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李天天:现在谈大健康行业的下半场为时尚早-蜗牛派

丁香园李天天:现在谈大健康行业的下半场为时尚早

互联网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AI、5G等技术对疫情期间的医疗有着强大的助力,与一两年前相比,互联网和医疗机构的结合更深度、更整体。而在健康层面,互联网也没有缺席,一直以来在健康领域深耕的丁香园在疫情中的表现也非常亮眼。从疫情数据、防疫知识到线上义诊,丁香园总平台的流量已经达到了70多亿人次。

全球疫情爆发,丁香园又将诸如疫情地图、科普知识、医生教育等内容做成多语言版本上线,之前做的医生培训课程也进行了英文翻译。

很多人认为,疫情催发了多个行业爆发式发展,那么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呢?疫情暴露了中国医疗哪些方面的不足?远程医疗资源缺失能否解决?区块链、5G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什么变化?

3月20日,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做客[空中亚布力],并对此进行了解答。

以下为分享内容(有删减)。

1

2020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会出现大爆发

2020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出现大爆发吗?我的答案非常简单,不会。有三个理由。

第一,技术尚未突破。大概10年前,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医疗有时移不动”,因为用户在居家环境中很难拿到有意义的医疗级别的数据,即使到今天,我们也很难大规模、低成本地拿到这些数据。只有真正拿到这些数据,当技术真正得到突破,我们可以在家里将血尿常规、心电胸片、肝功肾功等项目全部基本完成,可以通过可穿戴、甚至可植入的设备完成,那时,我觉得移动医疗才算真正移动起来了,但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整个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出现拐点和大爆发还为时尚早,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个比较理性的预期。

第二,政策有待松绑。最近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鼓励互联网医疗的行业政策,这是好事情,对行业绝对是利好,但是在医疗领域,利好行业不等于利好企业。它利好的是谁呢?是公立医院,或者是纳入医保的医疗机构,而不是互联网医疗企业。

首先看医疗侧。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收费标准对标的是门诊收费标准,可报销的额度很低,因为医保的总额有限。医保对于互联网医疗支付的原则是与线下服务相一致,你必须依托于一个实体医疗机构才能刷医保、报销网上咨询费用。但是医院也在吃医保这块蛋糕,他们也在做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医保又是属地化管理,异地医保现在开通的也只有大病,连门诊都没有,报销的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指望这样一个政策能够让整个行业出现爆发是不可能的。

再看药品侧。因为异地现在也可以线上刷医保买药了,这对药品侧是不是利好呢?也不是。一是医保总额还是有限的,很难支持大规模线上刷医保买药;二是医保的支付也是跟线下的定点药店绑定,如果药店自己开办一家互联网医院,当然没问题,但如果第三方企业想去跟线下药店分享医保的额度,难度相当大。三是医保的属地化管理使得异地医保无法在药店打通。

所以在医疗侧和药品侧,医保政策对企业的利好都不大,更多还是利好医疗机构和药店,当然他们也是行业的组成部分,所以这个说法没有错:利好行业但是没有利好企业。

客观来说,这次政府的态度确实比2017年、2018年开放很多。医保支付逐渐在开放和松绑,但任何政策都会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也非常期望互联网医疗新政策开放度和容忍度更高一些。但还是那句话,保持合理预期。困境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打破,所有互联网医院面临的难题,绝不只是医保这一个问题。

以禁止线上首诊为例,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医院都禁止线上首诊,注意这是一条禁令。可是在这次疫情中,所有参与在线问诊的互联网公司都犯规了。为什么?疫情期间,很多线下门诊、医疗机构都关了,怎么可能让线下先完成首诊再到线上复诊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线首诊这个禁令实际已经完全被打破了,到今天为止,几百万的线上咨询问诊没有听说出现医疗事故。我们回头想一想,禁止线上首诊这个禁令是不是不合理呢?如果它是一个合理的政策,为什么所有的机构都违规,或者都冒着违规的风险来干这件事呢?所以我们期待着,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功能产生越来越多新的认知,未来做出更多的改变。

