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冲:方寸间雕琢“创业梦”:方寸间雕琢“创业梦”-蜗牛派

赵玉冲:方寸间雕琢“创业梦”:方寸间雕琢“创业梦”

  “这是《刘海戏金蟾》,这是《十八罗汉》,这是《岁岁平安》……”2月25日,在高邑县城照村赵玉冲的家中,他指着桌子上摆放着的精美核雕作品,向记者一一介绍。

  一件对襟黑棉袄,戴上一串自己制作的核雕手串,90后小伙赵玉冲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说起喜欢的核雕,他一改平日的沉默寡言,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我是在玩中发现了核雕的创业点子”

  核雕,在雅致之间微中见宏,尺幅之中窥大千世界,人生种种之情趣只在掌心那一枚“核”。

  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拇指大小的果核以及核桃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图样和纹路。明代散文家魏学洢在其传世名篇《核舟记》中写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赞的是艺人王叔远能在果核上雕刻东西的传神技艺。这篇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是能够追溯的最早最详尽有关核雕的文字记载。

  核雕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工艺。在小小果核上,刻刀一笔一画,雕出万千景致,诸如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车船瓶罐等。精妙的核雕技艺有不少拥趸,赵玉冲就是其中一个。

  “我是在玩中发现了核雕的创业点子。”23岁的赵玉冲说。他就读于大连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今年即将毕业。最初,雕刻对于赵玉冲来说是闲来无事信手拈来的乐趣。“小时候,我就常常拿着小刀在橡皮上、课桌上搞‘创作’,后来在木棍、石头上雕,雕刻就是我平时的休闲活动。”赵玉冲笑着说,这个乐趣一直持续到上了大学。读大学一年级时,他在学校旁一个不起眼的专营核雕小店里看见了一个“十八罗汉”的核雕,那件栩栩如生的作品让赵玉冲的心“沦陷”了。从此,他迷上了核雕,上网搜集核雕的信息,买来刻刀、各类果核进行雕刻,渐渐地近乎痴迷,“就连做梦都在雕核”。

  入行做核雕并没有拜师傅,全靠自己琢磨。对于赵玉冲来说,受伤是常有的事,手上一条条的划痕见证了他的努力。当年的他认为,自己也算有雕刻功底,再学核雕,应该是件简单的事。然而,临到操刀时,他才发现虽然都是靠刀工,可在木板、石头上雕刻和核雕之间的过程、细节相差千里。“核雕的制作工序分为选材、设计、整形、画图、粗雕、细琢、打孔、抛光等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要求十分严格。”赵玉冲说。

  为了学习核雕技艺,赵玉冲将一多半的生活费用来买橄榄核。那会儿,他将核雕视为自己最大的兴趣,也希望有一天能够靠这门手艺创业。经过一年半的自学,他终于雕刻出了第一件作品——弥勒佛。“现在看来那件作品还十分幼稚,可是当时我是欣喜若狂的。”赵玉冲说。

  当他每每去古玩城推销自己的核雕作品,要价5块钱一枚时,也乏人问津。“当时心里挺郁闷的,作品不被认可,我甚至有些想放弃了。但是核雕这门技艺需要耐得住性子,不能着急,也不能搞突击,用的是慢功夫。”赵玉冲回忆道。但只要拿起刀具和果核,他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根本停不下来”。

  2014年,赵玉冲在古玩城巧遇一位文玩老板,看过他的作品后,对方表示“你雕吧,我帮你找买家”,并且还帮他引荐了一些文玩藏家。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的第一件作品卖了500元。”赵玉冲说,现在,他和这位大他30多岁的文玩老板成了忘年交。

  “一步一个脚印稳定走自己的创业路”

  对赵玉冲来说,最难的要属自己设计图样这一道工序了。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年的经验,加之没有样品做参照,所以一开始他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开始的时候,是从网上找图样,然后批量雕刻,练习技术。但是核雕除了要有技术外,还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设计出有独创性的作品。所以我后来就一边学习,一边独立搞创作,尽量将自己从批量雕刻中释放出来,转而花心思在设计上。”赵玉冲,现在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设计的,遇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原材料,他往往会花上几天的时间来琢磨设计,力求将瑕疵巧妙地变成特色。

  除了对自己原材料的设计外,赵玉冲还会外出采风吸收灵感,或是观摩别人的作品,在脑海中分解其他师傅雕刻的场景,以此提高自己的水平。

  核雕也属于微雕的一种,“长不过寸,高不过分”,所以你必须睁大了眼睛,才能发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但是,一旦你看清了它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真是太美太巧妙了!”

  桃核雕《岁岁平安》,两个小童一起燃放爆竹,充满童趣的场面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童年时代;橄榄核透雕《乡趣》,绝妙地雕出了篱笆、古井、小狗、洗衣老妇人,好一幅恬静悠闲的农家生活场景……这就是赵玉冲刻刀下的核雕作品,它们不仅是工艺品,更是真正的艺术品。

  赵玉冲说,核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正如诗经《淇渔》咏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石家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现在正在集中精力设计一些以我们本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当代生活为主调的核雕作品。另外,我还想尝试将卡通造型与传统核雕结合。”赵玉冲说。

  现在,除了文玩圈内的人购买外,赵玉冲的核雕作品也开始在网上售卖。他的生意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一两万元,差的时候只有几百元。“我现在不求卖多少钱,主要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艺,设计有独创性的作品。再一个就是积累创业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稳定走自己的创业路,以求未来有更好发展。”赵玉冲说。

  “希望核雕能扎根在家乡土地上”

  事实上,除了自身的“痴迷”之外,也有一些温情的力量支撑着赵玉冲。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却一直支持儿子搞核雕,支持儿子创业 ,他们说:“只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咱们就得支持。”

  就算买不起鲜花,看不起电影,女友也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这个固执的姑娘坚信,总有一天,“更多人会看到他的才华”。

  有市场就有发展空间和前景。赵玉冲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核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核雕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尤其最近五六年,伴随艺术品收藏的热度,在玉雕、红木雕之后,纯手工的核雕也越来越为市场所追捧,尤其在北京、天津这些城市,核雕逐渐被藏友所熟悉并认可,需求暴增,价格也一路上扬。

  “现在有很多人看到核雕市场火爆,就把它当做一门生意,不踏实学习核雕技艺,而是走捷径,使用机器雕刻。这会扰乱市场,导致核雕价格下滑,因为很多玩家不敢再买核雕,怕买到机雕作品。” 赵玉冲说,他会一直坚持手工雕刻,因为手工核雕是有生命的,它充满了制作者的感情和艺术灵魂。

  “我想以后在家乡发展核雕,建立工作室免费向乡亲们传授技法,认可这门手艺,然后带领他们一起创业、就业。希望未来核雕能扎根在家乡土地上,就像中国核雕第一村——苏州的舟山村一样,凭借核雕发家致富。”赵玉冲说,目前,核雕市场很大,手工艺对环境没有影响,但却能创造很大的财富,它带动的劳动力年龄层大。

  “有些年轻人辍学了,就在家门口学习手艺。大人们农闲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创收。”这就是赵玉冲“最宏伟”的目标。

  一个个被人随意丢弃的果核,在别人眼中是“废物”,可在他眼中却是“宝”。他可以用手中的刻刀,将它们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叫赵玉冲,一位痴迷核雕的90后小伙子。从最初的闲来无事刻着玩,到如今用核雕来创业,即将毕业的他正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