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透露,此次D轮融资的投资方为Altimeter Capital and Bond Capital,前者也是公司C轮融资的领投方。截至目前,「Cockroach Labs」已经累积了超过1.951亿美金的融资,融资来自包括Google Ventures、红点创投和老虎基金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和基金。

融资进程图片来自「Crunchbase」
尽管「Cockroach Labs」没有公布具体估值,但据估计,此轮融资后,公司将跻身独角兽行列。
在官方披露的融资公告中,「Cockroach Labs」直言,此次的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的整体融资进程,疫情期间,该公司开源产品的客户数量增长了近300%。疫情在冲击了零售等传统业务之外,也为包含「Cockroach Labs」在内的新业务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市场机遇。
对「Cockroach Labs」来说,疫情改变了企业的办公方式,让更多公司体会到了转变办公方式的重要性。从短期上看,使用开源数据平台的短期效应体现在让依赖协同工作的员工们可以使用更加轻便灵活的办公平台,而面对大规模的弹性数据,开源数据平台也可以帮助疏解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的负担和限制,帮助企业维护技术栈。这一及时需求让更多使用数据的公司开始转向开源平台谋求保障业务稳定运行;除却“降本增效”的及时性需求,长期来看,引入开源数据平台也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未雨绸缪”,让企业的传统数据处理流程更适应更新后的多组织和数据处理架构。开源数据平台使企业的数据处理流程从“导入、转化、装载(extract, transform, load,ETL)”转变成“导入、装载、转化(extract, load, transform,ELT)”,使任何能够使用SQL查询语句的工作人员得以方便的调取数据,并使用自己习惯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处理,适应了企业数据调取、分析需求分散、人员组织不集中的现状;数据托管的形式也让企业降低了数据储存和平台运维的成本,更好的规范人效。
「CockroachLabs」旗下的CockroachDB定位“轻量级的云上SaaS系统”。通过完全托管的CockroachDB,使用者可快速拓展数据节点,从不同的云端实现跨云端的数据调取,进行本地化部署(on-prem),而省去数据库日常维护和安全确认的时间。企业用户可采取可伸缩的形式进行大规模部署,而突破传统SaaS系统在数据规模和数量上的限制。「CockroachLabs」还进一步孵化了Cockroach Clouds,助力企业将构建的新应用程序和更新现有应用程序迁移到云,提供一个“在线且始终可用”的升级云端数据库,进一步提高效能。据介绍,「CockroachLabs」主要通过收取包括备份等其他高级功能的企业版本使用费用和订阅数据库服务的额外托管费用盈利。
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放大了开源项目的协作优势,4月以来,国外多个开源平台接连收获了多笔融资:「Fishtown Analystics」的 dbt 收获了A轮1290万美元融资,开源平台「Confluent」也在4月21日官宣完成了E轮2.5亿美元融资后,其累积融资额已经突破4.559亿美元,是行业内未上市企业中累积融资额最高的企业。赛道内已上市的「MongoDB」则斥资3900万美元收购了面向应用程序的开源数据库「Realm」,充斥自己的移动解决方案工具库,后者已经拥有了350家公司的用户。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也在4月底首次出手,注资欧洲开源数据库「MariaDB」,据透露,阿里云的首席工程师冯宇将加入这家初创公司的董事会。有分析评论将此次交易称为:“阿里巴巴在海外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云交易”,指出此次交易凸显了阿里巴巴对云市场的重视和市场野心。
尽管国内对开源市场的认知度有限,但开源社区与开源软件市场火热已久,业内业态多样,生态欣欣向荣。OSS Capital的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商业开源软件已经有41个,成功实现IPO的项目有10个。在开源企业的名单中,我们可以一窥赛道内的百花齐放:我们在其中既可以找到专注容器云的「Docker」,也可以找到支撑起“全球一半最忙碌的网站和应用的开源Web的服务器「Nginx」和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软件注册中心”的「npm」。在人工智能的开源框架中,更有“谁拥有最流行的开源项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从而主导行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
