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其实都是最浪费时间的人-蜗牛派

巴菲特: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其实都是最浪费时间的人

巴菲特在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曾说过:

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

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很多人从开始就会喊快打呀,别理他们,只需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

没错,想要获得最大成就,谋得高效,关键就在两个字——时机!

也许会有人反驳说,每个球都打一下,每个时间节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把每一秒都过的充实,这种时间管理不是最重要的吗?但是,真正的高手都是在做时机管理。

在棒球运动员中,有两类击球手:

一类运动员什么球都打,时刻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但这需要耗费很多体力,很多人甚至不惜服禁药来保持体能。这就好比是时间管理

另一类人则是聪明的击打者,他们并不强求全垒打。这些人懂得挑选合适的机会才发力,而是只打高概率的球。这就好比是时机管理。

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第二种人。包括巴菲特办公室那张海报上的人——著名击球手泰德·威廉斯,就是用这种挑选时机的击球方式,为自己赢得成就。

不仅是投资领域、体育行业,任何领域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包括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如果你足够心细,就会发现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是懂得抓住时机,让单次成就值最高的人。既然时机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时机管理?在时机管理面前,有哪些传统思维应该马上摒弃?如何养成运用时机的习惯?如何为自己的开始选择最佳时机?如何运用时机管理与集体同步?

丹尼尔·平克极度擅长把科学研究与商业结合起来,颠覆传统认知,破局传统理念束缚,找到新出路。

平克提出了6大颠覆性观点,指出那些恪守时间管理,时刻都安排自己做事的人,恰恰浪费了自己太多的时间价值。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释能高手,早就开始运用时机管理。因为懂得抓住时机,不仅使做事更高效,更重要的是能创造不可比拟的价值。

情绪是第一生产力

曾经我以为情绪无关紧要,现在我相信很多成败都随它起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并且情绪与时间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神秘规律,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上,情绪甚至才是第一生产力。

三位美国商学院教授分析了2100多家上市公司在6年半的时间里召开的2.6万多次业绩电话会议。

他们发现,进行会议的时间和大家当时的情绪会影响到公司的股价:如果下午召开业绩电话会议会导致企业股价发生暂时性扭曲。

那是因为人们在非睡眠时间里的情绪表现遵循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高峰、低谷、反弹。

通常大家的情绪在清晨最为活跃,此时会感到活力四射、积极充实又满怀希望,这种情绪在下午直线下降。

情绪可以让你时间变成无用的“垃圾”,也可以让你的时间变成“宝藏”。重要的是,要懂得通过感受情绪波动来抓住做事的时机。

正确的休息不是浪费时间

曾经我以为午睡是浪费生命,现在我相信它们可以挽救生命。

很多人都会觉得休息打盹儿会让人的精神懈怠,不利于提高效率。但恰当时间节点的休息不仅不是懒惰的象征,而且还可以是力量的标志。

人每天大约在醒来7个小时后,大脑功能会迎来低谷,所以,下午可以说是一天中的“百慕大三角区”。而低谷时间在许多领域都是效率、道德规范和健康的危险时段。

手术麻醉就是一个例子: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大约9万例手术,发现医疗麻醉事故在下午三四点钟出现的“格外频繁”。

调查数据显示,这类事故出现在上午9点的概率约为1%,而下午4点则是4.2%。

你现在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去看医生,误诊率最低了吧?

正确的休息可以放松低谷对我们行为的控制,重拾做事情所需的专注。这不是浪费时间,恰恰让你获得了更好的做事时机。

更好的方法是重新开始

曾经我以为如果有了个“烂开头”,最好是摆脱困境、继续前进,现在我相信更好的方法是重新开始。

我们都知道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因为起点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会一直影响到终点。尽管我们不能总确定什么是开始,但我们可以对起点施加影响。

可以用“事前验尸”的方法来寻找做事的好时机。

验尸一般是在人死后才开始的,但如果你能将这种检查从事后移到事前,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问自己“如果6个月后失败了,问题会出在哪里”?

事前验尸,可以让你更明确的懂得合适开始。

如果开始无法控制,那就让更多人加进来,一定要始终铭记成功开始的3个原则:正确开始、重新开始、一起开始。

进程中间才最令人担心

曾经我以为中间点并不重要,现在我相信处在进程中间才最令人担心。

“中年”是最可以让人看明白的事物发展中间点,“中年危机”四个字,又让更多处在生命中间点的人不寒而栗。这是一个什么阶段?

休斯顿大学教授布琳·布朗说:这是“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诉你,它帮不了你,你得靠自己”的时期。

很多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都存在“中年危机”现象。

事件的中间点对于我们的行为和感官有强大的影响力,它不仅作用于人,一个项目、一段生活都会出现中场懈怠的U型效应。

它会浇灭我们的兴趣,拖延我们的进度,但当你认清中间点的重要性,你就可以重新引燃自己的能量。

终点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曾经我以为结局是颓然,现在我相信结局充满了积极力量。

如今,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发现,在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中,“年龄以9结尾的人”的比例高达48%。

而在人的一生当中,最有可能参加第一次马拉松的年龄是29岁。

每个10年的末尾似乎同时触发了好事和坏事,这是因为人们对体验的追求有所强化。

新的10年的来临,代表着即将开启一个新的生命阶段,它是整个生命进程的标志物,而且由于生活转变往往会促使对自我的评价发生变化,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在每个10年的末尾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

终点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实现目标,可以帮助我们修剪掉生活中不重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更复杂的辛酸力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快乐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升华。

如果你完成实现一件不易坚持的事情,可以考虑按照“结局”做事的规律,来为自己选择时机。

与他人同步做事

曾经我以为与他人同步做事,会让自己变得机械麻木,现在我相信它才是社会生存本质。

我们的生存甚至生活能力,都依靠于无时不刻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你无法完全单独行动,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

与群体同步绝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过程,而是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归属偏好。

保持恰当的节奏感、归属感和意义感,这是群体同步的结果,也是动机。实现群体同步,恰恰是人的一种本能。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