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我劝你远离这些东西-蜗牛派

年轻人,我劝你远离这些东西

今天我想要分享给大家的,不是暗网、黄赌毒这些东西,也不是抖音网文这些即时满足类的东西。

因为在我看来,这些要么是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东西,要么只是一些「术」的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道」或者说「底层思维」层面,这些层面的问题才真正能决定人的一生。

文章可能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读完,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再相信常识的力量

现在的舆论市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十分多元,相信什么的都有。但是越是价值多元的时代,常识的力量反而愈加凸显。

曾经有星友在知识星球问我:

阿秀老师,你觉得未来中国,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还有希望么?未来是不是各种二代的天下了呀,我既没有好爸爸也没有好岳父,我感觉到非常绝望怎么办?

我非常坚定地说,当然有希望啊!

他有点不相信,你为什么认为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呢?

我说这很简单啊,中国两千多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社会上升渠道从来没有完全断绝过。我不是对哪一个群体、行业有信心,我是对历史趋势有信心。

他继续追问:可是现代社会已经是科技社会了啊,科技社会跟农业社会可大不一样啊,而且现实情况就是我们很难竞争过各种二代啊!

我说相对于科技进步,社会的进化并没有那么显著。再者我说有机会,我也没说随随便便就能竞争得过啊,不是有那么一句毒鸡汤么,凭什么你的寒窗苦读,就得赢得过人家几代奋斗?但是「难」并不代表没机会啊。

当然,我说这个故事,目的并不想止步于此,我们还可以再深一步去探讨。我更加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常识的力量。

曾经有个亲戚的孩子刚工作,来找我提供职业建议,我说的都是「君子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克勤克俭」这样的老词儿,这个孩子表示不认同:你说的这些都过时了,现在讲究的不都是自带锋芒、致富不能靠攒钱而要赚钱么?

我说你读过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么?

突然时髦的那些观念,其实你不用放在心上,反倒是那些流传千年的常识,你要珍而重之。因为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代人的亲身检验,发现行之有效。

现在很多人觉得,各种自媒体上提出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才代表当下。其实要我说,解释这个社会运行规律的常识,早就已经写在中国三千年历史里了。

不懂概率是致命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风险在这个世界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概率。掌握了概率思维,会对世界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比如有的概率不一定很大,但是一旦触发就会致命。比如闯红灯、嫖娼染病的概率,未必很大,但是如果触发就是致命的。

希望你记住我一句话,不管概率再怎么小,只要有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发生,特别是在重复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多少是次数足够多呢,可能是 1 次,也可能是 10000 次。

还有一种连续性风险的概率更具有致命性,但更加隐蔽。什么叫连续性风险呢,就是你做一件事情要出手很多次,可能每次都面临一定的风险,动作越多失败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类比一下赌博,你可能就懂了:

在一家赌场里只有一种赌博游戏——掷骰子比大小,那么赌场总体的输赢概率都是 50%(实际上输的概率略大),当你进来玩这个游戏的的时候,只玩一次的情况下,你的输赢概率是 50%。

但问题是,如果你天天来玩,玩 100 天,你还有 50%的胜率么?你的最终胜率就成了 1✖️50%✖️50%✖️50%……玩多少局就乘以多少个 50%,尽管每一次你好像都有约为 50%获胜的几率,但是最终赢钱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而且面对这种连续性风险的人,可能根本坚持不到 100 局,中间只要有一次扑街,那就出局了。

这种连续性风险的可怕之处还在于,他能给人一种成功希望很大的假象。

「孤独大脑」的老喻老师类比了这么一个题目:

假设任何一只股票 IPO (首次公开募股)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涨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现在我们搞个投资策略,每周一买一只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卖了。然后不断重复。

假设我们有1万本金,请问年底能赚到多少钱?

一般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简单地根据期望值计算,每周的投资回报期望值是:(80%-60%)✖️50%=10%

每周赚10%,一年下来利滚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我投入了1万元,到年底我会有142万元。

如果真是这样,你比巴菲特牛多了。

残酷的现实应该是:1万✖️(1+80%)✖️(1-60%)✖️(1+80%)(1-60%)……

52周下来,你还剩下1.95元。

尽管这个计算非常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很多频繁短期操作的股民不赚钱?因为他们踩中的恰恰就是连续性风险的坑,操作越多越容易出问题。

你看,不懂概率,人生的风险得有多大。

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这个世界上谁害你最惨?谁骗你最狠?

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因为你知道自己的所有缺点和软肋,「你」又深得自己的信任,所以自己欺骗自己这件事干起来得心应手。

当你开始欺骗自己的时候,你很容易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我在微博上看到@硅谷王川 老师的这段话(顺手推荐一下,我认为是很优质的账号),感觉受益良多。

人年轻的时候容易犯两种错误,陷在里面无法迅速改正:

一是遇到某种众人都叫好的,皇帝新装式的,或者庞氏的骗局,没有能力果断识别和脱离这种骗局。虽然有时会对里面不合逻辑常识的东西感觉不对劲,但因为自己阅历不够丰富或不够自信,同时又在周围人的裹挟之下,容易长时间陷在里面浪费光阴和金钱。

比如很多家长想着,未来让孩子进入上流社会或者赚大钱,于是就让孩子从小学钢琴。每次孩子被老师和亲朋好友夸奖有天赋,家长的投入会更加起劲。

有的家长连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把钱都花在课程和钢琴上了。这些孩子耗尽了整个童年和青春期,勉强考了个专业九级。

