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据透露,此次D轮融资的投资方为Altimeter Capital and Bond Capital,前者也是公司C轮融资的领投方。截至目前,「Cockroach Labs」已经累积了超过1.951亿美金的融资,融资来自包括Google Ventures、红点创投和老虎基金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和基金。

融资进程图片来自「Crunchbase」
尽管「Cockroach Labs」没有公布具体估值,但据估计,此轮融资后,公司将跻身独角兽行列。
在官方披露的融资公告中,「Cockroach Labs」直言,此次的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的整体融资进程,疫情期间,该公司开源产品的客户数量增长了近300%。疫情在冲击了零售等传统业务之外,也为包含「Cockroach Labs」在内的新业务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市场机遇。
对「Cockroach Labs」来说,疫情改变了企业的办公方式,让更多公司体会到了转变办公方式的重要性。从短期上看,使用开源数据平台的短期效应体现在让依赖协同工作的员工们可以使用更加轻便灵活的办公平台,而面对大规模的弹性数据,开源数据平台也可以帮助疏解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的负担和限制,帮助企业维护技术栈。这一及时需求让更多使用数据的公司开始转向开源平台谋求保障业务稳定运行;除却“降本增效”的及时性需求,长期来看,引入开源数据平台也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未雨绸缪”,让企业的传统数据处理流程更适应更新后的多组织和数据处理架构。开源数据平台使企业的数据处理流程从“导入、转化、装载(extract, transform, load,ETL)”转变成“导入、装载、转化(extract, load, transform,ELT)”,使任何能够使用SQL查询语句的工作人员得以方便的调取数据,并使用自己习惯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处理,适应了企业数据调取、分析需求分散、人员组织不集中的现状;数据托管的形式也让企业降低了数据储存和平台运维的成本,更好的规范人效。
「CockroachLabs」旗下的CockroachDB定位“轻量级的云上SaaS系统”。通过完全托管的CockroachDB,使用者可快速拓展数据节点,从不同的云端实现跨云端的数据调取,进行本地化部署(on-prem),而省去数据库日常维护和安全确认的时间。企业用户可采取可伸缩的形式进行大规模部署,而突破传统SaaS系统在数据规模和数量上的限制。「CockroachLabs」还进一步孵化了Cockroach Clouds,助力企业将构建的新应用程序和更新现有应用程序迁移到云,提供一个“在线且始终可用”的升级云端数据库,进一步提高效能。据介绍,「CockroachLabs」主要通过收取包括备份等其他高级功能的企业版本使用费用和订阅数据库服务的额外托管费用盈利。
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放大了开源项目的协作优势,4月以来,国外多个开源平台接连收获了多笔融资:「Fishtown Analystics」的 dbt 收获了A轮1290万美元融资,开源平台「Confluent」也在4月21日官宣完成了E轮2.5亿美元融资后,其累积融资额已经突破4.559亿美元,是行业内未上市企业中累积融资额最高的企业。赛道内已上市的「MongoDB」则斥资3900万美元收购了面向应用程序的开源数据库「Realm」,充斥自己的移动解决方案工具库,后者已经拥有了350家公司的用户。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也在4月底首次出手,注资欧洲开源数据库「MariaDB」,据透露,阿里云的首席工程师冯宇将加入这家初创公司的董事会。有分析评论将此次交易称为:“阿里巴巴在海外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云交易”,指出此次交易凸显了阿里巴巴对云市场的重视和市场野心。
尽管国内对开源市场的认知度有限,但开源社区与开源软件市场火热已久,业内业态多样,生态欣欣向荣。OSS Capital的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商业开源软件已经有41个,成功实现IPO的项目有10个。在开源企业的名单中,我们可以一窥赛道内的百花齐放:我们在其中既可以找到专注容器云的「Docker」,也可以找到支撑起“全球一半最忙碌的网站和应用的开源Web的服务器「Nginx」和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软件注册中心”的「npm」。在人工智能的开源框架中,更有“谁拥有最流行的开源项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从而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
开源强大的吸金能力也吸引了大公司和最顶尖的基金创投机构的注视。无论是上市后的PE水平、融资回报率,开源企业都远超其他赛道企业,在投资人眼中,开源项目的业务稳定性较高、项目窗口期较长,可容纳不同项目业务、用多倍杠杆撬动企服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近年来,国内的开源市场也逐渐崛起。尽管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包云岗在《开源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报告解读中曾提及:GitHub.com 明确声明 GitHub.com、 GitHub Enterprise Server,以及两者上的信息都是被出口管制的,但中国企业和市场拥抱“开源”的决心不可低估。2019年8月,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就透露:“华为正在和国内几个主要的合作伙伴与国家讨论成立中国开源基金会,该基金会最快将在一两个月内运营起来。”对于从业者来说,开源生态中中国的“失位”与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下的不匹配已经影响到了整体市场的向好发展。大公司联合、“数字基建”助攻下,中国开源市场或在2020年迎来开源元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Mary Meeker在报告中指出,Covid-19 正在以我们刚刚开始了解的方式改变现代生活。与此前全球疫情永久性地重塑地球相比,由于信息共享和科学技术的原因,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小一些。
随着数量庞大的居家办公群体诞生,数字转型的进程正在加快。新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已经达成。在许多因此“重塑”的行业中,远程医疗、快速即时诊断、自动化AI等科技与医疗保健的结合,或许正响应了“时代的召唤”。
全新的世界
Mary Meeker指出,全世界GDP前二十的国家目前均已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离”政策,意味着全球80%的GDP和大量人口正处于隔离状态,Covid-19 正在以我们刚刚开始了解的方式改变现代生活。
在疫情发生之后,经济停顿引发失业快速上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失业率将达到约百年前大萧条同样的水平。考虑到疫情前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劳动者处于需要密切接触人的服务行业。考虑到今年的失业率上升速度更快,股市受到的冲击恐将比全球经济下行更为严重。

