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来看,不仅是在 6 月及以后没有任何关于 Xbox 20/20 的活动,就连 7 月份的平台独占游戏展示会也没有冠上 “Xbox 20/20”的名号。
近日国外玩家发现微软悄悄更新了 5 月的博客,在里面微软宣布 Xbox 20/20 不再被使用。
微软博客中提到:
“在我们前面,Xbox 有一个宏大的一年,正如以下所述。在对这一年剩下时间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后,我们已经决定停止使用 Xbox20/20 这一措辞,因为它之前暗示我们将仅使用这一种方法发布消息,也就是专门的每月展示。对于新的 Xbox Series X、新的游戏比如《光环:无限》以及云游戏,我们有着太多的东西要分享,因此我们打算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分享这些消息。它有时是一场专门的发布会,有可能是 YouTube 视频,和其他人一起合作,或是通过 Xbox Wire(Xbox 官网)分享最新的消息。我们想在如何和大家保持联系上有弹性。”

蜗牛派了解到,今年 5 月 Xbox 20/20 首秀后,并没有收获太好的反响,从那之后,Xbox 20/20 再也没有被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索尼互动娱乐CEO Jim Ryan在最近一次采访中介绍,如果要想制作出虚幻引擎5展示视频中那样的游戏,成本是很高的:
“我认为,技术不仅让画面变得更有趣更真实,同样也让游戏开发变得更需要人力和资本投入。游戏开发的成本预算可能会增加。但我们估计并不是大幅度的增加。”
索尼此前曾表示,他们希望能让主机世代的过渡变得更快,Ryan说这是因为他们“能提供更肥沃的装机量土壤作为基础,让想做游戏的人们可以实现盈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微软表示,向下兼容的游戏将在Xbox Series X本机上,在CPU、GPU和SSD的全部效能加持下运行。目前全球数以千计的开发者正在创造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新世代游戏,其中许多游戏只能通过Xbox Series X的强劲性能和创新特性来实现。
没有升压模式,没有降频,每一个向下兼容游戏都将获得Xbox Series X的全效支持。这意味着所有游戏都将以最初设计的峰值性能运行,其性能将要比游戏在原始发布平台上看到的性能高出许多倍,从而以最高的分辨率和视觉质量实现更高、更稳定的帧速率和渲染。
除此之外,微软还透露,Xbox Series X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新的HDR重构技术,可以让平台自动为游戏添加HDR支持。
Xbox平台团队的合作伙伴项目管理总监Jason Ronald解释道:”由于这项技术是由平台本身来处理的,因此微软可以在对游戏性能零影响的情况下启用HDR,而且微软还可以将其应用到Xbox 360和近20年前开发的初代Xbox游戏中,远在HDR存在之前。微软还计划通过提高帧率来改进一些在Xbox Series X上运行的老游戏。”
除了这些游戏的改进,微软还透露Xbox Series X的快速恢复功能可以在现有的向后兼容的游戏上启用,快速恢复功能可以让你在多个游戏之间快速切换。
此前外媒曾有报道,Xbox Series X售价将是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857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完整列表如下:
2Ton Studios
2K Games
505 Games
Abstraction
Activision
Allods Team
Amazon Games
Annapurna Interactive
Asobo Studio
Athlon Games
Avalanche Studios Group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Bethesda Softworks
Beatshapers
Big Ant Studios
Blackbird Interactive
Black Forest Games
Blackwood Games
BlitWorks
Blizzard Entertainment
Bohemia Interactive
Bossa Studios
Bugbear Entertainment
Bungie
Capcom
CD Projekt RED
CI Games
Coatsink
Coffee Stain Publishing
Codemasters
Crystal Dyanmics
Crytek
Curve Digital
Cyanide Studio
d3t Limited
Daedalic Entertainment
Deck13 Interactive
Deck Nine
Deep Silver
DeskWorks!
Devolver Digital
Dontnod Entertainment
Double Eleven
Dovetail Games
Digital Extremes
Dimensional Ink Games
Ebb Software
Eko Software
Electronic Arts
Eidos Montreal
Epic Games
Expansive Worlds
Fatshark
Finji
Firesprite
Flying Wild Hog
Focus Home Interactive
FromSoftware
Frontier Development
Funcom
Gaijin Entertainment
The Game Bakers
Games Farm
Gasket Games
Gearbox PUblishing
Giants Software
Granzella
Grimlore Games
Grinding Gear Games
Gunfire Games
Hardsuit Labs
Headup Games
Hi-Rez Studios
Humble Bundle
IO Interactive
Kalypso Media
Keen Software House
Koch Media
Konami
Koei Tecmo Games
KT Racing
Larian Studios
Lightbulb Crew
Limestone Games
Mad Fellows
Maximum Games
Merge Games
Modus Games
The Molasses Flood
Microids
Milestone srl
My.Games
Nacon
Neopica
Nimble Giant Entertainment
Outright Games
The Outsiders
Passtech Games
Paradox Interactive
Pearl Abyss
People Can Fly
Perfect World Entertainment
Piranha Bytes
Playdead
Playful Studios
Playism
Playwing
Private Division
Psyonix
PUBG Corporation
Raw Fury
Rebellion
Reef Entertainment
Remedy Entertainment
Rockfish Studios
Roll7
Riot Forge
Roblox
Saber Interactive
Sad Cat Studios
Sega
Shin’en Multimedia
Soedesco
Sold Out
Spike Chunsoft
Square Enix
Stray Bombay
Systemic Reaction
Tale Worlds Entertainment
Team17
Techland
Tencent Games
Teyon
THQ Nordic
Three Fields Entertainment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