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上走来创业达人-蜗牛派

村道上走来创业达人

  “其实家乡特产品质很好,卖不上价格主要是渠道问题,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东西好、好在哪。互联网就是一个可利用的工具。要想卖出好价钱,唯有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谢镇登说。2011年,从吉林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谢镇登回到家乡定安县黄竹镇南保村创业,开办农业庄园。

  这一举动,不仅气坏了父母,也招来了同村村民的嘲笑,好不容易出了一名大学生,不到大城市打拼,又跑回小山村里来务农,书不是白读了吗?

  “当时压力非常大。”但谢镇登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农村的舞台一样能让自己发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初,经过3年悉心管理,他种植的全程使用有机肥、不施农药的莲雾开始上市。提前做过市场调研后,谢镇登开始通过微信进行销售,逐步尝试互联网+的特产销售模式,以打破长期依赖收购商的局面。没想到这一招效果很好。他的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并且平时收购商收购莲雾7元/斤,他在网上可以卖到15至20元/斤。短短的半个月时间,6亩莲雾全部采摘完,销售额超过16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后,净赚了10万元。

  从前笑话他的村民,开始向谢镇登虚心请教,他也倾囊相授。现在,谢镇登可以骄傲地说:“回农村创业不见得比大城市差!”

  同样选择回乡创业的,还有来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营盘村委会牙阜村的小伙符志炳。

  “我是为这鱼去上大学的。”在牙阜村见到符志炳时,他直接了当地告诉记者。符志炳说的鱼是当地特色的大刺鳅。因为肉质鲜嫩,口感极佳,海南民间也流传着吃鱼要吃大刺鳅(海南话叫“嘎溜堆”)的俗语。

  深爱大山、从小吃着大刺鳅长大的符志炳,在2010年高考后报考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产专业。家人都希望他报考金融、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但最终拗不过执着的符志炳。

  大学毕业回乡当农民的符志炳出了名,他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符志炳却充耳不闻,一心要养自己的大刺鳅。

  大刺鳅的养殖需要活水,牙阜地区水资源丰富,常年有泉水从山上流下,他就引入山泉水,采取流水来养殖,模拟天然小溪的生活环境。没有大刺鳅鱼苗,他就依着大刺鳅的生活习性每天深夜到附近的小溪去捕大刺鳅,先后将300多条大刺鳅投入自己的活水养殖池。

  他把鱼儿们当孩子似的呵护,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天天守着池子,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研究对大刺鳅进行人工繁殖,功夫不有心人,他成功了。

  半斤左右的一条大刺鳅市场价是90元/斤,且供不应求。有人提出高价购买他的鱼。符志炳却不同意,好不容易开始的创业可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发展。爱鱼如命的他决定先扩大养殖,等成了规模,再考虑销售问题。

  海口市创业就业协会副会长,省创业导师团成员之一的曹同军在考察了大刺鳅养殖项目后也表示,大刺鳅养殖非常有特色,市场前景非常好,好好发展不但可以让消费者一饱口福,对创业者而言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