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准生物创始人谈静泉:潜深细分领域的挖掘才是机会-蜗牛派

晶准生物创始人谈静泉:潜深细分领域的挖掘才是机会

晶准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膜蛋白技术的CRO公司,晶准生物的技术平台以基因编辑、膜蛋白制备、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筛选和以结构为基础的抗体设计为五大核心技术板块,以靶向膜蛋白(GPCR)的纳米抗体开发和改造为主要特色。晶准生物将建立创新纳米抗体筛选平台,国内目前专注于纳米抗体研发的企业还较少。

晶准生物希望通过创新与合作打造聚焦于靶向新药早期研发阶段的创新技术平台,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与产品,努力肩负起“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晶准生物创始人谈静泉博士师从膜蛋白结晶技术发明人Martin Caffrey教授,还曾与诺贝尔奖获得者Brian Kobilka教授等领域内的最顶级的科学家们合作,也曾主导过与多家海外知名药企合作的药物研发技术服务项目。目前晶准生物已在欧洲、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多地相继建立研发部门。

2018年,中科创投,天使轮;

2019年,拉尔夫创投,天使+;

2020年,动平衡资本,Pre-A轮;

谈静泉从创业历程、企业模式、行业发展、产品落地、未来挑战等角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亿欧经过整理为大家还原精彩的分享内容。

主持人提问环节

提问:能否简单介绍下您之前的经历与创业的初心?

谈静泉回答:

我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度过的,之后在06年到爱尔兰,进入Martin Caffrey教授的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专门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幸参与过Brian Kobilka教授的课题,他因为在GPCR结构和功能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诺奖工作中有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我的导师Martin Caffrey发明的,Lipidic Cubic Phase,简称LCP,中文名叫做脂立方相法。

但是说实话,读博阶段的我还没想清楚未来到底要做什么,在做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摇摆了很久,虽然最后在2014年决定回国进入企业做事,但心里依然没有明确的定位。

回国后,我先后在上海睿智化学和无锡佰翱得这两家优秀的CRO公司,主要负责以结构为基础的药物设计项目。在此期间,我逐渐跟很多国内外的药企、生物技术公司接触,既有技术上的合作,也有商务谈判的交流。这两份工作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接触的环境跟以前埋头做实验完全不同,也打开了我的视野。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博士期间掌握的理论和技术有着明确的应用价值,而且属于稀缺的高端技术。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自己来做这件事情。这个念头从萌芽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我每天努力工作的最原始动力。直到最后它强大到让我无法抗拒的时候,也就是在2017年底,我终于决定辞职,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晶准生物。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中,其实没有考虑太多初心之类的哲学问题,就是简单地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而我又擅长,没准真的可以做出点大事。

提问:谈总的经历不仅丰富而且也是精准啊。那么现在医药研发对靶点精准定向要求越来越高,为何晶准最初就定位选择专注于靶向膜蛋白(GPCR)的研发?

谈静泉回答:

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市场。

市场决定了一个公司想要成功,那做的事情就不能没有市场,不能是自娱自乐。

膜蛋白是存在于生物膜表面的一类蛋白,包括受体蛋白、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和连接蛋白等,这些蛋白通常都是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开关。明星靶点PD1、PD-L1和EGFR等等都是膜蛋白,它们大多数为1次跨膜蛋白、研究起来相对简单,竞争比较激烈。

GPCR全称是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受体蛋白。但它指的不是一个蛋白,而是一个膜蛋白大家族。GPCR共有800多个,其中可成药靶点大概有384个。它跟几乎所有疾病领域都有关联,比如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甚至病毒感染等等。从市场角度上说,选择了GPCR就等于选择了无限的可能性,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其次,就是我的技术背景。

在海外留学期间,我都是在做膜蛋白相关研究,并且有机会接触到GPCR的结构解析工作中。这是一类研发难度非常高的膜蛋白,和单次跨膜的膜蛋白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多年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这样考虑下来,选择有较高技术壁垒的GPCR靶点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提问:谈总,您如何看待未来国内外CRO市场的发展?现阶段也有不少CRO企业上市成功,对于晶准来说,未来与他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化发展?

