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雷,专业牙齿美容医师,徐州光大牙科门诊创始人。
那些年,中国城市街头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牙科诊所,简陋、原始,构成一代人的回忆。如今,私人口腔门诊变得规范、洁净、更注重患者的感受。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故事。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口腔医师刘永雷与行业一起蜕变,诊疗方案和治疗手段愈加成熟。
采访那天,刚完成一场种牙手术的刘永雷,接到临时通知,外出参加会议。
“还好你上午休息没上班,你不知道,早上的手术多麻烦,直到接近下午1点才结束。”透明的操作间里,工作人员一边分拣清洗器械,一边窃窃私语。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刘医生不停调整种植牙牙根的角度,我在旁边做辅助,看着都觉得紧张。”说话的这位是刘永雷的助手,而她与同事讨论的,则是刚刚过去的那场手术。
半小时后,略带疲惫的刘永雷推开诊所大门。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最近学习会议特别多”刘永雷边走边解释迟到原因。
时针接近下午3点,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直奔主题。
专业的医生
扭曲医疗体制对医生职业压抑的背后,蕴藏着巨大创业空间——譬如,让更多优秀医生从旧有医疗体系的垄断中解放出来,独立面对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发达国家,口腔科基本上以民营为主。但在中国,因受‘二级以上医院从业满五年,才能个人执业’等政策的限制,选择自由执业的医生毕竟还在少数。”一脸疲惫的刘永雷,端着水杯,靠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断断续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他看上去风度翩翩,温和有礼。但他的同事却说,刘医生是个细节控,做手术时的严谨度令人万分紧张。
去过15年,刘永雷的主要工作是为儿童、青壮年进行牙齿矫正。不过,现在他分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牙齿种植上。“在牙齿矫正方面,我们已经积累4000多成功案例,业务比较成熟,只需跟进最新发展就行。可种植牙却是个近年来兴起的新项目,技术更新非常快,需要在专业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学习。”
话音刚落,刘永雷起身到前台报刊架的位置,拿下一本医学杂志,翻到植牙的章节,指着图片,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这种新兴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牙技术也不断精进。除传统带卡子、利用邻牙固定(如图一)外,植牙是近几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牙齿缺失修复方式。
“你看这张图(如图二),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然后在人工牙根上方安装上瓷牙,这样不仅外表美观,而且能防止牙槽骨萎缩,获得满意的咀嚼力量。”一扫颓废状态,医生刘永雷满血复活。
“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牙齿矫正完全是冲着美观的目的而来,是希望会有更灿烂的笑容。”每一个病人,刘永雷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3套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几年前,他与一名患者沟通。第一方案是用排齐的方式,使牙弓与颌骨、上下颌骨间的关系协调,看起来面容更漂亮;第二方案是直接拔牙,利用拔牙后的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改善面型。刘永雷刚刚介绍完两种方案的情况,家属便问“哪一种方案更好?”他诚实的回答“第一方案,做完后美观效果更佳,笑容会很灿烂,但几年后,需要进行二次调整。第二方案效果稍微差一点,但后期维护比较方便。”听到刘医生给出的答案,患者家属果断放弃效果最好的方案一,选择效果欠佳但养护简单的直接拔牙方案。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民众医疗观念发生巨大转变。“现在做治疗方案,很多人听都不听,直接就说刘医生你看着办,我不怕麻烦,你觉得哪种效果好,我就做那种。”
不专业的商人
“作为口腔专业技术人员的牙科医生,特别是在中国医学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开业牙医们,因为在专业上投入大量精力,所以在经营上没有纯粹的商人那么擅长。”商人刘永雷毫不掩饰暴露自己的缺点。
在与同行交流时,刘永雷数次聊到一个困惑——“究竟我们(开业牙医)是商人还是专业人士?”但最终,他还是说“首先,我是个医生。”
就事实而论,创业医生们在医患关系和医疗质量上的关注度,远比单调的商业本身,付出更多。“就比如打麻药,打的快疼,打得慢不疼。说实话疼与不疼,医生自己感觉不到,但患者感受却很直接。如果用心一些,体谅患者的感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关系的问题自然也会少很多。”
去年,参加培训时,某牙科医院卸任营销总监的演讲,引起了刘永雷的反思。“医生的圈子很小。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注重口碑,在经营过程中还是以医疗效果、医疗质量为重。至于宣传方面,相对薄弱一些。”
于医疗行业而言,口碑营销无疑是最合适的经营战略。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恰巧又给口碑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以上因素,刘永雷决定要引入人才。“我希望能找一个专业营销运营人才,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将最新的口腔行业信息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新兴技术。”
做了十几年商人,骨子里却从来都是个医生。名与利、得与失,刘永雷始终坚信“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才是‘光大牙科’立足的根本”!
采访后记
采访前十分钟,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刘永雷不擅于推销自己。这不是指他的语言表达不好,相反,他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用词严谨、条理性十足。
他的身上没有一般商人的圆滑,也不愿意过多谈及过往经历。唯二能引起他长篇大论叙述的话题只有两类:一个是专业口腔问题;一个是企业经营困扰。
看着手头上的采访记录,我常常想,如果不当医生,他的性格适合什么职业。想了半天,毫无结果。也许,这人天生就适合当医生,适合穿白大褂,适合与器材打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