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发表报告指出,君实生物继续在临床、监管和业务发展上有稳健的进展,旗下PD-1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估计该公司将继续扩张海外市场足迹。另外,礼来公司(LLY.US)早前公布获取得到中和抗体验证数据,而君实生物也正透过与微境生物就四款抗肿瘤小分子药物达成合作扩阔产品线。因此该行重申“增持”评级,目标价68港元。
该行表示,君实生物旗下PD-1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为国际市场开启了大门,相信这将有助其大幅加快药物开发以及潜在于美国和中国以外市场获批。考虑到目前数据正面,加上相关需求未被满足,相信最快将在2021年末获得FDA的批准,并预计将对海外市场的潜在合作有所帮助,为公司带来更多上行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花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君实生物的中和抗体(NAb)产品JS016研发进展顺利,目前已成功完成临床IA期试验,并且正在中国进行IB期和准备之后的II及III期试验,海外专利许可则已授予礼来公司(LLY.US),目前正在美国进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预期未来两年内可供给数十万名患者使用。
该行认为,NAb产品为众多治疗方法中最理想的,该产品将与患者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结合去破坏病毒,达到治疗和预防用途,相比之下,潜在病毒突变的可能性也更低。
其他核心产品方面,PD-1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生产率提高,令其毛利提升90%,加上销售团队将从目前的500名进一步扩大到1000名,预期将支持该公司未来的发展。
因此,花旗维持君实生物“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80港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瑞信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君实生物与独立第三方南京英派药业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瑞信预期合营公司的IMP4297将会在2022、2025、2030年,为公司分别带来1500万、1.42亿、2.45亿美元的销售额。
目前瑞信下调对该公司2020至2021年度亏损预测8.6%及2%,升2022年盈利预测9.1%,因此目标价由52港元升至59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3月30日晚,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7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同意君实生物发行上市。君实生物长达半年的科创板之行也终于步入了注册阶段。
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12年(前身“君实”)。2015年8月,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在港交所实施新规后,成为第一批落户港股医药板块的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
此次,君实生物科创板过会成功,已经预定了首家“新三板+H+A”公司的名号。
作为一家年轻的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一路过关斩将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新三板期间,君实生物累计进行6次定向增发,募资约16.16亿元。港股上市首发募资净额25.94亿元,用于在研药物研发和商业化、投资和收购药物行业公司以及补充营运资金。这一次君实生物科创板上市拟募资27亿元,将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临港项目,并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从募资用途来看,君实生物实在缺钱,一是研发投入耗资不菲,二是公司现金流紧张。
根据君实生物港交所年报披露,其2019年研发开支为9.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5.8%,同期公,公司在首款商业化药品上市销售后实现7.75亿元收入,但其研发支出远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另据科创板招股书,君实生物在未有商业化产品的2016年-2018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5.38亿元,对应的营收分别为593万元、5450万元、293万元。结合来看,公司仍处于早期高研发投入阶段。
目前,君实生物有20项在研产品,其中9项处于临床阶段,其唯一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特瑞普利单抗(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称为拓益,2019年销售收入为7.74亿元,还处于销量爬坡阶段,短期内无法盈利。
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君实生物的银行结余及现金由上年同期的27.64亿元减至12.14亿元。获取新的融资渠道,对君实生物来说迫在眉睫。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未盈利的生物制药股。
3月30日,复星医药、复兴国际公布,其董事会已经批准复宏汉霖科创板上市议案,称此举有利于复宏汉霖拓宽融资渠道。复宏汉霖此前发布港股上市以来首份年报,2019年亏损8.75亿元,同比扩大73.43%,研发活动的扩大是亏损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港股未盈利生物制药股,大都处于早期研发投入阶段,对于资金需求迫切。在科创板向未盈利公司敞开大门后,更多的港交所B类股或将谋求“H+A”上市。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