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救救Arm网站
网站地址为https://savearm.co.uk/,Hauser在网站上刊登了一封对英国首相的公开信,并呼吁英国民众签署。
在信中,Hauser表示,将Arm出售给英伟达会破坏Arm商业模式的基础。Arm就像是半导体行业中的瑞士,通过开放许可的方式与500多名客户进行合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很多英国公司。
Hauser还提到,从长远来看,这关乎国家经济主权的问题。Arm是仅剩的有重要地位的英国科技公司,在手机微处理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5%。
Hauser表示,苹果、三星、索尼等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智能手机都使用Arm的芯片,这是英国施加影响力的优势所在。
Hauser也并不是完全抵制这项收购案,他给出了完成交易的3个重要且必须的前提条件,并且,要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具有法律约束的英国Arm员工的工作保障;
第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英伟达不得享有比其他Arm客户更优惠的待遇;
第三、英国必须获得美国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法规的豁免,以确保英国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Arm的微处理器技术。
Arm公司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采用ARM技术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微处理器。软银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他表示:“我认为这对英国和整个欧洲来说绝对是一一场灾难。英伟达将破坏ARM的商业模式。 Arm的商业模式是半导体行业的瑞士,与500多个被授权方打交道,其中大多数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赫尔曼·豪瑟一直都是英伟达收购ARM的反对者。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ARM的商业模式是让所有大型芯片制造商都授权使用其技术,这使得英伟达并不适合作为所有者。
他解释说,软银的可取之处是,它不是一家芯片公司,保持了ARM的中立性。如果ARM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大多数被授权方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当然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他还担忧的是,如果英伟达接管公司,ARM将成为英伟达的一个部门,所有决策都将在美国做出,而不再是在英国剑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根据协议,这一收购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方式的进行,英伟达将发行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支付给软银;另支付120亿美元现金,包括在签约时支付的20亿美元。
即便英伟达在这一交易中只向软银支付120亿美元的现金,他们可能也存在资金缺口,需要进行融资,英伟达方面也在官网上宣布,他们将为收购交易进行融资。
英伟达8月19日发布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在截至7月26日的这一财季,他们所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共109.81亿美元。
虽然英伟达的现金储备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也有可能接近120亿美元,但他们的现金储备,不会全部全部用于收购,还会预留一部分资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而他们为完成收购交易需要的120亿美元的现金,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融资。
而英伟达在官网上也表示,他们打算为收购交易中的现金融资,但并未披露具体的融资数额。
英伟达从软银手中收购Arm,还需要得到多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批准,他们预计在18个月内完成,但如果不能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一收购交易就将无法继续推进,英伟达也就不需要为收购进行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外界猜测, NVIDIA是否会进入手机CPU市场。但NVIDIA CEO黄仁勋明确表示,NVIDIA不设计CPU,不参与手机市场,和ARM是互补的。

在媒体和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黄仁勋表示,此次收购将使两家公司能够结合其研究、开发和工程能力,以加速“ ARM广阔生态系统”技术的开发,包括服务器CPU。
他说:“我们希望加快服务器CPU路线图的开发,让客户感到兴奋。”
预计此次收购将在大约18个月内完成,但由于它需要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的批准,因此可能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审查。
在回答有关监管问题的问题时,黄仁勋表示,NVIDIA和Arm是“完全互补的”,就像NVIDA和Mellanox一样。
