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蜗牛派

淮北市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强化载体支撑激活“双创”动力

  校园里荒乱的草丛被翻新整理,外墙斑驳的教学楼粉饰一新,学校门前的棚户区变成了绿色花园……从2016年3月到9月,短短半年时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了源创客科技孵化产业园区。该园区的诞生,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新引擎,更是在淮北打造了一个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2016年9月27日,“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单项赛全国总决赛首场比赛在源创客科技孵化产业园区打响,全国共有团队组与企业组各20支队伍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来自全国的众多创客精英走进淮北、走进“源·创客”园区,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出智慧火花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园区的魅力,许多创客及其团队在大赛期间就表达了入驻的意向。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创客入驻孵化器,涌现出海聚科技公司高新电子信息、天路航空公司无人机技术、濉溪县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村淘”项目等一批创业典型。目前,全市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创新创业园21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万平方米,众创空间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16家。引进北大方正、恒源泰集团建设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方正智谷众创空间和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势头良好,入驻梧桐树众创空间的安徽果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工业4.0柔性制造的智能机械手”项目,在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机器人创客大赛总决赛中夺得冠军。如今,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集“投资+培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资源整合”六位一体,致力于为创业企业提供战略指导、运营管理、投融资等企业发展方案,搭建了一个创新与创业、科技与经济良好结合的平台。

  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5家、在孵企业数量超过300家,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方正智谷众创空间跻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行列。同时,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合作,搭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我市从扶持政策制定、物理平台搭建、科技人才引进、创新资本融通、政产学研合作及创业环境优化等主要方面,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

  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创新

  多年来,我市持续实施科技提升园区行动计划,先后创建了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淮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濉溪铝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4个国字号创新载体。形成市、县(区)经济开发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互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市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煤化工基地碳基新材料、濉溪开发区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相山经济开发区绿色食品、杜集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烈山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等6大产业集聚区,支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特别是濉溪经济开发区,形成相对集中、较为完整的铝基新材料产业链条,集聚了华中天力、美信铝业、北工汽车、广博机电等36家铝基产业规上关联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链条式”发展模式,在产业地位、经济效益、产业集聚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3年,正式落户烈山经济开发区新蔡工业园的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是国内直流微特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如此,2015年,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烈山区签订投资金龙二期触摸模组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20条触摸模组生产线。2016年,该公司又与烈山区签订了金龙三期AG玻璃项目,项目总投资6亿元。总经理张录文说,淮北投资环境非常好,从土地规划到工厂建设手续,都有相关人员帮助办理,是淮北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企业的入驻和发展。

  为推动民营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转变,我市建立了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培育三级体系和动态高新企业培育库,通过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我市还修订完善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和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在原政策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对企业新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贷款贴息;对认定(备案)的省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奖励。

  同时,设立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三基一技一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围绕铝基新材料、煤化工合成材料、高端煤矿装备、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关键技术,采取产学研方式联合攻关,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截至目前,已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余家,成立了民用爆破器材、热塑性及弹性材料、矿山机电装备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构建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开放创新体系,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才,引导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与互动,力争每个园区建设一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围绕铝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围绕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加快建设集检、学、研一体化的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新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5-8家,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双创”高地。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