谈静泉回答:

张总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多投资人也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CRO的成长是制药和其它很多行业为了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而要走的必经之路。在国外,医药CRO已经发展了可能有三四十年。而在国内,则要从2000年前后的那一批公司算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在2010年前后开始迅速增长,其中一些公司陆续在海内外上市,给我们树立了很多成功的典范。所以,我个人观点是,目前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到黄金周期。

不仅如此,在未来5年内这个行业可能还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CRO行业和它所服务的行业,在大趋势上应该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生物医药行业极有可能很快迎来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新高峰背后的逻辑是理论和技术的积累,比如新靶点研究上的不断突破,比如不同种类抗体药的百花齐放,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等等。

为了更好地在新一轮爆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晶准生物也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发展的规划。作为新型的、初创的CRO,我们不会在平台覆盖面和企业规模上去和已经成熟的大公司竞争,而是切入到一个具体明确、具有足够挖潜深度的细分领域,并且围绕该市场的需求和团队自身具备的技术,打造特色研发平台。

我这里也正好借此机会,从晶准生物的名字与logo上多讲一点团队的想法。

晶准生物的英文名是CRYCISION,它的前3个字母来源于晶体的英文单词CRY-stal,后6个字母则来源于精准的英文单词pre-CISION,它体现了以晶体结构为基础的精准药物发现平台这个特色。比较巧合的是,精准和晶准是谐音。

而我们的logo里面,“Y”这个字母的三个分支是用棱柱状晶体来表现的,传统单抗的三维立体结构正是“Y”字型,这进一步说明晶准是以抗体药研发为终极目标,会通过晶体结构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提问:谈总见解带着中观预测,企业的名字通常也是个故事。那么目前晶准生物与客户合作的模式会有哪些?Pre-A轮之后合作板块或模式是否也会升级?

谈静泉回答:

我们晶准生物前期基本上没有做任何宣传,所以现阶段客户也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模式上主要参考传统的CRO企业,以订单形式进行。即每个项目设置里程碑节点,到达节点即收取该部分费用。

完成本轮融资后,我们的平台会得到升级,团队也在不断壮大和成熟。我们现在的团队,不算创始人,一共15人,其中就有2名博士3名硕士,这个科研实力是相当强的。而相应的,我们也会逐渐把客户群体拓展到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以此前积累的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市场宣传和BD活动。未来,将会有一部分项目继续以现有的订单形式提供技术服务,另一部分项目则以合作开发形式来实现。

提问:现在部分医药研发选择通过AI技术来提高研发效率,那么在您看来AI对结构生物学以及CRO行业会带来哪些不同于以往的变化?

谈静泉回答: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好几个学科和领域,所以我只能从个人很有限的知识和技术积累来进行一个粗略分析。

我认为AI普及到各行各业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有一些客观因素,会影响生物医药行业内AI普及的速度。

生物医药行业里最大的问题是,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协同体系,现有知识和理论还依然处在积累和发展阶段,而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已知数据的训练才能发挥作用。要在生物医药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如何在数据量有限、甚至数据有问题的场景下得出可靠结论”的问题。

根据我从部分AI公司创始人那里了解到的有限信息来看,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现阶段涉及医药行业的AI应用,可能更多集中在影像处理、大数据处理等方面,而在制药或者结构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比较薄弱,仍然是以经典的物理、化学和药物化学理论为核心指导,AI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算法进行细节层面的修正。所以,对CRO行业以及整个医药行业来说,AI要普及,一方面依赖于算法的不断完善发展,另一方面还得看生物学本身的完善发展,缺一不可。

提问:对,认同场景与数据的关联问题。本轮融资后,晶准将建立创新纳米抗体筛选平台,该平台建立后,对市场以及研发的积极的作用有哪些?目前已上市的药物,针对GPCR这一类靶点的有多少占比?

谈静泉回答:

GPCR作为最重要的一类膜蛋白药物靶点,一直是药企关注的重点领域。已上市药物中有接近40%都是针对它们的,每年的销售额超过千亿美元。因为小分子药物存在的历史更长,所以在这些药物中,绝大部分都是小分子药物,近几年才逐渐有抗体药物通过FDA审批上市。

晶准生物的平台虽然也完全适用于不同形式药物的研发,但主要还将聚焦在抗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上,即纳米抗体。纳米抗体最早发现于羊驼、骆驼和鲨鱼等物种体内,是一种理化性质十分优秀的抗体,生产难度小成本低,而且可以很容易改造成不同形式的抗体。

海外的一些企业在这个领域起步稍早。在2018年底,全球第一个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 (Caplacizumab)已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2019年初和今年初它也陆续在美国和加拿大获批上市。这是纳米抗体作为一种药物形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全力地跟进。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希望我们的研发平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助力,加快中国在这个领域追赶国际领先水平的速度。

