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第五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上,2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8名海归人才、50名创新创业指导员、500多名专家教授以及海安337家“科技行”企业主要负责人相聚一起,共商创新创业大计。
这些专家教授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有深度研究,他们的科研成果与海安的企业创新紧密结合,为海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上,高性能抗静电锦纶新产品研发、精美阳极氧化镁合金结构件生产及产业化等50个项目签约,涉及产学研合作、引进成果、人才招引合作机构、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服务业等5个方面。
前四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913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152个,支付合作经费4.8亿元,500多家企业与近200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率超过60%。海安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7位。
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海安第五届“十佳科技兴海功臣”马雪荣说,从2012年至今,常州大学为海安1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和成果转化服务,常驻人才有20多人。去年,与兴华胶带一起研发的“电梯平衡补偿链冷定型自动盘绕装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今年,与联发纺织合作,引进澳大利亚全球最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废水的处理。
海安将科技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投入大、措施实,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学院教授赵亚平说:“2014年,我来海安创办南通睿智超临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面向天然健康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的超临界工艺开发和装备制造。去年为上海利物盛集团研发制作石墨烯生产线,试运行后反映很好。年初,该公司决定在海安投资10亿元建石墨烯产业园,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6月动工建设。项目达产后年销售将超20亿元。”
2015年,海安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海安净增工业应税销售的47.5%,来自近三年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今年一季度,完成工业应税销售379.9亿元,增长26.2%,总量增幅均保持南通市第一。
太原科技大学的专业优势在于机械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等方向,学校的学科专业和海安的各个产业具有很完美的匹配度。该大学副教授、太原科大海安高端装备及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黄志权说:“与海安合作的研究院成立以来,第一个项目就和‘超力卷板机’进行合作,对卷板机自动化程度进行全线自动化升级。目前,我们正与海安卷折弯企业合作,开发非标焊接机器人以及工业固废处理等项目。”
去年,江苏省政府专题发文在全省推广海安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在前不久公布的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海安列县级市第2名。(记者 赵勇进 通讯员 刘文奇 吴薇
(责任编辑:罗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