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原著作者刘慈欣与英文译者刘宇昆(《三体Ⅰ》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将共同担任该系列剧集的制作顾问。

而这次未曾放出一点风声的官宣,主创和监制阵容相当豪华,为中国IP对外授权历史上所罕见。
近年来著名奇幻剧集《权力的游戏》的主创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Weiss)将为《三体》英文系列剧集操刀,担任编剧和监制。
两位DB对此说:“刘慈欣的三部曲是我们读过的最宏大的科幻系列小说, 从我们所在的淡蓝小点到遥远的宇宙边缘,故事带领读者踏上了⼀段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时间尽头的旅程。我们期待用接下来的人生岁月,将这个史诗般的作品呈现在全球观众的面前。”
而刘慈欣则说:“我非常尊重和信任《三体》英文系列剧集的创作团队,相信他们一定会为全球的《三体》爱好者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视觉享受。我想讲述的,是一个超越时间、跨越国家、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一个迫使我们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故事。作为作者,我很荣幸能看到这部特别的科幻作品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得到许多粉丝的喜爱。我也很高兴世界各地的新老粉丝们未来能够在Netflix上看到这个故事。”
其它核心主创阵容还包括:亚历山大▪伍(Alexander Woo),代表作有《极地恶灵》、《真爱如⾎》;监制莱恩▪约翰逊(Rian Johnson),拉姆▪伯格曼(Ram Bergman),代表作有《星球大战VIII:最后的绝地武士》、《利刃出鞘》、《环形使者》。
游族和其子公司三体宇宙仍然是这部剧集的重要监制方。
游族与两位DB参与主创的《权游》合作已久。2017年,游族网络宣布与华纳游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会在HBO授权团队协助下,在中国推出《权力的游戏》正版改编手游。《权力的游戏》系列剧集此前在HBO电视网播出。这一手游交由腾讯代理国内发行,在2019年7月上线公测,亦有同一IP的页游在海内外发行。
而从游族买下《三体》影视改编版权开始,《三体》影视化之路却颇为艰难。2014年,游族影业宣布成立,号称要以单部2亿元、总计12亿元的投资额拍摄6部《三体》电影。然而这个消息公布后受到更多的却是质疑,粉丝们普遍不相信一个做页游起家的游戏公司,能在刚涉足电影时就拍出《三体》小说里呈现的那种恢弘世界。
时任游族影业CEO孔祥照对此回应称:“中国几十年、上百年出来的这么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一定要中国人自己来拍,要毁也要毁到我们中国人手里。”此后,《三体》电影果然命途多舛。
2015年3月,《三体》电影杀青,预计于2016年上映。然而几个月后,《三体》小说忽然获得了雨果奖,使中国科幻小说一下子登上了世界最高舞台,这对于刘慈欣和所有《三体》粉丝都是好消息,但却完全打乱了游族的《三体》电影的节奏。
预告片被骂、延期上映、CEO孔祥照离职、特效公司被换、素材无法使用,这部电影成了游族的一个烫手山芋,上映铁定会被骂,不上映无法回收成本,口碑不如B站上一些粉丝自制《三体》主题短片,在此期间还传出过《三体》版权将卖给亚马逊的谣言。
于是,游族开始改变策略。2018年12月,三体宇宙成立,作为游族集团的子公司,也是《三体》的完整版权所有者,专门负责《三体》IP的开发和运营。目前,已经出品或授权了动画《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三体》广播剧、三体时空沉浸展等内容作品,都是一些轻度的小项目。
2019年6月,B站宣布正式启动《三体》3D动画项目。《三体》动画由三体宇宙授权,B站注资,由曾获得B站和腾讯投资的原创动画公司艺画开天制作。而游族还是回去做自己擅长的游戏了,2020年6月,游族公告称已获得《三体》系列小说的十年游戏开发权。
尽管《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口碑崩盘,损伤了编剧两位DB此前积累的名声,但到目前为止,将由Netflix改编的《三体》系列剧集仍然是最受粉丝和市场期待的那一个。
