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型投手张颖:尽量活得立体一点,自强则万强-蜗牛派

“饥饿”型投手张颖:尽量活得立体一点,自强则万强

经纬中国张颖大概是VC圈里最有性格的投资人之一了罢。

有人说张颖傲慢,有人觉得他是爱憎分明,有人不喜欢他的决绝,也有人欣赏他的直接与真诚……然而正是这些矛盾的多面构造了一个如此立体的人物。在投资上他凶猛、精准、永远保持着“饥饿感”;在生活上他潇洒、豁达、怜悯弱者。

张颖把他性格上这些鲜明的特征归咎于其成长的经历与环境。

1962年出生的张颖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从加州州立大学获得临床科学学士学位后,曾在位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的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的泌尿及神经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达5年,主要从事人类基因及生物信息研究。后赴美在西北大学读生物技术与商学硕士。硕士毕业后,张颖加入所罗门美邦,负责在互联网、软件和半导体行业内进行公司研究、结构重组和财务融资等方面的工作。之后任职于荷兰银行担任创投业务的高级投资经理,负责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内制定和执行企业并购战略和其他业务。

在跟医疗打交道的那些年里,对阶层和阶级的鄙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对平等的渴望开始渗透到他骨子里。日后回忆起来张颖表示,这种没有等级思考的平等意识在投资上帮助了他很多。比如在处理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上,他能比其他投资人做得更好一点,哪怕自己有时候简单粗暴甚至显得咄咄逼人,但彼此之间依然是非常平等的交流。

而在所罗门美邦的工作经历则让张颖养成了对细节极其“变态”的关注。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他能迅速地捕捉到哪些标点符号不统一,哪些字体不协调,哪些排序是不对的。反映在投资跟创始人打交道上则是,他会极其敏感地捕捉到对方一个“眼神的闪烁”或是一个“表情的细微变化”从而去调整自己跟人交流的方式与语气等。

2001年张颖加入美国中经合集团,担任旧金山办公室的投资经理,并于2003年回到中国继续其在美国中经合的职业生涯。最终张颖成为了中经合北京办公室的董事总经理,在此任上,张颖全面负责中经合在中国地区的投资业务,并投资了包括分众传媒在内的众多行业领先公司。同时还参与了中经合对于DivX和Celestry的投资,并通过成功退出赢得了可观回报。在中经合期间,张颖负责的其他投资案例还包括Cardiva、爱康国宾、3G门户、傲游浏览器、大旗网和图吧等。

2008年1月,在邵亦波的鼓励下,两人一起建立了经纬中国。十年后的今天,经纬中国已经投资了450多家公司,占据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且每年都会新增70家左右。作为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全面负责基金在中国的运营,并在一系列的投资案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包括博纳影业、世纪互联、猎豹移动、滴滴出行、饿了么、猎聘网、陌陌等。

“十年经纬,凶猛张颖”,种种成绩的背后是什么成就了张颖和经纬中国?本文试着做出解读。

张颖的“绝”

在很多人眼里,张颖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傲慢、嚣张、甚至自负,是常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但张颖对自己的评价却是“一个相对之下情商很高的人”。他对自己“嚣张”的解释是,在今天这样的年龄,自己可以活得更透彻一点,爱憎分明一点。

这种爱憎分明用张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极其记恩,但更加记仇的人。关于这方面的案例,他常常在公开场合提及。

比如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张颖所在的荷兰银行投资团队解散了,他也失业了。张颖说,他曾在一周的时间内投了四千份简历,全部一样的内容,有时候会改一些,按照他们的数据库发给了投行、美国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到今天为止他手上还有一个单子(关于谁回复了他邮件的单子)。

“当初我发的陌生邮件谁回复我,这里面如果有任何人现在来找经纬系帮忙我会想尽办法回馈十倍的回报。有几个人回复邮件,我深深地记得他们是谁。我就等着,有可能要等上五年、十年、十五年,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但只要发生的那一天,我就会用十倍的努力去回报他们。”

还有一次是张颖在一个投资人大会上跟人换名片,彼时他还并不出名,很多大佬对他也是爱理不理。令张颖印象深刻的是毛丞宇是第一个愿意跟他交流的人,当时的毛丞宇在IDG“少壮派”还颇有名声,但每次有案子多多少少会想到张颖,张颖也一直深深记在心里。到今天为止,他们仍然是好朋友。

后来毛丞宇自己创业做云启创投,张颖就会特意嘱咐经纬的同事:“早期投资里没有合作,只有厮杀,不要合投。如果要合投,我们先签下来,等着别人打电话来求我们,看我们的心情,心情不好就靠边,赢赢输输,这样的游戏才好玩。但是一些细分行业,只要云启来,就毫不犹豫地把额度分给人家,就是因为毛丞宇跟我的关系。”