第三,医疗是低频行为。像疫情这种偶发事件带来的关注度,不太可能会带来一个根本的、持久不变的爆发式增长。所以疫情过后,各地的医疗机构、门诊、医院重新开张,线上服务又会回归到正常水平,疾病还是会回归到线下的服务场景中,但是民众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肯定会比以前高。就像我们前段时候看到的,家用的消杀用品、婴儿食品等的销量比之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美妆、药妆相比之前,都有大幅度下滑。可以看到,民众对于保护性的,家用的保护类产品会更加关注。当然疫情过后可能还会不一样,到时候我们再看。

医疗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是以生活方式为中心。

一个低频,一个高频。我觉得医疗不太能创造新的需求,但健康服务更高频,也更容易创造出一些因消费升级而带来的新需求。

丁香园是做健康端而不是医疗端的公司,我们对于医疗行业充满敬畏心,因为这是一个低频、高风险的行业,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地探索,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互联网能帮忙的地方有限。可是在健康端,大众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而丁香园和丁香医生的定位就是关注这种更高频、更刚需的健康需求。

我们认为这次疫情让整个互联网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推动比之前更深入,也更加整体,但在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障碍,所以不要过于乐观,保持合理的预期。通过这次疫情和我们自己的体会,我们认为在互联网、在公共卫生和大健康领域,存在着更多的机会。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相对于医疗领域它的机会会更多,而且也更高频。

2

疫情暴露了中国医疗的两个不足

Q:您提到要对今后的互联网医疗保持一个合理预期,你的预期是什么?

李天天:其实对于互联网医疗,首先还是要认清你的定位在哪里,如果你的定位就是在医疗的话,这个预期可能还要进一步压低,由于技术、政策的限制以及因为低频无法创造需求的限制,医疗行业很难在短期内出现高速的爆发式增长。

我其实更看好的还是面向日常生活场景的健康侧的服务和产品,我觉得这一块未来会有更快的增长。所以如果你做的真的是很硬核的医疗,还是要保持敬畏心。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慢、又非常保守、风险又非常高的行业。

Q:这次疫情暴露出来中国分级诊疗的不足,应该如何推进分级诊疗?互联网能做些什么?

李天天:在这次疫情中,我观察到的主要有两个不足。第一个不足是分级诊疗,以新加坡为例,在这次疫情中,新加坡应该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除了医院之外,新加坡还有800-900家PHPC(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公共卫生预备门诊),和国内的发热门诊有些类似。新加坡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居然有将近1000家的公共卫生预备门诊,而且这些门诊大部分是私立的、由社会资本开办的,很好地承担了前哨的功能,帮助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指导、防护。

而在国内,无论是我们的社区还是公立医院,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挤兑,这就是分级诊疗做的还不够好。所以我觉得疫情过后,国家应该更重视基础医疗的功能,更重视民营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社会资本所办的诊疗机构,能够让这些如繁星散在各处的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

这次疫情中,武汉亚心医院以及亚布力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创办的泰康同济医院都是民营医院,并且在这次抗疫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变成了定点医院。我觉得这都值得我们事后去反思,即如何进一步强化社会办医,进一步给社会办医机构进行松绑。

第二个不足更多还是来自医疗行业本身,我自己也是临床医生,我在接受临床医生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能够接受到的公共卫生预防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在这方面的训练也非常少,中国绝大部分的临床医生都是按照专科医生的培养路径去做的,所以很多医生对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流行病没有那么敏感,有时候会漏掉发现传染病的机会。所以,对于医生的教育体系,我们也要去反思。甚至在这次疫情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前线发言、能够站出来讲话的,绝大部分都是临床医生,而我们的公共卫生专家、预防专家、流行病专家却很少站出来输出观点。所以希望这次疫情过后,国家、政府能够更加重视CDC、公共卫生、流行病、传染病、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能够把对疫情的防范工作融入到我们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去,定期让临床医生掌握这些疾病的知识。