此外,本剧集的监制方除了游族集团董事长林奇、三体宇宙副总裁赵骥龙,还有:
两位编剧DB的制作公司的新任总裁贝尔纳黛特·考尔菲德(Bernadette Caulfield,代表作:《权力的游戏》、《X档案》);
约翰逊和伯格曼制作公司T-Street的电视部门总裁内娜·罗德里格(Nena Rodrigue,此前曾任BBC美国的执行副总裁何AMC Network旗下Sundance TV的高级副总裁);
布拉德·⽪特(Brad Pitt)、迪·加德纳(Dede Gardner)和杰瑞⽶·克莱纳(Jeremy Kleiner)的B计划影业 (Plan B Entertainment), 代表作包括 Netflix 的《⽟⼦》、《星际探索》、以及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和《⽉光男孩》;
以及英国女演员裴淳华(Rosamund Pike,代表作《007:择日而亡》、《傲慢与偏见》、《消失的爱人》)和丈夫尤儒笔(Robie Uniacke)深耕国际知名⽂学作品领域的公司原条影业(Primitive Streak) 。
Netflix负责原创剧集部门的副总裁彼得·弗里德兰德(Peter Friedlander)是《三体》英文系列剧的项目主导者,他曾在Netflix制作了《黑镜》、《超感猎杀》等系列剧集,也一直在寻找“奇异的故事”,而获得雨果奖的《三体》系列小说就符合他的要求。
彼得·弗里德兰德为《三体》系列剧组建了这次的豪华创作团队,并称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是:向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致敬,并带领大家踏上这场终生难忘的冒险旅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剧版《三体》由杨文军执导,改编自刘慈欣所著的同名长篇科幻小说,剧集已于2019年5月正式备案。导演杨文军曾经执导电影《何以笙箫默》,电视剧《刀客家族的女人》、《扶摇皇后》等。

除了剧版《三体》之外,电影版、动画版《三体》目前也都在制作之中。电影版《三体》早在2015年就已立项,但是不知何故一直没有新消息发布;动画版《三体》由B站出品、三体宇宙和制作方艺画开天联合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接受新观念与摆脱旧观念,哪个更难?
摆脱旧观念更难,而且是太难、太难、太难了。
我们经常讲「空杯心态」,但从哲学上、心理学上,这个根本不可能。
因为那些内隐的思想已经牢牢地跟你在一起,如果你把内隐的思想清除掉,你这个主体也就不存在了。
内隐思想就像被植入硬盘的cookies。
——肯尼斯·霍博《清教徒的礼物》
该怎么办?
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为身体洗澡,我们可曾为我们的思想洗过澡?
哲学认识论的奠基者笛卡尔,为人类整个思想洗了一次澡,做了一个神奇的思维实验——我思故我在(你既然在思考、怀疑,肯定是有一个主的体存在的)
这是哲学上公认的,唯一的第一原理,只有我思故我在,除此之外的信念,你都可以怀疑,即普遍怀疑:
我绝不承认任何事情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地检查了它,知道了它确实为真。
洗苹果理论
比如,一筐苹果里,有几个苹果坏了,如果不把坏苹果弄出来,整筐苹果都会腐烂,那你怎么把坏苹果挑出来呢?
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筐里面翻到坏苹果,就扔出去。但笛卡尔选择的是第二种:
不管好苹果还是坏苹果,我全都倒出去,倒出去之后,一个一个再检查,把好苹果再捡回来。
这就是著名的洗苹果理论——所有的苹果都是坏苹果,倒出去,直到我检查它是好苹果之后,再捡回来,这种方法就叫普遍怀疑。
这种普遍怀疑到了何等程度?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不能阻碍纯逻辑推演的边界,这是人类思维多么美丽、神奇的地方?
我们往后退一步,合理的推理是精神的,而且的确是存在的,但精神以外的东西,包括我们的肉体,以至于这个世界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
切不可认为这句话是一个妄人讲的话,这句话写在《物演通论》里,我们精神以外的东西是否存在?不可知。
这就是伟大的不可知论。
也许,你会说这太扯淡、太虚无了吧,如果这样子,我们活下来的意义是什么?
