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增长这个职位逐渐火爆,和互联网增速放缓和获客成本逐渐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市面上各种名词、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但不少人理解的增长≈拉新,实际上拉新只是增长的一个环节,类比着来看,就好比产品也只是整个业务中的一环。

最近在整理之前做的一些笔记,感觉对增长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打算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常规的AARRR模型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更多。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本文主要会围绕着3个观点展开:
1. 用户增长的基础是让更多用户更高频的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
2. 产品增长需要让用户持续使用的收益递增,或离开损失递增
3. 增长是基于用户生命全周期视角的持续性动作
下面开始正文部分。
增长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产品价值,或者说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用户价值成立,才可能产生商业价值。
而用户价值取决于用户需求的迫切程度,以及产品满足需求的程度。用户价值的满足载体就是产品,更进一步说是使用产品。
是这个逻辑吧?
只有用户使用了你的产品,才能感受到你产品的价值,才可能产生持续使用、留存、付费这一系列后续的行为。
对于先付费再使用的模式也是类似的,只有用户持续使用,才可能持续感受到你产品的价值,进而不断的续费。
产品的价值建立在某个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为了解决这个具体的问题,用户需要完成一些核心的行为。
对于音乐产品,用户的核心行为就是听歌,对于电商类的产品,用户的核心行为就是下单购买,对于资讯类的产品,用户的核心行为就是看资讯。
为了支撑用户的这些核心行为,我们会提供一些核心的功能,这些功能构成了产品的基石。
除了DAU、MAU这些常规数据,我们还需要关注完成产品核心功能的用户占比、核心功能的表现这些数据。
比如对于音乐产品就是听歌的用户数、人均收听首数、收听时长,对于电商产品就是产生订单的用户数、客单价、复购率,对于资讯产品就是浏览资讯的用户数、人均浏览条数、使用时长。
这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功能优先级的视角,即这个功能对于用户完成核心行为的作用是什么,是核心行为中的必须环节,还是支持环节,必须环节的优先级一般会大于支持环节。
结合着上面说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成立的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各种办法,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用户更高频的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提升完成产品核心功能的用户占比,以及核心功能的表现数据。
假定用户现在已经开始高频的使用我们产品的核心功能了,那用户为什么愿意持续的使用?
下面这部分就是用户为什么要持续使用的答案。
使用收益递增指的是用户使用产品越多,能够从产品中获得的好处也就越多,典型的比如个性化推荐、身份证明。
在你使用推荐类的产品的时候,你产生的行为、数据越多,结果也就越精确,越能反应你的喜好,让你感觉自己离不开这个产品。
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推荐、抖音的推荐、今日头条的各种资讯推荐,都是用的越多,推荐的越精准,你也就越离不开它们。
典型的身份证明比如等级体系、信用体系,当你在一个系统内等级越高,特权越多的时候,你就倾向于更多的使用它,比如花呗,芝麻信用。
离开损失递增指的是你使用产品越多,离开产品的时候损失就越大,典型的比如沉淀的数据、关系链。
比如你已经在印象笔记保存了N多自己的资料,这个时候即使有道笔记有很多更好的功能,价格也更便宜,你也不会立刻迁移过去,因为对你而言这些资料更重要,离开的直接损失太大了。
关系链也是,我们之所以用微信是因为我们的朋友们都在用微信,而且用的越久关系链就越多,放弃使用微信对我们的损失就越大。
产品能够同时有着使用收益递增和离开损失递增的特性肯定最好,再不济的话也要想办法增强其中的一种,不然用户离开的成本会很低。
匿名社交就属于这种类型,没有使用收益递增,也没有离开损失递增,当用户选择弃用的时候,没有任何压力,直接就弃用了,这是我个人一直不太看好这种模式的原因之一。
对于低频或者一次性的业务,并不一定适用,毕竟业务本身低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能够占据用户决策链的上游,让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下想起你来,或者只要去寻找对应的服务,目之所及,都是你。
比如招聘类的产品,每到特定的月份,就会在各个入口打广告。
上文中提到过拉新其实只是增长的一个环节,其实增长应该是基于用户生命全周期视角的持续性动作。
这里面有2个关键词,用户生命全周期,持续性动作。
一个完整的用户周期包括以下部分:

每个用户都会经历这些环节:对产品感兴趣》产生行动》下载App,初次使用》觉得不错,持续使用或者觉得不行,流失》持续使用的用户也逐渐不再使用》流失。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环节中,持续性的做一些动作,比如: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达到Max(ALTV)。
LTV是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 ALTV是Aggregation LTV,也就是用户价值总量,而我们期望的是追求用户价值总量的最大化。
对应在数据指标上,提升LTV上就是提升首次付费率、持续付费率、ARPPU以及延长LT。
以付费为例,不是让用户付费就结束了,而是一系列持续的过程,比如:
其实就是需要设计一条成长路线,让用户从进入产品的第一天开始,能够感受到产品的价值,留下来,然后持续使用,进而不断提升用户的LTV。
具体来说,就是在用户的成长路线中,引导用户不断的去做HVA(High Value Action),也就是高价值的行为。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上面这张图是杨瀚清老师在一次分享中的PPT,价值曲线1是常规的LTV曲线,价值曲线2是产生了HVA用户的LTV曲线。
基于Max(ALTV)的最终目标来看,价值曲线2的最终ALTV比价值曲线1大很多。
以几个案例来简单说一下。
前几年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开始我是没有付费的,大概有半年多到一年的时间都没有付费过。后来在某次首充活动中购买了个6元首充礼包,当时感觉超值,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消费了差不多500元。
在没有进行首充之前,我并没有产生什么付费行为,我贡献的LTV是0,但当我首充之后,我的价值曲线就产生了跃迁,已经贡献了差不多500元了,这个首充的行为就是一个HVA。
在电商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给你发一些优惠券引导你去消费更高单价的物品。典型的比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成功的把我身边不少人从只买日用、食品拉升到了在拼多多买手机、电脑这些3C产品。
滴滴出行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通过补偿你一些专车券、免费升舱的机会,让你来体验服务更好,也更贵的服务。
这些行为都属于HVA,一旦用户做了这样的行为,就可能改变后续的其他行为,进而跃迁到更高价值的LTV曲线上。
在用户数量、生命周期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量的用户就能创造更多的LTV,也就是更多的收入。
增长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我理解的增长是用户价值的放大器,也就是用户价值先要成立,然后才会有后面的各种增长。
最后简单总结下本文: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如果觉得文章引发了你的思考,或者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什么是AARRR模型?AARRR模型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的原理。本文作者已自身经验来解读AARRR模型的激活方法论。

