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孵化100多个特色项目 土家女儿城放飞创业梦-蜗牛派

4年孵化100多个特色项目 土家女儿城放飞创业梦

  1日,姚兰的恩施玉露茶形象店开张。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茶歌对唱,小店人气爆棚。

  姚兰是湖北民族学院应届毕业生。几个月前,带着创业梦想,姚兰来到恩施州城东郊土家女儿城,在创业孵化团队帮助下,开办了这家恩施玉露茶形象店。

  因旅游而兴的土家女儿城,如今正成为恩施青年创业“洼地”。

  “创意沙龙”梦想起航

  “创意沙龙”,女儿城创业孵化团队办公地。

  “你看,明天下午3点半,有个恩施玉露茶传承研讨会,晚上还有个小微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创意沙龙”负责人蒲圩指着工作动向牌介绍。

  这里是整个女儿城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交流的主题就是创业,干什么,怎么干。

  2013年,主打旅游牌、文化牌的商业综合体土家女儿城一开业,便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统计显示,仅去年一年,女儿城的旅游人次就达到500万。

  人流、物流的不断聚集,带来了巨大商机,近千名创业者在这里创业致富。在女儿城管理运营方——华硒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郭辉看来,短期的繁荣,并不能代表可持续发展。“只有年轻人一批批进入,一个个新的创业平台活了,女儿城才能始终朝气蓬勃。”2013年,与武汉一家创业孵化公司合作,女儿城成立创业孵化团队,“创意沙龙”应运而生。

  在沙龙的一面墙壁上,20多个商标引人注目。“纳西小院”“巷小里”“巴人客栈”“施南茶局”……在创业孵化团队扶持下,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4年来,华硒文化旅游公司累计投入创业孵化资金5000多万元,孵化100多个特色项目。

  找到好苗子,孵出好企业

  “创业孵化,就如同给刚发芽的小苗浇水一样,一天也不能停顿。”在女儿城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蒲圩向记者介绍。

  “28个摊位,全部免费提供,准入条件是在校生或者大学毕业3年内未就业的学生,项目主要包括手工艺、文化类、创新类、科技类产品。”蒲圩说,大学生有想法、有激情,缺的是资金、实践。创业孵化团队就从提供免费摊位开始,全程跟踪扶持。

  “三百两”银铺老板杨文斌是第一批从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走出来的创业者。2013年,杨文斌大学毕业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创业一条街叫卖自己的手工制品。创业孵化团队主动上门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如今,他自己有了独立的门店,每年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巷小里客栈”老板何晓篡,今年29岁。他的理想是开一个有格调的民俗客栈。怀揣这个创业梦想,他找到华硒文化旅游公司。很快,项目通过评审,公司支持他300万元无息创业贷款,同时免除5年房租。

  如今,客栈开业几个月,58间客房平均入住率达70%。尝到了创业甜头的何晓篡脸上写满幸福。

  卖文化卖创新,渐成女儿城主流

  随着一大批青年创业者的聚集,以卖文化、卖创新为主的第二代商户,正逐渐成为女儿城的主流。

  “在我这里就餐,吃的是菜,享受的是土家文化。”位于女儿城核心地段的土家民俗博物馆,负责人李万华见到记者就开始推销自创的“十大碗”餐饮品牌。

  土家民俗博物馆是女儿城最早孵化成功的企业之一。

  “十大碗”取自土家族传统婚宴习俗,主要包括蒸扣等各类土家族特色美食。贵宾席,就摆在土家民俗博物馆婚房里,身着民族服装的非遗传承人,唱着土家民歌传菜。在这里进餐,一不小心,就成了实景剧“拜堂成亲”的演员。试营业以来,顾客不断。

  创立“十大碗”,只是李万华经营思路之一。这几年,在女儿城每年500多万元的无偿支持下,李万华的博物馆请来一大批非遗文化传承人,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全方位向游客展示土家族文化。

  “在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同时,挖掘开发其中可以形成商业价值的部分。”李万华说,他要把博物馆从单一展示转型成多种要素集成的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