请不要从这个角度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不可知论不但不会产生虚无,反而是进步的动力。
因为当你用不可知论的时候,所有你眼睛可见的东西构成的边界,对你而言,不存在,你完全可以打破它。
事实上,恰恰是不可知论,是科学革命的基本精神。
科学革命不是我们想象当中或者字面意义上的知识的革命,而是一种无知的革命。
——《人类简史》
而且,不可知论告诉我们,你首先假设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最有效的抵抗所知障的武器。
傅盛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假设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路径。
在这个认知基础之上,日常生活中,有2个小工具,可以帮我们给自己的思想洗个澡。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说过,如果一个理论总是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之下,那么可以说它已经不再是科学了。能够认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是证明一个科学家仍旧还是科学家的标志。
也就是说,科学家背后的标签就是,你要随时敢于承认,我错了。
同样,能够认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也是证明一个创业者依然还是创业者的标准。
就是那些拒绝证伪性的人,我永远都没错,如果我错了,都是别人的错,有没有这样的老板?
你看,这就不具备可证伪性了,创业者变成了一个咨询公司了,因为咨询公司就是永远都没错。
而且,如果你有错误,后来又为了保护这个错误,继续增加投资,最终导致错误变得越来越大,这种愚蠢就叫承诺升级效应。
案例:英特尔如何干掉存储器业务?
英特尔早期是做存储器的,但存储器被日本打得稀里哗啦。
有一次,格鲁夫和摩尔两个人坐在小房间里谈话,格鲁夫说:公司可能会换董事会,把我们干掉,如果我们选新的总裁,你认为他会干什么?
摩尔犹豫了一下:他可能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接着,格鲁夫盯着摩尔说:既然如此,我们自己干嘛不这么做呢?
然后这两个人就把存储器业务干掉了,转到了芯片业务。
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者,拒绝承诺升级,承认自己错了。
所以,再强调一次,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刘慈欣)
怪现象
心理学家摩尔在《批判性思维》里讲,从众效应是扭曲我们认知的最重要的罪魁祸首之一。
大家看,日常生活里面,是不是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D公司的CEO经常对自己说,如果A、B、C公司在做同样的事情,那一定都是对的;
如果大家都去烧钱买用户、买流量,那说明这件事就是对的,如果我不烧钱,那我就错了。
中国每年出现上百万创业者,绝大多数是跟风型的创业者,有几个有独立判断的?只是看到别人也做什么,然后我也做了,千团大战、万团大战……
我们再看投资人,也有这样一个怪现象:
募集资金基本靠PR,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尽职调查基本靠审计,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
没错吧?
独立思考,好难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呢?
凯恩斯说过,世俗的智慧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的名声来讲,遵循管理而失败要好过违背传管理而成功。
那些遵循风口失败的人和投资人,他也不觉得很羞耻,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如果你标新立异失败了,人家会说这是一个傻子。
所以,罗素讲过一句话: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独立思考。
当所有人都往死里走得时候,你能不能走一个相反的方向?
好难。
地狱里的石油商(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寓言)
有一个石油商人死了以后要去天堂。
天堂的看门人跟他说:我们天堂里面是有名额的,石油商人在天堂的名额已经满了,你别到天堂来了,你去别的地方吧。
这个石油商人说:你能不能让我跟其他的商人喊一句话?他说:没问题。
这个石油商人冲天堂里大喊了一声:兄弟们,地狱里有石油!
只见天堂里面的石油商就往下跳,跳完之后,看门人对石油商说:你快来吧,有你的位置了。
可这个石油商人却说:他们都往地狱里去,也许地狱里真的有石油,我也要去看一看。
谣言起于他本人,但最后他本人也跳进了地狱。
如何反从众效应?
