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梦想离现实有多远?-蜗牛派

大学生创业:梦想离现实有多远?

盛夏时节,一大批高校学子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应聘就业还是自己创业?这成了不少大学毕业生思考的问题。

20日晚,由泉州晚报社主办、泉州网承办的扶助创新创业公益服务平台——泉州创客联盟,正式启动上线。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纷纷行动。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等诸多方面。泉州市政府出台多份创业文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日前,我市相继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及“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比赛活动,指导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电商文化氛围浓厚,是一方创业的热土。尽管创业并非易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为了梦想进行尝试,更有不少弄潮儿已经将梦想照进现实。记者为此走访大学生创业的故事,了解创业面临的困境及相关帮扶政策。

  创业故事

  女大学生: 自学剪纸办展出 搭档同学谋创业

不久前,在泉州市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复赛的比赛现场,一副用手工剪纸制作的《清明上河图》作品惊艳四座。5米长的卷轴上,既有房屋毗邻、车水马龙等内容丰富的庞大场景,也有各色人物、轿船等精妙的细节刻画。这幅作品成为全场比赛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其所属项目“剪纸艺术设计与应用”在比赛中一路闯关,最终夺得初创组一等奖。

这幅剪纸作品的创作者是来自华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卢明。她自学剪纸五年多,大学期间举办了两场个人剪纸作品展,引来了志同道合的学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今年大学毕业,她与团队小伙伴租房开工作室,一起探索剪纸文创应用之路。

“现在工作室还是起步阶段,也遇到不少问题,压力挺大的。”略显腼腆的卢明对记者说,她老家在江西,留在泉州创业,父母完全尊重她的想法。她之所以选择创业,一来喜欢自由的工作时间,二来剪纸是她的兴趣爱好,觉得可以趁年轻闯一闯。万事开头难,成立工作室,首先面临资金问题,几个合伙人自己集资,而今后一段时间,他们还将面临收入问题。

  创业典型:

  大学期间“不安分”

  创业一年成榜样

毕业一年后,陈文溪再一次回到母校泉州师范学院,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家跨界电商公司的创始人,此次受邀以创业典型的身份回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陈文溪介绍,大学期间他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把不少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创业。第一次接触商业活动是在大二暑假,他在学校组织招聘了一批学生到一家酒店参与暑期兼职,短短两个月就赚到了让人羡慕的收入。这也让他明白了大学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产生了创业的念头。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在师院学生街开一家大学生小炒餐馆,自己当老板。虽然学生街餐馆竞争激烈,但由于宣传是“大学生自己开的餐馆”,他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感,餐馆生意红火。

“在校期间参加的创业培训对我能自主创立公司起到很大的作用。”陈文溪表示,他将创业的想法与专业导师沟通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指导。

大学毕业后,他的创业项目跨境电商启动并顺利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享受到免租金水电、创业补贴和免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还得到市级资金补助。如今,他的跨境电商公司发展顺利,年销售额已达千万元,公司人数也从最初的两三人增加到了十多人。

  足球青年:

  二十载追梦不止

  创业培训终圆梦

当肖锦力站在颁奖台上,手上接过那块写着大学生创业成长组一等奖的奖牌时,时光好像倒退了二十年,当年那个在泉港海边渔村里踢着皮球的孩童追逐着自己的足球梦。如今,他大学毕业后,创业成立足球培训公司已满两周年,他也借此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初中开始,他就对足球情有独钟。高考后,他到上海一所体育学校念书。机缘巧合之下,他被推荐担任一家企业的足球队教练。这让他开始思考:也许成为一名足球教练,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当时泉州的青少年足球培训还是空白,国家鼓励“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不少中小学对足球培训开始重视,但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那几年暑假,他常常回泉州对青少年开展足球培训,各界反应良好,这也让他最终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2015年体校毕业后,他回到泉州,注册成立公司,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还聘请前国家男子足球队教练吴金贵担任顾问。

目前,他的足球俱乐部在泉州已渐成规模,业务范围覆盖泉州市区、晋江、泉港等地的20多所小学。从当初的“光杆司令”,到如今拥有十多名教练,公司发展迅速,却也面临不少困难。“不怎么懂公司运营。”肖锦力坦言,如今自己正忙着到处学习充电,为经营管理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积累经验。