提问:谈总,行云流水的回答非常棒,那么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对您来说,晶准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技术/研发/市场)

谈静泉回答:

因为有团队作为支撑,所以我对晶准生物的研发能力并不担心;而有GPCR这一类发展潜力巨大的靶点,我也不是很担心市场问题;所以在我看来,晶准生物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目前晶准生物的研发平台有5大核心环节:基因编辑、膜蛋白制备、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筛选和以结构为基础的抗体设计。这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技术发展更迭。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火爆的生物技术,在多个版本的更迭过程中,编辑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一直在不断提升,以它为基础的靶点研究手段层出不穷。

用于溶解和稳定膜蛋白的试剂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多个版本,现在甚至有应用无机材料的突破性方法。而在膜蛋白抗原准备上,传统方法被证明并非最优选择,细胞免疫、DNA免疫、细胞膜免疫、脂质体、纳米盘和类病毒颗粒等手段百花齐放。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电镜的应用对晶体X光衍射技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其存在着硬件方面的限制,暂时还无法大规模用于GPCR制药领域,但也已经出现了用电镜解析GPCR结构的个别成功案例。

在生物大分子筛选和以结构为基础的抗体设计这两个领域,也都一直有理论知识的完善和技术更新,以及一些重要细节上的调整。

可以说,技术上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晶准生物对这个趋势有着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我们的创始团队有极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具备企业经验的管理者,但一个共同特点是我们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因此对新技术十分敏感和欢迎。所以,晶准生物的研发平台注定不会一成不变,会不断有新技术整合其中,成为公司发展的新驱动力。

后续的自由问答环节亦精彩,亿欧经过整理为呈现(备注:因社群为私域空间,故部分信息需经过提炼或脱敏)

久安资本 汪总 提问:谈总晚上好,目前创业企业拿到融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短短2年时间里,就获得了这么多资本的青睐,您觉得资本主要是看重晶准生物的哪些方面?

谈静泉回答:

我觉得资本对晶准的青睐主要是看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膜蛋白(GPCR)这个作为切入点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已知价值和潜在突破空间;另一个则是对团队技术背景和相关经验的认可,而且团队的默契程度和组合方式也比较合理。

伯乐会CEO、沪宁A轮会联合发起人 吴总 提问:谈博士,我注意到我们团队都是高学历的研究型的专业人士构成,您是如何发现并激励他们的?

谈静泉回答:

晶准的团队组成有一定的特色,一共有四个人。其中两位和我是武汉大学本科的同学,另外一位是我在爱尔兰留学时的同事。所以,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发现团队,团队一直就在身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团队互相很熟悉,有话可以直说,大家性格也特别合拍。拥有这样一个团队,我觉得十分幸运。

我们团队比较团结,大家没有什么激励的情况下也愿意把力气使到一处,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一致看好是最好的动力吧。如果硬要说激励的话,可能最初的股份就已经是最好的激励。

拉尔夫创投创始合伙人、江苏投资人中心发起人 陈总 点评:静泉,这次疫情对于你们来说是一次好的发展机会。

谈静泉回答:

谢谢陈总点评,也谢谢您在上一轮选择了晶准!这次疫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晶准也在抓紧进行相关的研发,希望能在结束前做出一些能用于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产品,为祖国出一把力。

拉尔夫创投创始合伙人、江苏投资人中心发起人 陈总 提问:估计今年项目有那些里程碑突破?

谈静泉回答:

今年最主要的里程碑突破是两个1:1个GPCR,1个纳米抗体。

仙人掌医疗 PeterPeng 提问:靶向新药切入哪些专病方向?哪些创新合作的模式?

谈静泉回答:

1)GPCR这类靶点跟几乎所有的疾病领域都有关系,这也是我们并没有专注于某一个疾病方向的原因;2)合作模式上,我们现阶段也并没有做过多创新,主要还是参照传统CRO的订单(FFS)、全时工作当量(FTE)和共同开发模式。

此次由亿欧江苏联合江苏投资人中心举办的第四期“云访谈”活动结束,此次活动持续接近两个小时,依然热度不减,活动将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创新创业服务者通过私域社群里提问回答的方式将优质知心观点汇聚,提问不怕尖锐,回答不必绕圈,场面大小已不重要,创投领域以知音共鸣、以实干为先的气氛也逐渐浓烈。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