如何破除从众效应—— 在他人犯错的时候,你要走相反的方向。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
——巴菲特
比如芒格,就曾用各种粗鄙的话批评那些著名的机构:
对金融机构和衍生品的警告:衍生品的会计法就是这么恶心,它像阴沟那么臭。错了,说美国的衍生品像阴沟那么臭,是对阴沟的侮辱。
对企业管理层做假账的批评:如果你把葡萄干和大便搅在一起,你得到的依然是大便。
对基金公司的批评:如果共同基金的监事是独立的,那么我就是俄罗斯波尔修芭蕾舞团的首席男明星。
对华尔街的批评:华尔街的平均道德水平连中等水平都不到。华尔街是世界上唯一一处能看着开着劳斯莱斯的富人,向那些挤地铁的人们,讨教成功秘籍的地方。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批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钱居然可以明目张胆地做假账,谁给我面包吃,我就给谁唱赞歌。
对股票期权的批评:我宁愿在妓院里弹钢琴谋生,也不愿意靠股票期权来赚钱。
你看,芒格就是这样一个靠反从众效应,取得巨大财富和人们尊重的人。
所以,并不是说你反从众效应,你就一定会走向社会的批评者、loser、穷人,你一样可以成功。
最后,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两句话:
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是傻子们坚信不疑。
—— 罗素
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定是愚蠢的。但凡是常识的东西,都是行将抛弃的谬误。
—— 王东岳
推荐书单
1.必读书——《机器人叛乱》
2.选读书——《超越智商》
3.如果你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可以读一读《乌合之众》:
群体无智慧,一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就会大大下降;
 群体无逻辑,群体只会形象思维;
 群体无意识,群体总是愿意听那些意志坚强的人;
 群体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被奴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 2018年刚开年,科技商业圈就炸锅了。先是王思聪有钱任性大撒币,一下子开启了“直播竞技答题”的赛道。忽如一夜撒币来,千家万家答题开。一时间涌现了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百万作战、网易大赢家……
2018年刚开年,科技商业圈就炸锅了。先是王思聪有钱任性大撒币,一下子开启了“直播竞技答题”的赛道。忽如一夜撒币来,千家万家答题开。一时间涌现了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百万作战、网易大赢家……
与此同时,投资大佬徐小平启动戏精模式,一则“不小心泄漏”的聊天记录,把整个圈子推进来区块链时代。一时间,所有主流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想办法跟区块链搭边,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被链+取代。
最近两天,网易运营课在荔枝微课和运营精选团队的联合炒作下,通过准二级分销加社群裂变,转眼刷遍了朋友圈。第二天,同程和曲凯就开始跟进……
如此热闹的开年,已经给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已经没有什么火爆的新品不会被模仿跟进了。
直播答题这条赛道从爆火到跟进,再到成为红海,只用了4天。手机端的“吃鸡”游戏,打起来也就一星期。
4天,一周,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是黑暗森林时代的死亡周期。
一、超限战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这样的故事重复上演。
曾经的好基友美团和滴滴骤然开战,筹划已久的王兴终于把战火推到出行领域,而声言“尔要战,便战”的程维,也将出击外卖战场。
“知识付费”领域战事升级,除了老牌玩家喜马拉雅、得到、知乎、果壳,新来的知名玩家有虎嗅、蜻蜓、微博、头条等等。
微博和贴吧的后院也着火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粉丝经济正在被截胡。纯视频内容平台爱奇艺做起了名为泡泡的粉丝社区,日活最大值已达6849万,这个高峰数据看起来已经直追贴吧了,这是明目张胆的流量蚕食。即使同为百度系,双方掐起来也绝不手软。
再早一点。年初,BAT全部杀向基于算法分发的内容feed流,做起了直播和短视频,搞起了作者补贴和MCN。