“NVIDIA不设计CPU。我们没有CPU指令集。NVIDIA不会将IP授权给半导体公司。”他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是竞争对手,并且我们有意增加IP。而且,与ARM不同,NVIDIA不参与手机市场。”
黄仁勋说,ARM将继续致力于其开放许可模式,同时保持对客户的中立性,包括苹果和三星,以及NVIDIA的竞争对手AMD和Intel。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今晨(9月14日),NVIDIA与软银、ARM董事会达成最终决定性协议,将以400亿美元现金+股票的形式打包收购ARM,只有后者的IoT服务部门不在此次交易之列。
关于NVIDIA收购ARM,此前有一些评论质疑,毕竟利用ARM技术打造的芯片超过了1800亿,涉及苹果、高通、三星、AMD、华为等太多太多企业,而NVIDIA与这些企业也或多或少有交集,甚至还存在市场竞争。
据外媒报道,NVIDIA在声明中指出,ARM的开放授权业务将保持中立定位。
双方预估,这笔天文数字的交易计划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当然,由于波及面甚广,交易还需通过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同意。
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打消外界包括监管部门的疑虑,NVIDIA强调会保留ARM英国总部并扩张,允许该公司继续在英国提交注册知识产权服务,ARM的品牌名称也会保留。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孙正义即将卖掉“最值钱的家当”。
投资界(ID:pedaily2012)获悉,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软银集团即将与芯片巨头英伟达达成协议,将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子公司ARM出售给后者。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交易总体价格将超过400亿美元,最快将于下周一宣布。
随后,日本媒体也证实:软银已就400亿美元出售英国ARM于英伟达达成了一致。不过后面还需要等待部分国家反垄断审查。
一旦交易完成,这不仅是软银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出售,也将是全球芯片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孙正义这笔四年前的投资,有望收获80亿美元的回报。
更深远的影响还在后面。英伟达+ARM,一个新的巨无霸诞生,无疑彻底改变全球芯片行业格局。英伟达创始人——57岁的华人黄仁勋,将会统治地球的芯片生意。
英伟达与ARM之间数月之久的收购传闻,终于要尘埃落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软银将把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子公司ARM出售给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双方已接近达成协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交易将会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完成,总体价格将超过400亿美元,最快于下周一宣布。9月13日,日本媒体也证实了此次消息。
一旦交易完成,这不仅是软银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出售,也将是全球芯片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之一。
早在今年4月,软银就将ARM摆上了货架,以寻求缓解财务压力。孙正义邀请高盛敲定买方,并希望买方能为这项业务支付约400亿英镑(520亿美元),超过2016年支付的240亿英镑(320亿美元)。
随后,高盛曾与苹果公司接触,但苹果决定不收购。于是,高盛又试图成立一个由高通、三星和英伟达组成的财团来收购ARM,但最终只剩下英伟达还留在谈判桌上。
或许是孙正义开出的520亿美元价格过高,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在8月20日的财报会议上明确表示,“迄今为止,英伟达与ARM有过很多合作,但尚未提出收购计划。”
如今,价格降了120亿美元,黄仁勋还是心动了。如无意外,软银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把ARM卖给英伟达。
作为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巨头,ARM的市场覆盖范围高达90%,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公司均是其客户。由于此次收购对于整个科技市场的影响极大,因此上述的ARM现有客户极有可能提出反对意见。
此外,这笔交易还面临着监管问题。英国政府曾坚持要求软银保留ARM在英国的总部并增加员工数量,保持英国从业人员的数量。即便在ARM内部,对这笔交易也并未达成统一意见。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就曾表示,如果将ARM出售给英伟达将会是一场灾难。
但对于软银和英伟达来说,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前者可以继续回笼资金,摆脱去年业绩上的巨额亏损;后者则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芯片行业的优势地位,完善移动端的产品生态。软银与英伟达似乎没有理由拒绝这笔芯片行业最大收购案。
对孙正义来说,甩卖ARM也是无奈为之。
四个月前,软银发布了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9财年财报,爆出了全球风投史上最大窟窿:2019年的经营亏损达1.365万亿日元。这是软银15年来的首次亏损,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严重亏损。
