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是援引产业链消息人士的透露,报道苹果自研Mac处理器即将量产的。这一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将采用5nm工艺,在今年四季度开始为苹果代工自研Mac处理器,预计月产能为5000-6000片晶圆。
苹果自研Mac处理器在四季度开始量产,也就意味着他们首款采用自研处理器的Mac,将如期在年底推出。
苹果自研Mac处理器计划,是在6月22日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公布的,当时他们就透露,首款基于自研处理器的Mac计划今年年底出货,并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过渡,Mac产品线届时就将全部采用自研处理器。
苹果自研Mac处理器交由台积电代工,其实也在意料之中。5nm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台积电的5nm工艺,在今年一季度就已大规模投产,为相关的客户代工最新的处理器,有消息称,苹果预订了台积电5nm工艺的大部分产能。
自研Mac处理器交由台积电代工,还有苹果和台积电已合作多年的因素。作为全球顶尖的芯片代工商,台积电从2016年就开始独家代工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一直持续到了今年,未来还有望继续。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该功能建立在基于FIDO2标准的WebAuthn组件之上,由FIDO联盟开发,可以让登录网站变得像登录一个有Touch ID或Face ID保护的应用程序一样简单。
WebAuthn是一个旨在使网络登录变得更简单、更安全的API。一般的登录密码很容易被猜到,也容易受到网络钓鱼的攻击。而与常规密码不同的是,WebAuthn使用公钥加密技术,同时使用生物识别或硬件安全密钥等安全方法来验证用户的身份。这是一个标准,需要得到个人网站的支持,而此次iOS常规浏览器Safari 14对这一功能的支持可能会大大促进这一标准的采用。
此次功能更新并不是苹果第一次支持FIDO2标准的部分内容了。去年的iOS 13.3就在Safari浏览器上支持了一些符合FIDO2标准的物理安全密钥,谷歌则于本月早些时候开始在其iOS账户上使用这一功能。这些安全密钥为用户的帐户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因为攻击者需要对用户的密钥进行物理访问才能访问他们的帐户。2019年,macOS上的Safari也支持了安全密钥。不过,新的Safari 14功能会更加无缝,它主要依赖的是内置在苹果设备中的生物识别安全性信息,并不需要以安全密钥的形式使用单独的硬件。
iOS系统的新功能与之前的安卓系统类似。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去年获得了FIDO2认证,之后谷歌宣布用户不需要密码就可以通过Android上的Chrome浏览器登录其部分服务。
过去,苹果的设备已经可以在线上登录的过程中使用Touch ID和Face ID,但在此次更新发布之前,这一功能要依赖于使用生物识别安全技术将之前存储的密码自动填写到网站上。一旦设置好,WebAuthn就可以用来绕过密码填写过程,这意味着它不容易受到可能导致密码不安全的同类攻击。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加入了FIDO联盟,成为逐渐壮大的支持FIDO2标准队伍中的一员。和谷歌一样,微软去年也宣布了Windows 10无密码的计划,并在2018年开始允许用户使用安全密钥和生物识别的Windows Hello安全功能在Edge浏览器上登录其账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据五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自主设计芯片,以取代Mac电脑中使用的英特尔芯片。苹果可能最快于周一举行的2020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宣布相关计划,搭载自主研发芯片的Mac电脑将于明年上市。
苹果的举动表明,这家科技巨头在扩大能力、减少对多年来为它们提供服务的主要合作伙伴的依赖方面的力量越来越大,尽管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和全球经济正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苦苦挣扎。
举例来说,Facebook正在向印尼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之一、印度电信巨头以及一条环绕非洲的海底光缆投资数十亿美元。亚马逊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货运飞机和送货卡车团队。谷歌和苹果则继续收购创企以扩大他们的帝国。
苹果用来为iPhone和iPad设计类似零部件的合作伙伴台积电(TSMC),预计将在亚洲的工厂生产Mac芯片,这一安排与苹果利用富士康(Foxconn)组装iPhone非常相似。英特尔和苹果均拒绝置评。
亚马逊和谷歌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出于提高性能和降低潜在成本原因设计了许多自己的芯片。有些任务,如人工智能(AI)和3D图像渲染,可以在比英特尔通用微处理器更有效的专用电路上处理。
自2005年以来,Mac电脑有效地使用了与大多数个人电脑相同的英特尔芯片。开发自己的处理器将使苹果对Mac电脑的工作方式有更大的控制权。苹果始终在设计iPhone和iPad中使用的芯片,并增加了ARM授权的定制设计功能。ARM是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半导体公司,苹果即将推出的Mac芯片预计也将依赖ARM技术,从而提高与其移动设备的兼容性。