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会来自何方,就好像消灭陌陌的,永远不是另一个陌陌。
这就是2017年开始至今的互联网,每天发生的事情有一点超现实魔幻主义,各家之家的超限战、全面战逐步升级。
在过去的几年里,产品经理们奉若神明的信条是“克制”,产品千万别太重、功能别太多。
但是现在,那个坊间被认为最克制的“产品教父”张小龙,已经借“小程序”之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战火烧到了阿里的腹地,借力小程序的拼多多和内容电商们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势头。
小程序也把手偷偷伸到了应用商城和游戏分发渠道们的口袋里,在人口红利耗尽的今天,群印象、美篇、头脑王者、熬夜王者……这些小程序转眼攫取大批流量,有的据说一分钱没花,瞬间获得了千万用户、几十万日活。
对此,张教主云淡风轻地说:“克制不重要,合理才关键。”
二、模仿是必然,侵略是常态
张小龙不是唯一一个。过去的几年,很多人先是封神,然后果断打起自己的脸。
过去,大家都在说蓝海战略,都在说特劳特的定位聚焦,都在说长尾经济深耕细作,都在说克制……
结果2017年,各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力短视频、直播、算法推荐内容、问答、知识付费、人工智能、区块链……
短短几年,世界已经悄悄改变,在新的周期里,上一个周期奉若神明的信条纷纷失灵,互相的模仿侵略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生存信条,没有浪漫、情怀和友善。这一切的原因无外乎:
1. 时代的变轨
增量发展的好时代已经过去,存量竞争的时代正在来临。
移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正是市场蓬勃发展、蛋糕无限做大的好年月,人口红利还在,流量成本极低。各家只需要瞄准自己的蛋糕,聚焦挖深、深耕细作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抢别人的蛋糕,自己的蛋糕已经来不及吃完呢。
所以那个时代是克制的、友善的。
但是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人口红利不再、流量成本奇高,蛋糕就那么大不会更大了,各家要想有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去抢别人的蛋糕。你老老实实不去抢,也随时可能被别人侵入后院,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2. 竞争核心的明确。
“存量时代”,竞争的关键是持续的流量,是用户的留存,具体来说包含了四个层面:
吸走了用户的时间
抢占了用户的心智
获取了用户的数据
抓走了用户的关系链
微信控制了关系链,即便一开始没有抢占用户时间,只要推出公众号和朋友圈,也会渐渐吸走用户的时间。个性化推荐平台们掌握了用户数据,即使一开始没有控制心智,也会渐渐让用户心智离不开。
这就像拔河,掌握了某个关键用力点,后面的鲸吞蚕食只是多久的问题。这些稀缺战略资源,是各家必须去争夺的,如果你今天视而不见,只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明天一旦被别人掌控了这些核心,那么被收拾是迟早的事情。
3. 资本的推手
每家公司都要讲故事,都要开发新的市场、找到新的利润区。
百度必须讲人工智能的故事,向讯飞开火,必须讲内容的故事,向头条出击。同样,腾讯要在社交娱乐上讲一个更大的故事,比如拥有一套强大的电商金融体系,这时候小程序就必须推出来。
巨头如此,更何况尚未上岸的创业公司?更大的盘子、更大的概念、更宽广的赛道和市场……这些放到最后都是更加巨量的资金,是回报百倍千倍的资本梦。
还记得人人网最初上市的时候,打的是中国版脸书+推特+领英+……而现在,又玩起了直播、二手车和区块链(被约谈)吗?不要笑,这就是资本的尿性。
4. 缺乏创新的基因
在中国,第一性思维不吃香,大家做的就是市场上有什么,我举一反三、排列组合、模仿加创新。你共享单车,我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一切。
在我看来,这倒不是因为中国人中没有脑回路清奇的创新大神,而是因为投机和求稳的文化。创业公司们一般都是基于KPI和数据的考核导向,抄市场上已经火的东西是成功率最高,也最不容易出错的选择,而自己创新可是大概率失败、沦为笑柄的。
5. 客户需求和资源优势的自然扩张延伸
上游向中游入侵,中游向两端入侵,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爱奇艺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内容源和头部关系之后,泡泡社区中的明星空降、应援、探班活动、话题激辩就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当知乎已经建立起了知识的社区氛围,那么入侵知识付费和电子书不是太正常了吗?
