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Facebook官网
Aria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性的项目,不对一般消费者销售,甚至还算不上原型机。
Facebook对Aria的期待是,希望Aria可以让用户拥有手机连网的所有优点,但不用总是低着头,总是盯着手机看。
Facebook表示,Aria未来的使用场景包括,拨打视频电话给朋友、在开车时提示路况障碍、在会议时提示数据等等。
Facebook把Aria定位为手机的辅助型设备,像智能手表那样取代手机的部份功能。
周四收盘,Facebook(NASDAQ:FB)股价下跌3.3%至254.82美元,总市值约7259.35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当时公司曾提到,OPPO AR Glass将在一年内发布上市。自此,9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但目前围绕着OPPO新的AR眼镜在消息面上还比较平静。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媒体内部体验了OPPO眼镜。OPPO AR Glass配备了两颗鱼眼摄像头,采用衍射波导技术。此外,还将内置第三台相机和一台飞行时间相机,以便能够检测距离。此外,这款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还将搭载3D环绕声技术,这也将使得其极其适合AR游戏。
今天,一份新的商标申请显示,OPPO很快就会透露更多关于他们首款AR眼镜的信息。2020年9月3日,广东欧珀移动通信在西班牙向EUIPO(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了“OPPO Glass”商标。该申请过程处于“等待”过程中,OPPO Glass被归为第9类,描述如下:
眼镜;智能眼镜;电脑;虚拟现实头盔;电脑软件,录制;手机下载软件应用;3D眼镜;可穿戴电脑;眼镜盒;眼镜框。

从描述中可以断定,它涉及到眼镜/头戴式设备,所以我们不难想到正在开发的AR眼镜。看来,OPPO和智能手表(‘OPPO Watch‘)和智能手环(‘OPPO Band’)一样,都想选择一个简短有力的名字,即 “OPPO Glass”–无论是否与OPPO AR Glass一词结合。
这个申请的时机意义不言自明,此类商标往往在产品正式揭幕前不久注册。因此,我们很有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听到更多关于OPPO的AR设备的消息。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该申请是在欧洲提出的,这可能说明,AR眼镜也会首先在欧洲市场亮相。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Kura AR」于2017年在硅谷成立,公司专注于研发轻量化AR眼镜。其产品着力打破现存产品在视场角、景深、透光度等方面的瓶颈,强调大视场角、高透光度和轻量化特点。目前主攻B端市场,早期版本正在小批量交付,客户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Nike,T-Mobile,Caterpillar,Workday等。据了解,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接近20万台,企业客户过百家。
Apple的首席执行官Tim Cook曾说AR将成为下一个核心科技。尽管Google Glass、Magic Leap、Meta等产品并没有成为爆款,甚至频频受挫,市场对AR的投入热情仍然不减。近两年AR行业大新闻不断,包括微软Hololens 2拿下美国军方4.5亿美元大单、AR隐形眼镜公司Mojo融资超过1.5亿美元、Google购入智能眼镜公司Focal by North等行业大动作。
不过,由于体验尚待优化,以及成本居高不下,AR眼镜目前还是以B端应用为主。而因为视场角、透光度等指标的限制,AR在某些B端场景也难以落地,比如50度视场角的眼镜就无法适用于对视野范围要求广的汽车制造业。「Kura AR」的目标就是通过自主研发的几何光波导和Micro-LED光学引擎,搭载自主开发的SDK来提高AR眼镜的可用性。
基于Kura AR的光学芯片一体的方案,AR眼镜的视场角能达150度,是目前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同时,Kura AR在从10厘米到无限远的景深都保持清晰的成像,这样用户在与环境互动的时就不会出现因真实视觉与眼镜成像不符而产生眩晕。透光度低也是现有AR眼镜的一个普遍问题。大多数AR眼镜为了减少环境光衍射所产生的杂光,在目镜周围加了可见光滤镜,类似于墨镜,导致目镜的总体透光度平均不足30%,容易产生交流障碍和使用安全性等问题。「Kura AR」研发出了接近眼镜透光度(95%)的目镜,将AR眼镜的实用性大幅度提升。
接下来,「Kura AR」还会在2021年推出量产级AR眼镜产品,以及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智能软件开发平台。
「Kura AR」单台价格在1500美元左右,公司还会向客户定期收取软件License费用。
公司的创始团队由来自麻省理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和罗切斯特等知名高校的年轻发明家,以及多位在光学,半导体电子,软件和AI领域备受推崇的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多个创始成员曾创立公司,并出售给了谷歌、英特尔等巨头。创始人彭子琪(Kelly Peng)还曾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2018年评选的高端制造领域30位30岁以下创业精英。
本轮投资方云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秦捷表示,“AR技术是近些年来关注度高的前沿技术,也是具广泛应用的前沿科技。AR在硬件上的技术突破将为AR市场化应用的爆发提供基础。云天使基金一直在关注AR领域的技术发展,也做过相应的投资布局。我们看好Kura团队在AR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设计,认同团队的创造力及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和积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据了解,酷派Xview有两个版本:消费者版和行业定制版,其中消费者版本首发价为2999元。Xview无需连接手机或者电脑,可以单独使用。
设计上,酷派Xview几乎与普通的太阳镜没有太大区别,镜片厚度小于3mm,是同类型光学器件的1/3。在性能上,酷派Xview在光学显示上搭载了光波导技术,在透光率、对比度、色彩性上都实现了业界领先。
消费版主打轻量级AR应用,功能上包括AR导航、AR导购、AR通讯、AR操控等,可单独佩戴也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使用。
行业定制版集成了4G通讯,并计划最早于明年全面支持5G。可凭“解放双手”、“第一视角”、“拥有独立通讯模块”等特性,在工业、公安、医疗等多行业场景中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该专利申请描述了眼球追踪技术,可通过眼珠转动、眨眼和凝视来实现眼睛控制设备,凝视几秒钟可能会自动触发放大视图。
苹果表示,这款眼镜可能会有一个触控界面,用户可通过“触控方式来输入,比如点击输入和滑动输入”,并且还可通过语音助手Siri来控制。
该公司还表示,该专利不仅限于AR产品,它可以用在任何配备摄像头的设备上,但对于AR设备而言将更有用。
今年5月下旬,国外知名爆料人、分析师乔恩·普罗瑟(Jon Prosser)曾分享了一些关于传闻中的苹果AR眼镜的细节,其中包括名称、售价、功能等等。
普罗瑟表示,苹果将把这款AR眼镜称为“苹果眼镜”(Apple Glass),这款眼镜的起价为499美元(约合3542元)。佩戴苹果眼镜时,用户将依靠手势来控制用户界面。
据悉,苹果最初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或2021年第一季度发布“苹果眼镜”,但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影响这一计划。
5月中旬,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一份给投资者的新报告中表示,苹果公司最早将于2022年推出其增强现实(AR)眼镜。此外,也有其它媒体表示,随着供应商加大研发力度,苹果的AR眼镜可能会在2022年推出。
本周,外媒报道称,苹果AR眼镜镜片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但这种镜片的试生产并不意味着这款眼镜很快就会上市。
消息人士表示,这种镜片至少还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实现量产。此前,有报道称,苹果的AR头盔和AR眼镜也至少还要两年时间才能发布。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AR头盔和AR眼镜应该会在2022年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