个经济和社会全面互联网化的时代就开始了。熬过了寒冬的那些小人物,最终成为了新的英雄。这次疫情会成为一个契机,它让人们产生了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紧迫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延长了我们的双手,强大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消除了时空的障碍。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人类也终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张文宏

给AI一个希望、一份表扬、一盆冷水

“今天有很多专家在这里,但是可能我是唯一一个用户。”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AI(爱)·智见未来”对话环节中这样开场。“大家现在对人工智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但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到现在为止,我感觉它仅仅是个起点。”张文宏对此次AI在抗疫中的表现提出了一个希望和一份表扬,也泼了一盆冷水。

“一开始,我们全部是用人工的。”张文宏指的是,当上海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时,大家希望人工智能已经遍布全国,了解医务人员缺什么,知道“疫”线什么物资需要迅速调配。“我们最希望一到病房,所有的物资已经在那里了。”张文宏回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最开始的时候(物资)是从上海一辆车一辆车运过去的。物资最匮乏的时候,我们直接通过直升机投递。”后来,大家意识到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也渐渐开始发挥作用。“您建议从现在开始建立好智能调配医疗资源的系统,是这个意思吗?”对话环节主持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发问。这个提议得到了张文宏肯定的回答。

“有国外企业老总问我,上海真的没有(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了?”张文宏说,“我让他拍了张现场图发到朋友圈给大家看一下。如果上海有(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今天开会的场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无论是在武汉还是上海,当社区封闭以后,人工智能在智能化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都关闭以后,整个城市怎么运行、市民怎么生活,又怎么维持一到两个月时间,有大量的事情需要人工智能去做。”张文宏为AI点赞。

不过,张文宏也适时为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泼了一盆冷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的智慧和城市管理来实现的。”张文宏严肃地说。人工智能虽然迅速跟上,助力病毒序列的检测、药物靶标的发现……事实上,现在研发的所有药物都是为未来而造。“我们反思,这次疫情以后,将来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改善?”张文宏说,这其中就包括加快预警速度的现实需要。“这就有几个网络数据的问题:一是公共卫生的数据,另一个是真实世界的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就是医疗机构领域的数据,它能加快吗?医疗机构领域的数据都是散的。”

张文宏说,作为医生,他很不愿意被大数据替代,也不愿意拥有大数据后,有人把X光数据一输入就能开出处方。“我非常期盼线下数据和线上融合,然后预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要感谢张医生。你以一个医生的真诚和坦率,给我们提了个醒。”主持人朱民总结,“虽然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很大作用,按我们根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和政府管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

“但是在预见未来的时候,人工智能可能会有很大的作用。”张文宏补充。这其中的核心,则是要打破数据孤岛。

马云

AI时代,与其担忧不如担当

“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这里,我希望以后也能亲自来。”“我现在西双版纳,很高兴能够加入大家的AI讨论”…….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出现在大会现场,身穿灰T恤脚踩黑布鞋一身“马老师”的书卷气,依然独立思考着人类和地球的AI之路。

“去年大会和今年大会,我们面临的世界已发生巨变。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没有担心的却接二连三发生。疫情对世界带来的改变,是来自大自然和未来的信号。”

马云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人类离不开地球,地球却可以离开人类。马斯克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伟大的探索。然而,对人类自身的探索更难也更加重要。疫情暴露出人类对自身的陌生、对地球的陌生。人类需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和地球的问题,否则无论我们移居到哪个星球,依然会面对麻烦和灾难。“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家公司,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板,人类只是管理者。大自然随时会让我们下岗。人类只有顺应和尊重自然才能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

第二,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人类必须要成长。动物拥有的是本能,机器拥有的是智能,而人类应该拥有的是智慧。如今,我们拥有的资源和财富前所未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史以来最强大,但我们依然缺乏加强资源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智慧。我们拥有的资源被用来制造隔阂、扩大分歧。世界因为不同才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尊重彼此的不同和分歧,学会欣赏这些不同,才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第三,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今后则是让人类更好生存下去。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化,灾难逼迫我们创新。为活下去做的创新才是真正强大的创新。技术变革正提前加速,我们要做好准备。今天的我们,与其担忧不如担当,技术不该有边界,早一点合作、团结,就早一天胜利。

马斯克

欢迎加入我们在上海的工厂

“如果你想做特斯拉工程师的话,可以加入我们在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坐在美国的办公室里,马斯克向全球发出了“中国邀请”。在中国,特斯拉工厂不仅仅是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很多原创的工程开发正在特斯拉中国诞生。“我对未来L5级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相信很快可以实现。”马斯克透露,目前最新的特斯拉纯电动车已经十分接近5级自动驾驶,今年将完成其基本功能。”

在马斯克看来,实现目前自动驾驶最高级别L5,不存在根本性难题,有待解决的是很多细节问题。目前,AI自动驾驶的挑战就是解决层出不穷的“小问题”。在大多数场景下,AI自动驾驶已经很能胜任;可面对不期而遇的奇怪场景时,AI容易懵圈。“没有什么场景比现实更丰富,任何模拟场景都是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子集。

所以,特斯拉正在全力瞄准,L5级自动驾驶的细节,“我相信可以用特斯拉的系统硬件,通过不断改进软件,真正实现L5的自动驾驶。”马斯克指出,AI在感知层面的某些专业领域里,已经无人能及。例如,AI的图像识别“天赋”已经超过了地球人,其“天赋”的发挥取决于算力有多强大,有多少计算机可以投入深度学习训练。不过,在认知领域,目前AI离真智能还弱不少。“理解概念,准确推理、尽情创造,AI的一系列表现,看上去还是怪怪的。

“不过,我相信AI可以越来越好!”AI的未来,在进化中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和机遇。“这就像宇宙演化中,氢元素转为人类的过程中在何时产生了知觉,谁也不知道。”演讲中,这位顶级AI大咖无意间流露出孩童般天真的微笑,面对宇宙满是“马斯克式”的好奇与揣摩。

马化腾

努力让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通过音频方式表达对大会的期待与祝福。“云端峰会突破‘面对面’限制,把全世界变成会场,让我们可以‘屏对屏’参加这场盛会。新科技归根到底要实现AI向善,要努力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腾讯华东总部将进一步扎根上海,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者之一。我们会加强新基建投入,与上海一起在危机中遇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6264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