6. 专利保护如此脆弱
在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中,技术专利是重要的壁垒。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专利的保护是如此脆弱和滞后,你申请了两年,好不容易专利下来了,黄花菜也凉了,或者对手稍微钻空子变通调整一下,你的专利就白申请了。
以上六点的合力,使我们面对着一个不能心存侥幸的时代,一个超限战全面开打的时代,一个黑暗森林时代。
三、创业的黑暗森林时代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是这样的:
1、宇宙的物质总量是一定的。
2、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3、文明会不断增长扩张。
4、文明之间存在着无法信任的猜疑链。
这在今天的时代完全成立,市场蛋糕总量已经一定,生存是每个公司的第一需要,每个公司都会不断增长、扩张,而公司之间的信任……你在逗我吗?更可怕的是,宇宙还是文明可以隐藏的黑暗森林,而在信息传播如此之快的今天,大家已经没那么容易藏起来了。
对小公司来说,如果你做的项目不小心火了,千万不要得意,因为你也暴露在所有尖嘴利牙大家伙们的视线中了。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透风的墙”的时代,想要闷声发大财、风景这边独好已经是痴人说梦,只要你的项目有了起色、风声就一定会走漏。
现在各家都在绞尽脑汁拼了命地想办法降低流量获取成本、获得更多流量粘合手段、打通更多快速盈利变现通道。只要你的项目符合其一,那么不用怀疑,上线的那一天起你的坐标已经暴露了。
四、你只有一星期
最近,BBC有一部非常轰动的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里面有一幕让笔者异常震撼:在清晨的科隆群岛,伴随着阳光的降临,一群海鬣蜥孵化出沙。但是,在新生命降临的第一秒,开始的便是一场生死赛跑,一群蛇早就盯上了他们并且悄悄地包围上来。是的,从出生的第一刻,在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刻,他们就必须玩命奔跑,否则就是最后一眼了。
不动则已,一动就被盯上,生命开始倒计时。这不就是今天的创业公司们?
要么,你做的东西永远不火,于是没有资本青睐、在寒冬中饿死,或者自给自足、做小生意默默无闻一辈子。
要么,你做的东西突然火了,资本、资源、人才都来了,但是转眼间你也被所有的公司盯上了,尤其那些找不到方向的AB轮公司,一定是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猛扑过来。
他们的资金、人才、经验更强,你凶多吉少。我们可以设想,从开发、测试、上线到全面推广,目前的节奏已经大大加快,一般的大中公司只要7天。
7天,这是留给新玩家的时间窗口,这是生死时速。
今天的资本圈早就玩起了击鼓传花的站队游戏,早已经圈子化、利益板结化、人际关系化。不是有人说了吗,王刚朱啸虎投则真格接,真格投则红衫接,红衫投则经纬接,他们都投则腾讯大概率接。所以如果你不是那个“被选中的人”,那么你将面对的是比你融资快很多倍的可怕对手。
可惜的是,新玩家一般都站不了队,因为资本们早就凑齐了很多背景了得的人、组成团队、就差一个方向了。你这一火,正好帮人指路了。
本来,总理说双创,就是为了给更多人机会和舞台,为了更多?潘靠梢圆晃食錾矶?嫦?=峁??匆当涑闪俗时敬笳剑?时居只ハ嗾径颖?拧S谑?潘砍闪伺诨遥?匆党闪酥晃时尘俺錾淼墓叵底时居蜗贰?/p>
资本之外,另一个从天而降的杀手锏是大公司的流量。米聊做了半天,微信一个QQ离线消息就让它前功尽弃。直播、抢答们打了半天,陌陌、头条只要一个流量导入就弯道超车。
这样说来真的丧,创业者们还有救吗?
五、九根救命稻草
创业者之所以一火就被抄、一被抄就死,说白了还是因为产品和运营没有明显的门槛,很容易就陷入资本大战。而资本大战一旦开始,没有背景和圈子的你也就只有陪太子们读书了。
所以,与天天想着2VC、钻研着如何迎合资本的大多数创业者们相反,我认为核心是:
如何在短期内建立“结界”,屏蔽资本?如何避开资本正在关注(未来可能关注、符合趋势)的领域?如何让资本看不上、或者看上了也干着急?如何让资本的作用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中最小化,从而屏蔽所有资本密集者的优势?
