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woniupai.net/wp-load.php:19) in /www/wwwroot/woniupai.net/wp-includes/feed-rss2.php on line 8
2020Q2全球金融市场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关注大学生创业和职场励志的媒体博客! Sat, 19 Sep 2020 06:43: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8 http://www.woniupa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3/cropped-skidmark-32x32.png 2020Q2全球金融市场 – 蜗牛派 http://www.woniupai.net 32 32 NIFD季报-2020Q2全球金融市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http://www.woniupai.net/179978.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9978.html#respond Mon, 03 Aug 2020 02:58:43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9978 报告简介:

政策的迅速对冲加之经济开始适应疫情环境,二季度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呈上升趋势。然而需要警惕可能导致流动性再次紧缩的因素,近期应主要关注以下三点:财政部现金存款的变化、美国垃圾债券市场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信用危机。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股市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成长股大幅跑赢价值股,二是大市值科技股优于中小市值股票。成长股跑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成长股具有长久期特征,降息环境下利好支撑明显;第二,宽松货币环境推升风险偏好,资金向头部聚集的趋势明显;第三,成长股代表未来信息和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和社会发展趋势,盈利增速受周期影响相对更小。而大市值科技股占优则主要因于新经济时代科技巨头的自然垄断特征,以及被动策略的流行强化了市场的马太效应。

过去十几年来全球化和科技巨头的崛起从结构上深刻改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大型科技企业高度金融化,并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科技巨头的资金池已成为市场资金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并且深刻地改变了美元货币市场的结构,助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大型科技企业热衷于现金股票回购和股权收购,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地位。

需要关注全球深度金融化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中美摩擦带来的交易成本急剧上升,使得全球经济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无法真正从供给侧来解决全球经济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令市场始终无法摆脱对于深度金融化的依赖。

美国股市拥挤度过高,波动加大难以避免,但风格切换的时机尚不成熟,市场系统性调整还有待更明确的信号。针对美国垃圾债违约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信用风险爆发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中国应该有所预备。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9978.html/feed 0
2020Q2全球金融市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http://www.woniupai.net/177273.html http://www.woniupai.net/177273.html#respond Wed, 29 Jul 2020 02:58:18 +0000 http://www.woniupai.net/?p=177273 一季度新冠疫情的冲击在二季度被市场逐渐吸收,政策的迅速对冲加之经济开始适应疫情环境,二季度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呈上升趋势。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第二季度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三低状况——低水平、低斜率、低波动。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日本,国债收益率微幅上行。目前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未来短期内进一步下行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美联储多次表示暂不考虑采用负利率;另一方面,基本面将继续主导利率走势,前期政策落地或有助于经济修复。然而,在美国疫情依然严峻,中美冲突常态化的情况下,判定美国经济复苏似乎为时尚早。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前期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将逐渐失效,届时,负利率或许将成为美联储不得不为之的选项。
二季度,全球新兴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基本呈现“牛陡”走势,而中国却呈现“熊平”态势。二季度以来,全球疫情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新兴经济体大部分采用降息政策, 引导收益率曲线下行,尤以曲线短端为甚,普遍呈现“牛陡”态势;而在中国,疫情的有效控制使得经济修复得以稳步推进,资金面边际收紧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导致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上行。未来若疫情继续蔓延恶化,新兴经济体利率或将继续下行,需警惕疫情的剧烈冲击或欧美经济体复苏,触发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进而导致恶性通胀和利率上行。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复苏持续性正在被逐步确认,“熊平”或将转为“熊陡”。但是,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就业压力,会抑制收益率上行幅度。
在前所未有的财政金融救助政策下,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信用利差迅速收窄,基本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中国则继续保持小幅震荡态势。未来经济增长充满变数,但即使存在持续衰退,在政策托底经济的条件下,信用利差仍难以发生趋势性变化。
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二季度全球风险偏好得到修复,乐观情绪下风险资产走强、美元指数走弱。7月初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内股市表现亮眼,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一度突破7整数大关。但短期内,考虑到后市经济的实际修复可能难超预期,因此全球市场也存在情绪反复导致风险偏好再次下降的可能。中长期,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走上复苏道路,尤其是如果欧洲复苏计划顺利落地,美元中枢将下探。人民币在资金流入的支撑下存在升值动能,但中美关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主旋律,蕴含极大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http://www.woniupai.net/177273.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