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在全球发生着剧变。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政治、经济等变化的影响,中国当下的消费者心态和市场形态都在快速发展变化。
工作和生活逐渐线上化,尤其是生活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疫情期间零售消费、娱乐内容的线上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腾讯会议推出两个月后日活便超过1000万,zoom的月活用户也由疫情前的10万爆增至120万。2月3日全国开工首日当天钉钉远程办公人次达到2亿,3月底钉钉用户数超过3亿。
居住体验、宅家用品和宠物相关等快消品需求上升家居服、内衣、厨房、家清、个护类小家电、影音娱乐设备、宠物食品、用品等产品需求上升,市场增长。2019年12月-2020年5月,抖音、快手厨卫家电全网销量增量前十品牌以小家电为主,产品以风扇、早餐机、电炸锅、除螨仪、吸尘器、挂烫机、榨汁机、破壁机为主。
消费导向由缺什么买什么变为推荐什么买什么零售市场的线上渗透率持续上升,电商相关的信息展示、商品供给、支付、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线上几乎可以方便的购买一切日常用品。货越来越多,供过于求,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产品和价格影响逐渐转变为受算法推荐和内容种草的影响。
线上渗透率提高的不只购物,还有内容的消费。短视频、图文分享为代表的的内容平台对流量的吸附作用在算法完善、内容丰富的趋势下愈发强大。2020年3月App使用时长同比增量第一为短视频(131亿小时),同比增速80%。2020年上半年抖音直播主播增加285万,快手增加72万;抖音直播场次5531万,快手直播场次1273万。在什么时间购买什么品牌的产品,几乎完全被推荐算法和种草内容决定。你以为自己想买它,其实是平台和品牌说了算。
AI技术助力电商直播,KOL及内容营销规范化
5G、视觉算法等网络和后端技术进一步完善后,直播会发挥它真正在技术上提升效率的价值,成为基础设施类型的配置,可互动的虚拟形象也会逐渐承担工作。
短期出现的娱乐明星、饭圈化的头部主播、企业CEO等大量直播带货的形式将回归事件营销的本质,直播电商人才职业化和规范化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两年,迅速崛起的爆红新消费品类和品牌非常多。比如在美妆领域,有完美日记、花西子、HFP,在咖啡领域,有三顿半咖啡,oneshot;在食品饮料领域,有如元气森林、汉口二厂、喜茶、奈雪的茶;冰淇淋有钟薛高,俄罗斯冰条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
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当前,中国便利店品牌主要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商业地产去库存造成的租金上涨和毛利率下降,迫使到店需求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5月至8月,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地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面积等均同比减少,供给趋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需求减少。
二是供应链体系受困,影响自有品牌的建立。在我国,地方性区域优质的连锁品牌几乎都没有做成全国性的连锁品牌,而日系便利店早已完成了周期更迭,进入了长阶段的成熟期。
既是困境,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如何降本增效、扩大规模以及提升服务体验,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各大品牌相继进行了调整和转型。在《报告》中,36氪也列举了部分连锁门店品牌案例分析。其中,苏宁小店完成3.0迭代后成功破局,为行业提供了典范。
作为苏宁智慧零售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小店长久以来都深耕于社区下沉。数据显示,在所有连锁便利店品牌中(石油系便利店除外),苏宁小店的开店增速是最快的,目前线下门店已广泛扎根于全国社区。
运营模式上,苏宁小店采取的是线上App+小程序与线下门店协调运营的方式。除了通过App和小程序作为线上流量入口,为线下门店导流,苏宁小店还拓展了苏宁菜场、苏小团等社区衍生服务。
其中,苏宁菜场的“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模式将苏宁小店的双线优势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使得苏宁小店率先构建了“到家+到店”的综合模式。
在门店方面,《报告》指出,从2018年开店至今,苏宁小店完成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迭代升级。切换3.0模式后的苏宁小店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服务场景,特设了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等特色服务。依据不同区域的生活特征和不同店面模式,苏宁小店还对门店进行了差异化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苏宁小店的供应链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中。今年,苏宁完成了对家乐福的收购,位于核心商圈的家乐福前置仓,与社区之中的苏宁小店能够通过场景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有苏宁多业态的鼎力支持和产业联动,再加上自身在社区深度下沉的优势,苏宁小店成为了苏宁“一小时场景生活圈”最重要的载体和流量入口。
目前,苏宁小店3.0店均日销在一线地区维持在万元以上。与711等不同,苏宁小店暂未开放加盟,而是通过合伙人的模式,提升合伙店长经营权利和利润分配主动性,并采取优先内部合伙的原则,风险更小,执行效率更高。
最后,《报告》指出,作为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苏宁小店是产业生态的入口和社区OMO服务平台,并通过带动关联消费不断提升竞争力。在行业发展陷入瓶颈的如今,苏宁小店借助苏宁背后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不同业态的产业联动,不断深挖服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及时自我调整实现变道超车。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当前,中国便利店品牌主要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商业地产去库存造成的租金上涨和毛利率下降,迫使到店需求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5月至8月,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地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面积等均同比减少,供给趋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需求减少。
二是供应链体系受困,影响自有品牌的建立。在我国,地方性区域优质的连锁品牌几乎都没有做成全国性的连锁品牌,而日系便利店早已完成了周期更迭,进入了长阶段的成熟期。
既是困境,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如何降本增效、扩大规模以及提升服务体验,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各大品牌相继进行了调整和转型。在《报告》中,36氪也列举了部分连锁门店品牌案例分析。其中,苏宁小店完成3.0迭代后成功破局,为行业提供了典范。
作为苏宁智慧零售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小店长久以来都深耕于社区下沉。数据显示,在所有连锁便利店品牌中(石油系便利店除外),苏宁小店的开店增速是最快的,目前线下门店已广泛扎根于全国社区。
运营模式上,苏宁小店采取的是线上App+小程序与线下门店协调运营的方式。除了通过App和小程序作为线上流量入口,为线下门店导流,苏宁小店还拓展了苏宁菜场、苏小团等社区衍生服务。
其中,苏宁菜场的“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模式将苏宁小店的双线优势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使得苏宁小店率先构建了“到家+到店”的综合模式。
在门店方面,《报告》指出,从2018年开店至今,苏宁小店完成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迭代升级。切换3.0模式后的苏宁小店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服务场景,特设了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等特色服务。依据不同区域的生活特征和不同店面模式,苏宁小店还对门店进行了差异化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苏宁小店的供应链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中。今年,苏宁完成了对家乐福的收购,位于核心商圈的家乐福前置仓,与社区之中的苏宁小店能够通过场景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有苏宁多业态的鼎力支持和产业联动,再加上自身在社区深度下沉的优势,苏宁小店成为了苏宁“一小时场景生活圈”最重要的载体和流量入口。
目前,苏宁小店3.0店均日销在一线地区维持在万元以上。与711等不同,苏宁小店暂未开放加盟,而是通过合伙人的模式,提升合伙店长经营权利和利润分配主动性,并采取优先内部合伙的原则,风险更小,执行效率更高。
最后,《报告》指出,作为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苏宁小店是产业生态的入口和社区OMO服务平台,并通过带动关联消费不断提升竞争力。在行业发展陷入瓶颈的如今,苏宁小店借助苏宁背后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不同业态的产业联动,不断深挖服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及时自我调整实现变道超车。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
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
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36Kr发布《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的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四个章节,对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进行分析。重点将输出对连锁零售便利店的市场性调整、零售便利店痛点分析与转型成果、典型门店品牌案例探究与分析、投资角度考虑、未来趋势等多方面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