开源强大的吸金能力也吸引了大公司和最顶尖的基金创投机构的注视。无论是上市后的PE水平、融资回报率,开源企业都远超其他赛道企业,在投资人眼中,开源项目的业务稳定性较高、项目窗口期较长,可容纳不同项目业务、用多倍杠杆撬动企服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近年来,国内的开源市场也逐渐崛起。尽管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包云岗在《开源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报告解读中曾提及:GitHub.com 明确声明 GitHub.com、 GitHub Enterprise Server,以及两者上的信息都是被出口管制的,但中国企业和市场拥抱“开源”的决心不可低估。2019年8月,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就透露:“华为正在和国内几个主要的合作伙伴与国家讨论成立中国开源基金会,该基金会最快将在一两个月内运营起来。”对于从业者来说,开源生态中中国的“失位”与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下的不匹配已经影响到了整体市场的向好发展。大公司联合、“数字基建”助攻下,中国开源市场或在2020年迎来开源元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Digits成立于2018年,其初创团队此前曾创立Crashlytics,后者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被Twitter收购。
Digits的主要产品为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的企业支出管理SaaS软件,目前主要针对初创企业和小型企业,主要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给企业管理者。Digits可以用于管理识别企业与供应商的往来交易和经常性支出,分类别展示。
此外,Digits还可以以机器学习技术对交易进行预测性分析,实时提醒用户交易异常行为,包括意外的大笔交易,以及逾期未支付的费用。企业主可以使用Digits来分析支出增长情况、现金流,如何削减成本、定期性支出项等信息。为了方面企业主了解过往的交易信息,Digits支持以任意字段搜索交易,企业主只要输入其中一些信息即可进行查找。
据TC,特别的一点是,Digits不会替代掉企业正在使用的财务软件,而是相当于在这些财务软件之上搭建了一个分析平台,后端与银行等机构进行打通。目前Digits能够与超过5000家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比如Xero、QuickBooks、NetSuite、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大通银行等。而在安全性上,Digits也是以只读方式访问数据,不会留存任何客户信息。
并且,Digits还在软件中内置了聊天功能,对于财务等敏感信息,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通过Digits聊天框中对话,加密性更强。
在交付层面,传统的财务软件通常需要经过识别底层数据源、建立数据仓库、设计端到端的集成系统,但Digits直接嵌入到用户的系统中,只需数次点击,即可完成安装上线使用。
目前Digits团队拥有18名员工。疫情期间,Digits对其客户免费开放,以支持业务开展困难的企业们,截止目前Digits所支持的企业交易额总额已增至80亿美元。不过,Digits此后会恢复收费,并推出后续的高级订阅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那么,Ready Responders为什么获得谷歌风投的青睐呢?
对于人口居住分散的美国,Ready Responders在做的事,是通过远程医疗技术,链接各个社区内的医护人员,从而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地在家中就医。
与很多远程医疗技术趋向线上化的思路不同,Ready Responders还是着重于线下面对面的诊疗护理。只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患者更快地接触到就近的医护人员,让传统的候诊室成为过去。

图片来自Ready Responders官网
通过信息技术,Ready Responders将患者链接到护理人员、EMT和护士专业团队,这些医务人员即是患者们的“响应者”。该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紧急护理、出院后的过渡护理以及社区护理等,覆盖感冒咳嗽、炎症、血压问题、肠胃疾病等百余个疾病。
该公司不仅满足患者的身体健康需求,还能满足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需求。目前患者满意度得分超过95%。
换句话说,Ready Responders的亮点在于,帮助医院解决了院前管理和院后管理。并且,它的服务覆盖美国多个州市,如新奥尔良、内华达州、马里兰州和华盛顿特区等等。这种与社区现有医护人员的合作,也容易复制扩张。
保险方面,该公司的服务已纳入美国老年医疗保健和公费医疗补助,包括Medicare(美国医疗红蓝卡)和Medicaid(美国医疗白卡),也接受市面上多数保险类型。
在疫情之下,Ready Responders也做了较多应对举措,遵循CDC准则培训响应者和教育患者,为患者进行入院前的COVID-19症状筛查。如果患者的筛查结果呈阳性,该公司将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然后与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合作,以确定下一步措施。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该公司为所有响应者配备了防护服、手套和专用口罩,增加了清洁消毒的频次,以确保在进入患者家中时,公司的车辆、医疗设备、智能设备等都是完全安全的。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Justin Dangel表示,疫情期间用户数增加了将近四倍。本轮融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疫情防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