具体来看,有9条逃生策略:
1. 快打慢
兵贵神速,假设大公司跟进抄袭你只用7天,那么你能不能在7天就点爆、就把壁垒铸起来?这样等大家伙进场时,你至少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或流量),可以从容退却,甚至打出了名声、抢占了心智。
要做到这种快,一个要点就是做“点”而不做“大平台”,压缩研发周期、做小产品。比如朋友猜猜这样的小程序,聚焦一个点,7天内就爆火,获得几百万用户、千万级UGC,取得了传统玩家几年才能获得的兴趣资料库,壁垒构建之后,大家伙追还有意义吗?
2. 新打旧
小公司的第二个武器是趋势。大公司都是有惯性的、适应新趋势下的思维和打法,需要太多的时间,而小公司往往更容易发现这种趋势的变局,也更容易适应。
当传统的手机厂商还在拼渠道促销时,雷军敏锐发现了市场和营销模式的变轨,从0库存到社群参与,带来了小米的第一波爆发。
3. 斗打和
大公司很容易陷入到大公司病中,一个新的方向来了,大把的时间花在沟通协调和平衡利益上。KPI导向下的中层干部往往反对变革,因为旧有的产品业务体系是他们最适应、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
有一个人在几年前就提出个性化推荐是内容搜索的未来,他不是张一鸣,他是李彦宏,可百度真正转向内容推荐用了多久?
4. 奇打正
千万不要针对大公司的优势,做“人有我优”的优化,你百度搜得好、我搜得更好,这样想就完蛋了。一来你根本不可能抢占用户心智,二来大公司只要轻轻一迭代,你那点优势就荡然无存。
真正好的打法是,立足于大公司的优点做反向思考,这样他跟都跟不了。
你Facebook上用户资料详细,那我Snapchat上干脆阅后即焚、用户资料都不留下来,有本事你跟?你微视、秒拍财大气粗明星多,那我快手干脆彻底下沉三四线,连明星推荐都不做,完全算法分发。
5. 虚打实
在信息总会走漏风声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战略欺骗”,制造一大堆虚假垃圾信息,去迷惑对手,让他摸不着脑袋。
厉害的公司,总是隐藏真正赚钱的点,同时散布一大堆根本不赚钱的点。或者半真半假,我的成功是因为ABCD,结果我只对外讲BC,A我打死不说,还混入一个EF。
6. 制衡术
小家伙要不停唆使大家伙互相斗争,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制衡,为自己谋得发展空间。
你百度跑去和美团打O2O了,我今日头条就有机会起来,侵吞你内容分发的一块。你各个内容平台打的不可开交,我做内容的就能逐步起来,甚至结成MCN获得最高的议价空间。
7. 留后手
任何时候,都不要孤注一掷、和盘托出,要学会留一手。当别人都认为微信已经够重、小程序根本没有流量入口时,张小龙只是轻轻地把首页下拉,立刻一个顶栏列表就来了。
只有傻瓜才会小有成就就洋洋自得、著书立说,对心有大盘的人来说,这只是第一次亮剑,真正的黑科技杀手锏还在冰山下面静静等待呢。
8. 当鲨鱼
免费补贴、构建生态、放水养鱼的事情就交给大家伙吧。我们就做鲨鱼,看到机会就扑上去,迅速进食、直接盈利、毫不留情,避开一切需要靠资金、人力、流量优势持久投入的区域。
比如最近火起来的红包、赞赏类小程序,盈利模式就是收税,你用我发了100元创意红包,我就收百分之一,1元钱。但是假设过年了,这个红包一夜之间火了,1000万人每人发了100元红包,开发者就一下子收割了1000万,这可比融资靠谱多了。
等到几场仗后,鲨鱼喂肥了,背景也有了,我们再想后头的大事也不迟。
9. 做苦功
做整个产业链上“不起眼、看不上”的脏活累活,让大家伙挣容易的钱。但是你下苦工夫、笨功夫,一旦做得好反而成为壁垒。
京东一上来做物流,大家都认为刘强东脑子烧坏了,这么重!结果几年下来,物流体系反而成了壁垒。各个社交平台都在打约炮,朋友印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挖掘用户的兴趣三观标签和UCG数据上,这不可能短期就见成效,却可能最终实现用户的智能精准匹配。
可是,就算这9条你都做了,就真的可以逃出生天吗?
很遗憾,你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