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新区进入“量质同飞”新阶段-蜗牛派

广东省高新区进入“量质同飞”新阶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而广东的创新实践表明: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则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牛鼻子”。我省近年大力建设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使其进入高质量、加速度的发展阶段。据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我省11家国家高新区排名全部实现提升,其中,深圳高新区跃居全国第2名,广州高新区进入全国前10名。笔者昨天从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1—8月,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3445亿元,增长16%,实现工业总产值19109亿元,增长6.8%,出口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7.7%和 8.6%。

  推动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

  从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中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园,到拥有14家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广东探索发展高新区已经走过了33年光阴。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这是我省明确的目标。

  去年是我省国家高新区的“丰收年”。在科技部2017年评价结果中,我省国家高新区排名全部实现提升,其中深圳高新区跃居全国第2,广州高新区位列全国第10,佛山高新区连续3年取得进步,上升到第29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名列全国高新区第4名的深圳,在一年时间里再次实现质的飞跃,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以占全省0.2%的土地,创造了1/6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这就是高新区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据统计,2017年广东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2479亿元,同比增长19.8%;实际上缴税收1550亿元。

  我省高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主要源于我省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及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的实施。

  深圳高新区的创新投入,已经位居全国第1;广州、惠州等多个高新区,2017年对科技的投入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创新券等政策,更是激励更多企业积极投入,大胆创新。

  正是看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牛鼻子”作用,我省高新区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占比50%行动,如今深圳、佛山等4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超过60%,远高于全国44.9%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省孵化器数量在不断增加,194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效益,也在从量变向质变发展。

  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是我省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又一特点。去年,广州高新区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位列全国第3;深圳高新区万人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位居全国第1……高新区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激发创新活力高新企业超3万家

  10月15日,2018年全国双创周落幕,在今年的双创周活动上,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柔性显示屏首次亮相,成为全场焦点之一。

  “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首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动力。”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说。没有采用国外主流的曲面显示技术路线,柔宇科技在材料、工艺、器件等方面拥有200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3万家,存量达3.3万家,同比增长66%,继续保持全国第1。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企业比例的不断增加,我省高新区产业升级和机构优化能力得到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也是“专利大户”之一。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介绍,光启迄今共申请专利4965件,其中发明专利3400件,授权专利3005件,授权发明专利1562件,每年光专利维护费就超过1000万元。其中,关键核心技术超材料技术申请专利达到2811件,占全世界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光启不仅有顶尖技术,还有顶尖的产品,自主研发了超级WiFi、便携式超材料平板卫通站、汽车超材料结构件等超材料产品。

  广东的创新工作,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与经济密切结合。而且,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这个特色越来越突出。2017年,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省总数的88.9%。每年科技奖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占获奖企业总数一半以上。各个高新区里,都形成了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性产业集群。例如,广州高新区已形成电子、汽车、化工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

  孵化器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3073家,位居全国第1;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的企业达2万家。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868家,在孵企业总数超过2.4万家。这个机制,为广东涌现更多创新的新生力量打下了基础。

  ARM、商汤科技、云天励飞、新国都技术……深圳湾创业广场西接腾讯全球总部大楼、东临百度国际大厦、南靠阿里国际总部,这种“天然”的区位优势吸引了300多家“双创”企业入驻。

  “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这句话日益成为创客们的共识。“正是基于深圳开放包容的环境,才能让我们这个初创企业发展得这么快,2年就能产生过亿的营收。”深圳市云天励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宁说。

  众创空间是我省科技企业孵化的重要一环。截至2017年底,我省众创空间达735家,其中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的众创空间为234家,两项指标均列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全省已实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省级高新区省级孵化器全覆盖,形成相对完善的创业生态。

  广州足步医疗科技公司所研发的“行者一号”,以“54.21小时持续行走134公里”的成绩,获得四足式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家公司从广州达安创谷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器毕业,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黑科技成果正在进行转化。达安创谷已孵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超过230家。

  这些年来,全省积极实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省级高新区省级孵化器全覆盖”,令高新区有更强的发展动力。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在高新区建立孵化平台。特别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仅广州高新区就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44家,位列全国第5位;佛山高新区拥有64家,位于全国第13位。佛山高新区加强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了机器人自主创新研发中心、金融创新产业中心及孵化园,为这个传统工业重地注入青春活力。

  2017年以来,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家赋予广东重要的创新目标。而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力。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契机,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这两篇文章,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赢得先机,这是广东正在努力实践的任务。

  广东高新区发展成绩单

  2017年,我省11家国家高新区排名全部实现提升。深圳高新区跃居全国第2名,广州高新区进入全国前10名

  今年1—8月,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3445亿元,增长16%,实现工业总产值19109亿元,增长6.8%,出口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7.7%和8.6%

  2017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3万家,存量达3.3万家,同比增长66%,继续保持全国第1

  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3073家,位居全国第1;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的企业达2万家。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868家,在孵企业总数超过2.4万家。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