这几年,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现在已经出现了热带疾病、亚热带疾病北移的情况,比如登革热,现在浙江、河南、山东都已经出现了。所以这需要我们的医生,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领域、流行病领域、CDC的专家共同努力防范这些疫情。

Q:疫情激发了公众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需要,阿里健康巨头也在加快步伐,未来丁香园如何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李天天:我们不太会去想这种竞争的问题,虽然现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发展得比较快,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处于一个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包括医疗方面的技术突破、政策突破都还面临很多障碍,所以我觉得竞争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还是更关注用户的洞察。做互联网产品,深度洞察用户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丁香园,包括丁香医生未来的工作还是坚守既定的战略,坚持做健康,不做医疗、不做医院,我们的愿景是“健康更多、生活更好”,输出我们的专业能力,帮助民众养成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Q:目前疫情正在全球化,互联网能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些什么?

李天天:在现在这个阶段,互联网能够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它在信息和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巨大优势。首先是通过信息传播知识,因为互联网最擅长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通过互联网把专业的、科学的、专家有共识的信息变成老百姓(75.260, 2.20, 3.01%)能够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能够去传播,这是互联网非常擅长的事情。

其次就是技术。技术能够做什么呢?国内有一些互联网机构在做疫情地图,新冠肺炎自我评测的平台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输出,变成其他国家也能够使用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等疫情逐渐进入尾声,我觉得互联网还能够做一件事,也是丁香园在准备做的事情:我们计划在团队内部保留这样一支力量,这支力量会持续扮演一个看门人的角色,盯住全球各地疫情的新变化,收集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的疫情的新动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疫情也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丁香园和丁香医生一定要有这种全球视野和眼光。

Q:远程医疗资源缺失能否解决?

李天天:当然能,现在我们很多医疗机构在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服务能力延伸下去,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或者是跟远程的乡镇医院共建科室、共享专家资源,定点帮扶这些地区,让他们在当地就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应用。

Q:现在大医院一号难求,互联网可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吗?

李天天:不能完全解决。互联网更擅长解决的应该还是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我在网上作为一个神经科医生回答患者提问,患者一句:大夫,我头晕,就把我难倒了。因为跟头晕相关的病太多了,我看不到患者,无法进行检查,也看不了他的身体情况,很难通过他的表述去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所以我觉得,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出于医疗质量的考虑,还是要去医院看病,这是不可能被互联网所取代的。

大医院一号难求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鼓励社会办医,延伸大医院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到偏远地区,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控制在下级医院,让真正疑难复杂、罕见的疾病出现在大医院里。所以这个更多还是体制上的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Q:区块链、5G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什么变化?

李天天:互联网医疗还处于早期阶段,区块链和5G也是如此,两方碰到一块儿,现在还看不出来变化。我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利用5G能够推动远程会诊。可是大家要注意,5G技术虽然带来了远程会诊的便利,尤其是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医院、医疗机构都在用远程会诊跟前线医疗机构对接。可是如果疫情过了之后,平时我们看到的数据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我记得我看过一个数据,很多医院在一年当中使用远程会诊的次数平均不超过10次,所以我们可能会有点过于乐观,觉得5G技术一下子就让远程医疗变得触手可及,其实真正在现实生活应用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医保问题、患者支付问题、医疗机构的意愿、医生的意愿、患者的意愿……还是挺复杂,所以我也是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期待区块链、5G能够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Q:新冠疫情之后就会进入大健康行业的下半场吗?

李天天:我觉得现在谈下半场还为时尚早,上半场也只是刚刚开了个球而已。医疗这个行业可能跟其他行业有点不太一样,如果你用其他行业去类比的话,确实很多行业都已经到了下半场,但是医疗行业我觉得还远远没有到。

所以,在这个行业中,大家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保持合理的预期,用平常心、用开放的心态,不断关注行业、技术的变化,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机会。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