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人杨正华:在“创新”中寻求文化自信-蜗牛派

蜡染人杨正华:在“创新”中寻求文化自信

  “蜡染是苗族人的三大技艺之一,另外两种是银饰和苗绣。”杨正华说。他所出生及居住的贵州省安顺市地处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中国“蜡染之乡”,安顺蜡染也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蜡染作为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是指用熔蜡在棉布上作画,再以蓝靛多次浸染,布面随之呈现出蓝底白图的多种造型。在浸染过程中,作为防染剂的蜡在折叠漂洗中自然龟裂,或在制作人员的“故意为之”下呈现出“冰纹”,形成图纹丰富、风格独特的布料,进而制作成服装、饰品等。

  “蜡染制作全部纯手工,过程涉及一二十个步骤,因为极富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杨正华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顺有大大小小蜡染作坊四五百家,这些作坊生产的蜡染工艺品从这个西南小城销往全国各地。

  但好景不长,鱼龙混杂的现象导致整个蜡染品牌受到影响,行业逐步萎缩。目前,全市蜡染作坊只有约100家。此外,传统蜡染过去也有缺陷,棉布久存易坏,清洗中还会掉色。

  为了振兴蜡染工艺,1988年,刚从大学艺术系毕业、准备赴日本工作的杨正华就被安顺市平坝县政府挽留了下来。

  “我本是苗族,家中一直有制作蜡染的传统。大学期间,也跟着系主任研究过蜡染。”杨正华说。看到本地蜡染行业受挫,他也燃起了重振蜡染品牌的雄心,1993年他正式注册了一家蜡染厂,此后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历程。

  为解决掉色和布料问题,杨正华从石蜡配方和染料配方两个重点着手。在严格遵循安全的原则下,他着力研究蜡和染料新的制作、搭配问题。同时使用现代人喜欢的真丝、羊皮等新料子,进行受温、染色等方面的实验,最后获得成功,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家秘方。

  “时代在变,人们对蜡染工艺品的质量要求、审美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创新就是在传统蜡材料、染色技法、手工制作等核心技艺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进。”杨正华说。

  创新之路让杨正华寻找到了自信:一般而言,蜡染固色达到4级已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而杨正华的蜡染固色等级超过了4级,在他的蜡染厂里,真丝、羊绒等新料子制成的蜡染工艺品占到了全部产品的80%左右。此外,杨正华也先后获得贵州十大民间蜡染工艺大师、贵州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创新带来产品的畅销。自2013年以来,杨正华的蜡染厂一年生产蜡染工艺品8-10万件,销售额400-500万元,产品卖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并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他的蜡染厂也从当初的50多平方米扩展到了如今的7500余平方米,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

  杨正华说,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愈发重视传统民族文化、技艺等的保护,当地政府为他修建了一个地处景区的蜡染展示厅,用以向国内外游客宣传蜡染工艺品和蜡染文化,每年都有不少来自美国等国家的代表参观交流。

  “传统民族工艺需要在保护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增强文化的自信。”杨正华说,“同时还应主动对外推介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喜欢传统民族工艺并让这些工艺品融入他们的生活。”(完)

(责任编辑:韩梦晨)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