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80后供电所长的创客梦-蜗牛派

贵州80后供电所长的创客梦

  1982年生的王渊有一长串的头衔:新蒲供电所副所长、遵义市原创音乐协会会长、遵义“奘乐队”吉他手……他的脑海里有许多关于工作的新奇构想,也有许多音符在碰撞。

  余廷强要去抄表了,他拿着一根绝缘杆,一个抄表器就出门了。“以前带脚扣,保险带,还要填写操作票,现在就简单多了。”57岁的余廷强,对手上的抄表器相当满意,记者还没有瞅个明白,他就把电量抄好了。“以前10分钟,现在10几秒,还不用爬杆。”

  余廷强来贵州电网公司遵义市郊供电局新蒲供电所16年了,相对而言,才来这里一年的副所长王渊是个“新”员工。但就这一年,王渊很快发现抄表工作中可改进部分,让抄表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并成为了所里的“降损达人”。

  新蒲初练兵

  2014年12月,王渊到了新蒲供电所。新蒲是遵义市城市化东扩的重要战场,一边是大型项目轰轰烈烈,一边是农村生活的依旧安详。快速的发展导致线路改迁频繁,台区线损管理不够规范。

  其实把王渊从高桥供电所调过来,是遵义市郊供电局局长陈坤的想法:“这个小伙子喜欢琢磨一些东西,这是他的优势。”

  新蒲供电所6个人要抄368个台变的关口计量,一般需要6—7天,这中间的时间差,造成电量差异非常大。“降线损,先得有准确清晰的电量来做比较。”王渊弄明白,必须在抄表对时上下功夫,才能知道不同线路的线损到底有多少。

  抄表器上自带红外功能,“不过只是用来检测的,不能读取数据,于是我就想从这里突破。”王渊联系了广州的厂家,厂方的技术人员告诉他,“应该可以做。”还把测试程序发给王渊。

  在图书馆、互联网上学习了一个月之后,王渊研制出了红外抄表器,“其实就是把相关的接口打开,并不太难。”但就是这个改进,让抄表的速度大大加快,变电站、10千伏线路、台变用多少电,一清二楚,为管理降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截至2015年10月,新蒲供电所的线损异常台区从185台降到了35台,综合线损从11.44%降到5.75%。

  最让新蒲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通过这个抄表神器,纠正了一个变电站计量关口的错误。2015年3月检查红机线的时候,发现该条线路在高峰时线损达到30%多,经过跟踪3个月,王渊向市局提出,请他们查看变电站的计量装置。遵义供电局计量中心来了技术人员,检查了一次,说没有问题。

  王渊又带领着人马继续查线路,反复地核实后,坚定了想法:“应该还是变电站的问题。”他们再次请市局来查一次,“不然的话,线损就太不正常了。”

  果然,第三次的时候,市局发现了是变电站计量装置的问题,“就为了这一块就补了150万千瓦时的电量。”陈坤告诉记者,在检查红机线的过程中,局里通过红外抄表技术的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出了部分用户窃电和计量接线错误问题,追回电量约30万千瓦时,与变电站追回的电量一起,一共补计了180万千瓦时的电量。

  “云上供电所”

  今年新蒲供电所的重点工作是“三个100”,即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现场必须数据100%统一,这就是贵州电网创先往基层落地的延续。

  “三个100”的前提是必须做到图实相符,王渊又开始动起了脑子:如果在每基电线杆下放一个手机卡进行GPS定位,那么在电脑上把每个位置连接起来用,不就是一个单线图吗?这样无论是抢修还是业扩,都可以大大增加可控性与精确度。

  说干就干,王渊拿了几基杆做过实验,但发现手机的GPS定位偏差有点大,“有几十米的偏差。”毕竟是民用数据,精确度不太好。

  王渊甚至还想在手机上开发一个APP代替移动作业终端,把一些日常工作,放在手机这个平台上来做。“毕竟手机是随身物品,做起来既快捷,也顺手。”

  像新蒲供电所每月要换40只电表,根据现在的流程,工作人员到现场拍照,把各种数据存底,然后把图片打印出来,搞一堆资料存档,“如果设计一个手机APP,可以在现场把资料拍了存到云端,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调取查阅,就方便多了。”

  其实对于王渊而言,满脑子都是各种想法,就像他玩音乐一样,唯一感到缺乏的就是时间,家有妻儿倚门而盼,旁有音乐梦想冲击,还有日常工作繁杂。

  我们采访见到王渊时,他已经连续加班了一天,疲惫而精神。“‘云上供电所’,是我的梦想,现在还有点远,我只能从简单的做起。”他笑着说。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