孙正义一度迎来至暗时刻。仅2020上半年,他的投资版图中就已有三家公司宣布破产。正是由于投资项目接连遇挫,出资人开始担忧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充斥着更多陷入困境公司,对于愿景II期基金的出资意愿大打折扣。为此,软银最终在4月决定冻结愿景基金II期投资,暂时不进行新的投资。
面对史无前例的困境,软银不得不出售资产展开自救。
2016年,孙正义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缔造了当年最轰动的收购案。彼时他曾表示,ARM将是软银集团的未来,同时他将所谓的物联网描述为正在上演中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范式转变”,而他则愿意对这一现象下大赌注。
但到了今年4月,孙正义还是将ARM摆上了货架,其态度之所以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ARM并没有像其所期望的那样迎来强势增长,反而销售增长相对停滞。
按照400亿美元的价格来计算,孙正义这一笔长达4年的投资将会获得高达80亿美元的回报。这笔资金对于眼下困顿的软银而言,至关重要。须知道,由于投资项目接连失败,旗下愿景基金二期募资并不顺利。
为了快速逆风翻盘,孙正义还开始豪赌二级市场。
据SEC的监管文件披露,在今年8月份期间,软银购买了亚马逊公司、微软公司等科技巨头近40亿美元的股票。虽然监管文件没有披露软银所持的看涨期权,但有知情人士表示,软银花费了大约40亿美元购买与其所持股票相关的看涨期权,同时也在以其他的名义购入股票。
然而,伴随着美股科技股持续大跌,已豪掷80亿美元的孙正义再次骑虎难下。
一个新的巨无霸诞生。
作为GPU(图形处理器)巨头,一旦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完成,意味着前者也将进入CPU领域,入侵英特尔的核心领地。有投资人就曾表示,“如果英伟达真的收购ARM,就相当于收购了移动端的英特尔。”
公开数据显示,ARM以IP授权模式已在移动端CPU市场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总共有超过100家公司与ARM签订了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出货量从2013年的每年100亿台上涨到现在每年200亿台。
当交易达成后,英伟达势必将受益于收购Arm产生的协同效应,其不仅能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芯片领域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还能通过ARM探索英特尔之外的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在部分PC和服务器领域建立一定的生态。
事实上,在收购ARM之前,英伟达已经开启收购狂潮。今年第二季度,英伟达先是完成了对以色列Mellanox Technologies的收购,随后又以未公开的价格宣布收购开发网络软件公司Cumulus Networks。
显而易见,英伟达正在成为一艘巨型航母。而这一切,离不开其背后的掌舵者——“AI教父”黄仁勋。
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的黄仁勋,在1983年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便怀揣梦想直奔硅谷,他先后任职于AMD以及LSI Logic,并取得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和另外两个合伙人联合创立了NVIDIA英伟达,立志于图形芯片市场。尽管当时该领域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他们却深深相信浪潮即将到来。
直到1997年,英伟达推出第三代产品Riva 128,不但支持新的行业标准,速度更是竞品的4倍。Riva 128也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市场认可,上市四个月便卖出了100万片。1999年底,黄仁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 时代。
在此后的20多年里,英伟达也曾遭遇过低谷,其股价甚至一度从37美元跌到6美元,但黄仁勋却一直坚守GPU市场,他经常以“记住,公司距离倒闭只有30天”这样的话来勉励员工。
终于,伴随着近几年AI、深度学习的巨大风口和矿机催生的需求下,英伟达的GPU芯片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最新财报显示,英伟达二季度收入达38.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5.8亿美元增长了50%,较上一季度的30.8亿美元增长了26%。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股价也一路迭创新高,其最新市值高达3002.2亿美元,不但首次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第一的芯片厂商;更是将GPU领域的老对手AMD远远甩在身后。
但相信,对于每天都会在“焦虑”中醒来的黄仁勋来说,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一旦收下ARM,英伟达无疑更加如虎添翼。而作为英伟达背后的掌舵人——57岁的黄仁勋,将有望统治全球芯片行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这些知情人士说,双方即将就现金加股票交易达成协议,交易价格可能超过 400 亿美元。不过他们也表示最终细节尚未敲定,谈判仍有可能破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据Oracle称,RIKEN与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合作关系使Fugaku的用户可以通过日本的科学信息网络(SINET)以超高速与大型超级计算机进行合作。RIKEN已启动一个使用Oracle提供的云存储的联合项目,旨在与Altair,HPC Systems和计算科学基金会合作,利用这些云功能进行“海外采用扩展工作”。
