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聚智聚资聚人才 创新创业创未来-蜗牛派

启东:聚智聚资聚人才 创新创业创未来

  12月16日举行的启东科技人才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大咖云集,中科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杰青”、同济大学党委委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国家杰青”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潘远江等一批顶尖人才赴会。

  本届节会以“聚智聚资聚人才,创新创业创未来”为主题,启东市委书记王晓斌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一起为东疆这块创新创业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第一动力”。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筑巢引凤构建人才高地

  本届科技节上,启东隆重表彰2018年科技兴市功臣、东疆英才计划、杰出人才成就奖、高技能人才贡献奖获得者仇明等5位2018年启东市科技兴市功臣,由顾东风院士亲自为他们颁奖。评选科技兴市功臣是启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一个现实体现。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启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人才新政30条和33个配套政策,有效破解了引人留才难题,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与此同时,启东深入实施“东疆英才计划”“312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今年共有16名高层次人才列入新一批资助对象,涉及资助资金1280万元。今年8月举办的第三届启东市“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313名海内外人才参赛,评选出26名获奖对象,吸引了一批参赛项目落户。

  启东继续深化沪启人才对接。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人才对接活动20多场,对接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次。组织中科院、复旦大学等10余所高校教授与启东企业开展上海张江—启东高校生命科技项目对接活动。

  除了招引人才,启东不断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今年以来,开展第二期“312计划”培养对象科研项目资助评审,评选出13项拟资助项目,涉及资助资金25万元。主动对接省、南通市人才培养工程,8人入选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48人入选南通市第五期“226工程”培养对象。面向国内重点高校硕士学历以上毕业生招录第六批优秀青年人才32人,充实党政干部专业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4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62人,省“双创团队”3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8.9万人,连续三年入围江苏省县市人才竞争力前10。

  创建平台加速转化

  校企合作搭起“智慧金桥”

  “我家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车从崇启大桥走,大概一小时就到了启东。”“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同济大学党委委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这次选择在启东创业,她盛赞启东:“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港口基础、优渥的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措施很‘给力’,同济大学每年都有大批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落地。”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今年以来,启东制定出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鼓励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创新平台考核等实施办法,健全了“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创新链条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

  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已成为展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产品的大舞台,由此架起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启东积极推进与国内高校院所对接,成功组织了“2018年启东市重点企业走进中科院研究所系列活动”“启东—上海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30多次,正式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同比增长21%,数量达历年之最,技术交易额达2035万元,预计新增投资5.36亿元,新增利税1.51亿元,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今年以来,启东全面对接高校创新资源,与上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共建了启东技术转移机构,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数量和质量在南通均处于领先地位。

  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启东引进的“科学家在线”平台,以大数据+互联网的新形式集聚人才智力、建立科技搜索引擎和技术供需对接系统,以智力支持体系与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了产学研对接合作的质量。目前,平台已为启东60家企业的72个技术需求进行了一对一的专业解读。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1月8日,挪威海军吨位最大,最先进的战舰“海尔格•英斯塔”号导弹护卫舰沉入海底。12月2日,由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型浮吊船“拉姆比兹”号(Rambiz)抵达被撞护卫舰沉没海域,开始紧张忙碌的打捞作业。

  这艘“Rambiz”号大型浮吊船由启东制造。近年来,启东海工及重装备企业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引进“专、精、特、优”等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挺进,长江入海口相继驶出大国重器。我国第一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希望6号”、全球首艘深海原油中转船、我国首艘军民两用半潜运输船“振华33号”、世界最大的C型船用液罐、亚洲最大容量的海上升压站、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不断刷新当今世界船舶海工产业新高度。

  近年来,启东加快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加快实现产业现代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工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科技等主导产业“由单到全”的集群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由小变大”的延链式扩张,加快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以来,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9.5亿元,同比增幅19.3%,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5%。

  今年9月25日,药明康德研发中心项目花落启东,药明康德承载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创新合作伙伴的数千个研发创新项目。 “启东具有良好产业基础,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为启东打造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技城提供最好的支持。”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

  今年以来,启东高新产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双双创出新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全年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1家,申报数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4%,占比位列南通五县(市)第一。在省科技厅公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中,启东市被认定61家,通过率达85.9%,比2017年提高45个百分点,通过率位列南通九县市区第一。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