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天大的事 做靠谱的人-蜗牛派

想天大的事 做靠谱的人

  3月29日晚,中国队对卡塔尔队的生死一役,爱足球的罗澍却没顾上看。他和小伙伴们把自己研制的卫星电路拿去接受辐射试验,忙了整整一晚上。

  当他10点多钟回到宿舍打开电视时,屏幕上只剩下回顾和掌声。“还是很震撼!爱拼才会赢,国足做到了,我们也在这条路上走着。”他略微激动地说。

  爱拼才会赢!是的,生于1992年的罗澍,骨子里有90后的典型特征,典型到重点大学热门专业毕业后不愿进体制内工作,而是一气儿杀进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内的“印客时光”(众创空间),开了间微型的公司;而他选择的行业更是“拼”——航天。“我希望未来10年能干两件事情,把自己制造的卫星联接成通讯网;用自己的火箭把卫星送上天。”

  与早些年开个网店、搞搞餐饮的那批“创客”不同,如今像罗澍这种进到众创空间里的“90后”,已经把创业与创新更多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将触角往更高门槛的行业里延伸。进一步深谈下来,他们做的事情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天马行空”,凭借其知识储备和技术钻研,你能感觉到他们大胆、个性却也务实、靠谱,敢想、敢干同时也会干、实干。

  梦想还是要有的

  2015年7月才从中山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罗澍,应该算个小小的“学霸”,只是,他并不想做个课堂内的“乖宝宝”和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他的兴趣,在于对工程技术的钻研和对动手创造的专注。

  罗澍对卫星和航天的梦想,起源于从电视直播上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我能不能试着自己做一支火箭呢?”那时候才上小学的他突发奇想,从此一发不可收。

  得益于在大学教书的妈妈,罗澍能够近距离接触大学图书馆里丰富的专业书籍和众多理工科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从此泡图书馆查资料成了他每日课余必不可少的“工作”。“慢慢地琢磨到后来,你会发现做一支小火箭其实不难,只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外弹道,就是火箭怎么飞;还一个是内弹道,就是火药在发动机里怎么烧。那种点火后就一下子蹿到高空的焰火,事实上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火箭。”他轻描淡写地说。

  认真的学习钻研到初中有了实质性的成果。罗澍大胆地用刚学的C语言编写成仿真软件,用来解弹道计算的方程,发表在全国科研爱好者的网上社区“科创论坛”上。以此为窗口,他结识了众多的行业前辈和技术达人,并被一些团队所接纳,加入探空火箭项目,还先后两次参与了试射自制小火箭的活动。“这些经历、这些人脉资源,成了我现在创业必不可少的元素。”

  与罗澍相比,先后入驻广州“创客街”和时代TIT创业园的“口袋兼职”创始人兼CEO张议云不但不是名校“学霸”,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却同样专注于钻研,并毫不犹豫地将爱好发展成事业。

  从小爱玩游戏的他在13岁时开始自学编程,后来编写了一个程序,利用这个程序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每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高中时他与几个网友一起做了一个线上的黑客培训基地,每月收入也达到1万多元。2014年,张议云和广州大学华软学院的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款“口袋兼职”APP,从此成为一名“95后”总裁。

  主意大但也靠谱

  罗澍的广东科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印客时光”三楼。这是一家专门面向专业技术领域高端创业人群的民营孵化器企业,上下五层楼5000多平方米已经聚集了10多家公司。头一年免租金,还有一间公用的咖啡厅和一间会议室供年轻人商讨、演示、会议、洽谈以及休闲娱乐。

  一间200平方米的大房间就是事业的起点。房间中央,罗澍和另外三名团队成员一人一台电脑,面对面聚成一个“十”字;四周堆满了金属货架、仪器设备和各种电子元器件,看起来简陋杂乱。

  这么个地方就想造出卫星,还要送火箭上天?记者不得不叹服这些“90后”“心大、有主见”。但在他们自己看来,高远的理想实现起来确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

  什么都敢想的罗澍,有这个年龄的人所没有的老成稳重,说话慢条斯理,节奏平缓,力求每一句话都吐字清晰,表达准确。

  自从有了造火箭的想法,罗澍并没有冒冒失失地马上动手做,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理论准备,直到2011年和2015年,才与同道中人一起进行了两次试发火箭活动。“虽然火箭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但现代火箭的技术环节很复杂,需要建构大量的理论模型和进行完善的数据计算。这些都是技术活,不是盲目地尝试,错了再来就能解决的。这也是现代科研的规律。”二十几岁的他,说起理论来轻车熟路。

  搞科研需要做好理论功底,创业也需要市场依据。2014年底,罗澍遇到了中科红旗原副总黄思源,并把自己精心完成的一个调研讲给后者听,成功得到了他几百万元的风险投资。“我们当时就判断,接下来3年,小卫星的应用前景会很广阔,现在真的开始火起来了,国外第一批公司的产品投入服务,已经有销售额达到几十亿美元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人也不傻,都是业内专业人士,看得很清楚。如果你的想法真的不靠谱,不可能投钱给你。”罗澍坦言。

  罗澍团队里的黄冠、林健衡等也都是“90后”,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有工作,觉得做卫星“好玩儿”,就来了,甚至不惜辞掉工作,背井离乡。然而创业以来,他们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10点多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不要寄希望于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而是要判断准确,做靠谱的事情,并且努力地寻找机会。”

  自信但不自大

  团队建立起来,公司开起来后,这些“90后”创客对未来往往都有足够的自信。记者发现,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有信心解决好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比如钱。

  “我没想赚钱,钱就来了。”张议云说,互联网让风险投资人、天使投资这样的“词汇”不再显得那么高不可攀;而很多的民营众创空间,也会在它觉得有“赚头”的项目上进行投资。事实上,在不少90后创业者心目中,融资都不再是整个创业链条上最难的环节。

  张议云的公司,也曾经面临很大的困难。“那是刚刚成立时,产品开发出来了,原来找定的投资人突然不投了,我几乎都要宣告公司破产。”

  后来,同圈子的朋友突然给他介绍了一个投资人,“我们就谈了两个小时,然后投资方就同意投入200万。”就这样,广州极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了下来,现在已有60多名员工。

  罗澍同样不惧怕失败,“要100%的成功率,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个项目。”他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失败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损失,相反只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人往高处走,选择去干更难、更有挑战性、更不确定的事情,能力和水平的增长会快得多。“所以别去管别人失不失败,成功率有多高,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不过,自信的“90后”创客并不盲目自大。罗澍非常尊重并推崇团队里厉害的“技术控”,谈起比他小一岁已经研究生快毕业的黄冠,他坦然而真诚地说:“他比我有天分,学习好。”在张议云的公司里也看不到传统的公司构架。“我们没有部门,也没有层级,我们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都是直呼我名字,从不叫我老总。”

  甚至公司员工连发薪水的方式都“与众不同”。公司内部设立口袋金币,每个员工每天都拥有三枚金币,对应一定的现金数额。下班时,不同员工之间互相投票,金币最多前三名,可以将金币兑换成奖金。“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去中心化。商业的本质是协作,获得金币最多的人说明他的协作强度最高。”张议云说。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