Mary Meeker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毒将会展现出恐怖的传播能力,而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社交隔离”政策都展现出有效的状态。然而,目前并不知道逐渐接触隔离政策后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在获得有效的疫苗前,我们仍需要对100%疑似病例进行分钟级别的快速测试。并根据放松管制的每一个步骤评估并制定有效的应对预案。
科技、创新领域收益最大
报告指出,在这场疫情中,过去十年里一直引领美国经济成长和价值创造的科技板块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焦点。而这些企业有着共同的特征:1)科技/创新导向;2)业务数字化,通常已经上“云”;3)管理层通常有工程/计算机学位;4)在过去30年间创立。
根据上述列表,排在最前面的公司分别是:微软、亚马逊、苹果、Alphabet(谷歌)和Facebook。
在这场疫情中,以ZOOM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则成了2020年“风口上的宠儿”。
就在投资者还在回忆Instagram在两年时间里将月活用户做到1亿、《堡垒之夜》在上线18个月达成月活1亿时,ZOOM在过去三个月里将日活从1000万提高至2亿可谓是这场疫情中的“科技神话”。

除了ZOOM以外,其他的商业办公软件也经历了用户数量的激增。Slack在今年一季度付费用户翻倍、微软Teams在3月19日当周报告4400万日活,较上一周翻了3.7倍都是最好的佐证。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在今年3月2日湾区互联网公司开始在家办公的那一刻起,一场关于“工作场景”的大型试验已经开始。
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公司在疫情前已经有远程办公的员工,但在这一次“被迫在家办公”的试验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转向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这本身就是现代工作于生活场景的“再平衡”。
为了实现这种“新型工作平衡”,大规模的远程办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确保创意在线和工作产出水平;2)合理安排团队在一起工作的频率;3)维持工作积极性和企业文化,维护人力资源系统的运转;4)解决远程办公的安全问题;5)如果工作距离不再是问题,招募人手也不应该受到地域的限制;6)合理安排实体办公室的空间和布局;7)商务旅行和娱乐的进阶安排。
与此有密切关联的是,报告指出在2020年春天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具有更棒的趋势:
1)工作场景“上云”,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2)产品有稳定需求,在不确定性时期这一点更为重要;
3)能够在线为顾客提供无差别的服务;
4)在物流、沟通受限的情况下能够将产品有效地分发给客户;
5)提供使电子商务更有效率的服务;
6)在社交媒体上有广泛的曝光。
综上所述,许多业态都将在这个春天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地区性小餐厅将变成提供少量座位的“得来速”餐厅;零售商店开始适应在信息网站上卖货;大品牌快速加码线上销售,通缩缩减线下零售店的规模;CEO/CTO们大幅增加在云产品/服务上的投入。
“按需到门服务”取得永久性市场
虽然在疫情发生后,出行服务(Uber/Lyft)、住宿服务(Airbnb)因为居家隔离的政策受到重大打击;但与此同时线上杂货/食品的按需配送(DoorCash/Instacart)经历了需求暴涨的阶段,并为本地的杂货和餐饮店提供了宝贵的需求。
报告认为,这种提供个性化(到家)服务的需求在这段不寻常的时光中获得了永久的市场。与亚洲等地区不同,美国地区的此类服务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虽然关于就业、经济前景和个人财务状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工作本身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中。按需服务、商务沟通方式变化带来的行业扩张和岗位增加是大势所趋。
2020=医疗健康大举落地之年?
报告指出,这次疫情暴露出许多基础医疗系统中的问题,美国过去100年里看病的方式几乎没有转变:排队看病-医生简单地诊断并治疗-治愈或病情加重。与此同时,疫情早期美国医院、州政府、联邦政府仍需要通过古老的方式传递医院诊疗能力和容量的变化,一点儿也没“享受”到科技现代化应有的效率。
报告指出,受这次疫情影响,医疗场景“去医院化”的趋势将会加速,同时这一变化也将赋能病人以“消费者”的权力。远程医疗、快速即时诊断、自动化AI等科技与医疗保健的结合的“创新趋势”将进一步加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