新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激活行为的比例
1)你希望用户每次使用产品时都做的行为是什么?
2)用户做出了哪个行为更有可能长期留存下来?
3)哪个指标是整个公司最在意的?哪个指标是你最希望提升的?哪些用户行为直接影响了这个指标?
4)你有几个不同的产品或功能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每个产品或功能的成功指标是什么?和哪些用户行为相关?
1)列出可能的关键行为:3-5个,应与产品提供的价值息息相关(如,完成新手引导、产品介绍之后继续浏览产品、使用核心功能、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
2)通过数据筛选关键行为:通过比较不同行为群体的留存曲线/转化率
3)通过定性用户访谈进一步确认关键行为(如,问卷、电话、有偿招募、产品内调研软件(用户完成某个关键动作后弹出))
4)找到关键行为
1)社交产品:留下个人资料的用户留存,比没留的高;
2)互金产品:买过理财产品的用户留存,比没买的用户高;
3)电商产品:领券用户的留存,比没领的高;
4)资讯产品:有评论行为的用户,比没有的高;
2)各个元素对激动指数的影响(绘制激动指数模型)
3)定期调整激动指数模型的各个环节
4、进行增长实验,使更多用户完成关键行为之后,监测留存率的变化,验证确切的因果关系
5、验证确切因果关系后,创建一个完成关键行为每个步骤转化率的漏斗报告,并按照访问渠道对用户进行分类
6、对流失率很高的环节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找出流失原因
1)问卷必须非常简短:1-2个问题(开放式)
2)发出问卷最合适的时间
1)在这个环节有没有什么因素阻碍你注册?
2)是出于什么顾虑而没有完成订单?
3)你今天没有购买任何商品是什么原因?
4)你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才会放心地注册?
5)你希望在这个页面找到什么?
6)此页面是否包含你想找的信息?
7)今天你访问我们的网站是出于什么原因?
8)今天是什么促使你下单?
9)似乎应该能够在这个页面上…(做什么)
10)我们的结算流程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
1)他们不仅会说出他们曾遇到什么阻碍
2)他们还会道出当别人离开时他们为何仍然继续购买
如:在订单的最后一页提问:哪个因素让你差点放弃购买?
7、基于流失原因试验增长策略
1、增强动力
2、减少障碍
3、适时助推
1)注册前让用户体验产品
2)将关键步骤特别标出
3)弹窗引导用户进行操作
4、私人订制
1)让用户自己选择兴趣和偏好
2)根据用户消费历史推荐
3)根据用户的不同目的给予不同的引导
4)根据用户不同的群组进行引导
1、提升下单率:初次下单即可享受XX元优惠
2、消除用户体验中的摩擦:转化=欲望-摩擦>0
3、新用户体验的第一个着陆页必须完成三个根本任务
ps. 需要试验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元素:内容、大小、比例、颜色、位置、删减增加、添加解释与否4、单点登录:简化注册过程的方法
5、翻转漏斗:在邀请访客注册之前先让他们体验产品带来的乐趣
6、微妙的阻力:某团队尝试给行为召唤配上更多文字信息以鼓励用户注册,包括插入用户优质评价及说明注册价值的文字,结果却是注册率下降,原因是文字干扰了用户,使他们分心
7、注册后填写问卷
1)有助于了解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有助于向用户展示,我们竭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母婴网站填写预产期后,提供精准的孕产信息)
1)问题不超过5个,且都要是选择题,每题选项不超过4个
2)加入图片和视觉效果(如漫画)
3)可以提供问卷完成奖励
注意:问卷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且需要对照组
8、游戏化运营(积极的摩擦)
1)有意义的奖励
2)通过改变赢取和展示奖励的方法创造惊喜和乐趣
3)提供能够带来即刻满足的要素
1)逐渐提高游戏难度,奖励力度9、利用触发物提升用户行动意愿值
1)行为=动机+能力+触发物
1)接触用户的动机应该是提醒用户存在一个对他明显有价值的机会 2)触发物分类
10、 新手引导
1)注册环节更简单
2)欢迎信息
1)让用户马上体验主要功能的方法
2)询问反馈
3)提供建议
1)鼓励用户邀请好友,并给予奖励
2)基于用户个性化的体验
3)提供有营养的长期价值
11、加强引导的方法
12、产品 a/b test 迭代
1)功能迭代
2)按钮/入口位置迭代
3)按钮颜色迭代
4)交互迭代
5)文案迭代
1)提供多个方案并行测试 2)不同方案之间只存在一个变量 3)用户群体具有统一标签
4)UV 过千,数据才可信
5)无感知分流
6)对不同流量群准确观测
7)通过 A/B 测试校验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产品无异,样本数量不同)
8)以某种标准判定结果,筛出最有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