当然对记仇这件事张颖也是一样的逻辑,无论五年、十年、十五年自己也会记得。不过就像他说的,其所有的爱憎分明都是“有底线的爱憎分明”,所有的嚣张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嚣张”。在张颖心里面有一条无法逾越的底线就是:永远不得罪创业者,除了那些不靠谱和不尊重人的例外。其大多数时候表现出来的决绝也都体现在与其价值观不同的投资机构上。

“其实很多投资机构是极其不靠谱的,比如一些来见我们经纬系公司的投资机构,给了投资意向书,然后各种折腾最后不投资的,碰到这类不靠谱的同行,第一次我会客气地提醒,如果是两三次的惯犯,我会直接把他们老大拉黑。日后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就会把记仇这件事情发挥到极致,当然前提是不影响经纬系公司的融资。”

为了保护经纬系公司的利益张颖并不害怕做黑脸,但也不会轻易树敌,“满打满算今天在我黑名单上完全不合作的机构也就七八家,大多数合作关系还是非常友善的。”

当然这种“爱憎分明”也是建立在“自强则万强”的基础上的。在张颖看来,当你能做到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的顶尖时,就该爱憎分明。而如果做不到,就应把爱憎分明先放一边,压在内心的一个小角落里,等到有一天能力足够的时候再爆发。因为没有“自强”支撑的爱憎分明只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小丑”。

显然今天的张颖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将“爱憎分明”这件事发挥到极致,这也铸就了他独有人格魅力。

张颖的“饿”

在投资上,张颖是一个非常“饥饿”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包括整个经纬团队看到项目就像“闻到了血腥味、两眼放光”的狼一样,听到一点风声就会拼命去抢、去追踪,表现得相当积极。

张颖曾就其内部如何做投资判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我们合伙人会系统性见一些公司和行业里的科学家,我们每天也都会阅读大量的文章,一天不会少于70篇。某一天所有合伙人到场,花三到五小时把行业聊透,各种冲击,各种拍桌子,然后达成经纬对这个行业投资的大逻辑和框架思考。上下统一思想,拼命发力。”

“早期投资就是有你没我。我经常跟我们团队讲,如果遇到一个很牛的创始人,即便他拿了我们的投资意向书,我们也有可能会丢掉。这时要求我们投资人必须是一个超级销售,你要讲投资、讲投后、讲经纬塑形,比较立体生态链,讲我们能带来资源等,尽一切能力说服他们。按住,签掉。”

在带领经纬中国“攻城略池”、上阵厮杀上,张颖从来无所畏惧,充满了自信。

张颖一直认为,做早期投资这件事必须在战壕里面厮杀。他经常将自己比作一个战营里的营长,擅长在不停扣动扳机的过程中快速判断场面的情况和细节,做出策略方面的布局,再充分调动机关枪、狙击手让自己的部队处于整场战争的有利位置。而在厮杀的过程中,他也能不断总结出直觉方面的思考,快速变成实战经验,再继续厮杀。

当然与在抢项目上的激进不同的是,张颖也是一个很善于冷静下来独立思考的人,这种独立反应在生活中则是,有点不合群的独处。但如果不是因为孤僻、喜欢独立思考、甚至有点叛逆心态的要跟别人不一样,当年张颖也不会为经纬中国定下“豪赌互联网”的战略,即便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非常对的。

在张颖看来,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碰到七八次左右比较重大的十字路口,走错一个路口也许你可能很快回到主道上,但如果连续走错三个十字路口,那回到主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当人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有足够的独处时间。比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很多事情写下来,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创业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公司的灵魂人物,企业创始人一定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独立决策。要学会远离群体、远离公司合伙人和核心员工,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找地方深度思考。

“但多次之后,如果你的独立决策都是错的,你就要想想你是否真的适合做公司的老大,人生有很多轨迹,并不需要在一条路上死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正确的路,也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互联网的狂热一度将创业成功的定义放大了,大家都觉得创业一定要像BAT那样才算成功,但在张颖看来并不是。创业的成功是什么?只要能给你带来一个生存之技,只要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让你能照顾好家人,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比较好的平衡,这就是莫大的成功。比如你开个煎饼铺子的小摊子,每年赚个十几二十万,对于一对夫妻来说也算创业的成功。