  创业之困

  站上了共享风口 路向何方难预料

今年以来,共享经济“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接连出现在泉州街头,影响着市民的交通出行。3个月前,共享电动车现身泉州,一时引发大量关注,而其背后是一个泉州师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该项目创始人是该校大四男生张生昕,感受到共享经济到来,他和2名同学主动联系电动车生产厂家和技术供应商联合发起“共享电动车”项目。项目首批投放80辆,运行范围限于校园周边,服务学生的出行。

正当他们雄心勃勃准备发展之际,却遭遇一盆冷水。5月下旬,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内文鼓励统筹发展共享单车,却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车。随后,相关部门管理趋紧,不久前,这批共享电动车走出师院,“试水”投放东海大街亲子广场,很快被相关部门喊停。何去何从,他们至今还未解决。

  大学生创业意愿强

  多数因没有合适的工作

记者从泉州市人社局了解到,该局曾对我市17所高校的大学生(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进行创业意愿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意愿并且正在创业的人数占比7.5%;有创业意愿还未创业的人数占比52%;没考虑过创业的占比40%;对于是否创业犹豫不决的占比0.5%。总体上看,泉州市高校学生对于是否创业的态度比较明朗,并且自主创业意愿较为强烈,其中男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女生。

调查还显示,选择创业的原因中,有一半左右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是出于个人理想、有较好的创业项目、认为创业收入较高等考虑,还有一半以上的学子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创业。在创业时间的选择上,毕业后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创业是较多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对于预期的创业形式,合伙企业的创业形式最受欢迎,进行自主创业的领域大多与兴趣爱好相关。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上,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寻求父母或亲友支持,也有不少学子选择贷款集资方式。

  全国创业成功率仅3%

  泉州处于中上水平

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那创业成功率如何呢?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一些省份的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3%。数据说明,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明显处于弱势。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泉州市人社局一名相关人员谈到,根据他们对大学生创业的追踪情况来看,泉州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位于全国中上水平。

2012年—2015年,泉州共有14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创业省级资助。经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实地考核等环节,只有36个项目获得省级资助,共计178万元,申报资助成功率24.5%。从资助项目的行业来看,有15个项目的生产经营与电子商务有关,占41.6%。去年8月,市人社局对这36个资助项目跟踪调查发现,27个项目正常经营,其中3个项目增长明显,另外9个项目已停止运行,占25%。

 分析建议

  创业维艰困难不少 清醒认识勇于面对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普遍存在几个类似的问题。”泉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调研组相关人员介绍,这些问题有的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时之间难以克服解决,希望大学生创业前有足够认识与准备,遇到困难能够勇于面对并加以克服。

第一,创业之难在于项目选择。大学生创业时常常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论证,仅凭自己的想象和周围身边人的影响盲目选择项目,甚至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来做决定,这样的创业风险很大。建议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技能。一些人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操作,所以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大学生应在创业前去企业打工或者实习,积累相关的经验。

第三,资金风险在创业初期会一直困扰创业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属于轻资产,可提供的抵押物较少,而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较高,导致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难。相当多的企业会在创办初期因资金紧缺而严重影响业务的拓展,甚至错失商机而不得不关门大吉。建议大学生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方式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通道,并多了解所在城市对创业的优惠政策。

第四,社会资源贫乏。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建议大学生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

第五,管理风险。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特别是大学生知识单一、经验不足、资金实力和心理素质明显不足,更会增加在管理上的风险。建议大学生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

不过,相关人士也建议,不建议毕业生以创业为主要就业渠道,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具体分析量力而行,“能就业的先就业,有条件了再创业。”因为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而且除了创业,还有很多工作岗位等待大学生去实践。

  政策帮扶

  出台多项举措 支持大学生创业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和《泉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意见》等创业文件,落实启动资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奖励、创业场所租金补助等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市创业环境。

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利用我市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走出一条“政府指导、企业搭台、学生唱戏”的具有泉州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经验。目前已建成26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先后成功孵化2590个创业项目,带动2.6万人就业。大学生创业进驻孵化基地,可享受场地租金、水电费用减免等优惠。

我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创业扶持工作,5年来,共有9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291万元资金资助。组织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相关部门与本社泉州晚报、泉州网等媒体多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树立和展示大学生创业典范。

(责任编辑:罗晓燕)

大学生创业:梦想离现实有多远? 政策空间 第1张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