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就业规模增至1246.8万人-蜗牛派

北京市就业规模增至1246.8万人

  昨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新闻发布会。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明山介绍称,40年来,本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的444.1万人增长到1246.8万人,增长了近2倍;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28.3:40.1:31.6发展到3.9:15.5 :80.6;工资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年人均700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年人均10.16万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达到百万人。

  在促进就业方面,本市实施鼓励单位招用、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引导构建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同时,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等,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支起了“保护伞”。建立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并随经济增长提高保障水平,实现了劳动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业有帮扶、工伤有救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长。建设400余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双创服务机构,服务创业团队3万多家。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实施创业指导培训,建设“大学生创业板”,入板企业达到85家。每年新增就业超过30万人。

  6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430余万人次。持续面向高校毕业生、转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接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建设等。

  围绕生态涵养保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就近就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27.5万农民实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围绕重大建设项目,对新机场建设涉及的大兴区、城市副中心建设涉及的通州区制定倾斜政策,缓解阶段性地区就业压力。

  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精准服务,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新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