张颖的真

张颖的真,体现在对他自己认可的创始人无条件的支持上。

2008年,刚满30岁的产品经理傅盛跟所在的公司决裂离职,举目无亲。张颖看到这个消息,要来他的电话打了过去,俩人下午就碰了头。张颖建议傅盛去虎跳峡散散心,并邀请他到经纬做EIR(入驻企业家)作为创业前的过渡。

据张颖回忆,在经纬的那段日子,傅盛没有1分1秒真正把心思放在投资上,最多有时候以他产品经理的思维帮他们做一些判断,其余所有的时间都在考虑自己怎么创业。“他在我们那待了十多个月,拿薪水拿奖金,有时周末还从前台那拿钥匙用我们高大上的办公室开会,搞定一些技术合伙人……”

即便这样,傅盛在张颖心中依然是大大加分的,在他看来,这便是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应该做的事情,能够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充分利用周边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后来猎豹移移动在国际化进程中处在微妙阶段的时候,张颖也是一直给予了傅盛很大的支持。

还有一次张颖问饿了么张旭豪,你的目标是什么?张旭豪说“我就想去纳斯达克敲钟,让这个公司独立下去,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尽量走得远一点。”张颖说:“行,有你这句话,我们经纬的态度就是歇斯底里地帮你到极致。”

对于性格耿直的张颖来说,也更愿意跟简单直接的人打交道。他曾打趣说看,“唐岩有一大堆缺点,跟他打交道,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会被他蹂躏、被他欺负,他经常会攻击我,但他是一个很真的人,我就想跟比较真实的人打交道,也只有这样真实的经纬系的创始人,才能跟我走的比较近。”

对于如何拿捏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张颖心中一直有一把标尺在,那就是:帮忙而不添乱,永远不折腾创业者。

张颖认为,创始人天生就是孤独的,投资人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在他们孤独的时候做一个能安静聆听、跟他们交流的人;而在他们极其自负的时候又能及时地去进行敲打,如果他不听你的时候就彻底地、坚决地靠边不见他。

“有一段时间我根本不见傅盛,他也不屑见我,陌陌的唐岩也是一样。有一段时间,我根本不见唐岩,因为他傲到天。但是当他们失落的时候,他们都会回来想找我聊天。”在张颖看来,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角色,就能让创始人把你放在其所有投资人中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创业者会告诉其他创业者,通过这样的单体传播,你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好。

在张颖的带领下,经纬的投后管理团队也将“帮忙不添乱”这件事发挥到极致,在细节上的处理得当也让经纬跟其他投资机构很不一样,受到了业内和企业创始人的一致认可。张颖经常跟经纬投后团队说,对待创业者要平等尊重,做其背后最大的盾牌;另一方面不要在业务上给创业者太多瞎拍脑袋的建议,平时要靠边,等到别人要帮忙的时候,全力以赴地去帮忙。

“你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能给建议,如果给错了,你跟创始人的关系就是万丈深渊。但如果你谨慎,平时不多说话,在关键点给了创业者正确的建议,那么创业者对你的尊重就是歇斯底里的。哪怕你只占1%的股份,碰到重大问题他也会先来找你。”

当然除了跟明星创业公司、下一代的“马化腾、马云”处理好关系,帮助他们去厮杀,对于拿不到经纬钱的创始人,张颖也会考虑得非常周全。他会要求团队“要给别人一个快速的决策。当你见完人家,如果不投就及时告诉他,因为什么原因我们不能投你,这才是最大的尊重。”

正是这些对细节的重视,对创业者赋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任,让经纬成为一个很不一样的机构。

结语

在张颖身上一直能看到一种反叛精神。张颖说,到今天为止,最激励他的就是同行对他的不认可,或是对经纬中国发展的鄙视。“我就把它变成动力,有一天证明他们是错的。当然,如果最后发现他们是对的,也无所谓,我已经尽力了。”

张颖习惯将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可化成更大的动力去激励自己成功,而那种想要拼命证明给外人看的“自卑”甚至渗透到其骨子里,于是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锋芒毕露、又极度自尊的“张颖”。

当然这种爱憎分明的激烈性格,也让张颖吃过很多亏,比如他会习惯性地对一个创业者和他的项目做太过于主观的判断,这导致他错过了很多明星项目。因此即便到今天,张颖还是时常处在焦虑的状态,对于“想要维持或者超越经纬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以及能不能抓住下一个腾讯、下一个阿里、下一个百度”的切身入骨的焦虑。

张颖给自己的目标是,下个十年,在经纬所关注的各个领域里,总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必须有三到四家是由经纬投出来的。因此留给经纬中国和张颖的挑战还在继续,也期待经纬的下个十年!

“饥饿”型投手张颖:尽量活得立体一点,自强则万强 新鲜资讯 第1张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