苹果在2008年收购有150名员工的初创企业PA Semi的基础上,组建了庞大的芯片设计团队。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英特尔工作,包括直接向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汇报工作的约翰尼·斯劳吉(Johny Srouji)。
苹果的举动将是对英特尔声誉的打击,特别是在文职和军方官员担心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被削弱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芯片对美国保持领先优势至关重要。美国国会上周提出的立法,罕见地两党达成协议,将向支持美国半导体研究和制造的领域注入数百亿美元资金。
英特尔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半导体领域的领军力量,特别是在将硅芯转化为电脑、智能手机、汽车和消费设备驱动芯片的复杂制造工艺方面。
不过,苹果此举对英特尔的财务影响不会太大,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据Evercore分析师缪斯(C.J.Muse)称,英特尔每年向苹果出售约34亿美元的Mac芯片,这还不到英特尔年销售额的5%。缪斯预测,由于苹果可能只会更换部分Mac机型的芯片,这一打击将接近这个数字的一半。苹果每年销售近2000万台Mac电脑。
追踪苹果近40年的分析师蒂姆·巴加林(Tim Bajarin)说:“这不值得大惊小怪,英特尔为几乎每台个人电脑提供芯片,而每年的个人电脑销量约达2.6亿台。”
但对英特尔来说,长期影响仍可能是严重的。长期以来,这家芯片制造商的高利润率一直与它提供市场上最强大计算引擎的业绩记录有关,尤其是用于笔记本电脑和计算机服务器。但英特尔在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科技产品销售芯片方面一直表现不佳。
苹果上次迁移Mac芯片还是在2005年,这被视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精心策划的、苹果长期复兴的重要一步,也是英特尔的一大胜利。Mac电脑长期以来始终依赖于名为PowerPC的芯片架构设计,这是苹果、摩托罗拉和IBM的合作成果。但乔布斯打赌英特尔可以提供更快的性能。
英特尔大型工厂传来的令人不安的消息削弱了这一卖点。该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每一方硅上封装更多晶体管的能力,这使得芯片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继续执行更多的计算任务。
但英特尔在这场全行业的小型化竞赛中遭遇了严重挫折。英特尔最新的芯片制造工艺曾一度预计最早在2015年投产,但直到2019年才进入大规模生产。这一延迟对台积电和三星有利,这两家公司生产由多家公司设计的芯片。竞争对手利用英特尔的落后状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为芯片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国际商业战略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首席执行官韩德尔·琼斯(Handel Jones)表示:“英特尔落后了12个月,甚至可能是18个月。”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也受到英特尔生产失误的困扰。英特尔还遇到了比预期更强劲的其他类型芯片的需求,导致产量短缺,去年抑制了某些个人电脑制造商的销售。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了英特尔作为可靠生产商的形象。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斯旺(Robert Swan)誓言要做出必要的改变,以重新夺回技术领先地位,防止产品短缺。但分析人士和业内高管表示,如果苹果成功推出配备明显优于英特尔芯片的Mac电脑,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也可能会紧随其后,将更多型号的芯片生产转向AMD等英特尔竞争对手,甚至开始设计自己的芯片,尽管这需要数年时间。
Moor Insights&Strategy分析师帕特里克·摩尔西德(Patrick Moorhead)称:“我认为这可以激励其他公司关注非英特尔处理器。从声誉上讲,这对英特尔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微软是英特尔的长期合作伙伴,但该公司已经在销售某些搭载高通ARM芯片的笔记本电脑。不过分析师说,它们的性能与采用英特尔技术的机型不符。他们补充说,如果这种情况改变,苹果和英特尔可能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利用它们强大的营销实力来对抗对方的技术。
另一个让苹果更容易考虑这一转变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基于网络的软件,而不是运行在人们个人电脑上并为他们的硬件量身定做的软件。
尽管如此,Mac电脑堪称是动画和电影剪辑等某些创意职业的中流砥柱,这些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将不得不修改Mac程序,以利用苹果的新芯片。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Mac开发者杰夫·约翰逊(Jeff Johnson)说,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适用于新Mac的软件在发布时出现延迟。他说:“专业软件是最难也是最慢的升级软件,所以你可能在最初看不到这些类型的软件,新的Mac可能刚开始就会遇到些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