Oracle还强调了其Cloud Infrastructure的FastConnect工具,这是一种专用的网络连接服务,该服务无需增加任何费用即可允许入站和出站带宽费用。甲骨文在博客中解释说:“数据可以很好地扩展到PB的研究项目可以使用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资源,而不必担心庞大的数据传输成本并以可预见的低成本运行工作负载。”
在另一篇博客文章中,甲骨文对其最近获得的IO500赢得了关注。由IO虚拟研究院于2017年创建的IO500基准是“ 综合基准套件,可以比较高性能存储系统 ”,它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任务中的读写性能来进行评估。最新的IO500列表将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列为第七快的存储系统。
Oracle写道:“列表中的绝大多数其他系统是专门的本地环境,包括研究型超级计算机。” “通过使用运行BeeGFS BeeOND文件系统的HPC集群网络中的270个节点的高性能并行文件系统,我们在元数据性能方面达到了500 GB / s的写入IO吞吐量和1,310万IOPS。”
为了提供规模感,Oracle引用了自己的客户,即现在非常流行的视频会议应用程序Zoom。甲骨文表示,Zoom每天将大约7 PB的数据移动到约3亿用户-并且用于IO500胜利的集群可以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内本地处理该数据。
“ Oracle在使用OCI瞄准高性能配置和可扩展性方面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Intersect360 Research首席执行官Addison Snell说道。“ OCI在IO500上得分很高,可以选择并行文件系统产品。与RIKEN和Fugaku的关系有助于将OCI确立为HPC的重要代表。”
其他云服务商:
亚马逊
Amazon Web Services是一个基于云的程序,用于使用集成的Web服务构建业务解决方案。AWS提供广泛的IaaS和PaaS服务。其中包括Elastic Cloud Compute(EC2),Elastic Beanstalk,简单存储服务(S3)和关系数据库服务(RDS)AWS通过其安全的Web客户端提供广泛的管理控制。用户可以从此处访问许多功能,包括加密密钥创建和审核。
谷歌云
Google Cloud Platform是Google的云服务提供商。该平台使用户能够使用Google提供的模块化Web服务创建业务解决方案。它提供各种服务,包括IaaS和PaaS解决方案。 借助Google Cloud的多层安全基础架构,用户可以放心,您构建,创建,编码或存储的任何内容都将受到保护。这是通过对透明度的承诺和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团队来实现的。Google Cloud提供了多种工具来确保一致的性能和管理。其中包括计算引擎,App Engine,容器引擎,云存储和大查询。Google还提供灵活定价的平滑迁移到虚拟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ARM表示,它将保留其物联网平台和数据部门,作为独立业务运营。

软银是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的,这笔交易是软银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目前,该公司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该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
今年7月中旬,外媒报道称,软银正考虑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让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8月中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孙正义表示,目前正在就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事宜展开谈判。
他还表示,出售ARM是帮助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选择。目前,软银集团正在评估其战略。
据悉,软银也曾与苹果公司进行过接洽,以评估其对收购ARM的兴趣,但苹果公司不打算提出收购。
此外,软银还接触了台积电和富士康,探讨它们收购ARM的可能性。但台积电方面表示,目前没有投资ARM的计划。
消息人士称,除了台积电和富士康外,ARM可能的潜在收购方还包括苹果、高通和英伟达。
7月下旬的时候,知情人士称,英伟达有意收购ARM。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就收购事宜进行深入谈判,交易价值超过32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知情人士称,英伟达和Arm双方已进入排他性谈判阶段,有望在夏末之前达成交易。
外媒称,今年4月,Arm首次被其母公司软银挂牌出售,当时美国投行高盛受聘物色潜在买家。
高盛4月份曾联系苹果,但苹果并不打算参与竞购,因为Arm的授权业务与苹果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并不十分相符。
并且,如果苹果收购这家为众多竞争对手供货的芯片技术授权商,还有可能引发监管方面的担忧。
高盛随后试图组建一个财团,包括高通、三星以及英伟达在内,这些公司都将入股Arm。不过,最终英伟达成为唯一感兴趣的买家。
外媒称,Arm估值约440亿美元,也有媒体对Arm有更高的估值。
Arm公司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采用ARM技术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微处理器。软银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