这时候家长才发现,要么是钢琴和进入上流社会赚大钱一点关系都没有,要么就是自家孩子天赋没好到那种程度。但是时间和金钱都已经花出去了。

二是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沉没成本和马上认错导致的巨大痛苦,不断拖延,加大沉没成本和立刻认错的痛苦,使认错和改错的壁垒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

我当初考研的那年,就遇到过这么一个大哥,他已经是连续第 8 年考北大了。

在考研之前,他感觉自己二本的学历很难改变命运,再加上北大一直是他的梦想,所以他就在北大南门外的群租房里住下,安心脱产考研。谁知道这一考就是 8 年,期间完全没有工作,只能靠父母接济或者打点零工养活自己……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不适合继续考研了,但是一方面每年都有后来人,为他加油打气,称赞他有韧性、有志气;另一方面他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此时放下就前功尽弃了。

据说第8 年时,他还是没考上,最终只好放弃。

当你明知道一件事情难以为继,或者知道自己不合适的时候,坚持往往是徒劳的,此时还是尽快止损吧,否则就会越陷越深。

永远局限在「术」的层面努力

之前有个刚毕业的女孩在我的微博后台留言:

阿秀老师,我毕业后进入了北京一家事业单位,这里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经常受到某几个老员工的刁难,我的工作非常辛苦。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提升情商和关系管理的能力呢?

我说你的问题不在于情商和关系管理,而在于尽快换一份工作……否则再努力充其量也就是跟他们一样而已。

不要总是在「术」的层面努力,纠结我应该怎么提升口才、应该怎么提升情商……这些努力,都不涉及本质。

同样的道理,研究销售技巧、沟通表达这些「术」只能让你赚点辛苦小钱,只有研究趋势,才能让你赚大钱。

知名产品人梁宁老师,曾经讲过一对双胞胎的故事。

这对双胞胎在2007年,同时大学毕业,一个进了杂志社,一个进了腾讯。

10年后,腾讯的已经年薪百万,并且只要他愿意离开腾讯,很多单位会挖他,也有投资者投资给他创业。

而去杂志社的那位呢?我们知道现在纸媒已经彻底的“沦陷”了。

既然是双胞胎,他们的基因、背景、学校都差不多。论付出吧,日复一日谁不辛苦?都为了自己做的事全情投入,但这种巨大的差异来自于哪里?

前者不管付出多少「术」上的努力,也很难超越后者。

选择的差异经过漫长时间周期之后,经过时代大势的放大,加上你的不懈坚持,最终将会带给你巨大的回报。

做事情平均用力,无法找到关键支点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两段话,完全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价值观:

一段是雷军说的,他说「当我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大学并不是比谁考第一」,因为在大学里考第一,也并不会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一段是黄峥说的,他说「我在上学时有一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损失了逆反、捣蛋的青春时光,后来才慢慢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当你进入职场就会发现,人和人的竞争中,学历当然有帮助,但总体并不看你考了几次第一,拿了几次奖学金,而是看谁更有想法、谁能把事做好、谁能体察到老板的意图、谁能为公司生产更多价值……

那些想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的人,其实是另类的愚蠢。

真正合理的做法,是在少数关键重要的地方做到完美,在少数无关紧要的地方「60 分万岁」。

很多复杂系统看起来很难解,实际上大多可以通过撬动关键支点,来进行解题。而少数起到关键作用的事情,就是这个关键支点。

比如在二战时,盟军发现对德国重要军事设施的狂轰滥炸,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德国的坦克、装甲车、火炮损失很小,因为德国在重点部分的伪装工作做的很出色。盟军研究之后决定,开始大规模重点轰炸德国的轴承厂,造成德国的轴承产量大幅下降,德军的物资产能也就大幅下降了。

学会找到并撬动复杂系统的关键节点,这个方法价值连城。

那些平均用力,找不到重点的人,赤膊上阵直接就干的人往往非死即伤。

过度反思,纵容自己陷入负面情绪

我经常接到的一类咨询就是:

阿秀老师,我觉得自己特别不会说话,虽然我经常自我反思,下次想要好好表现,但又总是弄巧成拙,想要跟对方交朋友,但对方因为我说错话觉得我是傻 X 。我现在非常自我怀疑。我该怎么和对方交朋友呢?

我说,对方都觉得你是傻X了,你为什么还要跟对方交朋友呢?他觉得你是傻 X,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总以为自我反思是个人提升的唯一途径,大事儿小事儿都要自我反思。

明明我减肥,今天忍不住吃了一块肉,我太没用了,于是放弃减肥;看了好几本书,写的公号文没人读,我太没用了,于是放弃写作;努力学了大半年,没能考上研究生,我太没用了,于是放弃考研……

适当反思确实能够带来自我提升,但是过度反思就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中,越怀疑越不自信,越不自信状态越差。

这是人的本能,过度关注负面事件、害怕失败。人都是捡了 100 块高兴几分钟,丢了 100 块不爽小半天。

这在心理学上叫「反刍思维」,你会特别爱关注过去那些不好的事情,从而对当下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情绪积累起来,就会严重伤害一个人的自信。

那应该怎么消灭这种思维呢,《哈佛积极心理学课》里强调了:

幸福感是要刻意练习的,你要把反刍思维调转过来,刻意的去留心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给自己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默默的鼓励自己,而不是总关注那些不好的事情。

以上这些内容,有些是我自己踩过的坑,有些事我见别人踩过的坑。其中很多对人的一生有着显著影响,但是大多数人习惯而不自知,浑浑噩噩得与坑并存。

以上这些内容,希望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作者简介

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个人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同名微博@进击的阿秀,欢迎关注。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