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派消息,城市级智慧云停车平台「享停车」已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并获得了上亿元配套建设资金,投资方为深圳某机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市场拓展和团队建设。
享停车隶属于厦门中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高新企业、双软企业,具有公共设施管理运营服务一级资质。早期主营智能一卡通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底,公司转型切入城市级停车资产投资管理与平台化运营服务,第一个样本城市永安市已于2018年投入运营。
据中卡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长平透露,目前享停车已签约下20余座城市,取得特许经营权的车位超过10万个,已联入平台的车位资源数十万个,平台用户数百万户。李长平预计,今年享停车的营收将过亿元。
通过实时车位数据,提高车位利用率
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其中汽车2.5亿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有66个,同比增加了8个。
而据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城市停车位比例多在1:0.5到1:0.8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车多位少,”停车难”的问题萦绕在每一位车主心头。而与之矛盾的是”高空置率”,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为44.6%,地下停车场空置率问题尤为严重。因此,不少互联网公司,试图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缓解停车矛盾、提高车位利用率,享停车是其中之一。
在具体模式上,享停车采用了”一城一网一平台”的策略,即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停车资源网络、上线同一个平台。车主可在享停车平台内,对全城范围内的公共车位和社会性车位,完成目的地车位实时查询、预约、使用和线上缴费。
而享停车的整体解决方案可分为三层,即上层的数据采集智能物联网设备,如高清摄像头、智能闸机等;中层的管理系统,如车主端的App和管理端的路侧管理系统;底层的大数据平台。
解决方案架构
李长平声称,目前已投入运营使用的城市中,平台对同城经营性车位资源的覆盖率能达到70%以上。
李长平认为,中心式管理更契合停车管理这一领域,而各个互联网停车平台长期各自为政、数据割裂,也就无法实现全城范围内的智能云停车,和从根本上改善车主的停车体验。
在合作形式上,中卡科技采用了BOT模式,即中卡科技负责进行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其后获得这批停车位资源的长期特许经营权,通过收取停车费获得回报。
商超、居民社区等社会性停车资源,则可通过API接口的形式与平台实时数据共享;或由平台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按项目制收取技术服务费;再或业主、物业将车位资源委托给中卡科技进行代运营,平台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后,赚取停车费收益。而推动社会性停车资源上享停车的驱动力既包括行政命令和建议,也包括享停车用市场化方式成立的城市运营公司。
李长平介绍到,目前享停车改造一个路侧车位的成本在数千元,而停车场内改造一个车道的成本大约为数万元。除了经营权带来的停车费外,中卡科技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增值服务,如广告、异业合作等。
首攻低线城市的增量市场
目前中卡科技重点部署的城市为区县级城市,已覆盖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
李长平透露,在享停车的目标城市地区,智慧云停车的竞争相对空白,且随着这些城市人均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合理收取停车费逐渐成为规范停车的重要管理手段,这些城市的停车业务是一个正飞速发展的增量市场。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停车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而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停车需求,中央层面已把智慧云停车纳入新基建范围,地方政府也对智慧云停车有了更强烈的需求。
李长平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智慧云停车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智能硬件用项目制的形式进行停车场改造,但这类玩家大多集中在封闭或半封闭式类型的停车场,核心商业模式在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销售。
第二类以互联网停车平台为主,但大多为局域网,难提供覆盖全城的停车服务,同时在商业模式上大多以营销广告为主,无车位资源的管理经营权。
第三类则是,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型城市级互联网服务平台,即“享停车”这样的平台,前端改造停车位、停车场,是为了最终形成一张全城的停车资源网络,并拥有车位的经营管理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在同一个大数据后台进行管理和数据计算。
在李长平看来,享停车的优势在于技术和解决方案上更为全面,方案中即包括路侧车位,也包含停车场车位,同时享停车已经拥有成熟案例。
据了解,目前享停车总部共80余人,李长平创立的中卡科技,早年在刷卡停车时代就服务于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因而核心团队较早地感知到智慧停车的大趋势。公司计划今年内覆盖至少累计签约50座城市,管理18万个特许经营车位,联入70-90万个车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