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孵化出壳”大学生: 让员工当老板的“甩手掌柜”-蜗牛派

首批“孵化出壳”大学生: 让员工当老板的“甩手掌柜”

  老板从来就是掌柜的,但掌柜的不一定就是老板。当很多企业家还沉醉商海博弈时,80后郎岩松却当起了“甩手掌柜”。走出4年创业孵化期,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又相继创办5家企业。风头正盛之时,果断“放权”,让员工当股东、做老板,自己从容掌舵,乐得清闲。

  初次见面,31岁的郎岩松一身书生气,但却不失成熟、稳重。郎岩松毕业于大连软件学院。2012年开始自己创业。他说:“因为自己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当时就想创立软件公司。但我们手里没有多少资金,正好那个时候中小企业园提供免费场地,还有很多扶持政策,包括政府、团市委等都鼓励创业,如果没有那些政策的话,可能创业还会晚一些。”

  当时,家里给郎岩松50万元作为“全额购房款”想让他扎根营口。偏执的他私下留出10万元,变成了“创业资金”。2012年5月,郎岩松和3位朋友合伙成立营口营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应用系统、信息平台、电商平台设计与开发,入驻中小企业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

  创业初期,郎岩松并不顺心。原本父母劝他继承家族企业,可郎岩松执意自己创业。本来十拿九稳的生意,因为家人背后“作梗”,一下子成了泡影。在经历订单流失、人员离岗等变故后,直到2013年,才有了转机。“2013年我们开始做58赶集,那个时候分类信息刚进入营口,正值风口,大家都不太清楚这个模式。当时,我们就借势而为,借助58这个大平台一下子就起来了。”

  2015年2月,郎岩松走出创业孵化基地,入驻营口电商大厦,组建营口丹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营口、铁岭、抚顺、本溪、阜新5个城市的赶集网房产业务。此后,他又成立了4家公司。郎岩松说:“我们经过一年的时间,成立了包括丹阳文化传媒、全元电子等6家公司。并在沈阳开了分公司,涉及金融及专业风险管理等业务。现在,创业孵化期我们已经走出来了,大概经历了三四年时间吧,算是‘孵化出壳’了。”

  6家公司、40多名员工,如何管控风险、降低运营成本、调动员工积极性,对郎岩松来说,既迫切,又棘手。在海尔集团考察后,他找到了解决方案——植入“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理念,实行股权、期权、分红权和表决权四权分立。“把我们原来所有细分的小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主要负责人,这样既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提高了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而我们只是负责管理一些法务、财务、成本等问题,其他都是由下属公司自主经营、制定政策,包括人力资源、分配机制。这种模式,他自己就相当于一个老板,他所有的员工,这些人都是老板。”

  员工角色的转变,最先反映在心态上。赶集网营口运营中心负责人王永刚说:“通过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人的惰性最起码没有了,现在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老板。原来我们实行打卡、口袋助理等实时跟踪,现在不需要了,每个人都会主动地去拓展业务,都拿到一定的股份了。”现在,仅郎岩松营销的赶集网房产业务,每年就促成房产交易近60亿元。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首批“孵化出壳”的大学生郎岩松更乐于分享创业成果。他说:“现在通过我们自己公司,下分出去的企业大概有6家;间接的我们只参股、不参与经营的有11家;没有参股、也没有参与经营,通过各种资源、政策、包括我们的扶持,完成创业或正在创业孵化的大概有40多家。眼下,正准备签一些大的融资机构、比较有前景、有创新观念的项目,做一些投资。同时,和高校进行合作,对所有想创业、或者正准备创业的这些年轻人、创业者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为以后更多的创业企业储备力量。”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